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龍井「翻紅」背後

傳統紅茶家族的市場格局正在被一批來自傳統綠茶產區的新紅茶打破。今年下半年,西湖龍井產區將誕生一種全新的紅茶。在西湖龍井決定「翻紅」之前,國內已經有多個傳統綠茶產區投身創新紅茶,且所售紅茶價格不菲。

龍井也想「紅」一把

  新品拓展

  龍井也想「紅」一把

  好好的綠茶為啥要做成紅茶?作為「綠茶之王」的西湖龍井,像一個烙印,在消費者的心裡根深蒂固,龍井「翻紅」,目前惟一可以借鑒的案例是信陽紅——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的綠茶信陽毛尖產地河南信陽推出的紅茶。2010年,信陽紅研製成功,終結了「自古江北無紅茶」的歷史。從未產過紅茶的河南發力成為紅茶高產區。

  兩年前,當地利用信陽毛尖的夏秋茶加工的信陽紅茶問世。如今,信陽毛尖夏秋茶收購價比以前漲了10倍。相關報道顯示,信陽紅誕生地浉河港鎮白雲村,1000多口人的村子,有8000多畝優質茶園,每戶茶園15畝以上。2010年以前,村裡只採春茶,按每畝5000元的收益,戶均年收入都在7.5萬元以上。信陽紅研製成功後,七八個紅茶廠一夜之間在村裡出現。利用夏秋茶製作紅茶,收入大增。據信陽市茶辦統計,2011年,信陽紅茶生產企業已發展到60多家,產量近600萬公斤,產值達15.5億元。在因春旱茶葉減產的情況下,通過大力發展紅茶,茶農畝均收入反較上年增加1000多元。

  與信陽毛尖一樣,西湖龍井也分為春茶、夏茶和秋茶。雖可產三季,但夏秋茶几乎無人採摘,完全荒廢。業內有這樣的推算,若開發夏秋茶,則每年可為茶農增加上千萬元的收入。

  「目前普遍對傳統綠茶產區生產紅茶有非議,原因在於誤解,並非綠『轉』紅,而是綠『加』紅。」產區並沒有放棄固有的綠茶基礎,只是在此基礎上利用廢棄資源開發新品。這對完善整個產業鏈和產品線都大有裨益。河南信陽茶城總經理歐陽道坤表示:「以信陽紅為例,並非信陽毛尖不做了,而是在信陽毛尖傳統優勢項目之外,開發信陽紅新茶品。龍井也是一樣,旨在完善產品體系。」

  歐陽道坤分析,目前,我國茶葉消費結構明顯失衡,綠茶占絕對優勢,紅、綠茶比例極不平衡,需要調整產品結構。從消費者喜好看,紅茶的喝法更多,各種時尚的調飲方式很受歡迎。從產品本身看,紅茶是發酵茶,便於儲運,綠茶則沒這樣的優勢,國際貿易也在某種程度上受到限制。從產業鏈的運行角度看,傳統綠茶生產周期在一個月左右,研發紅茶能把生產周期延長到半年以上。這對上游種植加工環節的用工有明顯的調劑作用,對下游,將增加產品線,豐富產品結構,有利於完善茶葉流通和銷售。

  後發漲勢

  資本還想「炒」一把

  地方資源合理開發無可厚非,同時資本的逐利性也是不可忽視的動因。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紅茶市場上升態勢凸顯。據農業部相關數據,2011年,全國紅茶產量達12.3萬噸,比上年增加2.2萬噸,同比增長22.3%,大有「全國一片紅」的味道,且區域特點漸漸模糊。

  另據中國社科院2011年發布的《茶葉藍皮書》分析,近幾年的茶葉熱潮中,福建紅茶當起了領頭羊,並逐步打入高端市場。除了適制傳統福建紅茶的地方菜茶、福鼎大白茶、烏龍等地方品種之外,還有政和工夫紅茶、金駿眉等優質新品種進入市場,並廣受歡迎。金駿眉的成功運作對推動紅茶消費不斷升溫作用突出。

  「目前,紅茶市場良莠不齊,用好的原料做紅茶,如果不具備市場競爭力,也勢必要被淘汰。有沒有品質風格、特色,能不能做紅茶不是關鍵,關鍵是有沒有競爭力。這還設及市場價格問題,需全面衡量。」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秘書長吳錫端(微博)說:「紅茶市場的拓展是系統工程,其工作量遠不僅僅是一個夏秋茶做紅茶的新點子。」

  此外,不能忽視的因素是熱錢的推動。「目前普遍反映茶價漲得快。茶價格上漲,與茶人喝茶有關係,但不是主要的因素,主要因素就是資本炒作。」福建東南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楊其川(微博)表示。近幾年,紅茶價格上升態勢凸顯,主要以大紅袍和武夷岩茶為代表。茶是「各領風騷三五年」,白茶、黑茶也都開始有人收藏,關鍵就在於熱錢多,炒作水分大,而炒作會嚴重傷害品牌培育,擾亂市場的良性發展。「真正做品牌需要淡定的心態,不能跟風。事實上,如果能將綠茶做好,把大眾市場做起來,不一定需要模仿開發紅茶。做紅茶已經不是傳統認知的龍井了,創新的底線是原有基礎不撼動,甚至更堅實,如有傷害則不如不為。」楊其川說。熱錢操縱的市場風潮,其結果就是擾亂了市場,讓原本生活的茶、乾淨的茶變得漸行漸遠,變得不再親民。

  楊其川肯定茶品的創新,但對「普洱時代都做普洱、鐵觀音好賣都做鐵觀音、紅茶流行都做紅茶」明顯持否定態度。其實,每一棵茶都有自己的特性與氣質,要泡好一泡茶,需要用心地甄別其品種、香型、海拔、採摘天氣、做工發酵程度、焙火的輕重、儲藏時間等,然後根據其特性選器,燃炭煮水,細心控制置茶量、溫度、濃度,才能發揮其獨特個性,甚至增其韻味,修其不足,方不致暴殄天物。品茶,須自懂茶始;懂茶,須自用心始。

  市場存疑

  新紅茶命運懸而未決

  儘管有信陽紅做參照,但龍井產區的新紅茶命運仍懸而未決。龍井紅會有市場嗎?消費者會買賬嗎?新紅茶到底憑什麼能在傳統紅茶市場分一杯羹,在消費者心中立住腳?儘管早誕生了兩年,但信陽紅本就尚在摸索中,並沒給將面世的龍井紅多少可以照搬的成功經驗,相反卻留下了不少需格外警惕的「雷區」。

  「『即便是夏秋茶,到底也是龍井產區的。』這不是賣點,這種想法會冒很大風險。」身在茶葉市場多年,北京非常友普茶樓總經理高劍飛表示。

  這是最簡單的道理,業內共知。茶樹經過一個冬天的休養後發出新芽,氣溫低使得嫩芽保存時間較長,且一般無病蟲害,所以春茶,特別是早春茶,往往是一年的茶葉中品質最好的。夏茶生長快,茶葉易老化,營養成分相對於春茶明顯減少,咖啡鹼、茶多酚等有所增加,口感更苦澀。秋茶則介於春茶和夏茶之間。

  然而,這一簡單的道理往往容易被急於搭品牌快車的衝動資本忽略。品牌延伸,究竟是好是壞,究竟為龍井加分,還是減分?高劍飛認為,品牌搭車不能肆意而為,前提是能找到與品牌文化共生的內涵。「西湖龍井也好,信陽毛尖也好,提起名字似乎口中就能感覺到熟悉的味道,最先跳出的是清爽的感覺。龍井紅是什麼呢?短期能迅速提高知名度,能否長期延續則難說,很可能給龍井造成負面效應。」

  高劍飛給龍井紅指出了另一條發展路徑:「其實聰明的做法,可以悄悄用夏秋茶做紅茶,也不強調是龍井產區,起個創新的名字、做創新的口味,在逐漸開拓市場的過程中逐漸提升,創造出高端品牌。先有基礎再去提升品牌,比現在高調炒作實惠得多。理性消費者早就不買『傍名牌』的賬了。」

  歐陽道坤則看到了同一個問題的另一方面。「傳統綠茶產區開發的紅茶往往側重高端茶。首先,高端紅茶采芽頭,從資源利用來看,有違用夏秋茶做紅茶的初衷。從市場角度看,高端紅茶價格高,顧客定位窄。實惠的原料就該走實惠路線,做老百姓能喝得起的紅茶,擴大出口。」用普通原料製作的立頓紅茶就是最直接的參照物。「新紅茶的營銷,其實不必跟著綠茶跑。最能撬動市場的是紅茶獨特、多樣的調飲方式。這是綠茶沒有的,也是多數消費者尚未掌握的。普及的同時開發更豐富的紅茶產品,這其中藏著無窮的開發趣味。」

  另外有一點也需理性面對。「大舉推動紅茶市場最直接的風險之一就是夏秋茶過度採摘,鮮葉沒了,則茶樹的光合作用少,也就少了茶樹營養的一個最重要來源。營養聚集銳減,對來年春茶的傷害難以估量。為做新紅茶卻毀了綠茶,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高劍飛對此很是擔憂。儘管高調,儘管態勢強勁,但這多是商家推新品的短期宣傳攻勢。「實際上,紅茶市場已經處於收縮狀態,普洱之後又瘋炒紅茶,後來又經歷了炒黑茶,年初又炒白茶。各個茶類都是經過一番炒作後趨於平靜。」


推薦閱讀:

中國式養老:「孝」字背後一把刀
梅西耶星表背後的那些天文八卦
跨界有點大?賓士、凱迪拉克、香奈兒、飛利浦、雷克薩斯進軍餐飲的背後!
「跑馬熱」背後的經濟賬
名槍和名槍背後的歷史 1

TAG: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