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次大規模考古發掘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科學研究管理體制依據蘇聯的模式,成立了中國科學院,這是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礎上成立的。考古研究所是由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所現職人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留在大陸的學者及北平圖書史料整理處人員合併組成的。其管理制度還是按照史語所【歷史語言研究所簡稱「史語所】考古組的一套制度和辦法進行。

考古所成立時,鄭振鐸擔任所長,梁思永、夏鼐任副所長。在此之前,國家文物局已經成立,鄭振鐸特意請夏鼐擔任文物處處長,負責考古發掘研究和文物保護。當時考古所的人數很少,研究人員老中青加以來才8個人,連同技術員、技工都算上共有14人。1950年7月,在郭沫若院長的關懷下,對考古所的工作做了研究和布置。當時決定下半年秋季開始發掘,地點定在情況熟悉且埋藏豐富的平原省輝縣琉璃閣一帶。由夏鼐帶隊,能工作的人員全體出動。輝縣發掘是考古所成立後第一次培訓型的考古發掘研究實踐。

這次發掘的目的地定在輝縣,是有其考慮的。一是,這裡是比較熟悉的地區,抗戰前曾經在這裡做過工作。1935年因土塌傷人而停止,1937年納西發掘收穫頗豐。二是,有利於科學的積累資料。三是,便于田野工作為新中國培訓考古工作者。

1950年10月5日,考古隊一行到達輝縣。夏鼐全面負責,主要負責田野工作實踐;郭寶鈞負責指導工作;蘇秉琦負責業務管理,掌握工地勘察的全面情況,墓葬的編號和分配,向所里寫彙報等等。一切安排妥當之後,10月12日正式開始工作。工作科學有序的進行。老前輩在田野裏手把手的帶新同志,坑怎麼挖,測量坐標怎麼定,圖和現場如何對照......就這樣辛勤而緊張的工作著。

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後,專家們覺得這裡的學術潛力和文物蘊藏量有限,郭寶鈞先生便提出到固圍村去發掘大墓。抗戰前他曾在此處進行過發掘,但中途停止,墓葬保存的還好。考古發掘工作也深受當地老百姓的歡迎,老百姓參加發掘工作的,每人每天5角工資,可以買五六十斤紅薯。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快要結束的時候,在一號坑發現了兩組重要文物:(1)是出土了200多件玉器。(2)是發現了鎏金馬頭為首的一組車馬器。

回到北京稍事休整後,即開始編寫發掘報告的工作。凡是參加工作的研究人員,每人承擔一部分任務,由梁思永籌劃主持,夏鼐所長具體安排和指導。在編寫報告的同時,所里還開展了培養幹部的工作,即導師帶學生。當時所里這樣安排便於青年學者的快速學習和成長,一邊新手能儘快走上田野考古之路。

《輝縣發掘報告》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考古報告,大家全力以赴,無論在繪圖、圖版和文字表述方面都是一流的,至今仍可評為佳作。新中國的第一次大規模考古發掘既有了很大的收穫,又鍛煉了年輕的考古隊伍。至今還為世所稱。

推薦閱讀:

【十二星座】第一次約我去旅行時,其實我是拒絕的……
舊上海妓女的第一次
揭秘9大女星情史,第一次都給了誰?
韓紅戴熊貓帽賣萌:這是我4歲來第一次穿裙子(圖) -
怎麼看待23歲姑娘把第一次給了認識30天的網友?

TAG:中國 | 考古 | 第一次 | 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