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只知書畫不知拓,必然不是大藏家!

今天,我們要說的不是書畫,

而是一項看似冷門的收藏門類:拓片。

為什麼說「看似」冷門呢?

因為,雖然如今的拓片市場熱度沒有特別高,

但是在往日,可比書畫火熱多咯。

1920年,知名考古學家、教育家羅振玉

曾公開出售歷代碑帖拓本和珍貴書畫:

宋拓《唐皇甫君碑》標價2000元,

明拓《瘞鶴銘》標價1200元,

明拓《唐雁塔聖教序》標價290元;

宋代郭熙的畫卷標價為1200元,

明朝唐寅《品茶圖》標價僅為650元,

清代趙之謙的《花卉》四條屏為200元。

可見當時碑帖拓片珍本的價格高於古代書畫。

宋拓《神策軍碑》

拓片收藏並不小眾,

在北宋、清康乾、晚清至民國初的

三次全國性收藏熱中,

碑帖拓本一直名列前茅,

文人雅士對之追逐不舍。

歪?拓片嗎?我要為你打call!

北宋的歐陽修一生收藏碑帖拓本一千卷余,

並編寫了《集古錄》,

開拓片收藏研究大家之先河。

【北宋】歐陽修編 《集古錄》

我和夫人一同編撰的《金石錄》可比歐陽修編的厲害多了!

該作後序了,就今天吧。

趙明誠與妻李清照一生酷嗜金石彝器,

對周朝以來金石遺文無所不涉,

後輯成《金石錄》傳世。

【北宋】趙明誠、李清照編 《金石錄》

明、清及民國更是碑帖拓片收藏之高潮。

明代萬曆中葉的關中奇士趙崡,30餘年間遍足中國大江南北收藏碑帖拓片,曾以白金百兩從一破落官宦手中購得宋拓《麓山寺碑》及《畫像贊碑》拓片,並著有《石墨鐫華》傳世。

【明】趙崡編《石墨鐫華》

此人是資深拓片愛好者,是書共收錄石碑跋尾二百五十餘種,

所著錄的石刻數量超過了歐陽修和趙明誠。

明末間著名書法家王鐸收到一套《淳化閣帖》後,如獲之寶。

自己用隸書、草書、行書多種書體書籤,極為精妙。

《九成宮醴泉銘》好貴哦,可是還是要買。

文人朱文鈞以畢生心血,收集漢唐拓本七百餘種。

為了收藏宋拓《九成宮醴泉銘》,他賣掉了家藏的明代沈周《吳江圖》和文徵明的《雲山圖》,湊夠了4000元大洋,才將《九成宮醴泉銘》收下。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拓片

當時800塊大洋就能在北京買一座四合院。

於是有了「一張好拓片,一座四合院」的說法。

一個不小心買了6000多件,我真不是故意的。

我們的熱血文人魯迅在北京生活期間,常常去琉璃廠、小市淘寶,或是托親朋同事搜購拓片。每次入手了新寶貝,都會記在自己的小本本上。

翻閱《魯迅日記》,可以發現許多交易記錄,如1915年4月25日記載說:「往琉璃廠買『射陽石門畫像』等五紙,二元;『曹望必需品造象』拓本二枚,四角。」

【晉】爨寶子碑(局部)魯迅舊藏現藏北京魯迅博物館

花了錢不說,當他看了清末楊守敬的石刻拓片集《寰宇貞石圖》,覺得全書「極草率」,看不下去了,於是把全書修訂了一遍,嗯,這樣就好讀多了(果然有才華就是任性啊~)。

如今北京魯迅博物館保存的碑帖及漢畫像藏品高達6000多件,可見其痴迷。

一怒之下,魯迅重修了《寰宇貞石圖》。

能讓朱文鈞放棄一套四合院,讓魯迅如此著迷。

拓片,到底有什麼魅力?

小小拓片,大有價值

傳拓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技法,它是將紙覆在碑刻、青銅器、甲骨、陶瓦器、印章封泥、古錢幣等器物的文字、圖形、紋飾之上,採用墨拓手段,將其原大拓印在紙上的技法。

簡而言之,「拓一切」~

【魏】 釋迦牟尼造像 拓片

在照相技術誕生之前,拓片是記錄古代碑刻、畫像、器物的最佳途徑。

許多湮沒在歷史塵埃里的文物,因為有拓片傳世,才得以彪炳史冊,流傳至今。

比如眾所周知的「書聖」王羲之的墨跡,在經過1000多年的天災人禍、滄桑變遷後,如今不僅真跡早已蕩然無存,即便是那些「下真跡一等」的鉤摹古本,也稀若拱璧、屈指可數。

所幸,《集王羲之書三藏聖教序》北宋拓本、《淳化閣帖》祖刻本等為人們留下了「書聖」字跡的本來面貌。

《集王羲之書三藏聖教序》 局部

再如南宋《郁孤台法帖》,所收的11通蘇軾尺牘中有七通為《蘇軾文集》所未載,還收入了傳世極為少見的石延年、周越書法作品。

該帖石久已失傳,若非流傳下來的原石拓本,恐怕再也無緣見其原貌。

【南宋】《郁孤台法帖》局部

上海圖書館所藏的現存第一部刊刻精良的斷代叢帖《鳳墅帖》,收錄了宋代上自帝王,下至將相、名臣、學者、文士的公私信札、翰苑制稿、文章詩詞,為宋代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還是宋拓孤本,海內僅此一件。

【宋】《鳳墅帖》孤本 現藏上海圖書館

又如《化度寺邕禪師塔銘》是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書法代表作。

據史料記載,在北宋的時候,一個名叫范雍的人在南山佛寺見到這石頭碑帖,禁不住嘆為「天下至寶」。誰知道,那寺中的僧人聽岔了,誤以為石中有寶,於是,「破石求之,碑斷為三,後經靖康之亂,殘石毀佚。」

如今僅余碑帖拓本存世。

《化度寺邕禪師塔銘》宋拓 上海圖書館藏 孤本

收藏門檻高,行家也會看走眼

收藏拓片,不僅需要經濟基礎,更需要深厚的文化涵養和紮實的眼力,一般藏家難以下手。

拓本收藏在清末曾掀起一波熱潮,哄抬的價格刺激了造假。到了清晚至民國,十拓九假,所以拓片又有「黑老虎」的稱謂。

琉璃廠一古董商塗抹偽造了「蓋」「魏」兩字未連的魏《張猛龍碑》,裝裱極精,偽裝成明拓本。清末著名書法家、收藏大家張伯英花重金購進。開始他還挺高興,與友人共賞,後自己勘破為贗品,拿到慶雲堂寄售,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被北京圖書館作為參考品廉價收購。

這樣的例子不止一個。清代金石學家翁方綱收藏的《化度寺邕禪師舍利塔銘》,起初以為是原拓珍本,到了1900年在敦煌石室中發現了它的原拓殘頁,才知所收藏的是翻刻、重摹本。

由此可見,即便是金石學家也有「打眼」的時候。

所以,拓片收藏也被喻為是收藏領域的珠穆朗瑪峰。

存世稀少,珍貴非凡

收藏成本高的同時,拓片存世量也日漸稀少。時至今日,金石拓片正在成為日漸稀缺的文化資源。

破「四舊」期間,舊拓片失散無量。民間中尚留存下來的,由於後代文化素養低,有的當廢紙賣掉,有的當糊牆紙貼牆了。使得這承載著中華幾千年文化烙印的藝術品,至今只被少數人所認知。

另一方面,進入21世紀以後,國家認識到金石拓片的價值,開始立法保護金石拓片,管理日趨正規。除研究部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需捶拓少量外,其他是不允許隨意捶拓的。

同時,古代碑帖石刻的原石不僅數量越來越少,漫漶剝蝕也日趨嚴重。如王鐸書寫的著名法帖《擬山園》,曾被砸得面目全非,被世人所稱讚的「蒼老勁健,全力以勝」之風已一掃而光。

《擬山園》帖刻石 現狀

在這樣的情況下,散落在民間的舊拓片自然更加珍貴。

如此好白菜,不買很奇怪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的文化素質的提高,拓片的收藏價值越來越被人們承認。

有「中國古董教父」之稱的美國收藏家安思遠在1994到1995年間,投資20多萬美元,拍得四卷《淳化閣帖》,2003年,上海博物館出資450萬美元,從安思遠手中買回四卷《淳化閣帖》,而當時日本人的出價是1100萬美元。

9年時間,就增值了15倍。

 《宋拓淳化閣帖》上海博物館藏

拓片從前幾年的曲高和寡已開始逐漸變為今天收藏的熱門。其價格也由前幾年的幾十元幾百元一幀,變為近幾年上千元上萬元的價位,甚至幾十萬元的價位。

即便價格節節高升,相對於一些珍稀拓片的真實價值,這仍然是「蘿蔔白菜價」。

金石拓片目前仍處於藝術品市場的價格窪地,迄今為止,它不但沒有被炒過,形象地比喻,它到今天為止還在地下趴著,連站都沒有站起來過。

推薦閱讀:

舉案齊眉的恩愛畫卷,讓乾隆也吃了一把狗糧!
家中書畫布置的學問
書畫文具對聯
新長城傳媒丨一畫一世界 一字一精神——丁昌德書畫
東方八韻:琴棋書畫 詩酒花茶

TAG: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