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洪濤博士選擇中醫微博集之十一
(七)
針灸之效,並不在於隨症配穴及應用特效穴,那是淺視乎針灸。雖然歷代針灸歌賦強調隨症選穴或因症取特效穴,但學者終不可以此為本,是得魚而棄其筌。我輩在古賢針灸水平基礎上需要再提高,尚需精研經典針灸理論,並輔以手法練習,臨證務以治神為本,參以五運六氣及子午流注,庶幾乎針術可再上一台階。
有的人針灸後會上癮,表現為一段時間若不針灸,則周身不舒服。我臨床上遇到過幾例這樣的病人,最初來診時僅要求針灸治療其疾病。漸治漸好,病人漸覺舒暢。病癒之後,病人仍要求繼續針灸,說針灸後渾身舒服,有說不出的暢快感覺。每年簽證到期後我要回國,病人就擔憂不已,怕失去針灸,健康不能保證。
臨床上在診治病人時,我非常重視觀察病人的內踝,這裡可以診察肝脾腎三經的虛實。內踝後有太溪,下有照海,後下有水泉、大鐘,上兩寸有復溜、交信,皆屬於腎經;內踝前有肝經中封穴;內踝前下方有商丘、上三寸有三陰交,皆是脾經穴。觀察並點按這些穴位,如果有腫脹或壓痛,則表示相關的經絡出現問題。
建國後,方葯與針灸有分裂之勢,學習中醫方葯的學者往往不重視針灸,如此殊為可惜。針灸不僅可補方葯之不足,且獨有訣竅,見彼苦痛,立施針術,收效於頃刻,遠比處方、抓藥、煎煮、服藥快捷方便。再者,精熟十四經,可用經絡診斷,察經按穴,判斷經絡虛實,配合八綱、臟腑及六經辨證,有助於確診病情。
內踝下屬於腎經循行部位,此處若見青筋瘀絡,需在局部點刺其絡脈放血,配合拔罐,往往黑血盈罐,而病人頓然覺輕鬆。刺絡數次後,瘀色退去,紅潤漸生,則血氣流通,腎經舒暢,瘀去正復,陰邪自退。故此法有溫腎祛邪之功。曾治一病人患膀胱炎,刺絡拔罐足內踝下血絡而愈。又治一病人胸悶,用此法亦立效。
我一朋友是推拿師,他說曾診治一病人,要求只按足三里兩個小時,自覺舒暢。我臨床所見有喜按肩井,有喜針刺百會,有喜按膈俞的,每次診療時都要以此穴為主。分析其病理,概真陽不到之處,則陰邪自聚,按之針之,可引陽氣以溫通,則快然而舒服。《內經》言「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就是這個道理。
我認為,醫生在診治病人時應該用手觸碰病人的身體,對病人是安撫,對醫生也利於判斷病情。很幸運我從事的是中醫,在臨床上我需要經常觸診病人。特別是針灸過程中,需要循經選穴,推壓摩按各處反應點,以判斷經絡虛實,尋找治療穴位。針刺時左手按穴,右手刺針,並需輔以必要的導引手法以引氣至病所。
治療中風,孫思邈極重灸法。他認為「凡有風,皆灸之神驗」、「但是風穴,悉皆灸之三壯,神良。」風穴包括風池、風府、風門、翳風,皆在頸項部位,皆屬陽經。風穴是風邪襲人之門戶,亦是風邪祛除之途徑。明代《針灸大成》增加風市,亦能祛風。古賢把內風外風致病統一名為風證,風穴顧名思義即是祛風之穴
學針灸,有兩個層次。一個是術的層次。背誦幾首古典針灸歌賦,學百十個穴位,知道配穴方法,並會補瀉刺法,按症治病,或補或瀉或調,亦多有療效。學校里教的大概屬於此類。另一個是道的層次。精研易理,會通五運六氣與子午流注。正如孫思邈所要求的「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
臨床所見的多數病症都有「旦慧、晝安、夕加、夜甚」的發作規律,陽虛而陰盛,故病如此,當重視照海穴。且古人明言「陰維為病,陽緩而陰急。陽維為病,陰緩而陽急。」善針者從中能悟出治病的思路來,特別是對於各種發作時伴有時間規律的疾病,深悟陽維與陰維二脈的生理與主治特點,臨床實踐中必有收穫。
(八)
針刺手法若不合適會加重病情。曾治一中風偏癱患者,取率谷,針入病人即大叫,出針後自述又有欲中風的感覺。曾治一頭痛患者,近愈,某次針風池、風府,刺激太強,結果頭痛又作。曾治下肢痙攣,針其局部,強刺激,病情反見加重。如此之類病例讓我臨證時非常謹慎,每執針時心中警醒,如臨深淵,不肯稍懈。
一女病人耳鳴、腹脹、頭痛。其經絡敏感,每針入即問:有氣行到病所沒有?答曰已到,而其症立消。今日取內關穴,針入即述氣行到心胸部位。數分鐘後又說,針感自內關透到外關穴,然後沿手少陽經上行至肩、頸及側頭部。一針而透刺兩穴,且出現兩經感傳。人體經絡之通貫,針刺之奇妙,以至於斯,嘆為觀止。
臨床上我經常會見到經絡敏感的病人,有的只傳一經,有的可傳數經。我非常喜歡診治這樣的病人,每每雜取數穴,以觀察其經絡感傳,並與自己所學對比。每個病人的經絡感傳都有所不同,有的與《內經》所述相同,有的亦不同。其中微妙,需細加辨識。見症取穴,循經遠刺,而氣感至病所,癥狀立去,妙不可言。
針灸臨床與中藥湯方有很大的不同。服湯藥需要詳細辨證,然後理法方葯一以貫之,方能取效;但針灸有時卻不需要過分考慮癥狀,更需要詳診十四經絡,包括皮部與經筋,尋找其異常處,往往即是治療點。比如血瘀、瘙癢、疼痛、凹陷、凸起、腫大、皮膚顏色改變或疹子紅斑等。因此善針灸者,需重視經絡診斷。
針灸臨床工作需重視經絡與穴位的診察,包括望診與觸診,以了解經絡和穴位的異常反應,從而掌握經絡虛實、病位所在、病因特點及病機轉化。所以說,經絡診斷可補八綱及臟腑辨證的不足,特別有利於針灸的臨床取穴。針灸取穴有其獨特的體系,重視經絡診斷是其特點。因此,善針灸者亦必善於經絡與穴位診斷。
經絡與穴位的觸診方法:選擇其經,循經觸摸,體表見熱、腫,彈性強,壓痛顯著, 皮下硬結等為經氣實;體表溫度低下,無彈性,按之酸麻不痛,陷下等為經氣虛。 觸摸時,見有硬結、壓痛、敏感、快感的反應點,此點即為病穴。壓痛強烈,多屬實症;壓有快感,多屬虛症。找到病穴,即可刺之灸之,都效。
正逢霜降,天清氣爽。陽氣收斂,腎水中藏。奈何暖風忽起,陽根耗傷。風木搖動,相火不藏。諸人多見疲乏神憊,精神不振,注意力差,易煩易躁,間有目紅眼澀,亦木火上泛之候。刺行間瀉風火,百會安神定志,太淵斂金右降、平息木氣。更針臍上下左右各寸半四穴以固本,則腎水安靜,風木平息,諸症自消。
善針灸者,亦必是善經絡診斷者。我認為,凡是病症的診斷穴亦多是治療點,因此善診穴者,亦屬善治病者。經絡診斷不僅需要望診,更需要觸診。醫者靜心屏息,左右按壓,仔細體會手下觸感。一旦找到準確的反應點,或針或灸都可速效。切勿因經絡診斷的繁瑣與費時而忽視,此即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時見有針灸師治病只取阿是,亦時有效。但病有在皮毛在臟腑之不同,邪有在經在絡之各異,因此,針灸不可拘泥於阿是,當精研經絡。穴位在經絡上,經絡連屬於臟腑與四肢百骸。見症在何處而知屬何經,絡屬何臟何腑,是寒是熱,在表在里,或虛或實,自然神明在心。然後針灸,或補或瀉,則理精而法微,必效。
針具粗細影響臨床療效。古人針具多為匠鋪打制,粗糙且尖鈍,刺入機體極不容易,且刺激量極強,古人取穴要求精穴疏針,大概亦原於此,但其效果極佳,參考歷代針灸醫案可見其效。近現代以來,工業化生產使針具越來越精細,刺激強度亦小,除去醫術原因,若取穴精簡往往效果令人不滿意,由此臨床取穴漸多。
(九)
日本人多喜用針極細,細到無法用手刺入皮膚,只能用管拍入,且無法操作提插捻轉等補瀉手法。如此用針,雖然疼痛減到了最低程度,但刺激量太小,臨床效果亦差,不得不多多取穴以補其弊。我臨床用針不喜太細,常以直徑0.3mm為常規,自覺頗覺順手,補瀉手法施行順暢,且療效亦覺滿意。
人體正經諸穴皆有五行屬行,本於其經,則得其經之五行。如肺經諸穴皆有金性、肝經諸穴皆得木性等。然原穴更得三焦火性、募穴及背俞穴更得所屬臟腑之五行、交會穴得諸經之五行、下合穴得所合六腑五行、五輸穴各有五行。由此而論,若按五行生剋制化取穴,則需精研諸穴五行屬性,臨床靈活應用,或有良效。
凡病皆有可治之法,縱不能速效速愈,亦可有所緩解。之所以有百治乏效者,我分析其原因,一則法不對病。比如,腹痛即濫用手術、感冒即濫用抗生素,如此之類,怎能有效。二則方不對證。醫術不精,辨證不準,用方偏差,當然乏效。三則施術時用心不夠。以針刺為例,醫患皆需治神,心神到則氣至,氣至則效。
針灸臨證取穴以少而精為好,最忌雜亂無章。古人要求「用針稀疏」,即是此意。但有時病證複雜,既要治其證候,又要兼顧癥狀,則取穴往往不易精簡。如果每個癥狀都取兩三個穴,三四個癥狀加起來,也有近十個穴位了。這就要求精熟穴位,使一穴兼治多症,標本兼顧。或用長針透刺法,一針貫兩穴,效果亦佳。
多年前我初上臨床時,特別喜歡嘗試每個穴位,若獲其效,則沾沾自喜。久而自覺取穴不必如此駁雜,於是慣用穴位漸減至百餘穴。臨證既多,益覺取穴還可再精,至今臨床治療雜病,常用諸穴不過半百,而其療效反有所提高。用穴如此,用藥亦如此。近年來所用中藥總不離乎仲景範圍,此或醫術有所提高的反應吧。
觀乎前賢治病,用穴追求精簡。古人總結了不少常用穴,至今仍百試百效。如外關治療一切外感病,內關治療一切內傷病。再如《四總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今賢更加四句:心胸取內關,小腹三陰謀,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溝。穴雖少,但在善用針者驗之,則往往效若桴鼓。
經多年臨床篩選,目前我慣用的穴位如下:四總穴、回陽九針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楊維傑常用十二經穴。另外,歷代針灸歌賦中有不少成功的臨床取穴經驗,自覺效果頗佳。再者,十二經的十種特定穴中除交會穴外,其他亦頗為常用,特別是結合五行的生克制化常用五輸穴,且八脈交會穴及原絡穴每天都會用到。
針灸不僅能治病,亦且能改變性格。經常見到以下反應:有病人來診時頗顯急躁、多動,語速亦快,針灸後則言語和緩,舉止舒暢,反而變成令人喜歡的人了。有病人初診時非常啰嗦,問題亦多,喋喋不休,治療後再問之,反極為安靜,什麼問題也沒有了。有病人來診時板著臉,似充滿怨恨,治療後卻是喜笑顏開。
針灸有穴法,亦有手法。穴法重在取穴,根據病證需要,選取合適的穴位;手法則重在行針補瀉,有高明的針灸醫生不管治何病都只取一兩穴,施以補瀉手法,其效亦彰。如果能把穴法與針刺手法結合起來,則可效若桴鼓。縱覽歷代諸針灸名家,大凡擅針者都是二者結合的大家,往往治療效果奇佳,讓人欽佩不已。
常規毫針長度多為1.5寸及1寸,多數情況下比較實用,但時亦需要長針。我喜歡用長針透刺法治療偏癱、痿證、痹證及各種痛證,隨症選穴透刺,自覺效果優於常規針刺。但沿皮透穴亦不需要長針,可用兩支或三支1.5寸針接力亦可。比如絲竹空透率谷治療偏頭痛,兩針接力透刺效果亦不差,且方便掌握針刺手法。
(十)
一女病人經絡非常敏感。為針中脘、下脘、氣海、關元,即覺整個腹部氣機上下循環往複,且腹部溫暖舒服;再針天樞、大橫,即覺腹部左右氣機形成一個圓圈。再針肓俞,即覺後背腎區開始發熱,且與腹部氣機前後交通。以肚臍為中心的腹部是人身的全息太極,善用腹部穴位可調動太極陰陽氣機循環,其功效極大。
近數年來我一直堅持針灸臨床,在國外每個月約診治病患近六百人次。閑來分析我常用的穴位,約有數十個,從中粗略統計出十二個常用穴位,列出來以請教於方家。如下:中脘、百會、足三里、太沖、合谷、風池、大椎、內關、三陰交、天樞、肓俞、氣海。以上十二個穴位的使用頻率大體按順序排列。
針刺穴位時當努力追尋得氣的感覺。一般來說得氣是取效的關鍵。病人醫生都能體會到氣感:病人自覺酸麻脹重,或循經如蟻行,如蟲爬,或如閃電,如泄洪,或溫熱如水沃,或清涼如吹風等等都是。醫者則手下沉緊如魚之吞鉤。當然,也有不得氣亦能取效的,如腹針、穴位埋針、朱氏頭皮針等,要求沒有針感才好。
有時用酒精棉球消毒穴位時,因屋內氣溫偏低,棉球太冷,驟然觸及皮膚,會引起毛孔收縮,甚至於穴位局部會出現雞皮疙瘩。此時衛氣受寒而滯澀,營血受寒而不行。若繼續針刺,則徒然傷皮,難取良效。針灸臨床治病是一件細緻活兒,不僅需要醫生的針刺手術,亦需注意許多細節,否則,針下不得氣,效從何來。
人體經絡氣機有其循行規律,生病後經絡氣機因而有虛實變化,微妙難測,故善針者診其陰陽,查其血脈、定其病所,刺其穴道,調其經絡,平衡氣血,扶虛瀉實。如此則邪去正復,陰陽平調。但針刺得氣非常不容易,既要明確病證及經絡穴位診斷,又需注意針刺前的左手掐按、針刺手法補瀉及醫患雙方的治神程度。
針灸臨床以得氣為先,氣致病所則效顯功彰,故執針刺穴需小心謹慎,心神內斂,屏息靜意,仔細揣摩針下感覺,不可一絲稍懈。贊曰:針灸妙微,刺法在人。血氣來往,必守其神。穴中氣機,靜微難晰。密意內守,得之不易。冥冥寂寂,豁然氣致。囑意患者,秋毫勿釋。心神相貫,針與氣逢。或補或瀉,是謂上工。
臨床觀察一些病人,其後項大椎穴處肌肉隆起如小山丘,或有壓痛或無壓痛,且多見於高血壓、頭暈、中風等病人。大椎為手足三陽經與督脈之會,人身所有陽經在此處交匯成一大穴,陽氣從大椎可上達巔頂。若此穴滯塞,陽氣不暢,清陽不能上升,濁陰不能下降,則成上實下虛諸證。必針之灸之,泄其滯,通其路。
(十一)
古人有禁針穴歌,所列皆禁止針刺的穴位。但今天看來也不盡然。一則古人所用針具比較粗糙,對於身體重要血管、神經及腦髓、脊髓、臟器當然需避開。神闕針刺治急腹症極有殊功,但古時針太粗,且消毒不嚴格,當然要禁針。二則古人對於穴位解剖並不精熟,粗針亂刺,極易產生意外。故學古人經驗當活學活用。
古人用穴極精簡:一切風寒暑濕邪,頭疼發熱外關起;一切內傷內關穴,痰火積塊退煩潮。善用內關與外關可以治療許多病症。原理:外關屬三焦經絡穴,三焦為陽氣之父;內關屬心包經絡穴,心包為陰血之母。陽氣衛外不固,引起外感邪實諸表證,皆可針外關;陰血濡養不足,導致痰火虛勞諸內傷證,皆可針內關。
二、常見病(一)
偏頭痛非常多見,此病多發於年輕人,且每於天氣變化時發作。或伴嘔惡,或伴眼花,或伴頭暈。中醫每責之於少陽經,用小柴胡湯加川芎、白芍、白菊花之類有效。針刺則可取太沖、足臨泣、中渚、側三里、側下三里、靈骨、大白,多能針入痛止,堅持治療幾次可永不複發。唯當先檢查頸椎,放鬆項背肌肉極有必要
針灸病案。數年前我曾兼診於廣西民族醫院,某一天接到一會診病例,反覆呃逆,西醫治療數天無功。現病人每分鐘呃逆六七次,痛苦異常。按常規我先取內關、足三里、大陵、印堂諸穴,調氣手法無效。再針後背胃俞、肝俞、膈俞亦無寸功。其時不少住院醫生環繞在側,看西醫治不好的病證針灸如何取效。
我當時極是緊張,恐針灸不能速效,被西醫嘲笑。苦思治療之法,突然想到朱氏頭皮針,或可一試。於是針頭面區和上焦區,行抽氣手法,邊行針邊囑病人做腹式深呼吸。針入不到一分鐘,呃逆即止。留針半小時許,一直未見複發。當時諸醫對針灸讚嘆不已。再為處橘皮竹茹湯。兩天後再去回訪,已愈出院。
論截癱的針灸治療:我學過多種針灸技術,綜合觀之,以朱氏頭皮針最為有效,亦最是方便。此法乃朱明清教授所創。現他在美國,正大力推廣此針法。朱教授提出,凡是有症,用朱氏頭皮針皆可速去。我於十年前有幸拜朱老師為師,習得其法。用於治療常規病症常可速效,用於治療癱瘓更具神效,為他法所不及。
針灸醫案。一男病人,久年高血壓,伴有心慌胸悶。年高體弱,心虛血瘀。為針神門、內關、大陵以養心,足三里與豐隆以通降陽明之滯。配合用下三皇扶正固本,兼有化瘀理血之功。太沖理心氣、平肝陽。諸穴交替針治十數次,竟然諸症全消。今日病人複診,說已經近一年未見複發,且已完全停服西藥。
針灸治療頭痛,我認為遠取諸穴效果優於局部取穴。後頭痛取束骨,前頭痛取三間、列缺透陽溪,側頭痛取側三里、側下三里等等,都可針入痛止。之所以速效,一則俞主體重節痛,循經遠取本經俞穴有止痛效果。二則全息取穴。如三間為第二掌骨之頭部,列缺透陽溪為橈骨全息之頭部。其他疼痛亦可如此取穴。
心區刺痛,此為心絞痛發作。一般可取至陽穴,或刺或按,可迅速收效。或針內關、大陵,亦可速效。或按壓淵腋,或按膻中,亦可有助。我曾治一病人,為針風市,立效。又可針懸鐘亦可。此少陽為樞,能樞轉陰陽,且有止痛活血之功。又有深刺足三里者,是胃經與心相聯繫。另外肝經太沖與行間亦有止心絞痛之功
木火之人,則多見火熱上浮諸症,如身半以上皮膚紅疹,或五官頭面諸瘡瘍腫痛,或頭暈,或咳嗽,或咽部諸症,或諸血症,皆是。其脈則兩寸獨大,兩尺則弱小。見此類癥狀,我衡喜針瀉行間,此木經火穴,實則瀉其子也。更針補太溪,滋水涵木以斂火歸原。針瀉列缺與合谷,清利頭面諸症。諸穴合用,頗是收效。
某病人全頭痛十數年,伴略頭暈,每工作壓力大或者天氣變化時即發作,其左脈軟。此濁氣不降,清陽不升。針百會、太沖昇陽,曲池、列缺降濁,助以靈骨、大白與側三里、側下三里止痛。按上穴針之,尚未針完而痛已全失。我臨床所驗,頭痛針取以上數穴最具效驗,基本都可迅速止痛。列缺若能透陽溪效果更好。
上尿閉病人,針入而立效。針刺之功,神妙莫測,通陽化氣,利水止急。一針既下,陽氣宣照,水分通利,膀胱氣化復司,則小水如泉矣。一診霍然,後竟痊可。當時未及問診,至今亦不知病因。病人糊塗患病,醫者匆忙去病,亦可為奇哉。聊記此例,以為針刺治急症之一助。以余經驗,癥狀愈急,針刺效果亦愈速。
(二)
數年前我在診室診治一尿閉女病人,惶惶而來,痛苦呻吟,腹脹如鼓,自述一天未能小便。病急如此,未及問診,先針水溝,強刺激半分鐘許,病人即大呼尿急。即出針,急沖廁所而去。頃刻而回,滿臉輕鬆,微帶笑容,已不見拘急難忍之貌。此症最急,最為痛苦。其來也暴急,其去也迅速。
針灸治病,不僅於功能性疼痛效果顯著,即使於品質性病患亦可收良效。有些病症西醫乏效,而針灸卻能針入症減。以頭痛為例,若是邪氣只侵入經絡,但未及深入臟腑,即使疼痛久年不愈,亦屬病根未深,針刺治療極易收功。往往能達到一診減,再診愈之效果。即使病邪深入臟腑,因經絡內外連屬,亦可針灸收效。
今日初診一女病人,甲減八個月,西醫給以西藥治療。結果至今體重竟然長了十公斤,觀其人腹部以及大腿胖甚。病人擔憂,再諮詢其醫生,答曰體重增加不是藥物的反應。診其脈右關尺沉軟無力。此是脾腎陽氣受損,氣化不利,陰濁痰水凝滯,導致肥胖。針三重、內四、靈骨、大白、四關。出針時自述甲狀腺區舒暢
針灸治病,不但能治標止痛,更可消除病理因素,達到治本效果。我臨床所診治諸多病症,以疼痛為多見。針刺能調和陰陽,通利氣血,疏通經絡,對於疼痛,每收良效,甚至於經常針入痛失、一診而瘥。其療效之神奇,我自己亦常驚嘆不可思議。病人亦稱神乎其技。概針刺治痛,如鑰之入鎖,立竿見影,桴鼓聞聲。
今日急診一女病人,上腹部疼痛三個月,加重一周。西醫反覆檢查,甚至於曾切除一小塊胰臟作活檢,以排除胰腺炎。現病人胃脘以及右側上腹疼痛,痛牽涉右肩以及右腰部,數天未食,只喝湯。按壓無明顯腹肌緊張,右關沉軟。先瀉陷谷、足三里、內關、公孫,針入而疼痛遞減,再針中脘、下脘而霍然痛失。
最近診治一對教授夫婦,皆患抑鬱,女則夜晚失眠,男則晨起悲傷,已經數十年。曾大量服抗抑鬱葯,未見顯效。皆為針百會、神庭、印堂,女則加左側神門、內關、大陵、少海以清心養神助眠;男則加四關、三陰交、上瘤以升降氣機、活血開竅。結果皆一診而病減。病人現堅持治療三次,皆曰諸症已減八成。
對於精神疾患,如抑鬱、緊張、焦慮等,我喜歡針頭部的穴位,特別是百會、神庭與印堂。臨床我治療了不少此類病患,用此三穴配合神門、內關、足三里、太沖,療效確切。甚至於有不少病人可以達到針入而抑鬱霍然若失的效果。此三穴功可安神定志。精神疾患源於各種因素的導致的腦氣不充或不通,針刺局部有效。
西方頗多抑鬱,分析其原因,一則西方金氣偏旺,陽氣左升不足,而斂降有餘,清陽不能溫養腦髓。二則西方人多喜獨居,人氣漸減而神氣漸消,久則神氣不足。三則,每逢冬天雪大,浮陽盡斂,陽藏有餘而上浮不足。四則,西方科技發達,科技亦金之類,金氣愈旺則人之神氣愈衰。五則,金者主靜,過靜則神消。
治療精神疾患,我多喜用左側之內關、神門、大陵,此組穴位有安心定志養神之功,於抑鬱、失眠、焦慮、妄想、狂燥等症皆有效驗。左升右降,左升極則為火,右降極則為水。精神情志病多由左升失常,故其治在左。不少病人針入即可入眠,我臨床觀察到,於安睡中留針,最是有效。往往病人醒來而諸症皆減。
為助於入眠,我喜針百會、神庭、印堂。此三穴合用,頗具安神催眠之功。亦可用四關穴,治療不眠效果亦佳。此是對症治療,臨床仍需辨證施針。治證與治症相結合,則療效更高。不少失眠患者可達針入即眠之功。蓋久久不能入眠,心神睏乏至極,稍得針灸調理,則浮陽乃能入於陰分,霍然而眠矣。
(三)
失眠,蓋陽不入陰也。嗜睡,則陽不出陰也。其病皆在陽氣,而治亦在調陽。陽不入陰,或由於陰虛,或由於陽浮。我平時臨床所見失眠病人,極少有真正陰虛明顯者,多是陽浮為患。因此,斂陽為先。在針刺基礎上,我喜重灸百會、湧泉,往往能收全功。分析此二穴位於頭上腳下,灸之可交通天地,有斂陽入陰之效
近日診治一男病人,患抑鬱症,自己感覺魂不守體,總在身體外面,非常苦惱。魂為肝所主,當斂肝安神,針大陵、內關、神門清心安神;百會、印堂斂神鎮靜;太沖疏泄平衡肝氣。針入其弦脈立去。並針臍上下左右各寸半四穴以補氣固本。針後回家大睡一場。三診後自述魂歸體內。此類病例頗多見,針灸多可收效。
若血壓偏高,我常在膈俞穴埋針:用一寸細針,沿皮向脊柱方向斜刺,要求無任何不適,即可用膠布固定。再針百會、豐隆、足三里諸穴,則既可收即時降壓效果,又能穩定血壓,保持療效。我治高血壓,衡先診脈,再針刺。針入再診,脈浮大者多可迅速改善。針刺之功,效在頃刻,稱之為桴鼓相應,亦毫不為過。
男,高血壓四年,未見任何不適,其脈滑大,舌下瘀滯。沿督脈以及兩側太陽經刮痧,並在出痧明顯處挑刺出血,再用罐拔出瘀血,以活血祛滯,並透上浮之火。並用一寸長針在兩側膈俞穴平刺,針尖向內,用膠布粘住,保留一天。此法治療效果很好,高血壓漸趨穩定。膈俞穴埋針可迅速降低血壓,其效非常。
天近夏至,陽氣升浮。一老年男性平素高血壓,最近半夜則血壓升高明顯,頭部不適,影響睡眠。其脈滑大甚。針百會、前後頂、印堂、素髎諸督脈穴以從陽引陽,斂降浮陽,足三里、豐隆、太溪以引陽入陰,中脘為樞轉,針入而脈立減,頭部不適消失。再思之,此症陽亢借肝膽主時而發作,亦可針原穴丘墟與太沖。
一博士高血壓多年,伴尿急,左心區壓迫感。查其兩側內踝部位多見紅色片狀瘀斑。當先治其瘀,再治其諸症。點刺照海、太溪周圍諸瘀斑,並拔罐出其毒血,其血盈罐,色暗。起罐立覺輕鬆,針神門、內關、大陵、百會,四診後諸症皆大減。對於久年病症若常規針刺效果不明顯,不妨考慮在內踝周圍點刺放血。
一女病人35年來反覆高燒發作,如不用可的松可達40度,未知原因,每年發作兩次,每次持續一至三個月,伴有抽搐、寒戰。其脈左尺略緊。此伏邪為患,當標本兼治。刺大椎、風府、飛揚以通陽散表,靈骨、大白以清降陽明,下三皇以培元固本。治療十數次。近四年來只發作三次,未用可的松即緩解,未再痛苦。
此病人最近寒熱交作,兼見後頭痛,是郁邪外透,邪正交銀於太陽。先刺風府、風池、大椎以祛風開太陽,再針側三里、側下三里、靈骨、大白、後溪。針入而頭痛消失。留針半小時,燒已退矣。數日未再複發。我臨床治療高燒,亦喜針身柱、大椎,輔以灸法,多可不旋踵而燒退。或針瀉曲池、合谷、外關,亦能速效
左勞宮處見一筋結,有壓痛,兩大魚際青暗,此胃氣虛寒,寒聚沫而生結。午餐及晚餐後每易胃痛,即是納谷與故寒相爭為患。當溫運中焦,理氣止痛。針三脘、足三里、內關、土水,不數診而諸症霍然矣。三脘同施,加以艾灸,最溫中陽。余每以此三穴為主調理胃腑,配以足三里、內關或公孫、陷谷諸穴,多能速效
因斯布魯克前市長朋友以前曾來診治頸椎病,已愈。今天又來診,自述五天前突然呼吸短促,需向上伸直上肢始覺呼吸順暢。醫院檢查未見異常。查其後背,則肌肉緊硬。松解其後背,自覺呼吸大是暢快。再針魚際、尺澤、重子、重仙以通其肺,緩其後背痙攣。針入即效,自覺肺透氣功能迅速恢復,滿意而去。
推薦閱讀:
※中醫脊柱整復的神奇臨床應用
※中醫就是萬能啊!有求必[需]應!
※十二時辰分段養生法(上)中國中醫藥報社數字報刊平台
※《大學》求義:第十七章 從中醫的視角解讀修身
※中醫治療咽喉炎 推薦五款小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