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的某些尖端科學論文首先要發表在國外的科學雜誌上才有分量?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這個問題在前些年就有科學家提出過,為什麼我們要投到國外期刊,為國外期刊貢獻影響力,而不是投入到國內期刊。目前國內期刊的質量和影響力都有所下降,我們為什麼要主動納入到西方的一套評價體系中去,而不是發展自己的體系。

這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首先一個重要原因是科學發端於西方,幾百年來西方世界的科學一直佔據著全球主導地位,權威科學雜誌《自然》,《科學》,《細胞》等都在西方體系下,絕大多數優秀科學家也在西方國家中。科學是同行評價體系,脫離了同行的評價,科研成果的價值很難在科學界得到認可,就比如韓春雨的成果同行不能重複,廣受質疑,後來國外期刊特地出了一個聲明。所以我國很多科研考核模式都以在國際知名科學期刊上發表論文,以及獲得的影響因子作為考核指標,相對來說,比較客觀公正。這也要求科學家們要善於寫出令人信服的英語論文,投遞給這些期刊,讓他們給出權威評價。國內期刊雖然是自己的,但是中文畢竟不是全球通用語言,全球科學家絕大多數不會說中文,不會用中文。過去我們又很少採用中英文雙版本的模式刊發,所以在我們科研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中文科學期刊的地位相對於對國外期刊的重視,有所下降也是在情理之中。

這些年,國內科學期刊的弱化也引起了國家相關方面的高度重視,有些國內科學期刊開始和國外出版集團合作,提高自我影響力,也聘用國外一流科學家做期刊評審。某些院士也提出了提升科學界中中文影響力的重要性。中國科學家因為科研實力提升,也開始做一些國際學術期刊主編和評審人。

推薦閱讀:

作家如何過發表關(轉載)
台灣一項抗癌研究 發表16篇國際論文
諾獎今晚頒獎 屠呦呦因身體原因或不發表獲獎感言
張曉明主任就張德江委員長香港之行發表解讀講話(2016-5-19)
當年不宜發表照片重現

TAG:論文 | 中國 | 科學 | 中國人 | 國外 | 雜誌 | 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