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回家人老師關於如何誦經的解答 - 般若護國奧運 實修版 - 布施論壇 佛法|佛學|...

壹、 誦經的根本

誦經有三個面的東西:

一、經理。通過誦經,徹悟其經理,經義,如六祖,聽經開悟;

二、經道。通過誦經,到達經指引的成佛的道上,如每誦完一遍,都會如被佛陀他老人家善囑咐一遍;

三、經力。通過誦經,改變自己本身的磁場,增加自己的法力,哈哈,也就是如誦咒一般。這也就是佛陀說的如佛、塔廟的道理。你誦經時,法界眾生會看你就一尊佛,一座塔。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法師,講經,誦經時,外人看他,就是一團光明或佛像的道理。

但暢遊如來大寂滅海的大修行者,三者同時具足,又同時無可著。

對大修行者,他們如同,只是遮遮眼,本來就應具足,只因眾生分別見種種相罷了。

初學誦經者,可以慢慢來,但要知道這誦經的本來,如不知本來,誦經就如同無目的的箭,雖誦億萬遍,終不得其要領。

貳、 誦咒的模式

誦經不是單求讀多少數量,也不是看誰讀得快,更不是看誰的嘴皮子動得快,那變成嘴皮子往生了。

而是用胸腔和腹腔這個地方發聲(也就是肺部),產生一種共鳴,帶著一種「嗡嗡嗡」的共鳴聲。這樣誦能把身體的能量場調整好。

在法界看,人體是一團光明,在身體的中間是根能量柱,也就是生命的根本,圍繞著的是一層一層的光明、磁場。如果內外磁場的頻率相同,人就清凈安樂;如果內外磁場的頻率不相同,就會有燥氣(貪嗔痴是根本),人就不舒服。

有木魚的可以敲木魚念,有節奏,且不容易亂。

通過誦經、持咒使其內外一致。這樣誦不但容易排除外面的干擾,而且能得定,也調和內氣,使身體內外氣場統一起來,燥氣發散,去病延年。最好能把腿子盤起來誦(在我們這個閻浮提,只有人能雙盤,當腿子盤上以後,身體是在放著光明的)。再者也有利於打坐參禪。練腿雙盤基本功,一舉兩得。

叄、 入定的模式

但是,不要上去就都像誦咒語一樣,要根據自己的體質來協調好。

其實單就誦咒而言,平時修的時候,跟用的時候(消業等)本身也是不一樣。首先要明白如何用,如何修,什麼時候是用,什麼時候是修。

平常誦經就是修,不是在用,不能總是用很快的速度和強烈的共振來誦,當然這樣消業非常快,念完了全身金光閃閃。但如果身體素質不行,基礎不行,就會產生另外一些問題。

(師示範念誦金剛經,速度和緩,力度輕柔)

要這樣念,這是基礎,不要上去就高頻率地念。

真正誦經的人,沒有力量向外沖,也沒有力量向內進,不能誦完了喘不上氣來,臉憋得通紅,那樣一定錯了。

剛開始的時候,在小腹起振,慢慢地振到胸腔哪個地方的時候,就停留在那兒,出氣很少,吸氣也很淡。

如果覺得身上有業力的時候,可以大聲地用較強的共振,也就是「嗡嗡嗡」誦咒的模式,平時就用柔和的共振。但這個過程要慢慢的來,不要上來就用消業的模式。

事實上平常誦經應該是一個入定的模式,念長了之後,會一直就在定境中,非常緩和、輕柔的共振,跟小河流水一樣,自然而然,全身放著金色的光明,沒有大的出氣和吸氣,而且沒有強烈的依附感,

這跟中醫按摩的原理是類似的,同樣的一個手法,在同一個穴道上,輕柔的用力,是補,用力則是泄。

而平常誦經的時候,用的是補的模式,念完了神清氣爽,耳聰目明,渾身有勁。如果念完全身沒勁,一定念錯了。

這樣誦經可以慢慢進入一個深定的境界,因為每一個細胞本身就是一個磁場,本身就在震動,最後發現你本身就在念,每個細胞都在念,進入一個純靜的境界。

但是,一定要注意戒忌用力,不要執著,否則念完金剛經,又死在裡面了。

肆、念誦的儀軌

讀經的儀軌

經書的第一頁上一般都有保寧勇禪師寫的《警策文》(注一),告訴大家應該以什麼樣的心和身口意來學習佛經,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當經書不用的時候應當放在乾燥潔凈的地方,結手敬拜。

千萬不要小看這部《金剛經》,它所在的地方就相當於有佛有塔,修行功夫高的人會看到它在暗中是放著金光的,而這金光中還有很多天龍護法在護持。所以,有的人還會看到有龍在金光外圍時隱時現,圍著經書轉。

這是一種外相。法界這個東西,雖然是一不是二,但畢竟有二。從某些意義上來說,因果是存在的。

在修證程度不夠的情況下,應該以柔和的心態來圓融地對待佛法

接下來是金剛經祈請部分。

首先是香贊(注二),這是非常重要的。有大德講,寺院里一誦香贊,大殿中就會放金光,這裡面就有好多放著金光的佛的化身。

在法界中,香跟煙這兩樣東西是通冥陽兩界的,因此也叫作心香。在發願時燃一支香,這支香就有直通你的心性的意思。哈哈,一誦香贊,十方諸佛都能知道。

佛法要從細處學。

然後是凈口業真言(注三)和凈三業真言(注四),以及安土地真言(注五)和普供養真言(注六)。

這些對剛開始誦經的人是非常關鍵的,因為他們身上還有著許多宿世間的業障。比如,雖然漱過口了,但是還會有口業。心表面上似乎很靜了,實際上還有亂糟糟的意業。這些都是修學過程中的業障。

有些朋友身上的業力非常重,不學佛還好,學佛時間一長,反而病了。這是因為對戒律和規矩不是很懂,類似於迷信地學佛,不懂法界的緣起造成的。

比如有人持楞嚴咒,本來楞嚴咒在法界中的法力是非常大的,但持誦者如果持戒不是很圓滿,尤其是不能戒殺,反而會不自覺地造了很大的罪業。因為楞嚴咒是以大慈悲心為基礎的,對殺生嗔心特別敏感。另外,誦完楞嚴咒後應該誦一下十小咒,送走法界一切佛菩薩和諸天神聖。這都是非常重要的注意點。

一個人在誦《金剛經》時,身後是放著金光的,如果他身上的業力非常重,就會有很多眾生被這金光超度到天上。那些宿世間的惡緣突然發現你竟然是一個億萬富翁了,而他還是個窮光蛋。這時他就可以要求你誦部經給他,然後你們之間的恩怨就一筆勾銷了。這是因為《金剛經》在法界中可以抵好幾座不可思議的金山,這是《金剛經》不可思議的地方。

同時,我們誦《金剛經》時,地方上的鬼神也會非常驚惶:哪來的大德在誦《金剛經》!因此初學者需要念誦包括安土地真言在內的四句真言,來消除念誦金剛經時不如法的地方。

奉請八金剛(注七)四菩薩(注八)。這八大金剛和四位大菩薩都在宿世間發過願,要一直護持《金剛經》的持誦者。

在法界中,願力就跟契約一樣,大家達成一個約定。就跟觀世音菩薩一樣,只要你念誦「南無觀世音菩薩」,他老人家就立即來到你身後,尋聲救苦。

只要在誦《金剛經》時輕聲稱頌這十二位朋友的名號,無論你有沒有神通,他們都會來到你身後護持你誦經。所以初學《金剛經》的朋友要誠心稱頌他們的名號。

發願文(注九)。對學佛者,願力和智慧是兩件寶貝。一個人的成就都來自於他的願力;而要實現願力,入無餘涅槃(非無餘涅槃,是名無餘涅槃),則要通過般若智慧來實現。

這個發願文是古時一個大德發的願力,因為非常適合末法時期的眾生修行,所以我們今天借用過來。這個願力讓一個人宿世所有的善緣惡緣,都能發心成佛,然後能一齊往生極樂國,非常殊勝。

云何梵(注十)和開經偈(注十一)。開經偈已經確定是武則天所作,云何梵傳說也是她作的,這兩個偈子都作得不錯,表達了對佛法的恭敬心。

對學佛者來說,如果缺乏恭敬心,就很難學到東西。

以上金剛經正文前的這麼一大段,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讀經讀得心很靜了,就可以把云何梵去掉,再慢慢地可以把奉請那十二位朋友去掉。最後,可以把四個咒子和開經偈去掉。

但是香贊、發願文和「南無祇園會上佛菩薩」一般都要念誦。

如果讀完了一遍想繼續讀,就可以把這段省略,直接讀正文。

另外要注意的是,不要讀昭明太子作的那些品名(注十二),因為有很多寫得不合理。像清末民初有一位叫魏源(注十三)的大德,思想很先進,卻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改佛經。改佛經是一個非常大的業障。因此,大家不要去讀那些品名,同時,這也是慈悲昭明太子。

讀完經之後可以念七遍補闕真言(注十四)。誦經的人一定要多誦補闕真言,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善巧方便。有些朋友不喜歡念補闕真言,這是丟掉西瓜撿芝麻的壞習慣。

補闕真言在法界上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讀經時讀錯的地方,不如法的地方,多念幾遍補闕真言就可以補上。

===================================

注一:

《保寧勇禪師示看經警策文》:

夫看經之法後學須知:當凈三業。若三業無虧,則百福俱集。三業者,身、口、意也。

一、端身正坐,如對聖容,則身業凈也。

二、口無雜言,斷諸嬉笑,則口業凈也。

三、意不散亂,屏息萬緣,則意業凈也。

內心既寂,外境俱消。方契悟於真源,庶研窮於法理,可謂水澄珠瑩,雲散月明。義海涌於胸襟,智岳凝於耳目。輒莫容易,實非小緣。心境雙忘,自他俱利。若能如此,真報佛恩。

注二:

香贊:

爐香乍爇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注三:

凈口業真言:

唵。修利修利。摩訶修利。修修利。薩婆訶。

注四:

凈三業真言:

唵。娑嚩婆嚩秫馱。娑嚩達摩。娑嚩婆嚩秫度憾。

注五:

安土地真言:

南無三滿多。母馱喃。唵。度嚕度嚕。地尾娑婆訶。

注六:

普供養真言:

唵。誐誐曩。三婆嚩 韈日啰斛。

注七:

奉請八金剛:

奉請 青除災金剛  奉請 辟毒 金剛

奉請 黃隨求金剛  奉請 白凈水金剛

奉請 赤聲火金剛  奉請 定持災金剛

奉請 紫賢 金剛  奉請 大神 金剛

注八:

奉請四菩薩

奉請 金剛眷菩薩  奉請 金剛索菩薩

奉請 金剛愛菩薩  奉請 金剛語菩薩

注九:

發願文:

稽首三界尊 皈依十方佛

我今發宏願 持此金剛經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注十:

云何梵:

云何得長壽 金剛不壞身

復以何因緣 得大堅固力

云何於此經 究竟到彼岸

願佛開微密 廣為眾生

注十一: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注十二:

即「法會因由分第一」等。

注十三:

魏源(1794~1857)。晚清思想家。原名遠達,字默深,一字墨生,又字漢士。湖南邵陽縣隆回人。晚年信佛教,法名承貫。嘉道之時,清朝已入衰世,魏源以天下為己任,講求經世之學,力圖以此謀求國富民強,從而成為晚清學術的開風氣者。他由習王守仁心學而改從今文經學,論學以「通經致用」為宗旨。對於充斥朝野的考據學風和理學的性理空談,皆加貶斥,提出了「變古愈盡,便民愈甚」的變法主張。

注十四:

補闕真言:

南謨喝啰怛那,哆啰夜耶。佉啰佉啰。俱住俱住。摩啰摩啰。虎啰,吽。賀賀,蘇怛拏,吽。潑抹拏,娑婆訶。

另有圓滿補闕真言:

唵。呼嚧呼嚧。社曳穆契。莎訶。

二者念一個即可。


推薦閱讀:

三法印的學習感悟
般若心經釋略 (一卷) 【明 林兆恩撰】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九十五集)
曲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五)(2012-12-26 11:03:02)
佛教《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釋三

TAG:分享 | 佛學 | 佛法 | 回家 | 家人 | 般若 | 關於 | 解答 | 論壇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