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支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醫生

專家支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醫生

  □孫雲曉

  (《拿什麼來愛你,我的孩子——當代中學生心理危機調查》作者 孫雲曉 阮梅。孫雲曉為知名教育專家,《夏令營中的較量》和《拯救男孩》的作者。)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兒童狀況報告指出,全球20%的青少年患有精神疾病。近20年來,家庭破裂和父母失業率上升是青少年精神問題增加的主要原因。其中,最常見的問題是抑鬱。北京師範大學2001年的一項調查也發現,80%左右的中小學生是心理健康的,有異常心理問題傾向的學生比例為16.4%小學生、14.2%初中生和14.8高中生,而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比例不超過5%。

  青少年的成長是有規律的,教育自然也是有規律的。家庭、學校和社會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三個要素,即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支持性的人際關係、進行抗挫折訓練。

  關注每個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們需要改變一個錯誤的觀念,似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因為許多學生心理有病,這是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的最大誤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整體心理素質,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把心理諮詢的重點定位於發展性諮詢,不僅僅是學校需要的,家庭和社會也需要這樣做。有人可能擔心,父母不是心理醫生,怎麼會做心理諮詢呢?的確,心理諮詢是一門科學,沒有專業訓練就上崗可能誤導人。但是,父母多理解和尊重孩子,關心他們的成長需要,給予積極而及時的引導,就是最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從這個角度說,父母都是「心理醫生」。

  培養支持性的人際關係

  我在多年的調查研究中,例如對未成年人網路成癮的大型調查中,也發現了心理危機是災難性的。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未成年人發生心理危機的首要原因是缺乏支持性的人際關係,包括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和同伴關係,而親子關係是最具有決定性的關係。在學生諮詢的問題當中,占第一位的是人際關係問題,占諮詢總人數的42%;第二位的是學習問題,人數佔27;第三位的是自我問題,人數佔20%;其他問題佔10%左右。

  親子關係危機往往是未成年人心理危機之源。親子關係危機最常見的狀況有三:一是12歲之前沒有建立起親密的親子依戀的情感,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二是「虎媽」流行,父母給孩子脫離實際的過高期望和過重壓力,或過於簡單粗暴的管教;三是父母離異或長期外出不關心孩子,導致孩子難以生存並對生活絕望。不管什麼樣的心理危機,只要我們拿「真正的愛」來引導我們的孩子,給我們的孩子寬鬆和諧的成長空間,我們的孩子就一定會健康快樂的成長。

  孩子需要抗挫折訓練

  今天孩子成長的優良條件似乎前所未有,而實際上,由於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應試教育傾向的嚴重誤導,他們是特別缺乏體育鍛煉和社會實踐的一代,尤其是缺乏抗挫折訓練。因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三要素缺一不可,如果有了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性的人際關係,而缺乏抗挫折訓練,孩子依然可能出現心理危機。這就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保護是自我保護,最好的教育就是給人以內在的巨大力量。

  具體如何進行抗挫折訓練呢?我的建議如下:

  一、學會延遲滿足的教育方法

  二、愛孩子要敢於說不甚至懲戒

  三、培養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

  四、鼓勵孩子更多一些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人們常說,孩子是明天,是希望。其實,說孩子是希望這是對的,但孩子不僅僅是明天,而首先是今天。孩子的成長不能等待,教育也不能等待。


推薦閱讀:

渴望成為心理醫生的重度抑鬱患者
醫學博士:回到原點,才能返回健康並獲得智慧
做人不要太自卑
看心理醫生7個提醒

TAG:孩子 | 父母 | 醫生 | 心理 | 心理醫生 | 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