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之後,我為什麼回國?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說的是潮起潮落,人生百態。這句話用在那些身在加拿大,卻糾結於定居與迴流之間的中國人,雖不確切,卻也代表了同樣的感受。
雖然目前沒有確切的關於中國大陸移民迴流人數的統計,但加國統計局曾有報告指出,加拿大給予移民的機會不足,致使許多正值黃金工作年齡的男性移民紛紛迴流,35%的男性工作移民在抵加20年期間離開,其中六成是在抵加第一年就選擇離開。迴流大軍中,占最大比例的是商業移民、技術工人,亦包括具雙語和大學文憑的移民。
另一份有關中國大陸移民的調查報告則顯示,大多數大陸移民的迴流理由,是為了得到更好的工作和升職機會;其中15%的人在移民加國1年後迴流,迴流人士中多為財經、商業、教師等專業人士,其中有48%在加國獲得最高學歷。
Chapter One——九七恐慌
大陸移民並不是華裔移民迴流潮的先鋒。
香港回歸前,大批患「97恐懼症」的香港居民紛紛舉家遷往加拿大,甚至一度引發了關於香港移民炒熱溫哥華、多倫多樓市的熱議。但回歸後香港照常發展,加拿大經濟卻持續滑坡,越來越多的香港人在權衡利弊後,選擇先入籍加拿大再迴流香港,這直接導致了當下香港居民結構的一大奇觀:持有加拿大護照的人數達到約35萬,使得香港幾乎可以成為加拿大第17大城市。
對於專業人士而言,這樣的選擇或許是出於「既然能在香港找到高薪專業工作,為什麼要在加拿大開雜貨店?」的考慮,而對於富豪階層,在加拿大與香港之間遊走,則有更微妙的考量。一個小小的插曲,2012年,在香港媒體大肆報道何鴻燊的家庭內鬥如何困擾他的賭博帝國時,加拿大頗具影響力的主流大報《環球郵報》則在頭版刊登了這樣一篇文章:《何鴻燊的加籍子女打算接管賭場》。再看看每年加拿大自己搞的富豪排行榜,上榜的華人名單幾乎就是港澳富豪榜的翻版,只不過是富二代版本而已。
Chapter Two——說不明道不清的「安全感」
現在,這股風潮開始吹到大陸移民身上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移民歐美成了很多人證明自我能力的一種「標配」。不管是富豪還是專業技術精英,毅然放棄國內的大好「錢」途,選擇全家移民加拿大,圖的就是一個說不明道不清的「安全感」,有人甚至直白稱:「拿個加拿大身份,就當給自己和家人買一份保險了」。
到了加拿大後,食品安全、宜人風景、良好法治固然不會令人失望,但新鮮過後,壓力和困惑浮出水面。
對於需要找工作養家的技術移民而言,語言能力與當地工作經驗是在加拿大發展的最大桎梏。中國國務院僑辦網址上有關「海外僑情」的一篇文章就指出:「新移民在加拿大最困難的事情就是找工作,尤其是找到稱心的工作,研究學者就此問題對多倫多等6個城市的新移民做過一份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只有31%在從事專業工作,41%在打工,很多都是從事體力工,還有22%還沒有找到工作。」
很多專業人士移居加拿大時已人到中年,無論在心理上還是生理上,對於這樣萬里長征式的艱苦奮鬥已經不想也不願再承受。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到最後只是草草找個工作了事,相應的,工作成就感和滿足感也就無從談起。
而對於那些已經財務自由的人士,優渥的生活固然不是問題,但當年指揮千軍萬馬,現在在加拿大只能打理園藝、做做手工,恐怕也不那麼令人舒心。想出去做生意吧,原先在中國的那套成功經驗並不一定管用,大把投資打水漂的也不是少數。
我曾與一位投資移民至溫哥華的朋友聊起這個話題,他的回復倒也坦率:環境不同,市場不同,做中國人的生意容量太有限,做老外的生意又不熟悉老外的運作模式,實在是沒法做。他曾經多麼希望自己的家庭不要陷入「太空人」的狀態,但一邊是生計和事業,一邊是家庭和和對未來的規劃,最後還是只能中國半年加拿大半年兩邊跑。
Chapter Three——親情!親情!
另一個導致迴流的原因恐怕是割捨不下的親情團聚。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觸:移居加拿大後,和父母共享天倫的機會越來越少。回國探望吧,在加拿大已經是工作、子女、家務各種瑣事纏身,不能說走就走,一年最多也就一兩周;邀請父母過來吧,普通探親簽證被拒簽並不少見,超級簽證則有家庭收入的嚴格要求,至於父母團聚移民,不但要求高,等待期更長,6到8年也是常事。雖然已不是「父母在不遠遊」的年代,可家人、朋友的牽絆,總還是繞不過去的坎。
我的一個朋友,在經歷了3次申請父母探親簽證被拒,母親又在國內生病住院後,終於選擇了全家暫時迴流。「等不起」是他對此的唯一解釋。至於孩子,「正好讓他們在國內上兩年學,好好學下中文,等他們大了,父母這邊也沒牽掛了,再考慮回加拿大吧。」
Chapter Four——去或留?
對於持楓葉卡的永久居民,倘若想一直保持身份,受囿於5年內必須注滿2年的移民監限制,未必可以在中國有長期的職業規劃;對於已入籍的,由於中國並不承認雙重國籍,回去後無論是大人就業還是孩子上學,都面臨各種不便,成本也非常大。而霧霾等困擾人的環境問題,在決定去留時也頗具殺傷力。
至於最終確定迴流的,當然不乏有很多人充分利用了兩地的工作經驗,將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但也有一些人發現現實不如預期美好,只能幾進幾齣加拿大。
一個已在多倫多定居10多年的朋友,幾年前突然厭倦了千遍一律、沒有廣闊施展空間的加拿大典型中產生活,在激情的召喚下回國創業。但政策的不明、多變讓他的業務遲遲未有起色,複雜的人際關係慢慢磨滅了他的熱情,最後只能黯然結束生意回到多倫多。
這次打擊給他的教訓是:一切酒余飯後、沒有嚴肅論證過的國人的承諾都不要太當真,也不要太把過去的圈子當回事。畢竟國內大環境日新月異,再短暫的離開也是一種中斷。真打算回去,就必須認真梳理自己較國內同行的優勢到底在哪裡,而劣勢是否有修補的可能性,同時做好摒棄過往、在同一平台競爭的心理準備。
另一個朋友,3年前來到加拿大,曾自嘲這幾年的成就概括起來就是:多了兩個娃,考出了CFA三級,換了兩個城市體驗生活。其實他已屬幸運,去年底在多倫多找到了一份專業金融工作,被不少朋友艷羨,但他的感觸卻是:「吃了這麼多從頭開始的苦,職業生涯卻在成功就業的一瞬間倒退了10年。」最終還是毅然回到大上海追求更廣闊的職業夢想。
世事無絕對,移民或迴流亦是如此。不過,倘若是普通移民家庭,恐怕也不需要反覆思量太多,在哪都不容易,想得多不如做得多,不如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心安即是家。
作者:加拿大專欄作家葉毓蔚
來源:新浪財經(微信號:sinacaijing)
推薦閱讀:
※中國富人移民拿綠卡後多數回國 引外國政府不滿
※轉發《二十世紀中葉印尼華僑青年「回國潮」與「出國潮」》.eml
※寶邁娛樂傳銷案破 騙1200萬逃亡柬埔寨 聊城經偵勸其回國自首
※此人滅敵十萬軍團,率先攻入都城,並把敵國皇帝一半屍體帶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