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人類自己的「引力波」(人民時評)

  對科學的信念和堅持,比起黑洞相撞激起的漣漪,更具有穿越時空的力量

  

  這些天,「引力波」三個字震蕩了全世界,刷爆了朋友圈。沉浸在傳統佳節的中國,由此掀起了一輪崇尚科學的熱情,激發了對浩渺宇宙的奇妙想像與對探索宇宙規律的嚮往。透過「引力波」,人們對「基礎科學艱辛而美麗」有了真切的認知,科學工作者們對如何推動創新有了深切的思考。

  這一場科學的心跳,源於一個來自宇宙深處的、久遠而微弱的信號,被這個藍色星球上的人們捕捉到了。如果愛因斯坦聽到廣義相對論發布100年後引力波被探測到,會為此欣喜若狂,還是淡定地吐吐他的大舌頭?很可能他會和參與這一歷史性發現的科學家們逐一握手,向他們的堅持和耐心表達欽佩,並且愉快地收回他的那句預言:「這些數值是如此微小,它們不會對任何的東西產生顯著的作用,沒人能夠去測量它們。」

  這一次,通過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從而「發現和記錄了一個關於大自然的、迄今未被發現的基本事實」,驗證了「愛因斯坦是正確的」。選擇方向,設計實驗方案,長達幾十年的「等待」……不得不說,這是一次科學眼光和科學耐心的勝利。也讓人們再一次見識到科學研究尤其是基礎科學中時常演繹的悖論:「它是辛苦的、嚴謹的和緩慢的,又是震撼性的、革命性的和催化性的。」

  這種悖論顯然非常折磨人,沒有強大的毅力無法承受。就像成功的一刻,參與其中的科學家感到巨大的解脫和喜悅,但更多是解脫:「40年了,好像有一隻一直坐在我肩膀上的猴子,在我的耳邊嘮叨嘲弄我:『呃,你怎麼知道這一定能成功?你讓這麼多人參與進來,如果這一切永遠不會成功怎麼辦?』」LIGO的科學家們或許並沒有料到,自己能夠這麼快地站在全世界的聚光燈下,如果那兩個黑洞轉得再慢一點,碰撞得再晚一些,他們或許還要再等待很多年。

  在LIGO科學合作組織宣布成功消息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校長在致信全校時提到,「(這個研究)在一個廣袤的背景上展示了,對深入的科學問題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如何探索,以及為什麼至關重要。」對於科學探索的價值所在,這樣的說法並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但並不是總有像引力波探測這樣巨大的科學發現來證明這一切,顯然這一次我們的感受尤為深刻。

  每一次重大的自然發現、科學突破,和觀測新工具的誕生,都是人類認知圓圈的擴展,對世界了解深度和廣度的拓展。就像有科學家所描述的,500多年前人們用自己的跋涉發現新大陸;400多年前光學望遠鏡發明後,人類發現自己生活在太陽系;隨後的電磁波、中微子信號,讓人類的「眼光」能夠脫離銀河系乃至到達宇宙邊緣。現在,引力波的發現,則讓人類不僅能看宇宙,也能聽宇宙,「打開了一扇前所未有的探索宇宙的新窗口」。而伴隨著每一次新的視界的打開,人類的世界觀、宇宙觀得以刷新。

  有時候不得不感嘆人類的偉大。來自13億年前遙遠宇宙的引力波細微到難以捕捉,能用長達40年的時間去驗證100年前的科學理論,這種對科學的信念和堅持,比起黑洞相撞激起的漣漪,更具有穿越時空的力量。這一次的引力波探測成果,更像是兩代科學家穿越時空的聯手,為人類開啟了一場新的探索旅程。而接收和傳承這種來自人類自身的「引力波」,對只有30多億年的地球生命史和幾百萬年的人類史,更具有生命和夢想綿延不絕的實際意義。

展開
推薦閱讀:

有一本書叫, 尋找漸漸迷失的自己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水晶
我假裝不在乎你,但痛的是我自己
妻子不顧孩子與家庭,只想過自己的生活,常說離婚怎麼辦?
分享:影響自己念佛清凈心的三個最重要障礙:情執、傲慢、分別

TAG:人類 | 傳承 | 自己 | 人民 | 引力 | 引力波 | 時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