亞洲乳腺癌的流行病學研究和相關內分泌治療

亞洲乳腺癌流行病學研究在一二十年前,乳腺癌在亞洲是比較少見的疾病,但是最近發病率越來越高,如在中國、韓國、日本,發病率接近澳大利亞等國家。近年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國家的乳腺癌發病率並沒有改變,但是東亞國家的發病率卻在不斷增加。此外,西方國家乳腺癌主要發生於絕經後女性,但是東亞國家的乳腺癌患者有一半是絕經前女性,這是一個很大的不同之處。台灣的一項研究對比了台灣與美國乳腺癌的發病人群,發現台灣乳腺癌患者有一半是絕經前女性,絕經後不像美國那樣占多數。通過分析,認為出生於1960年以後的患者發生率接近美國人,預測隨著時間推移,乳腺癌的發生率會越來越高,未來的年齡-發生率可能會與美國一樣。通過此後十年的數據,發現台灣絕經後患者增多,與預測結果相同。西方化的生活提高乳腺癌發生率統計顯示,在台灣省城市化水平越高,乳腺癌發生率也越高,鄉村地區乳腺癌發生率較低。台灣是全民健保,所以不存在因為農村地區看不起病而出現統計數據的不準確。從1988-2009年,台灣地區,以及韓國和日本小於40歲女性的乳腺癌發生率已經高於美國,40-50歲的發病率接近美國,50-59歲接近,60歲之後在接近中。研究假設,1970年出生的女性,隨著年齡增大,將來的發病率會接近美國。研究得出結論,最近的亞洲女性人群的乳腺癌發生率已經高於美國歷史最高。盧教授的研究以及後期的研究都有相同的假設,西方化的生活方式可能會增加乳腺癌發生率,年齡大的女性可能沒有接觸到西方化的生活方式,所以可能會存在差異,但是年輕的女性群體變老之後,乳腺癌發生率可能會與西方一模一樣。在台灣地區,1960年之後肉品消耗量大幅增加,以前多吃素,只有在過年過節時才吃肉。1960年之後,台灣地區生育率大幅下降,這是否是乳腺癌爆發的原因還有待研究。大腸癌是最典型的與西方化生活相關的疾病,台灣地區老年女性的大腸癌發病率已經高於美國。老年女性早就開始吃麥當勞、漢堡,而不是只有年輕女性,所以飲食習慣的西化導致了大腸癌發生率的增加,而且不是只有年輕女性。韓國的數據顯示同樣的現象,與西方化生活相關的大腸癌對老年人早就受到影響。在廣東地區,以及中國全國的數據顯示大腸癌發生率高峰年齡不同,所以飲食很可能是重要影響因素。從1980-2010年,台灣年輕女性的乳腺癌發生率越來越高,大腸癌變化較小,老年女性的乳腺癌和大腸癌發生率都越來越高。日本和新加坡都有相同的現象,所以飲食西化可能不是其原因。美國早期的研究發現,生育年齡較早或生育孩子較多的女性的乳腺癌發生率較低,而生育較晚或生育孩子少的女性的乳腺癌發生率較高,但是這種結果只出現在絕經後女性,絕經前女性不存在這種相關性。生育會影響到乳腺癌發生率是在年紀大的時候,現在大量的年輕女性乳腺癌患者不能完全使用飲食或生育解釋。東西方差異一項研究通過染色進行亞型分析,發現台灣地區的50歲以上女性的Luminal、HER2+/ER+、HER2+/ER-、Basal-like等亞型佔比與美國類似,但是50歲以下女性主要是Luminal亞型較多,而Basal-like亞型較少,其中ER陽性率為70%-100%,為強陽性。在日本有同樣結果。即將絕經的女性ER率偏高,高於絕經後女性。美國的女性ER率隨年齡呈遞增趨勢,通過整合東亞多個先進國家和地區的數據,發現40-49歲女性的ER率較高,與美國不同。數據分析顯示,台灣地區的ER陽性人群比例越來越高,是否表示激素受體對乳腺癌發生率產生了影響。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也大幅增加。與雌激素無關的癌症如子宮頸癌、卵巢癌就沒有這種年輕女性發生率較高的現象。子宮內膜癌分兩種亞型,I型與雌激素相關,II型與雌激素無關,與雌激素有關的I型呈現出50歲左右發病率最高的現象,II型呈現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現象。卵巢癌中的一種類型與雌激素有一些相關性,也呈現出年輕女性發生率較高的現象。此外東西方還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同。全基因組分析顯示,西方與乳腺癌有關的前十個基因類型,其中只有兩個在亞洲人群中出現,亞洲乳腺癌高發基因型與西方不同。新發現白人BIM缺失多態性的發生率為0,東亞人群為12%。比較東西方基因拷貝數、表達譜以及進行突變分析,發現亞洲與西方的50歲以上女性沒有很大差異,但50歲以下女性存在較大差別。臨床上,西方國家非常年輕的女性(小於35歲)ER陽性患者預後很差,但是台灣地區非常年輕的ER陽性預後較好,所以除了基因亞型不同外,臨床上也存在差異。治療在東亞,一半乳腺癌患者是絕經前,而且多數屬於ER陽性,國外對這一群體較少,研究投入少,所以我們更應該對這一群體進行治療。化療和激素新葯都沒有進行比較研究,最後的研究發表在1896年,這一研究表示蒽環類藥物與他莫昔芬的效果相同。在此之後出現很多化療和激素新葯,都沒有直接比較過。2001-2006盧教授醫院進行了回顧性分析,比較了腫瘤轉以後先使用引導性化療穩定後考慮激素治療,與先用激素治療無效後再用化療。結果顯示,激素治療效果好一些。其中,絕經前女性先做激素治療與先做化療效果差不多,不同於以往認為的激素對絕經前女性無效的認識,對於非常年輕的女性(小於35歲),激素治療和化療效果都很差,所以需要研究新的治療方式。世界上批准適應症用於絕經前女性的最新的藥物是1995年的戈舍瑞林,之後的新葯都是用於絕經後女性,所有的指南都表示絕經前女性要抑制其卵巢功能。中國和韓國都在進行研究,比較這些藥物對絕經前後女性是否有不同。盧教授以及其他研究人員也對絕經前人群進行相關研究,絕經前女性乳腺癌群體越來越受到重視。

乳腺癌在東西方存在很大不同,需要共同合作來研究絕經前乳腺癌的發病機制、發生率增長原因,危險因素,共同努力探索未來的預防、篩查以及治療方式。


推薦閱讀:

艾灸治療糖尿病200例臨床觀察
這些細胞治療黑科技做到了「off the Shelf」,如果成功將成為人類醫藥史上最高逼格藥物丨醫麥...
早醒型失眠的治療方法
雞眼_雞眼的治療
糖尿病足是怎麼回事?可以治療好嗎?

TAG:乳腺癌 | 亞洲 | 內分泌 | 流行病學 | 流行病 | 流行 | 治療 | 分泌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