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謹防你嘴裡的「隱形糖」

心腦血管疾病與我們日常餐桌飲食習慣息息相關,特別是鹽的攝入量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呈正相關,所以大多數情況下,對於高血壓患者,醫生或健康管理師的建議也是減少鹽的攝入量。

不少朋友就問了,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對於糖尿病來說,糖的攝入量應該如何注意呢?

關於這個問題,健康小Q現在就可以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在談到飲食時,健康小Q覺得可以看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如何說:

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糖攝入指南,更新了對糖攝入量限制的建議,強烈推薦將兒童和成年人的糖攝入量都控制在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以預防肥胖、齲齒等健康問題。

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首次提出對添加糖攝入量進行限制,每日不超過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內。添加糖是指在食物的烹調、加工過程中添加進去的單糖、雙糖或糖醇等,過量攝入添加糖會增加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

愛吃糖,就會得糖尿病嗎?

健康小Q覺得這個問題很值得和大家說說,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誤區:糖尿病就是糖在作祟,那吃糖的人一定會得糖尿病。

其實不一定,吃糖本身與得糖尿病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為什麼這麼說呢?這還需要從糖尿病的病因來說。

血糖是怎麼來的?是因為吃糖嗎?其實,當人進食後,食物中的糖類會被消化吸收入血液中,這是血糖最主要的來源。在短期飢餓後,肝中儲存的糖原也會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在較長時間飢餓後,氨基酸、甘油等非糖物質,則會在肝內合成葡萄糖。

這些葡萄糖在組織細胞中,主要通過有氧氧化和無氧酵解產生ATP,為細胞代謝供給能量。肝和肌肉等組織也會將葡萄糖合成糖原進行儲存。多餘的糖分,則會合成脂肪,這也是很多人越吃越胖的原因。

但是,如果你的胰腺出現了問題,胰島素分泌失常,那你就鬱悶了!多餘的葡萄糖無法儲存為糖元,大量的血糖漂浮在血液中。當你的血糖濃度高於腎閾時,哼哼,你可能就會尿出帶有甜味的「糖水」了,這個時候糖尿病就找上門了。

胖,才會得糖尿病?

「小朋友,不要吃糖,吃多了會長胖,長胖就會得糖尿病……」胖,才會得糖尿病?錯!有一句話叫「多飲,多尿,多食,消瘦」,你就可能得糖尿病!

事實上,糖尿病患者有的極其消瘦,有的則極為肥胖;在我國,更有很多被認為是「標準身材」的人,卻患有糖尿病。

想知道你是不是有糖尿病,沒法兒從體型上判斷。糖尿病既然帶個「糖」字,當然是靠測血糖來判別。在醫學上,空腹血糖大於或等於7.0mmol/L,或隨機血糖大於或等於11.1mmol/L的,即可確診為糖尿病。

除妊娠糖尿病等特殊情況外,糖尿病一般被分為1型和2型兩種。前者胰島素絕對缺乏,後者則只是胰島β細胞功能缺陷和胰島素作用欠敏感。

隱形糖,糖尿病患者需提防

除了大家都能看到的糖之外,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其實也有很多隱形的糖潛伏在我們的食物中,這也是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的。

餐桌:紅燒肉、魚香肉絲都是高糖。

健康Q博士健康管理中心的國家一級營養師介紹,很多人做菜喜歡用糖調味,尤其是餐館裡的廚師更是喜歡大量用糖提味,一份紅燒排骨、紅燒魚、魚香肉絲大概加糖25~30克,紅燒肉要加40~50克,最高的是糖醋排骨和糖醋裡脊,每份要加入75克左右的糖。

此外,一些市民喜愛吃的加工肉製品,如肉乾、肉脯里也含有不少糖。

超市:核桃粉、芝麻糊升高血糖速度比糖還快。

如果你曾嘗試自己用芝麻、核桃磨成粉來吃,你會發現,即使磨成粉,加入沸水後也不能攪拌成糊,那為什麼買來的就能攪成糊狀呢?

那是因為廠家一般都會加入澱粉、糊精等添加劑讓其成糊。這兩種食物中的澱粉進入體內,升高血糖的速度比糖還要快。與此類似的還有土豆、芋頭等高澱粉蔬菜。這些食物中的澱粉進入人體後會迅速轉化為葡萄糖。

水果:獼猴桃、柚子居然比西瓜含糖高。

健康Q博士健康管理中心的國家一級營養師表示,別看西瓜吃起來甜,其實含糖量僅為4.2%;而獼猴桃吃起來較酸,含糖量卻是10%。含糖量在9%~13%之間的水果還有蘋果、杏、無花果、橙子、荔枝等。

而柿子、桂圓、香蕉、楊梅、石榴等水果,含糖量超過了14%。不過,這些是天然的果糖,只要不一次性吃太多,而且品種經常換,就沒什麼問題。

零食:話梅、酸奶、麵包里也有隱形糖。

如果你自己在家做麵包或酸奶就會發現,一般的白麵包100克中需加入10~20克左右白糖,這還不算其本身的澱粉含量。

酸奶的製作配方是100克牛奶配10克左右白糖。而像話梅等零食為了防止變質會加入大量的糖抑制細菌生長。另外,番茄醬、燒烤汁等調味醬,每百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


推薦閱讀:

《隱形女郎》
[轉載]雙層背心裙做法{附隱形拉鏈的上法}
隱形鹽·每日商報
如何計算?——「隱形」函數Datedif

TAG:糖尿病 | 患者 | 隱形 | 病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