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稻作生產的習俗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立春已過,客家人馬上迎來了農忙。客家人以水稻種植為安身立命、世代傳家之本,因而有著許多關於稻作生產的傳統習俗。從播種開始,客家有「掛田錢」儀式;到插秧時,又有「開秧門」之俗;而稻穀即將收割之時,農曆六月的客家人又要紛紛「吃新」、「嘗新」;稻穀收割完畢,感恩的客家則要擺「洗禾鐮」酒,全家歡宴慶祝豐收。 客家在做好秧田準備播種前,均要舉行一個「掛田錢」的祈丰儀式,在削好的竹竿上粘糊紙錢,掛在秧田中間。 俗雲「秧好一半禾」。舊時農家播種都要擇吉日才下秧田,即稱開秧門。播種時,從長青樹上取一根樹枝插入田塍,祈求護秧神保佑,讓禾苗長得像長青樹一樣茂盛茁壯。有的還誦念祝祠:「種穀下秧田,田頭插紅紙,米穀神護佑,賜我豐收年」,然後用線香穿紅紙插在田邊,默默地把種穀播下,神情極為神秘,意在不讓田鼠、麻雀知覺。種穀轉青後,家家戶戶做「秧青粿」供奉護秧神,祈求保佑秧苗茁壯成長。有的播種人頭戴斗笠,緊閉嘴巴,牙咬舌尖,意在遮蓋稻種,避免鳥雀啄食;還有的播種人用五指插一下田埂,意為「五虎下山」,以防野獸、鳥雀之害。秧苗剛露出水面,農婦就端上齋飯、齋菜送到田邊,接著燃香錢供奉「護秧神」,祝願秧苗像青蔥青蒜一樣茂盛。 關於護秧神,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古時候客家地區有位姑娘叫秧妹,長得非常聰明美麗,能歌善舞,又能插得一手好秧苗。有一天,秧妹在閣樓里織布,突然闖入一伙人,把她搶到地主那裡。地主逼秧妹嫁給他做小妾,秧妹寧死不從。後來地主把她關在一個山洞裡,她不吃不喝,整天痛哭。日子一久,她變得骨瘦如柴。地主見秧妹不像以前那樣美麗,就逼她下田插秧,許她一天插完一塊大田,就放她回家。就在插完最後一棵秧時,她突然倒在了田頭,手裡握著最後一棵秧苗離開了人世。後來到了天庭拜見玉帝時,秧妹手裡仍握著秧苗,於是玉帝就封她為護秧神。這則美麗的神話傳說表達了客家人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願望。 清明前後,各家各戶還要做田艾粄,民間傳說「田艾」是田伯公保護越冬的「仙草」。把做好的「艾米」提到秧田裡去祭祀,希望自己的秧苗無病無災,茁壯成長。 到了農曆六月新谷成熟即將要收割時,客家人自己便選擇一個日子進行吃新(也叫嘗新)。家家摘取新谷,嘗新米飯,用雞、鴨、魚來供奉祖先祭祀祖先,感謝祖先的恩德,保佑來年風調雨順。 稻穀收割完畢,農家要做「洗禾鐮」酒,以酬謝那些幫忙割禾的勞動者,同時慶賀豐收。有的村民打下最後一擔穀子,要將禾桶丟到水塘里洗乾淨,扛禾桶回家時,主婦要備好酒菜,全家歡宴,犒勞割禾人員。 如今,客家人的稻作生產沒有那麼講究,許多習俗被忽略了,但是,就算客家人不做這些形式,也會在心裡默默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推薦閱讀:
※大家對拾骨葬有什麼看法嗎?有沒有誰比較了解客家拾骨葬的?誰有這方面的資料?
※石壁客家人播衍各地成發端始祖
※客家回禮俗
※客家人的孝道精神[轉帖】
※該國是南美洲最小國家,法定語言是廣東客家話,春節為法定節日 – 鐵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