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時間概論

時間是事物展消亡的刻度,事件既是事物發生的條件存在和發,也是事物結束的原因之一。時間把一切納入其中,沒有什麼是在時間之外存在的。所以時間就是《易經》《聖經》等等偉大經典的核心。順著時間人類存在並發展,順著時間興起各種時間意義上的合理性的一切,所以「一切存在具有時間意義上的合理性」,一切存在就是合理的。因為時間已經把任何存在給與絕對的肯定,不管是人們喜歡的事情,還是厭惡的事情。時間都是一視同仁地給與存在的位置------這個位置就是空間。空間是事物存在的維度,是在什麼維度中以什麼結構存在,這樣時間和空間就絕對保障了存在,反之沒有時間和空間一切都不能存在。

時間本身具有真理的含義之一,就是說,時間是最大的真實性之一,一切真的假的,都是在時間中才能存在的。所以就是假的,也需要時間的驗證。時間驗證下的一切就最終成為真的,一切的終極就是真的存在,假的化無。所以《聖經》說凡事皆有定期,種植有時,收穫有時,得到有時,失去有時。。。《易經》也是時間的演變史,一切在時間中被秩序化,有先後次序,這樣每一存在就具有時間的可能性,所以一切皆有可能。宇宙,社會,人類是時間引起的存在的現象,各種現象在時間意義而言都是一個過程,從時間看一切是絕對平等的,因為任何事物所存在的一秒鐘都是一樣的長度。佛家說的「剎那」就是一切存在的平等基點,一切都是在剎那中具有平等的意義。佛家繼續看到「極微」是空間的平等的意義,極微與剎那是佛家的宇宙觀中的核心概念。

孔子對於時間只具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流動感覺,「學而時習之」,以及「不知命,不足以為君子」的宿命觀念。孔子的時間觀主要是倫理學的意義,孔子的時間觀念最核心的就是「無欲速,欲速則不達」。這實際是對時間的認識,因為一切都是在時間中具有秩序性,速度是時間容許之下的可能性,人為的速度就是主觀性的慾望,而不是時間秩序。這就是經驗意義上的時間觀。儒家的時間觀,在實際的修為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命,六十而耳順。。。」這種生命發展的時間意義,進入倫理學是很明顯的。儒家的長幼有別的時間觀,就是敬老愛老的孝道。所以儒家是順著時間的客觀意義而建立人的倫理學的。

道家的時間觀是宏大的時間,道大,就是大時間觀,在大的時間觀中,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的,所以道家實際是宏觀的把握一切的,只要符合自然的規律性,不必要人為地設計瑣碎的東西限制人,對於儒家的繁文縟節予以批判。道家的自然主義的時間觀具有對社會發展的超越性,對於現實的超越性,所以,道家具有「逍遙遊」的人生觀,對於人為的錙銖必較的算計,道家是嘲笑的,「大道廢,有仁義,六親不和,有孝慈」,「絕聖棄智,民復孝慈」,仁義禮智反而是阻礙人類社會發展的羈絆。這樣道家的超越性,和儒家的條條框框,循規蹈矩就是對立的。儒家是建設的框制,道家是宏觀的衝擊,道家比儒家具有超越性,就是自然的合理性,而不是人為地設計各種非自然的條條框框。這都是基於道家的「大時間觀」。

現代化的時間觀。現代化本身是一個時間概念,是對時間的新認識。現代化是什麼時間觀呢?就是「微觀」時間,自從現代化以來,人類利用科學把「毫秒」「秒」納入現實之中,一切都是以「毫秒」「秒」來計算,這就是西方科學主義對於現代化的促進。現代化出現了政治,經濟,文化的新的時間觀,就是微觀時間的具體運用,生命以秒來計算,速度已秒來計算,一切存在都是在秒的時間中被「加速度」運轉了。這樣古典時代的時間觀,就被現實廢棄了。因為人作為短暫的存在,對於大時間觀是無現實意義的,人只有關注在幾十年的生命歷程中,珍惜分分秒秒的時間,在分分秒秒鐘體現生命的質量,這就是現代化對人類的貢獻。珍惜時間是珍惜分分秒秒,而不是珍惜千秋萬代,因為人是具體存在於分分秒秒中的,這樣生命被分分秒秒的衡量,脈搏,血壓,氣息,心率,速度,都被微觀的時間去度量。這樣現代化就是進入「精微」時代,現代化在短時間的文明積累比人類幾千年還要多,生命的質量比古代人高。

計算機和微電子技術的運用使人類成為自有史以來的最重視「時間」的時代,生命的質量是微觀時間的意義,這就結束了古典時代的宏觀時間觀。但是現代化的弊端也是過分傾注於微觀時間,而對未來產生矛盾,環境污染就是微觀時間意義下不顧後果的現象。所以綜合宏觀時間的認識,微觀時間的運用,這就是現代哲學的價值,哲學是在宏觀時間中看一切,在微觀時間中運用一切的綜合的學科。所以哲學繼續在現代化中具有實際的價值。

推薦閱讀:

人生旅途,時間煮雨
備孕:幾歲生的娃最聰明|受孕時間|胎兒生長發育
請問「一拍」是多長時間? 愛問知識人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不頒了,網友第一時間通知村上春樹……
這位「姐」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后 其實她是一個「雙面人」

TAG: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