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專業知識(六)
理氣藥學習目標:1、掌握理氣葯的含義、功效、適應範圍、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其性能特點。2、掌握:橘皮、枳實、木香、香附、沉香、川楝子、薤白各葯的藥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3、熟悉:化橘紅、青皮、佛手、烏葯、荔枝核、甘松。各葯的藥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4、了解:橘紅、枳殼、柿蒂、青木香。各葯的藥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5、掌握下列各組藥物的配伍意義:橘皮配半夏,枳實配白朮,川楝子配延胡索,薤白配瓜萎。6、熟悉橘皮與青皮功效相似藥物的相同和不同點。概 述【含義】凡以疏暢氣機,治療氣滯或氣逆證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為理氣葯。【性能功效】 本類藥味多辛苦芳香,性多溫,主歸脾、胃、肝、肺經,善於行散或泄降,主能調氣健脾、疏肝解郁、理氣寬胸、行氣止痛、破氣散結,兼能消積、燥濕。【適應範圍】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噯氣吞酸、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肝氣鬱滯:脅肋脹痛、抑鬱不樂、疝氣疼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肺氣壅滯:胸悶胸痛、咳嗽氣喘等證。兼治食積脘脹、濕滯中焦等。【配伍方法】 肺氣壅滯:因外邪襲肺者,配宣肺化痰止咳藥;因痰熱郁肺者,配清熱化痰葯。脾胃氣滯:兼濕熱者,配清熱利濕葯;兼寒濕困脾者,配溫中燥濕葯;食積不化者,配消食葯;]兼脾胃虛弱者,配益氣健脾葯。肝氣鬱滯:視病情酌加柔肝、養肝、活血止痛、健脾葯。【使用注意】 本類藥性多辛溫燥散,易耗氣傷陰,故氣虛、陰虧者慎用。橘 皮 【性味歸經】 辛、苦,溫。歸脾、肺經。 【性能特點】 本品辛散苦降,溫和不峻,芳香醒脾,入脾肺經。既理氣運脾而調中,又燥濕理氣而化除痰濁,凡氣滯、濕阻、痰壅之證即可投用,兼寒者最宜。【功效】 理氣,調中,燥濕,化痰。【主治病證】 ①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消化不良。②濕濁阻中之胸悶腹脹、納呆便溏。③痰濕壅肺之咳嗽氣喘。【配伍】橘皮配半夏:燥濕化痰力強,用於痰濕滯中客肺等證。 【用量】 3—9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苦燥,溫能助熱,故舌紅少津、內有實熱者慎用。 枳 實【性味歸經】 苦、辛,微寒。歸脾、胃、大腸經。【性能特點】本品苦泄辛散降下,微寒而不溫燥,入脾、胃、大腸經,藥力較猛。既善於破氣消積以除脹滿,又長於行氣消痰以通痞塞,故為治胃腸積滯及痰滯胸痞之要葯。此外,還可治臟器脫垂。【功效】 破氣消積,化痰除痞。【主治病證】 ①食積腹痛便秘。 ②瀉痢里急後重。 ③痰濕阻滯之胸脘痞滿,痰滯胸痹證。 ④胃擴張,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配伍】 枳實配白朮:枳實苦辛微寒,善破氣除痞、化痰消積;白朮苦甘而溫,善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兩葯相合,既補氣健脾,又行氣消積祛濕,治脾虛氣滯夾積夾濕有功。 【用量用法】 3—9g,大劑量可用15g。 【使用注意】 本品破氣,故脾胃虛弱及孕婦慎用。木 香【性味歸經】 辛、苦,溫。歸脾、胃、大腸、兼入三焦、膽經。【性能特點】 本品辛香溫通,苦燥而降,主入脾、胃、大腸經,兼入三焦與膽經。能通理三焦,尤善行脾胃氣滯,為行氣調中止痛之要葯,脾胃氣滯兼寒者用之最宜。生用行氣力強,煨用力緩並止瀉。【功效】 行氣,調中,止痛。【主治病證】 ①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 ②下痢腹痛、里急後重。 ③脾運失常、肝失疏泄之泄瀉證。 ④脾胃氣虛之食少吐瀉。【用量用法】 3—9g。生用專行氣滯,煨熟用以止瀉。香 附【性味歸經】 辛、微苦、微甘,平。歸肝、三焦經。【性能特點】 本品辛散苦降,微甘能和,性平不偏,被李時珍譽為『『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 入肝經而善疏肝解郁,入三焦而善理氣,故為疏肝理氣之佳品。肝氣舒暢,氣血和順,則月經自調,疼痛可除,又為調經止痛之要葯。此外,生用又兼發表,治表證兼氣滯每用。【功效】 疏肝理氣,調經止痛。【主治病證】 ①肝氣鬱滯之胸脅、脘腹脹痛,疝氣痛。 ②肝鬱月經不調、痛經、乳房脹痛。【用量用法】 6~12g。醋制止痛力增強。【使用注意】 本品雖平和,但終屬辛香之品,故氣虛無滯及陰虛血熱者慎用。沉 香【性味歸經】 辛、苦,溫。歸脾、胃、腎經。【性能特點】 本品芳香辛散,溫通祛寒,味苦質重沉降。入脾胃善行氣止痛、降逆調中,入腎經善溫腎納氣。既集理氣、降逆、納氣於一身,又溫而不操、行而不泄,無破氣之害,故為理氣良藥。【功效】 行氣止痛,降逆調中,溫腎納氣。【主治病證】 ①寒凝氣滯之胸腹脹悶作痛。 ②下元虛冷、腎不納氣之虛喘,痰飲咳喘,咳喘屬上盛下虛者。 【用量用法】 2一5g。宜後下。研末沖服或磨汁服,1-1.5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溫助熱,故陰虛火旺者慎用。 川楝子 【性味歸經】 苦,寒。有小毒。歸肝、胃、小腸、膀胱經。 【性能特點】 本品味苦能泄,性寒清熱,主歸肝經而善疏肝泄熱、行氣止痛,故治肝鬱氣滯有熱諸痛用之最宜。又有小毒,內服能殺蟲,外用能療癬。 【功效】 行氣止痛,殺蟲,療癬。 【主治病證】 ①肝氣鬱滯或肝胃不和之胸脅、脘腹脹痛,疝氣痛。 ②蟲積腹痛。 ③頭癬。 【配伍】 川楝子配延胡索:川楝子性寒,能理氣止痛;延胡索性溫,能活血行氣止痛。兩葯相合,行氣活血止痛力強,善治血瘀氣滯諸痛。 【用量用法】 3~9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凡脾胃虛寒者不宜用。薤 白 【性味歸經】 辛、苦,溫。歸肺、胃、大腸經。 【性能特點】 本品辛散溫通,苦泄滑利,善條達凝郁。上能散陰寒之凝結而溫通胸陽,為治胸痹之要葯;下能行大腸之滯氣,可治胃腸氣滯、瀉痢後重。 【功效】 通陽散結,行氣導滯。 【主治病證】 ①痰濁痹阻胸陽之胸痹證(症見胸悶作痛或兼見喘息、咳唾等)。 ②胃腸氣滯,瀉痢里急後重。 【配伍】 薤白配瓜蔞:薤白辛苦而溫,善通陽散結、下氣導滯;瓜蔞甘微苦寒,善清熱化痰、寬胸散結,兼潤腸通便。兩葯相合,既化痰散結,又寬胸通陽,故治痰濁痹阻、胸陽不振之胸痹證。 【用量】 5—9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苦泄溫通,並有蒜味,故氣虛無滯、陰虛發熱及不耐蒜味者不宜用。化橘紅 【性味】 辛、苦,溫。 【功效】 理氣散寒,燥濕化痰,消食。 【主治病證】 ①咳嗽痰多。 ②食積傷酒。【用量】 3—9g。 青 皮 【性味】 苦、辛,溫。【功效】 疏肝破氣,散結消滯。 【主治病證】①肝氣鬱滯之胸脅、乳房脹痛或結塊,乳癰,疝氣痛。 ②食積脘腹脹痛。 ③症瘕積聚,久瘧癖塊。 【用量】 3—9g。【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苦泄,性烈耗氣,故氣虛者慎用。佛 手 【性味】 辛、苦,溫。 【功效】 疏肝,理氣,和中,化痰。 【主治病證】①肝鬱氣滯之胸悶脅痛。②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③咳嗽痰多。 【用量】 3—9g。烏 葯 【性味】 辛,溫。【功效】 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主治病證】 ①寒鬱氣滯之胸悶脅痛、脘腹脹痛、寒疝腹痛及痛經。 ②腎陽不足、膀胱虛寒之小便頻數、遺尿。 【用量】 3—9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溫香燥,能耗氣傷血,故血虛或有內熱者慎用。荔枝核【性味】 甘、澀,溫。【功效】 理氣止痛,祛寒散滯。【主治病證】①寒疝腹痛,睾丸腫痛。②肝胃氣痛。【用量】 9~15g。甘 松【性味】 辛、甘,溫。【功效】 行氣止痛,開郁醒脾。【主治病證】①思慮傷脾或寒鬱氣滯引起的胸悶、脘腹脹痛、不思飲食。②濕腳氣。【用量】 3~9g。 小 結橘皮、青皮:同出一物,均性溫而能行氣消積化滯.橘皮為成熟果實之果皮,質輕力緩,溫和不峻,作用偏於中上二焦,主理脾肺氣滯,又燥濕化痰,治咳嗽痰多、胸悶不暢及濕濁中阻之胸悶腹脹和肝氣乘脾之腹痛泄瀉。青皮為未成熟果皮或幼果,質重沉降下行而力猛,作用偏於中下二焦,主疏肝破氣,又善散結止痛,治肝鬱胸脅脹痛、乳房脹痛或結塊、乳癰、疝氣腫痛、症瘕積聚及久瘧癖塊。若治肝病及脾,肝脾不調,肝胃不和,兩葯又常相須為用。橘紅、化橘紅,均性溫而功似橘皮,能理氣寬中、燥濕化痰,治咳嗽痰多及食積不化。橘紅為橘皮外層紅色部分,溫燥之性勝於橘皮,化橘紅為化州柚等之果皮,又兼消食,咳嗽痰多兼食積或消化不良者用之為宜。 枳實、枳殼:同出一物而性微寒,雖功效相似但強弱不一。枳實為幼果,氣銳力猛,沉降下行,善破氣消積、化痰除痞,治食積脘脹、熱結便秘、濕熱瀉痢、痰滯胸痹及痰熱結胸等。枳殼則為接近成熟果實,力緩而長於理氣寬中除脹,多用於胸脅或脘腹脹滿及食積、便秘之輕證。此外,二者與補氣昇陽葯同用,又可治氣陷臟器脫垂等證。消食藥學習目標:1、 掌握消食葯的含義、功效、適應範圍、配伍方法及其性能特點。2、 掌握:山楂、麥芽、萊菔子、雞內金。熟悉:神曲。了解:谷芽。各葯的藥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概 述:【含義】 凡以消食化積、增進食慾為主要功效的藥物,稱為消食葯。【性能功效】本類藥味多甘,性多平,少數偏溫,主歸脾胃經。功能消化食積、增進食慾。【適應範圍】本類葯主要適用於食積不化所致的脘腹脹滿、噯腐吞酸、噁心嘔吐、大便失常及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證。【配伍方法】 食積每見氣滯,故常與行氣葯配伍同用;食積兼寒者,配溫中散寒葯;宿食久積鬱而化熱者,配苦寒輕下藥;食積兼濕阻中焦者,配芳香化濕葯;食積兼脾胃虛弱者,配補脾健胃藥。山 楂【性味歸經】 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性能特點】 本品酸甘,微溫不熱,藥力頗強。入脾胃經,善消食化積,為治油膩肉積之要葯。入肝經,善活血散瘀,為治血瘀痛經、經閉等證所常用。【功效】 消食化積,活血散瘀。【主治病證】 ①食滯不化,肉積不消,瀉痢腹痛。 ②瘀血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腹痛。 ③疝氣偏墜脹痛。 ④高血壓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配伍】 神曲配麥芽、山楂:神曲性溫,能消米麵食積,又和胃;麥芽性平,能消米麵食積,又健胃;山楂性微溫,善消油膩肉積。三葯相合,既消各種食積,又健胃和中,但見食積不化或消化不良即可投用。三葯常炒焦用,習稱焦三仙。 【用量用法】 9~15g,大劑量30g。消食導滯宜用焦山楂。麥 芽【性味歸經】 甘,平。歸脾、胃、肝經。【性能特點】 本品味甘性平,主入脾胃經,能促進澱粉性食物的消化而善消食健胃,主治食積不化,尤宜米、面、薯、芋等積滯者。兼入肝經,大量用能回乳消脹,用於斷乳、乳房脹痛等。【功效】 消食和中,回乳。【主治病證】 ①食積不化,消化不良。②婦女斷乳或乳汁鬱積之乳房脹痛。【用量用法】 9~15g,大劑量30—120g。 萊菔子【性味歸經】 辛、甘,平。歸脾、胃、肺經。【性能特點】 本品辛甘性平,藥力較強。既善於消食除脹,治食積脹滿最宜;又長於降氣消痰,治痰壅咳喘亦佳。【功效】 消食除脹,降氣化痰。【主治病證】 ①食積氣滯之脘腹脹滿。 ②痰涎壅盛之氣喘咳嗽。 【配伍】 萊菔子配蘇子、白芥子:既溫肺化痰,又降氣止咳平喘,且消食除脹通便,治寒痰喘咳有效,兼食積便秘者尤佳。【用量】 6-lOg。雞 內 金 【性味歸經】 甘,平。歸脾、胃、小腸、膀胱經。 【性能特點】 本品甘平,入脾胃經,功善運脾健胃、消食化積,藥力較強,為消食運脾之要葯。入小腸膀胱經,又能固精止遺、化堅消石,可治遺尿、遺精及結石。 【功效】 運脾消食,固精止遺,化堅消石。 【主治病證】 ①食積不化,消化不良,小兒疳積。 ②遺尿,遺精。 ③泌尿系或肝膽結石症。【用量用法】 3~10g。研末服,每次1.5~3g,效果比煎湯好。
消食葯(續) 神 曲 【性味】 甘、辛,溫。 【功效】 消食和胃。 【主治病證】 食積不化,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及腸鳴泄瀉。 此外,丸劑中有金石、介類葯時,常以本品糊丸,以賦形、助消化。 【用量用法】 6~15g。消食宜炒焦用。小 結 神曲、麥芽、谷芽,均能消食化積、開胃和中,治飲食積滯或脾虛食少、消化不良等。其中,神曲性溫而偏燥,消食力最強,凡食積較重或兼寒者宜用;麥芽性平,消食力次之,能促進澱粉類食物消化,尤宜高澱粉之食積證;谷芽性平,消食力最緩,略兼和中,食積輕證或兼脾虛胃陰不足者用之為佳,病後體虛胃弱食少宜投。此外,神曲又常與金石類葯同入丸劑,一則賦形,二則助消化;麥芽大量用又能回乳,用於斷乳及治乳房脹痛;谷芽則專事消食健胃,不具它功。 山楂、萊菔子,均有良好的消食化積作用,善治飲食積滯及脾虛食少、消化不良等證。其中,山楂酸甘微溫,尤善消化油膩肉積,肉食積滯者宜用;萊菔子辛甘而平,又善行氣消脹,食積氣滯脘腹脹滿較重者宜之。此外,山楂又善活血散瘀,治瀉痢腹痛、疝氣痛、瘀血經閉、痛經及產後瘀阻腹痛;萊菔子則能降氣化痰,治咳喘痰多或兼胸悶食少者。驅蟲藥學習目標: 1、 掌握驅蟲葯的含義、功效。適應範圍、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其性能特點。 2、 掌握:使君子、苦楝皮、擯榔、貫眾。了解:雷丸、南瓜子、鶴草芽。各葯的藥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 熟悉使君子與苦楝皮的藥性與功效的異同。概 述【含義】 凡以驅除或殺滅寄生蟲為主要功效的藥物,稱為驅蟲葯。【性能功效】 本類藥味多苦,多入脾胃或大腸經,對人體腸道寄生蟲有毒殺作用,功善驅蟲或殺蟲。【適應範圍】 本類葯主要適用於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病、蟯蟲病、鉤蟲病、絛蟲病等。【配伍方法】 蟲病兼積滯者,配消積導滯葯;便秘者,配瀉下藥;脾胃虛弱、運化失常者,配健運脾胃藥;體虛者,宜補虛、驅蟲兼施,或先補虛後驅蟲。【使用注意】 本類葯一般應在空腹時服,以使藥物充分作用於蟲體部分葯有毒,應用時應注意劑量,以免中毒;在發熱或腹痛較劇時,宜先清熱或止痛,待緩解後再使用驅蟲葯;孕婦及老弱患者應慎用。???使君子【性味歸經】 甘,溫。歸脾、胃經。【性能特點】 本品甘香性溫,服用便宜,功善殺蟲、消積,既為治蛔蟲病之佳品, 又為治小兒疳積之要葯。【功效】 殺蟲消積。【主治病證】 ①蛔蟲病。 ②小兒疳積。 【用量用法】 6~10g;小兒每歲每天1~1.5粒,每日總量不超過20粒。炒香嚼服。【使用注意】 本品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暈、嘔吐等不良反應,故不宜超量服。若與熱茶同服,亦可引起呃逆,故服藥時忌飲茶。???苦楝皮【性味歸經】 苦,寒。有毒。歸脾、胃、肝經。【性能特點】 本品苦寒有毒,內服對蛔蟲、蟯蟲、鉤蟲有較強的毒殺作用,故善治蛔、蟯、鉤蟲病。外用能除濕熱、殺滅皮膚寄生蟲及抑制致病真菌,故可治頭癬、疥瘡。【功效】 殺蟲,療癬。【主治病證】 ①蛔蟲病,蟯蟲病,鉤蟲病。 ②頭癬,疥瘡。 【用量用法】 6-15g,鮮品15-30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故不宜過量或持續服用,以免中毒。又因其苦寒傷胃損肝,故脾胃虛寒及肝病患者忌服。??? 檳 榔【性味歸經】 辛、苦,溫。歸胃、大腸經。【性能特點】 本品辛散苦降溫通,入胃與大腸經。善殺蟲而力強,兼緩瀉而促排蟲體,主治多種寄生蟲病,絛蟲、薑片蟲為患者尤宜。又能消積、行氣、利水、截瘧,治腹張便秘、瀉痢後重、水腫、腳氣及瘧疾等。【功效】 殺蟲,消積,行氣,利水、截瘧。【主治病證】 ①絛蟲病,薑片蟲病,蛔蟲病,蟯蟲病,鉤蟲病等。 ②食積氣滯之腹脹便秘,瀉痢里急後重。 ③水腫,腳氣浮腫。 ④瘧疾。 【配伍】 檳榔配常山:檳榔性溫,常山性寒,兩葯相合,寒熱並施,相反相成,既有較強的祛痰截瘧之功,又可減少常山涌吐之副作用,故善治瘧疾久發不止。 【用量用法】 6~15g。單用驅殺絛蟲、薑片蟲時,須用60~120g。 【使用注意】 本品行氣、緩通大便,故脾虛便溏及氣虛下陷者不宜服。???貫 眾 【性味歸經】 苦,微寒。有小毒。歸肝、脾經。 【性能特點】 本品味微苦,性微寒,並有小毒。生用既能殺蟲,又能清熱解毒,治多種腸道寄生蟲病、風熱感冒及溫毒發斑等疾。炒炭則清泄兼收斂,能涼血而止血,治血熱出血。【功效】 殺蟲,清熱解毒,止血。【主治病證】 ①鉤蟲病,絛蟲病,蟯蟲病。 ②風熱感冒,溫毒斑疹,痄腮。 ③預防麻疹、流感、流腦。 ④血熱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用量用法】 9~15g。驅蟲及清熱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故脾胃虛寒者慎服。源於綿馬貫眾者有毒,故此種貫眾用量不宜過大,孕婦慎服。 雷 丸 【功效】 殺蟲。 【用量用法】 15~21g。不宜入煎劑,一般研粉或入丸劑服。每次5~7g,飯後用溫開水調服,每日3次,連服3天。 【使用注意】 本品入煎劑,無驅絛蟲作用。因其性苦寒,故無蟲積者忌服,脾胃虛寒者慎服。 南瓜子【性味】 甘,平。【功效】 殺蟲。【用量用法】 60~120g。生用,連殼或去殼後研細粉,用冷開水調服。小 結 使君子、苦楝皮,均能驅殺蛔、蟯蟲,治蛔、蟯蟲病每用。其中,使君子味甘氣香性溫,能健脾消積,為兒科驅蟲消疳之良藥;兼治小兒疳積、乳食停滯;惟服時不能過量或與熱茶同服,反之則引起呃逆不止等副作用。苦楝皮苦寒有毒,驅蟲效力大而可靠,又驅鉤蟲,治鉤蟲病;還能清濕熱,治疥癬;惟有毒性寒,不能過量服,脾胃虛寒及肝病患者忌服同,且新鮮者並效佳,久貯無效。止血藥學習目標: 1. 掌握止血藥的含義、功效。適應範圍、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分類及各類的性能特點。 2. 掌握:大薊、小薊。地榆、白茅根、白及、三七、茜草、蒲黃、艾葉。熟悉:槐花、側柏葉、芒麻根、仙鶴草、炮姜。各葯的藥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 掌握地榆與槐花,三七與蒲黃功效相似藥物的藥性與功效的異同。 4. 掌握蒲黃配五靈脂的意義。概述【含義】 凡以制止機體內外出血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為止血藥。【性能功效】 本類葯雖性味各異,但均能止血,並分別兼能清熱涼血、化瘀、收澀及散寒溫經等。 【適應範圍】 本類葯主要適用於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創傷出血等。兼治血熱、血瘀、瘡腫及胃寒等證。【分類】 按本類葯的性能又可分為四小類。 ①涼血止血藥:味或苦或甘而性均寒涼,能清血分之熱而止血,主治血熱妄行之出血證,過量濫用有留瘀之害。 ②化瘀止血藥:性味雖各異,但卻均能消散瘀血而止血,主治瘀血內阻、血不循經之出血證,有止血不留瘀之長,為治出血之佳品。 ③收斂止血藥:味多澀,或質黏,或為炭類,性多平,或涼而不甚寒,雖善收澀止血,但有留瘀戀邪之弊,主治出血而無瘀滯者,若有瘀血或邪實者慎用。 ④溫經止血藥:性溫熱,能溫脾陽、固沖脈而統攝血液,功善溫經止血,主治脾不統血、沖脈失固之虛寒性出血。【配伍方法】 血熱妄行者,配清熱涼血葯;陰虛陽亢者,配滋陰潛陽葯;瘀血阻滯而出血不止者,配活血行氣葯;虛寒性出血者,應根據證情配合溫陽、益氣、健脾等葯同用。【使用注意】 出血過多而致氣虛欲脫者,如單用止血藥,則緩不濟急,應急予大補元氣之葯,以益氣固脫。在使用涼血止血和收斂止血藥時,必須注意有無瘀血,若有瘀血未盡,應酌加活血化瘀葯,不能單純止血,以免留瘀。???大 薊 【性能特點】 本品甘苦性涼,歸肝心經。既善清泄血分熱邪而涼血止血,為治血熱妄行之要葯;又能散瘀解毒而消癰腫,為治癰腫瘡毒所常用。 【功效】 涼血止血,散瘀消癰。 【主治病證】 ①血熱咯血、衄血、吐血、崩漏及尿血。 ⑦瘡癰腫毒。 【配伍】 大薊配小薊:兩葯均性涼,功能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同用則藥力更強,治血熱出血諸證及熱毒瘡腫。 【用量用法】 9~15g,鮮品可用30~6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患處。??? 小 薊 [性能特點】 本品功似大薊而力稍弱,亦為治血熱妄行及瘡癰腫毒之要葯,又兼能利尿,尤善治尿血、血淋。 【功效】 涼血止血,解毒消癰。 【主治病證】 ①血熱尿血、咯血、衄血、吐血及崩漏。 ②熱毒瘡癰,血淋。 【用量用法】 9~15g,鮮品可用30~6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患處。???地 榆 【性能特點】 本品苦寒泄降,味酸收斂,作用偏於下焦。既善泄熱涼血、收斂止血,為治血熱出血特別是下焦出血之佳品;又能瀉火解毒、收斂,為治水火燙傷之要葯。 【功效】 涼血止血,解毒斂瘡。 【主治病證】 ①血熱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及月經過多。 ⑦燙傷,濕疹,皮膚潰爛。 【配伍】 地榆配槐角:地榆微寒,善清下焦血分之熱而涼血止血;槐角微寒,善清大腸之火而涼血止血。兩葯相合,可治血熱出血諸證,尤宜痔腫出血及便血。 【用量用法】 9~15g。外用適量。【使用注意】 對於大面積燒傷,不宜使用地榆製劑外塗,以防其所含水解型鞣質被機體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白茅根【性能特點】 本品甘寒清利。入血分,能涼血止血,治血熱妄行之各種出血證;入氣分,能清肺胃蘊熱而生津止嘔,治熱病煩渴、胃熱嘔噦及肺熱咳嗽等證;人膀胱,能清利濕熱而利尿,治血淋、熱淋、小便不利、水腫及濕熱黃疸等證。雖甘寒而不膩膈傷胃,利尿而不傷津,惟力緩用量宜大。【功效】 涼血止血,清熱生津,利尿通淋。 【主治病證】 ①血熱衄血、咯血、咳血、吐血及尿血等證。 ②熱病煩渴,胃熱嘔噦,肺熱咳嗽。 ③血淋,熱淋,小便不利,水腫,濕熱黃疸。 【用量用法】 15~30g,鮮品可用30—60g。以鮮品為佳。???白 及 【性能特點】 本品甘澀質黏,善收斂止血,併兼益肺,雖可治體內外諸出血證,但以治肺胃損傷之咯血、吐血最宜。又味苦微寒,人血泄熱,善消腫生肌,治癰疽瘡瘍,初起未成膿服之可消,潰久不斂外用可生肌收口。此外,還治肺癰咳吐膿血、燙傷、皮膚皸裂、肛裂等。 【功效】 收斂止血,消腫生肌。 【主治病證】 ①咯血,咳血,衄血,吐血,外傷出血。 ②瘡癰腫毒,燙傷,手足皸裂,肛裂。 ③肺癰而咳吐腥痰膿血日漸減少者。 【配伍】 白及配三七:兩葯相合,寒熱相平,行止並施,止血而不留瘀,可治各種出血,內服外用皆宜。 白及配烏賊骨:不但止血力強,且促進潰瘍癒合,治胃出血之吐血、便血效佳。 【用量用法】 3~9g。研末服,每次1.5~3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反烏頭。???三 七 【性能特點】 本品味甘微苦性溫,主歸肝經,兼人肺經。既善化瘀而止血,又善活血而止痛,且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傷正之長,誠為治出血、瘀血諸證之良藥。惟血熱及陰虛有火者不宜單用。 【功效】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主治病證】 ①體內外各種出血病證。 ②跌打損傷,瘀滯腫痛。 ③胸痹絞痛。 【用量用法】 3~9g。研粉吞服,每次1~1.5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本品性溫,治出血而見陰虛口乾者,須配滋陰涼血葯同用。???茜 草 【性能特點】 本品苦寒泄降,專人肝經血分,既善涼血止血,又善活血祛瘀,且炒炭與生用功異。炒炭既善化瘀止血,又兼涼血,治血瘀夾熱諸出血證每投;生用既涼血,又活血通經,治血瘀有熱之經閉、痛經及跌打瘀腫多用。 【功效】 涼血止血,活血祛瘀。 【主治病證】 ①咯血,咳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 ②經閉,痛經,跌打腫痛,痹證關節痛。 【用量用法】 9—15g。止血宜炒炭用,活血祛瘀則生用。???蒲 黃 【性能特點】 本品甘緩不峻,性平不偏,既能止血,又能活血,故治出血病證,無論屬寒屬熱或有無瘀血,皆可隨證選用。炒炭收澀止血,略兼化瘀,出血無瘀或瘀輕者宜用。生用既止血,又化瘀,且利尿,出血兼瘀者宜用,最善治尿血,並治血瘀諸證。 【功效】 收斂止血,活血祛瘀,利尿。【主治病證】 ①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 ②血瘀心腹疼痛、痛經,產後瘀阻。 ③血淋澀痛。 【配伍】 蒲黃配五靈脂:無論生用炒用均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善治血瘀胸脅心腹諸痛及血瘀出血。 【用量用法】 3~9g,包煎。外用適量。止血宜炒炭用,活血宜生用。 【使用注意】 生蒲黃有收縮子宮作用,故孕婦忌服。???艾 葉 【性能特點】 本品性溫,味苦辛,主歸肝經,兼歸脾腎經。既善溫經脈、理氣血而止血,主治虛寒性出血,尤宜婦女崩漏、胎漏;又善散寒濕、暖子宮而止痛,主治經寒痛經、月經不調、寒濕帶下、宮冷不孕及脘腹冷痛。此外,外用治濕疹瘙癢,可收燥濕止癢之功;並用於溫灸,可收溫經止痛之效。 【功效】 溫經止血,散寒止痛。 【主治病證】 ①虛寒性崩漏下血等。 ②經寒痛經、月經不調,帶下清稀,宮冷不孕。 ③脘腹冷痛。 此外,外用治濕疹瘙癢,並用於溫灸。 【配伍】 艾葉配阿膠:艾葉性溫,功善散寒暖宮、溫經止血,並能調經安胎;阿膠性平,功能養血止血。兩葯相合,既養血止血,又散寒暖宮調經,治崩漏經多屬血虛有寒之證。 【用量用法】 3-9g。外用適量,供溫灸或熏洗用。溫經止血宜炒炭用,散寒止痛宜生用。 槐 花 【功效】 涼血止血,清肝瀉火。 【主治病證】 ①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證。 ②肝火上炎之頭痛目赤。【用量用法】 9~15g。止血宜炒炭,瀉火宜生用。 側柏葉【功效】涼血止血,祛痰止咳。【主治病證】 ①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證,外傷出血。。 ②咳喘痰多。 ③外用治燙傷及脫髮。【用量用法】 9~15g。外用適量。 苧麻根【功效】 涼血止血,清熱安胎,利尿,解毒。 ①血熱咯血 咳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 ②胎動不安,胎漏下血。 ③濕熱淋痛,熱毒瘡腫,蛇蟲咬傷。【用量用法】 9~15g。外用適量。 仙鶴草【性味】 苦、澀,平。 【功效】 收斂止血,截瘧,止痢,解毒,殺蟲。【主治病證】 ①咯血,咳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 ②瘧疾,血痢,癰腫瘡毒。 ③滴蟲性陰道炎所致的陰癢帶下。【用量用法】 9 -15g,大劑量可用30~60g。外用適量。 炮 姜 【性味】 辛,熱。 【功效】 溫經止血,溫中止痛。 『 【主治病證】 ①虛寒性吐血、便血、崩漏等證。 ②脾胃虛寒腹痛、吐瀉等。 【用量用法】 9~15g。外用適量。 小 結 【涼血止血藥】 --- 大薊、小薊,地榆、槐花、白茅根、苧麻根、側柏葉、蘆根、黃芩 【化瘀止血藥】--- 三七、蒲黃、茜草【收斂止血藥】---- 白及、紫珠、仙鶴草、棕櫚炭、藕節【溫經止血藥】---- 炮姜、艾葉地榆與槐花 均涼血止血,治血熱妄行出血證,常同用。但地榆善清下焦血分之熱,善治婦女血熱崩漏、經多;還能解毒斂瘡。槐花善清肝,且兼潤腸,最適於痔瘡腫痛出血,兼熱結便秘及肝熱目赤。三七與蒲黃 均化瘀止血。但三七化瘀止血力強,化瘀不傷正。蒲黃性平,生用炒用均止血,淤血出血無論寒熱均宜,尤善治尿血,又治血淋;炒炭則收斂止血。 |
推薦閱讀:
※2016年中醫執業醫師《中藥學》章節複習筆記(6)
※別讓中醫藥的常識變成「冷知識」-3——不能荒廢的技藝
※中藥學 1 筆記
※冰片究竟有多少種?
※外國人怎樣用「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