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不時: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一、二、三
程不時: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一、二、三2008-01-21 14:43:43.0回復網友:有網友希望我談一些有關學習方法。今天談英語口語學習,作一交流。 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一、二、三 程不時
我在科技活動中,常遇有對外交流的機會。上個世紀80年代,當我國開始對外開放的時候,我在技術工作崗位之外,曾兼任當時航空工業部選派出國人員英語口試的主考官。有一些新來到我們單位的學生常常問我如何提高英語口語能力。他們大都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但叫他們就一個題目用英語講一講,有的發音不正,有的造句不規範,有的說到半途便卡住了,不能順利進行下去。可見能夠接受別人傳遞來的信息是一回事,而自己能將信息流利地傳給別人又是另一回事。當他們來問我,我不能每人都一點一點地教,只是告訴他們我對提高口語能力認識的「一、二、三」:即一個語境、二個層次、三個關卡。我認為提高口語能力需要有自我要求,重要的是靠自己操練。我的方法不過是一家之言,但按我的方法認真做的人,有的達到了很好的程度。 一 種 語 境 「一」,是指一種意識,一種語境。學習語言,需要在自已的大腦中建立這種語言的意識,用這種語言思考和表達,而不是用中文思考,再轉換成外文。 在不以外語為職業,僅僅將外語作為一種工作工具的人中,有許多從中學到大學,甚至從小學起就學過很多年外語。但是他們往往一直把外文作為一種符號來辨認,把外語當作一種邏輯來分析,也就是把外語主要作為一種「知識」來接受。而在口語環境下使用外語,有如音樂家演奏到了節拍就必須出聲,拳擊手見到對方的破綻就要出擊,反應必須及時而且到位,要求的是一種「技能」而不僅是「知識」,要求一定程度的「熟練」而不僅是「知道」。這就必須通過自己刻苦的「操練」,而不能單靠教師的傳授。要在自己的大腦中建立起外語「語境」,需要有一個階段用一定的強度,用相當的數量,對自己大腦施以相當的「強制」來進行。過了這個階段,才是慢慢對新建立的語言系統進行補充,使其日臻完善。但是靠平平常常的積累很難達到這個境界。要完成這個階段,一定的「量」是關鍵,用學數學的辦法學語言常常進展很慢,有時永遠也達不到口語的流利。二個層次 「二」,是指口語有兩個層次,一是「應對」,二是「闡述」。 很多人以為學習口語就是為了「應對」,其實「應對」是比較淺的層次。有的涉外場合確實只需要這樣的層次就夠了。比如有些旅遊地的一些老鄉,對外開放後學會了幾句,也能初步應對。但工程技術人員學習英語,一般不應以僅達到這樣的水平為目標。 要和國外人士作較深入的合作,需要有闡述的能力。如果只能應對,極而言之只能當外國人的僱員。僱主吩咐你這樣做那樣做,只要你能聽懂,你說:「Yes,sir」,下面照著去辦就行了。缺乏闡述能力就只能處在這樣的地位。 闡述能力,指能夠即席完整地敘述一件事情,展示事物的因果關係,表明你的態度,意圖或理由,甚至說服對方接受你的論理,採納你的決定。達到這種程度,才能在與外方交流時展示你的獨立人格和意志,才被對方認為你是一個平等的夥伴而受到尊重。學習口語的目標要定在能夠闡述的程度,才能實現真正的交流。
三個關卡
「三」,是說學習口語應該過三個關,就是發音、句型、和辭彙。● 發音 發音的正確清晰,是口語必過的第一關。在和外國人交流的場合,如果你對自己的發音的正確性有自信,你說的話確實是對方的同一種語言,雙方的心理距離會立即拉近。而如果你的自我感覺就是在用一種中腔洋調的聲音傳遞起碼的信息,可能一開口便感覺到猶如自己在說土話、或土著人在說洋涇濱英語似的自卑,談不上平等交流。 生活在中文環境的人,有的人以為外語都是中文相同的發音,只是按不同的次序安排。事實上外語中常包含有中文不使用的聲音,需要調動不同的口腔肌肉來發音。因此,要準確掌握一門外語的發音,需要經過一個刻意追求的過程。不能像講中文一樣不費力氣,不會輕輕鬆鬆就講對了。學發音要有一個階段「狠勁」地注意口形和部位,不妨「勉強」一些,「誇大」一些,像京劇道白那樣「過份」地咬准。正確的發音習慣之後,會逐漸變得自然。 我們聽外國人說中國話,如果對方咬准了中文的發音,(例如聽大山講中文)我們只會驚嘆他們發音之準確,而不會對他們不像中國人那樣省力而認為差勁。我們也可以注意到有的外國學生講中文很輕鬆,甚至語速很快,似乎很流利,但發音卻有很多不準。對外國人學中文,我們是對很認真地講得很準的人、和對隨隨便便含含糊糊說得很快但是不準的人,哪 一種人的中文評價更高?我想,首先還是要求發音準確。沒有經過刻意準確的階段就追求「自然」,發出的只是一種不三不四、大體有點像,卻談不上正確的聲音。發音不準,有時是長音短音讀錯,重音音節移位等錯誤,屬於「知識」,只要告訴他注意改正就可以了。但有些卻屬於「習慣」,你告訴他,他知道了,下次還是重犯,主要是口形部位不到位。
比如中文裡沒有「v」的發音,因此有的人就「v、w」不分,一律念成「威」,把「Very well」說成「外銳歪耳」。有的人則「m、n」不分,「l、r」或「l、n」不分等等。對「ch」和「sh」也要特別學習才能讀准。值得一提的是「th」,這是英語一個特殊發音,中國本語沒有這個聲音。許多人對此不習慣,便將其「中國化」,讀成s,或者稍作濁化,自認為比較接近了,其實不是英語。甚至有的英語老師教學生說:讀這個音本來應該把舌頭伸出來,但不伸出來外國人也聽得懂。我對如此教英文很感奇怪―――這不是明目張胆教學生「中國式英語」嗎?
清朝的官吏學習外語,在隨身攜帶的小摺子里將英語用漢字注音,如「稀襠補里」是「請坐」——sitdown please,「豪賭油肚」是「你好」——How doyoudo。你用滿清宮廷的官話去說英語,外國人也聽得懂。 有的人英語說得很流利,但單字的發音是中國式的,英語有特點的聲音沒有學到手,一張口就不對。遇到這樣的人我常常很感惋惜。他只差一步就是英語說得很好的人了,只要糾正某個發音就可以用正宗英語走遍世界,可惜他對他的缺憾不自覺,而停留在半調子不入流的英語程度。
念「th」把舌頭伸出來有什麼難?很費勁嗎?根本不費勁,本來並不難。問題在於自己發音不準分辨不出正確與錯誤的區別,自我感覺聲音已經很像,沒有必要再去彆扭舌頭。比如發音不分l和n的人,老師努力發兩種不同的聲音作示範,他也聽不出兩者有何差別。直到他自己硬是從舌頭的位置上掌握了這兩者的發音,他才能分辨。 我有一次教英語時在課堂上著重講了「th」,在課下我聽到一個女學生仍在「嘶嘶嘶」地發音,便問她為什麼不改。她感到很奇怪,因為她覺得全班同學都沒有改,老師為什麼單獨要求她?她叫旁邊的同學讀讀看,她在近處一看,吃驚地說:「怎麼你們都把舌頭伸出來了?我一直以為你們都和我一樣呢!」這就是因為她自己沒有發准音,聽不出別人正確。 其實「th」發得對不對從聲音上差別很明顯。哪怕電視上看到有些演員裝著會說英文,口型雖看不清,但一聽他把「thankyou」說成「三克油」,從聲音的差別很快就知道他不會起碼的英語,只說三個聲音便露了餡。哪怕只說「一二三」,那個「三」字(three)就叫他出洋相。 過發音關需要有老師的正確指導,嚴格把關。但學生自己要認識到這是一個必須過的「關」,自覺地一絲不苟按正確去練習。沒有對自己嚴格要求的心理準備,只想順順噹噹地聽其自然,像講中國話一樣輕輕鬆鬆去講英語,常常最後學得的也就是模稜兩可的發音,談不上正確。
● 句型 「句型」是在自己腦海中建立外語語境的重要一環。掌握句型的要求是不但要在大腦中「貯存」足夠的句型,而且使用時能從大腦中靈活地「調取」出合用的來。掌握句型的方法是通過背誦、寫作、和即席發言。也就是說,需要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而不是僅僅依靠教師的講授,不是僅僅「知道」一些「道理」就能過關的。 在這方面,我很推崇「NewConceptEnglish」第二冊。這套書第一冊是簡單應對,第三冊每課過長,都不太適合當前的需要。而第二冊包含的辭彙大約二千字左右,並不多,但是有相當豐富的常用句型。文中涉及從城市到鄉村,從天外到海底,從白晝到黑夜、從警察到小偷的許多小故事。如果熟練掌握了這些表達方式,就對相當範圍的話題都可以展開一番談論,不會只能做啞巴了。這裡每一課都不長,一定程度的人都能懂,也很容易背下來。
我要求背誦,達到十分順口,最好滾瓜爛熟地背出來,用集團記憶的辦法出口成章地背出很多句子。
傾向於把語言當作理論來學的人,往往很鍾情於每課後的句子分析、以及練習等等思考遊戲,以為這樣就把課文學透了。不能說弄清那些文法的道理有壞處。但是我選擇《新概念英語》第二冊是看中了其課文用作背誦的材料,這是這本書的首要價值之所在。我強調不要分散注意力,而把全力用在背誦課文上,如果有多餘的精力,不妨把時間花在多背幾遍課文,或者快些轉向下一篇,整個建立語境的進度可以加快。 有的人就是懶得背。沒有輸入怎麼可能輸出?有的學生只希望弄懂單字的意義或者文法的道理,但如何應用這些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卻沒有要求。歸根到底還是把語言僅當作「知識」來學學習。這種認識的錯位,正如想學習鋼琴而僅希望知道每個音符該用哪根指頭,但拒絕去練琴一樣。我強調將現成的句子通過強記來印入大腦,這樣對建立語境更直接。
並不一定要將整本書的全部課文背誦完畢,常常背到一半或略多的課數,就在腦海中形成了外語的語境,建立了語感。關鍵是一定要真正背熟,張口就來。
要使掌握的句型能靈活應用,一個辦法是寫。我認為用英語寫自傳、寫日記的好處不大。因為受到表述能力的限制,一些事表達不出來就不寫了。寫日記時每天發生的都大同小異,表達能力的提高很有限。要找事先沒有打算好如何講的事來練習。比如報上看到一件奇聞怪事、電視中一個情節、心目中突發的意念,你從來沒有想到用英語表達的事,偏要試著寫出來。
不需要寫很長,只要寫成像「新概念英語」第二冊那樣有一定中心意思的短文。實際對話中就是這樣的情況,你有一個意念就必須能表達,不能只說學過的現成話。寫的時候不要中途停下來查文法書或字典,而要儘可能流利地用你能夠表達的手段寫下去,哪怕拐彎抹角也要表示出來。實在表達不出來就畫一個圈空在那裡。到全部寫完了,再回過頭來慢慢糾正一些錯誤,查實一些表達是否規範,但第一次寫一定要一氣呵成。寫得多了,就會越來越正確,表達越來越自如,思路也會開闊起來。
熟練句型的第三個方法是即興講話。這是和同伴彼此出一些臨時想到的題目,要求說出一段意思來。出題的範圍應當稍為廣一點,不要老是「my family」「myschool」「my office」。真正的對話並不總是談自己的家庭或學校。比如題目可以是:「你對城市交通有什麼看法?」改革開放之初,很多人對學英語有興趣。當時有人找我幫忙提高英語。有一次我出一個題叫大家談:「談談北京吧」。一個回答的人說了一句「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下面就什麼也說不出來了。我問他:北京是個古老的城市,它的地理位置、它的歷史、它的氣候、它的大學學府、它的著名公園、它的街道、它的建築、它的傳統、它的現代化,你怎麼都不說?回答的人說,一緊張便都想不起來了。
經常和同伴作即興講話的練習,有助於消除這種緊張感,總不能一說外語,腦子其他部位就全部停轉。要練習思考和談話同時進行。
● 辭彙 提高口語能力的第三關是「辭彙」。擴大辭彙的好處是使思想表達得更準確和豐富。但是準確的辭彙應該裝在正確的句型里。 在主動表述時(即由你講話的時候),辭彙使表達更精確更漂亮。在接受信息方面(聽別人講外語,翻閱報章雜誌時)辭彙能擴大你所能接受的信息的範圍。科技工作者不少人在本專業內英語辭彙量不算少,但拿一張報紙卻不能看懂所有的大標題,到了國外的機場、城市公共場所等地不認識那些標牌提示,不能不說他的辭彙有局限,很難介入國外的日常生活。(比如明明寫著「殘疾人專用」的電梯,他一個健康人不認識「殘疾人」這個字卻進去了。標明「出口」的門他卻因為不認識這個字而走了進去。)在擴大辭彙方面,有的人背字典,但為此需作大量的無用功,因為一般字典有很大部分(約80-90%)屬生僻字,平時並不多見。我很推崇《英語常用五千字》。它的容量只有一般字典約5%。第一它是按大量報刊上出現的概率統計出來的。記住了就掌握了經常出現的辭彙的98%,應該說已經可以對付一般需要了。第二它按出現的頻率編成第一個一千字、第二個一千字……以至於第五個一千字,排在前面的使用更頻繁,可以急用先學,一部分一部分地掃清,循序漸進擴大戰果。 這裡講的口語三關,並不是必須乾乾淨淨地徹底過了每個關才談得上口語。只要按這三方面認真去做,該糾正的發音就努力去糾正、該背的就反覆去背、該寫就多寫一些習作、該記的單詞就認真去記,不怕辛苦帶點勉強,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質變,貴在「認真」二字。一番艱苦奮鬥之後,就會豁然開朗,口語能力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曾有一個高中生來找我幫助提高英語水平。我的條件是他必須按我的方法學習,而不是要我重複他課堂學習的內容。我說,如果讓我對你的英語只是略作修補,你的成績也許能增加幾分,但總的還是在你原來的水平上。但按我的辦法,我給你提高到遠遠超過你原來的水平,達到一百幾十分或幾百分,你就一勞永逸到另一境界,再也不用為英語煩惱了。他接受了我的條件,我才同意教他。
我首先糾正他的發音。他已經似是而非地發音度過整個初中時代了。但必須糾正的我還是「強迫」他更正,不允許輕易矇混過關。還有他的書寫,他寫的英文字是我國大學生、研究生甚至英語專業畢業生都常用的那種很不規範的字體。我要求他每次來學都帶來幾張書寫的字樣,給他逐字糾正。要求他下次按改正的字形重新寫來。 我要他學「新概念」的第二冊。他最初認為課文太簡單了。他不了解我不是用課文來做文法解剖,而是乾脆要他背出來。這也並不難。很快他的英語表達能力就有很大提高,有時他不按課文而是自己組成句子來複述課文的內容,我也放過。
一個寒假後,他大腦中用英語思考的「語境」就初步建立起來了。新學期開學後,他英語的長進令教師和同學都另眼相看。他再也沒有怵過英語,在同學們中他始終名列前矛。後來他進了香港大學。假期回家時來看我,告訴我說,那裡的香港同學一直在英語環境中長大,也有大陸不同城市去的同學,還有各國的留學生在一起學習。但是老師評價他的英語書寫最好,表達能力最好。還說,他的發音甚至比香港本地一些同學都好。他說,現在電腦時代用筆寫字的情況已經不多。但偶爾總有寫幾個字的時候,一出手一筆規範的好字,就像給出一張名片,一下子就使自己從周圍環境中生色,顯現了出來。 曾有一個初中學生找我來學口語,我每周一次教了他大約幾個月。後來他學英語再沒有遇到困難。進大學後,一次去旁聽英語演講比賽,一聽參賽者的水平,便舉手說,我沒有報名參賽,能不能臨時參加?得到同意後他上去講了一通,得了第一名。後來他讀博士,英語課程由外藉教師執教。結果這個博士生的英語筆試和口語都是100分。有人提出疑議說:口語怎麼會有一百分?就是比較好也不一定就完美。這位外國教師卻堅持說:對他,就是100分。後來他到美國去念博士後。 但是,有心提高英語的人,如果一開始就打算馬馬虎虎、隨隨便便地似是而非,以為這樣慢慢的水平就上去了,那麼花上幾倍的時間也不見得有多大進步,英語就會成為一門需要永遠「補課」而總也不能「過關」的課程。
2008-01-22 12:04:06.0Iam studyingnewconceptEnglish2.Ihave regardit ashearingmaterialsforalong time. I amso lazythat I intendto giveup it.afterreadingyour advice,Iam determinedto insist.thanks you!andwhat`s more,could you giveme advaiceabouthowto inprove ability tohearing.thanks you!
文章評論[以下網友留言只代表其個人觀點,不代表中華網的觀點或立場]
推薦閱讀:
※英語口語每天說上半小時006
※雅思口語考試奇葩考官大合集,你總會遇上一款
※【口語聽力新聞】здоровый образ жизни 運動健身俄語口語大全
※365天英語口語大全:其他禮貌用語
※雅思考官在乎的17個口語得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