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DV 首藏]色彩VS設計

(一)色彩學的起源及其原理  很久以前,人們對宇宙間變幻萬千的色彩始終無法理解,因此,對色彩的理解只能依靠宗教觀點來對待。直至1676年英國科學家牛頓利用三稜鏡將太陽分解成赤、橙、黃、綠、青、藍、紫的七色光譜的解析後人們才有了一個科學的認識。  太陽的彩色光譜被牛頓發現之後,色彩學才有了一個科學的認同,並逐步設立了色彩方面的科學研究部門,這些研究仍然以牛頓的光子色譜為原理。只是在傳播方面更廣泛些,研究更深入些了。直至1860年英格蘭麥克斯威爾創立了色盤中間的混合色,1914年法國的奧斯特瓦德創立了圓錐色立體,1929年美國的蓋塞爾又創立了蓋塞爾色立體,這些為後來的寫生色彩學、裝飾色彩學及心理色彩學的體系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

(二)色彩的物理學  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日、月、山、土、樹木、天空、水、動物、植物等的色彩豐富多彩。據專家考證,宇宙間存在的色彩有1,900萬種。  正常肉眼可辨的約680種,人可見的顏色由兩種相互的作用。一是照在物體上的光與物體相互作用;二是物體的反射光和人眼的相互作用。光是一種電磁體,不同顏色的光有不同的頻率,儘管它有各自不同的頻率,但波速是一樣的;人眼見到的光叫可見光,因此,色彩是由光所決定。光有二種,即自然光(天源光、日、月、星等)與人造光(電燈、火光等),色是光賦予的,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閉上眼睛或者物體沒有光的照射,便就沒有了色彩,色彩學中常提到的一句話「有光便有色,無光便沒有色」,這是鐵的真理。(三)加色法與減色法混合原理  色光三原色的加色混合是指不同波長的光波交叉照射形成新的感覺。若以色光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幾乎可以得到自然所有的色彩。色光的混合射點是混合光越多,明度越高。全部色混合便得白光;若紅色與綠色混合得到黃色光;紅色與藍色混合得到品紅色光;藍色與綠色混合得到青色光(見圖)。  色光三原色的減色混合同樣可以產生許多顏色,但依設計色彩學之明度、色調、飽和度要求,則是有些顏色無法達到。因為色料混合的結果可使明度和純度大大降低。混合愈多,被吸收的光越多,明度越低,越近於黑色。品紅色色料是由於吸收了日光中的綠色光混合而反射下的紅藍色光-品紅色,這品紅色和被吸收的綠色光混合,即可還原於白光,從色彩的混合原理,綠與品紅互為補色。黃色色光是因為吸收了日光中的藍色而混合成黃色,因此,黃色和藍色互為補色。青色是它吸收了日光中的紅色光,反射餘下的紅綠光和藍色光混合成青色光,同樣,紅與青色互為補色。這正表明了色光三原色是色料三原色的補色。(四)非彩色和彩色  色彩可分為非彩色和彩色兩大類,色彩是非彩色和彩色的總稱。非彩色指白色、黑色和各種深淺不同的灰色。它們可以排成一個系列,由白色漸漸到淺灰,再到中灰,再到深灰,直到黑色,叫做白黑系列。白黑系列中由白到黑的變化可以用一條垂直線表示,一端是純白,另一端是純黑,中間有各種過渡的灰色(圖1-1)。純白是理想的完全反射的物體,其光反射率等於1;純黑是理想的無反射的物體,其光射率等於0。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純白和純黑的物體。氧化鎂只能接近純白,黑絨接近純黑。白黑系列的非彩色代表物體的光反射率的變化,在視覺上是明度(深淺或明暗)的變化。愈接近白色,明度愈高,反之,愈接近黑色,明度愈低。  而彩色是由色相,如紅色、黃色、綠色等組成,如果再分析彩色中的變化,就會有其色彩純度、明度。彩色現象是由其色相、純度、明度構成,稱之為色彩的三要素,而非彩色只有明暗度的差別,沒有色相和飽和度。

(五)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色彩的名稱,如紅、黃、藍、 綠、紫等。  (2)純度,色彩的純潔度,例如,光譜中的顏色是色彩中最純的顏色,如果加入其他頻率的顏色,就會降低其純度。  (3)明度,色彩的明暗度,在顏料中加入白色或黑色,就會增加或減少其明度,同時各種不同明度的色彩增加或減少同樣會增加或減少其明度。

(六)兩種色彩的表現法  在設計色彩中,運用某種顏色,就必須依據某個顏色設定一個標準色,如紅色與白色相交,其程度不同,產生的顏色的明度和純度不同,就會產生無數種紅色系,因為不能給千百種顏色定名,因此只能依據某種定名的色彩調和出畫面中可需的豐富顏色。有了這個概念,就將會在電腦熒屏的色系或印刷色標中找出所需的顏色。這二個色系都是根據色相、純度、明度的三要素來構成的。

(七)色域  一種顏色體系的色域是指其可以顯示或可以列印的顏色範圍。  可見光譜範圍的顏色是種類最多的顏色系統,它包含了人眼能看到的所有顏色,其範圍比任何一種顏色複製方法可複製的顏色要寬得多。  Lab 色域 包含了RGB顏色模型和CMYK顏色模型的所有顏色,色域最大。  RGB 色域 包含了能在計算機屏幕上顯示、在電視機上看到的顏色的子集。  CMYK 色域 是最小的顏色系統,它僅包含能夠用四色套印工藝印刷出來的顏色。

(八)四色印刷與印刷油墨  從各種印刷中得出的千萬種色彩中,其實僅有四種顏色相加所得出的結果。這一原理是依據色料之原色所發明的,因為前面談了色彩三原色混合可產生數種顏色,但三原色混合的結果又將降低明度和純度而無法達到理想的色彩關係,所以在顏色中加入黑色顏料和利用印刷油墨的透明性使其達到純度飽和度及明度,儘管印刷是稱之為四色印刷,而實際上應該有另一種顏色即白色起作用,白色可增加明度,黑色可增加深度。只有這五種顏色才可混合成數萬種色彩,這就是四色印刷可疊加數萬種的科學奧妙所在。有關印刷油墨與四色的印刷原理,本書在四色印刷中已有詳細論述。  為達到配色效果,從事桌面系統設計及印刷、出版工作者,必須有標準的色標,用於評鑒及核對所設計、印刷及其他製作出來的色彩。在製作過程中,每因分程製作的差異(製版、印刷、油墨、紙質、加工等)會使設計色彩與成品色彩有一定程度的差異。因此設計者在標色時須參考標準印刷色標。  印刷油墨雖是一種油性顏料,但它又不同於繪畫中非透明性的油畫顏料。印刷品對於油墨的要求極高,特別是顏色的純度、透明度、耐光性、飽和度和分散度,尤其是三原色如:青、品紅、黃(繪畫中稱紅黃藍)的透明度要求特別高。因為印刷是由油墨疊加而成,除此之外,還要符合印刷的快乾、耐酸、耐鹼、耐醇、耐熱等性能。  油墨是一種由顏料、填料、附加料均勻分布於一種連接料中。這種連接料在印刷使用過程中起著調試作用,儘管連接料不改變油墨的根本性能,但對其印刷功能如水性、粘度、光澤等控制至關重要。因此,油墨質量的好壞除本身質量外,連接料的調試作用也至關重要。油墨的粘度、分散性、易乾性是阻隔流體物質的一種性質,是流體分子間相互阻礙其運動能力的量度,即流體流動的阻力。油墨粘度與印刷過程中油墨間的轉移,與紙張性質及結構有關。油墨粘度過大,印刷過程中轉移不均勻,並發生紙張拉毛現象,使得版面發花,粘度過小,油墨易乳發、起臟,影響質量。油墨粘度大小的使用還取決於印刷速度、紙張結構、室內溫度及環境。  對於印刷質量的好壞,除了取決於油墨本身質量外,印刷者的操控也十分關鍵,往往遇到紙張油墨及菲林相同,但印刷成品的色澤及質量大相徑庭,其另一個原因是印刷操控的錯誤所致。一個有經驗的印刷者,往往會首先觀看你的菲林及打樣稿來決定印刷版的排序,如二色印刷。暖色調畫面,印刷者往往會先印深色後印亮色,四色印刷一般可考慮先印黑青,後印紅黃。如吸水性能差的特種紙,因考慮乾燥情況,黃比品紅幹得快,品紅比青幹得快,黑墨幹得最慢,幹得慢的先印,幹得快的後印,這些是一般常識。還有諸於印刷壓力、人工校色、溫度等因素都是印刷質量好壞不可忽視的因素。如果設計者懂得這些原理,可在印刷前與印刷者進行有效地溝通,確保印刷質量。(九)四色印刷色譜


推薦閱讀:

小空間大設計 20種小戶型衛浴間收納方法
丹麥設計
《了不起的匠人》——匠人語錄
樓梯裝修煥發驚喜的設計
抽褶、衣身褶襇和袖口抽褶女襯衫結構設計

TAG: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