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烏龍故里話茶香

作者 李志偉/文

曾有一位哲人這樣講到:「喝茶是一種情調,是一種欲語還休的沉默。」閩南人愛喝茶,特別是愛喝青茶,也是俗稱的烏龍茶,這多半和閩南人的性格有關。他們在長期的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剛柔並濟的性格,表面生活節奏悠然自在,不緊不慢,骨子裡卻散發著一股海洋般的熱情與衝勁。一般來說北方人喜歡喝紅茶,泡上一大壺,渴了就喝,一壺可以喝上一整天;江浙地帶的人喜歡喝綠茶,浙江杭州的龍井、江蘇太湖的碧螺春、安徽黃山的毛峰等都是上等的綠茶。而閩粵台地區的人大多喜歡喝青茶,其中又以泉州安溪鐵觀音、福建武夷大紅袍最為上品,俗稱南北烏龍。紅茶濃郁而過於澀,綠茶清香而過於淡,因此,這種半發酵的烏龍茶最合閩南人口味。

閩南民間有句俗語:「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可見閩南人好茶的程度。如果你到哪個人家去串門,一進門,主人的第一句話肯定是「喝茶」,然後不等你回答,先擺上茶具,燒水泡茶,不管你渴不渴這茶是泡定了,這勢頭不由著你不坐下來,喝完第一杯,才開始說事閑扯。長期的嗜茶風俗使閩南人形成了喝早茶的習慣,早上洗漱完第一件事,泡壺香氣宜人的烏龍茶,再擺上一些綠豆餅、糯米糕之類的「茶配」,早餐就算打發了。不但每家每戶都喝,就連你到某家公司企業聯繫工作,或到某個商店買酒買煙,認識不認識,人家也要熱情地請你喝茶,什麼事也先擱著,先喝了再說。很多外地人從閩南回來,第一感覺是閩南人熱情,問其所以然?必是喝茶喝出來的。

閩南人喝茶不像北方人泡一大壺,他們好喝功夫茶,魯迅說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這清福,首先必須有這工夫,其次是練出來的特別感覺。」這裡的「工夫」也就是「功夫」。茶具不一定要用紫砂壺,但必須要用小壺泡,小白瓷杯子盛茶。《閩雜記》曾載:「清代漳、泉各屬,俗尚功夫茶,器具精巧,壺有小如胡桃者,名孟公壺,杯極小者,名若琛杯。」因此,喝的時候一點一滴像喝燒酒一樣。一切準備好以後,不需要什麼沐浴更衣焚香,也不需要正襟危坐,直接擺好茶具,就開始了,這和客家人的「擂茶」還不一樣。首先是「白鶴沐浴」,用沸騰的開水洗凈茶具,達到洗杯和提高茶具溫度的效果;接著是「烏龍入宮」,俗稱「落葉」,把烏龍茶按1:20比例裝入壺中;然後「懸壺高沖」,把開水沖入茶壺,使茶葉在壺內轉動、露香;再者「春風拂面」,用甄蓋輕輕颳去茶壺漂浮的泡沫;隔幾分鐘後,就是「關公巡城」,依次將茶倒入各個小茶杯;最後是「韓信點兵」,將茶水的最濃部分倒在甄蓋,再滴到各個茶杯,達到每個杯子里的茶都濃淡一致;到這裡一杯湯色碧綠、香氣清幽的青茶就完成了。喝的時候必須先嗅其香,後嘗其味,邊品邊嗅,淺杯細飲。喝完第一杯後,主人再添茶的時候,這時客人應該以食指和中指在桌上輕輕敲兩下,表示尊重。因此,在茶桌上就能聽見這種反覆敲擊桌面的「茶曲」,十分有趣。

其實,閩南人喝茶並不是為了解渴,大多是解悶。什麼七大姑八大姨的湊在一起,開水一衝,茶香一飄,便開始從三皇五帝暢聊到母豬下崽。以前看過薛支山寫的文章中的一段話:「想要了解閩南茶文化,不用去茶館,直接到騎樓下的那些坐著喝茶的小老百姓中間,給他們上根煙,便可以坐下同喝,聽他們用閩南話玩笑罵娘,這就是閩南的茶文化了」。

文章已發表於《北海日報》


推薦閱讀:

說茶道——烏龍茶
第十一課 烏龍茶鐵觀音的沖泡方法
冷靜的思考會得出驚人結論——光大「烏龍指」事件解析
茶評 | 南北烏龍各有千秋
「光大烏龍」不能變為無頭案

TAG:烏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