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帝系表(之東漢)
公元後8年,漢臣王莽逼西漢末代皇帝劉嬰禪位而稱帝,改國號為「新」,年號「始建國」(我國第一個3個字的年號),漢朝歷史被暫時中斷,立國210年的西漢滅亡。漢語里從此多了一個動名詞——篡位,王莽也就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通過「篡位」當上皇帝的人(從某種角度上說,他為後人做了一個很壞的榜樣、帶了一個很壞的頭兒)。不過,這個新的「新」政權僅僅存在了15年後,最終被漢室劉姓後人們給推翻了—— 漢都雒陽時期(公元25~220年,共195年),歷14帝(含倆少帝)。
因都城相對偏東,故後人將漢朝的這一段時期稱為「東漢」。雒(luò)陽即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東漢是公曆紀年裡我國進入公元後所建立的第一個朝代,從此公元紀年開始為正數。 漢朝第十六位、東漢開國皇帝 (光武帝)劉秀(字文叔。漢高祖劉邦九世孫) 【年號】建武(25年六月~56年四月)、建武中元(56年四月~57年)【在位】25~57年二月,共33年。【生卒】公元前6年~公元57年,終62歲。葬原陵(今屬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鐵謝村)【早年】劉秀家庭條件還算可以,有一點點皇室血統,是漢朝開國皇帝(高祖)劉邦的後人。九歲時父母雙亡,被叔叔劉良收養。公元8年,漢臣王莽篡漢稱帝。此後天下開始大亂(我國皇帝第一次被「人為」地換人,國人確實一下很難接受),赤眉軍與綠林軍各自起兵反王莽,20多歲的劉秀和哥哥劉縯也一樣起兵與綠林軍並肩作戰。公元23年,劉秀率3萬綠林軍以少勝多,在昆陽(今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打敗了42萬王莽的政府軍,即「昆陽之戰」。由於劉氏哥倆的威望越來越高,有點功高蓋主了,結果遭到綠林軍擁立的皇帝(更始帝)劉玄的猜忌。終於,劉縯被劉玄找借口殺死了,劉秀立即向劉玄請罪,並非常低調地不為哥哥服喪。後來劉玄佔據了洛陽,派劉秀巡視黃河以北,劉秀才得以脫離險境。劉秀在河北積蓄力量,日益壯大,被劉玄封為蕭王。公元25年,劉玄殺西漢末代皇帝劉嬰。赤眉軍擊敗劉玄後立劉盆子為傀儡皇帝。同年,劉玄死,劉秀於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鄉縣固城店鎮)登基稱帝,國號仍為「漢」(後人稱之為「東漢」)。次年遷都到洛陽,改洛陽為「雒陽」。劉秀先後打敗各方割據勢力後,於建武十二年(37年)統一我國。【為帝】光武帝整天忙於公務,是個好皇帝。在位期間,多次下令釋放和禁止殘害奴婢。為減少貧民賣身為奴婢,經常發救濟糧,減少租徭役,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精兵簡政:裁併400多個縣郡,裁掉了1/10的公務員。歷史上稱他統治的時期為「光武中興」。其間國勢昌隆,號稱「建武盛世」。稱帝後,分封360多位功臣為列侯,給予他們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權。其實,在統一中國之前,他就開始削弱國防建設,廢郡國兵制,罷郡國都尉。削弱地方兵權的同時,導致後來無力抵禦外患,而豪強地主的部曲家兵則迅速發展,像東漢末年的董卓就是一例。劉秀稱帝後將所有權力集中於一身。光武帝有很高的軍事天賦,作戰指揮能力很高。待人誠懇隨和,不擺架子。講誠信,不計前嫌度量大,使得很多人真心歸附。但光武帝在統一全國後,知道天下疲耗,就不想再打仗了,與匈奴的多次戰事都被他叫停。(光武帝)劉秀從年輕時起就暗戀小自己11歲的陰麗華,並發誓定要將她娶到手,最終如願,並愛其一生。稱帝後最終將她封為皇后(之前的皇后郭聖通被廢)。並且,陰皇后死後與光武帝合葬於原陵。她與光武帝所生的長子即後來的(明帝)劉庄。光秀帝臨終遺詔:「朕無益百姓 皆如孝文皇帝制度 務從約省 刺史 二千石長吏皆無離城郭 無遣吏及因郵奏」——《後漢書 卷一下 光武帝紀第一下》【謚號】光武皇帝【傳位】四子劉庄 漢朝第十七位、東漢第二位皇帝 (明帝)劉庄(字子麗。光武帝劉秀四子、與陰皇后長子)
【年號】永平(58~75年)【在位】57~75年,共19年。即位時30歲。【生卒】28~75年,終48歲。葬顯節陵(今屬河南省洛陽市)。【生平】兒時的劉庄很聰明,10歲能通《春秋》,使得老爸(光武帝)劉秀異常驚訝,很是喜歡。建武十五年被封為東海公,十七年被封為王,十九年被封為太子。即位後,一切遵奉父親光武帝制度。明帝熱心提倡儒學,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柄,權不借下。他嚴禁自己老婆們的娘家人封侯、參政,對貴戚功臣也多方防範。同時,基本上消除了因王莽虐政而引起的周邊外國軍隊侵擾的威脅,使漢跟周邊外國的友好關係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明帝同意北匈奴的互相開放市場的請求,但並未消彌北匈奴的寇掠,反而動搖了早已歸附的南匈奴。只得改變光武時期息兵養民的策略,重新對匈奴開戰。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命竇固、耿忠征伐北匈奴。漢軍進抵天山,擊呼衍王,殺敵千餘人,追至蒲類海(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里坤湖),取伊吾盧地。其後,竇固又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各國都派皇子來漢。自王莽地黃四年(23)至此,西域與中原斷絕關係半個世紀後又恢復了正常交往。次年,又復置西域都護。班超僅以36人的兵力征服鄯善、于寘諸國、耿恭守疏勒城力拒匈奴等故事都發生在這一時期。明帝時,吏治非常清明,境內安定。多次下詔招撫流民,把國家田地送給窮苦百姓耕種,並興修水利。因此,史書記載當時「民安其業,戶口滋殖」。光武帝時的建武中元二年(57)時,我國戶籍人口為2100萬,至明帝時的永平十八年(75),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就增加到了3412萬。明帝以及隨後的章帝在位期間,史稱「明章之治」。明帝去世前遺詔喪事從簡,後世評價很高。【大事】明帝時,佛教正式傳入我國。當時,(明帝)劉庄聽說西域有神,叫做「佛」,於是派使者去天竺(今印度共和國)。永平十年(公元67年)帶天竺僧人及經書、佛像等回國。回到雒陽後明帝親自迎接,一行人等最初被安置在鴻臚寺。「鴻臚」是官名,主要負責禮儀慶典等方面的事情,鴻臚們的辦公場所就叫做「寺」。「鴻臚寺」也就類似於現在的外交部禮賓司。後來鴻臚寺地方不夠了,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明帝下令仿天竺國的式樣在雒陽新建一座廟宇,因為天竺僧人是用白馬馱經而來,為表彰白馬的馱經之功,遂命名為「白馬寺」,這也就成為了我國第一座佛教廟宇。從此,我國佛教信徒呆的地方就被泛稱為「寺」。永平三年(60),明帝叫人將當年在父親光武皇帝統一全國建立東漢的過程中最具戰功的28位將領的畫像畫在南宮雲台閣,即「雲台二十八將」。【謚號】孝明皇帝【傳位】子劉炟 漢朝第十八位、東漢第三位皇帝 (章帝)劉炟(史書上沒有記載他有字。明帝劉庄五子,母賈貴人)。「炟」念「dá」。 【年號】建初(76~84年八月)、元和(84年八月~87年七月)、章和(87年七月~88年)【在位】75~88年,共13年,即位時19歲。【生卒】58~88年,終31歲(《後漢書》上說他終33歲),葬敬陵。【生平】永平三年被立為皇太子。待人寬容,好儒術,老爸(明帝)劉庄很喜歡他。即位後,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衣食樸素,實行「與民休息」,並且「好儒術」,使得東漢經濟、文化在此時得到很大的發展。這時思想也比較活躍,如王充等人。此時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章帝還兩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區重新稱藩於漢,與漢明帝共稱「明章盛世」。不過,章帝過於放縱外戚,導致漢和帝時期外戚專權,種下了日後外戚專權和宦官專政的遠因。章帝還是一位書法家,他的草書非常有名,被稱為「章草」。章帝也和父親明帝一樣,死後喪事從簡。章帝處事很寬厚,後世評價很高。【大事】我國天文學、地理學、數學家張衡(78~139年)即生於建初年間。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地動儀「侯風地動儀」、解釋了很多自然現象、改進了圓周率等等。【謚號】孝章皇帝【傳位】子劉肇 漢朝第十九位、東漢第四位皇帝 (和帝)劉肇(史書上也沒有記載他有字。章帝劉炟四子,母梁貴人) 【年號】永元(89~105年三月)、元興(105年四月~十二月)【在位】88~105年,共17年,即位時10歲。【生卒】79~105年,終27歲。葬慎陵。【生平】建初七年被立為皇太子。即位時由養母竇太后執政,從此漢朝由穩轉亂,進入外戚、宦官相繼掌權的時期,和帝在位時期東漢日益衰敗,竇太后排斥異己,讓哥哥竇憲掌權,竇家人一犯法,竇太后就再三庇護,竇氏的專橫跋扈,引起和帝的不滿。永元四年六月,和帝聯合宦官鄭眾將竇氏一網打盡,但是也由此進入宦官專權時期。【大事】在位時期,我國科技、文化有了很大發展。宦官蔡倫(63~121年)改進了造紙術(被列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這是改變人類文明史的重大發明!班氏家族:東漢史學家班彪補充《史記》,寫了《史記後傳》65篇。班彪兒子班固寫《漢書》,班固死後其妹妹班昭完成了後面部分。班固的弟弟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各國重新歸附我國政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班超說的)。永建元年(126),班超的兒子班勇率西域各國聯軍擊敗北匈奴,重新確立了東漢對西域的統治地位。永元九年(97),甘英奉班超之命出使大秦(也就是羅馬帝國),但因對地理和航海知識的欠缺及安息國的人為干擾而最終止於安息(今屬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甘英成為有史料記載的第一個到達波斯灣的中國人。和帝初年竇憲滅亡了北匈奴,徹底解決了幾百年來匈奴人對我國的煩擾。從此在人類歷史文獻上很難再找到有關於他們的隻字片語。北匈奴人的消失是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謚號】孝和皇帝【傳位】子劉隆
漢朝第二十位、東漢第五位皇帝 (殤帝)劉隆(死時尚未成年,故無字。和帝劉肇次子) 【年號】延平(106年)【在位】106年,共8個月。【生卒】105~106年,《後漢書》上說他終2歲,其實他死時不到1歲。殤帝創造了我國帝王的兩個紀錄(可能也是世界紀錄):他是我國年齡最小的皇帝(剛過100天),共同也是壽命最短的皇帝(11個月)。【生平】養於民間。和帝在世的時候,生了許多皇子,皇子大都夭折。和帝以為宦官、外戚在謀害他的兒子,便將剩餘的皇子留在民間撫養。永元二年(106)一月漢和帝死,鄧皇后因長子劉勝有痼疾,將劉隆迎回皇宮做皇帝,劉勝被封為平原王。劉隆登基時候剛好過百天。朝政由外戚鄧氏掌權。8個月後大病而死。【謚號】孝殤皇帝【繼位】劉祜 漢朝第二十一位、東漢第六位皇帝 (安帝)劉祜(史書上也沒有記載他有字。殤帝劉隆堂哥、章帝劉炟孫、清河孝王劉慶子,母姓左)。「祜」念「hù」。 【年號】永初(107~113年)、元初(114~120年四月)、永寧(120年四月~121年六月)、建光(121年七月~122年三月)、延光(122年三月~125年)【在位】106~125年,共19年。【生卒】94~125年,終32歲,葬恭陵。【生平】106年,他被外戚鄧氏擁立為帝,改元永初。即位後,仍由鄧太后執政。外戚鄧氏吸取竇氏滅亡的教訓,聯合宦官,袒護族人。鄧氏專政直到永寧二年(121),鄧太后去世,安帝才親政。安帝親政後下令滅了鄧氏一族,安帝雖滅鄧氏,但是尚未制止婦寺干政的局面。再加上安帝年年不理朝政,沉湎於酒色,導致當時東漢朝政腐敗,社會黑暗,奸佞當道,社會矛盾日益尖銳,邊患也十分嚴重。史稱安帝之世,全國多地震,水旱蝗災頻繁不斷,外有西羌等入侵邊境,內有杜琦等領導的長達10多年的農民起義,社會危機日益加深。漢王朝更進一步衰落。延光四年(125),安帝死於南巡途中。【謚號】孝安皇帝【傳位】堂弟劉懿 漢朝第二十二位、東漢第七位皇帝 (前少帝)劉懿(死時尚未成年,故無字。安帝劉祜堂弟、濟北惠王劉壽子)
【年號】延光(125年三月~十一月)【在位】125年三月~十一月,共7個月。【生卒】生年不詳,死於125年。【生平】安帝死後,閻太后為了把持國政,在閻顯支持下,迎立劉懿為帝。少帝在位時,閻顯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但少帝即位200多天後就因病去世。【謚號】北鄉侯【繼位】劉保 漢朝第二十三位、東漢第八位皇帝 (順帝)劉保(史書上也沒有記載他有字。安帝劉祜子,母李氏被閻皇后所害) 【年號】永建(126~132年三月)、陽嘉(132年三月~135年)、永和(136~141年)、漢安(142~144年四月)、建康(144年四月~十二月)【在位】126~144年,共19年。【生卒】115~144年,終30歲。【生平】安帝死後無子,閻太后先廢了安帝的獨子(濟陰王)劉保,然後找個幼兒劉懿為皇帝,想自己垂簾聽政,掌握朝政大權。劉懿做了7個月的皇帝就死了,宦官王康、孫程等19人便發動宮廷政變,趕走閻太后,將11歲的劉保立為帝,那19位擁立劉保的宦官也全部被封侯。由於順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來的,所以將大權交給宦官。順帝本人則溫和但是軟弱。 後來宦官又與外戚梁氏,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梁氏專權。宦官、外戚互相勾結,弄權專橫,漢朝政治更加腐敗,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百姓怨聲載道,簡直是民不聊生。死後喪事從簡,「遺詔無起寢廟 斂以故服 珠玉玩好皆不得下」——《後漢書 卷六 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謚號】孝順皇帝【傳位】子劉炳 漢朝第二十四位、東漢第九位皇帝 (沖帝)劉炳(死時尚未成年,故無字。順帝劉保子,母虞貴人)
【年號】永憙(145年)【在位】144~終,共半年,即位時2歲。【生卒】143~145年正月,終3歲。葬於懷陵。【生平】嬰孩一個。順帝的皇后梁氏被尊為皇太后,臨朝問政。趙峻為太傅;李固為太尉。在位時期外戚梁氏當政,朝政腐敗,民不聊生,九江發生暴亂,叛軍在145年初一直攻到合肥。永熹元年(145)正月戊戌,3歲的沖帝病死在玉堂前殿(一說被外戚梁冀毒死)。【謚號】孝沖皇帝【傳位】堂弟劉纘 漢朝第二十五位、東漢第十位皇帝 (質帝)劉纘(死時尚未成年,故無字。沖帝劉炳堂弟、勃海孝王劉鴻子,母陳夫人)。「纘」念「zuǎn」。 【年號】本初(146年)【在位】145~146年,共不到1年,即位於8歲。【生卒】138~146年,終9歲。葬於靜陵。【生平】順帝皇后(梁太后)的弟弟梁冀擁立一支漢朝皇族的後代、章帝玄孫劉纘為帝。梁冀一家專權,權勢極盛,威勢橫行朝廷和宮外,使朝政腐敗,大臣們害怕而不敢抗命。質帝雖年幼,但聰明伶俐,不堪梁冀的專橫跋扈。質帝曾在朝見大臣時當面對梁冀說:「此跋扈將軍也!」。梁冀見後,大為反感,命人下毒將質帝毒死。【謚號】孝質皇帝【繼任】劉志 漢朝第二十六位、東漢第十一位皇帝 (桓帝)劉志(史書上也沒有記載他有字。章帝劉炟曾孫、蠡吾侯劉翼子,母匽氏) 【年號】建和(147~149年)、和平(150年)、元嘉(151~153年五月)、永興(153年五月~154年)、永壽(155~158年六月)、延熹(158年六月~167年六月)、永康(167年六月~十二月)【在位】147~167年,共21年。登基時15歲。【生卒】132~167年,終36歲,葬於宣陵。【生平】146年,外戚梁冀毒死質帝後立劉志為帝。劉志從小就對梁氏不滿,即位後於延熹二年(159年)聯合宦官單超等5人一舉殲滅了梁氏,5人同日被封侯,稱為「五侯」。但五侯比外戚更加腐敗,他們對百姓們勒索搶劫,民不聊生,四處怨聲載道,漢政治更加衰頹,國勢益弱。桓帝統治後期,一批太學生看到朝政敗壞,便要求朝廷整肅宦官、改革政治。宦官氣急敗壞,在延熹十年(166年)與德揚天下的司隸校尉李膺發生大規模衝突。桓帝大怒,下令逮捕替李膺請願的太學生200餘人,後來在太傅陳蕃、將軍竇武的反對下才釋放太學生,但是禁錮終身,不許再做官,史稱「黨錮之禍」。【謚號】孝桓皇帝【傳位】因無子,皇后竇妙立恆帝堂侄劉宏為帝。 漢朝第二十七位、東漢第十二位皇帝 (靈帝)劉宏(史書上也沒有記載他有字。桓帝劉志堂侄、劉萇子,母董夫人) 【年號】建寧(168~172年五月)、熹平(172年五月~178年三月)、光和(178年三月~184年)、中平(185年十二月~189年三月)【在位】168~189年,共22年。【生卒】156~189年,終34歲。【生平】即位後,漢王朝政治已經十分腐敗了,全國天災泛濫,百姓民不聊生,國勢進一步衰落。再加上宦官與外戚奪權,最後宦官推翻外戚竇氏並軟禁竇太后,奪得了大權,又殺正義的太學生李膺、范謗等100餘人,流放、關押800多人,多慘死於獄中,造成第2次黨錮之禍。而昏庸荒淫的靈帝除了沉湎酒色以外,還一味寵幸宦官,尊張讓等人為「十常侍」,並常說「張常侍乃我父、趙常侍乃我母」,宦官杖著皇帝的寵幸,胡作非為,對百姓勒索錢財,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可謂腐敗到極點。【大事】光和七年(184),張角、張寶、張梁兄弟三人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名舉行起義,史稱「黃巾之亂」,這次起義所向披靡,給病入膏肓的東漢王朝以沉重打擊。正是因為這次農民起義的爆發,使得各軍閥、地主、豪強、有志之士紛紛響應政府號召起兵鎮壓,一大批令我們家喻戶曉的「風流人物」開始登上我國歷史舞台:袁紹、袁術、公孫瓚、曹操、孫堅、呂布、劉備、關羽、張飛、趙雲等等等等。雖然黃巾起義最終被鎮壓,但是影響極大,從此地方開始輕視中央政府,各地有權有勢之人野心開始膨脹,持兵割據一方,為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揭開了序幕,並為之後的天下三分播下了種子。從此,漢王朝名存實亡!【謚號】孝靈皇帝【傳位】子劉辯 漢朝第二十八位、東漢第十三位皇帝 (少帝)劉辯(死時尚未成年,故無字。靈帝劉宏子) 【年號】光熹(189年四月~189年八月)、昭寧(189年八月~189年九月)【在位】189年四月~九月,共半年,登基時14歲。【生卒】176~190年,終15歲。【生平】靈帝駕崩後繼帝位。由於年幼,實權掌握在母親何太后和舅舅(大將軍)何進手中。在位時漢朝政權已經名存實亡。自己即位後不久即遭遇外戚集團(何進為首)和太監集團(「十常侍」為首)的火併,被迫出宮。後來西北軍閥(并州牧)董卓奉(大將軍)何進之命率軍來保護皇帝,少帝得以回京。董卓從見少帝第一面起就很不喜歡他,得勢後更是怎麼看這位小皇帝都不順眼,不久就將他廢掉(劉辯從而成為東漢朝唯一被廢掉的皇帝)。董卓的這一行為是非常不明智的,只幾個月後,各地就以迎劉辯複位為名起兵討伐董卓,董害怕,逼劉辯服毒而死。董卓廢黜少帝,是東漢末年群雄逐鹿、開始大規模的全國性內戰的導火索(董卓之後又弒君就更不用說了),並最終形成天下三分的局面——三國時期。【謚號】弘農懷王【繼位】同父異母弟劉協 漢朝(東漢)末代皇帝 (獻帝)劉協(史書上也沒有記載他有字。靈帝劉宏子、桓帝劉志弟,母王美人為何皇后所害) 【年號】永漢(189年九月~十二月)、中平(189年十二月)、初平(190年~193年)、興平(194年~195年)、建安(196年~220年二月)、延康(220年三月~十月)【在位】189~220年,共32年,即位時9歲。【生卒】181~234年,終54歲,葬禪陵(位於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生平】當年袁紹等人誅殺宦官時,他隨(少帝)劉辯被宦官綁架,遇到董卓。董和(少帝)劉辯說話,少帝語無倫次,再和劉協談話,劉協則將事情經過完整交代。董卓認為劉協賢能,且為董太后所養,又自以為與董太后同族,再加上要顯示自己的權力,遂有廢立之意。終於,公元189年,董卓廢掉少帝,立劉協為皇帝(即獻帝),挾持他以令諸侯。天下諸侯起兵討伐董卓時,董卓火燒都城洛陽,挾獻帝遷都長安。192年,董卓被(司徒)王允和部將呂布所殺。然而董部下李傕、郭汜捲土重來,殺王允。後來李、郭二人內訌,獻帝逃出長安,流亡到洛陽。獻帝是整個東漢朝最為今天的我們所熟知的一個倒霉的皇帝,因為《三國演義》里提的最多的漢帝就是他。他的「建安」年號我們也最熟悉,因為「三國」時期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大多發生在這25年里——建安元年(196),軍閥曹操迎獻帝回到雒陽。不久,漢都遷往許昌(稱許都)。獻帝此時只是曹操手中的傀儡,中央政府的大權實際上掌握在曹操手中。之後獻帝有謀殺曹操的計劃但未能實現。建安五年(200),曹操與袁紹集團相持,「官渡之戰」打響。結果袁紹集團大敗,劉備敗走投劉表。建安十二年(207),劉備三顧草廬請諸葛亮加盟,得出了「隆中對」的大的戰略方針。曹操統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七月,劉備與東吳結盟,與吳將周瑜、程普的部隊用計火燒烏林、大破曹軍,即著名的「赤壁之戰」,曹操幾乎全軍覆沒。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曹操死,子曹丕認為時機已到,於同年底逼獻帝讓位,自登基,建國「魏」。(魏文帝)曹丕也就成為我國第二個通過篡位而當上皇帝的人。(獻帝)劉協在「獻」出了自己的皇位後,標誌著延續了420多年的漢朝滅亡。好在曹丕做人還是挺講究的,待遇很高地善待了劉協——《後漢書 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奉帝為山陽公 邑一萬戶 位在諸侯王上 奏事不稱臣 受詔不拜 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 宗廟 祖 臘皆如漢制 都山陽之濁鹿城 四皇子封王者 皆降為列侯。」由於那時的通訊不發達,曹丕篡漢後,當時社會上謠傳(獻帝)劉協已被殺(事實上並不是這樣,他是十幾年後病死的),(漢中王)劉備便以此為借口,於公元221年,以自己是皇帝遠房叔叔的身份稱帝繼任,從而一廂情願地繼續延續漢朝的統治,即「三國」之一的「漢」(今稱「蜀」或「蜀漢」)。229年,孫權正式稱帝,建國「吳」。至此,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我國分裂的「三國時期」開始。魏青龍二年(234)三月,劉協病死,(魏明帝)曹叡(曹操的孫子)給了劉協和整個漢室最後一個面子:著素服為他發喪,率群臣親自哭祭,以漢天子禮儀葬於禪陵。【謚號】孝獻皇帝(魏謚)、孝愍皇帝(蜀漢謚) ========== 至此,延續400多年的漢朝滅亡,內亂的三國時期開始... ========== |
推薦閱讀:
※【西漢篇】第一篇·高祖所屬·平燕使者·廣嚴侯·騎將召歐
※【西漢篇】第五十篇·高祖所屬·以右司馬定天下·復陽侯·將軍陳胥
※漢朝開國功臣的悲慘下場
※兩漢職官略錄第二
※劉去,以盜墓為樂的漢朝王爺,卻也有他不敢盜掘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