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摩拳打法的八大原則......李曉航
凡技擊之道,以擊倒對手為目的。各門武術,因其形式和內容而有差別。少摩拳的打法,以其技法上的獨到之處,形成了一些打法的原則,對於傳統武術的傳承和學習研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上陣膽為先
金石生師祖在向我師陶德安先生講解少摩拳的打法時,再三強調少摩拳打法有四個要點:「一打膽,二打眼,三打身法,四打閃。」
一打膽。金石生師祖說:「一打膽,就是說武將上戰場,要有不死就得傷的思想準備,在戰場上一定要狠、要果斷,要抱定一擊必殺的信心,否則自己會被累死。生死關頭,不容稍做遲疑!」
膽,又稱膽氣、膽量,膽是指人的勇敢無畏、自信果斷的意志品質,是武術搏擊中必需的素質。有膽者能從心理上戰勝自己,從氣勢上戰勝對手。在技擊中,有膽、無膽,往往是勝負成敗的關鍵因素。無膽者常會表現出心慌意亂、手足失措,臨場大腦一片空白、攻防毫無章法、無心戀戰、戰則常致落敗;而有膽則表現出敢打敢拼、從容鎮定、無所畏懼、目光犀利、頭腦冷靜,實戰慾望強烈,且抱有必勝的信心,能逢強不弱,遇弱益強,從而能夠戰勝對手。
二打眼。眼是精神狀態的外在表現,是觀敵瞭陣的先鋒,所以要保持良好的思維狀態,思想清晰;眼是尺子,是場上機變的前提。眼睛要始終觀察敵方的動態,以求應變、把握時機。
《拳經拳法備要·少林寺短打身法統宗拳譜》中說:「百拳之法,以眼為綱。反側前後,求察陰陽。」足見眼法對於技擊的重要。
在技擊中,和對手相對時,眼就是標尺。每一動作,先要看準進手和下腿腳的位置,所謂意在動先,實際就是眼在身體運動前探測、估算,以及察言觀色,準備應對敵手動態的過程。在與對手相搏的擂台上,如果對方要以右擺拳來擊,必然會先探左肩;若要以直拳進攻,必然先靠身上步,達到進攻距離;起蹬腿,必先聳肩;欲以邊腿襲擊,必然一腳內側橫向立住樁腿,然後起腿;若起側攻腿,亦必以腳內側向前墊步,然後起腿進攻;若轉身起腿來攻,必須扣步,然後轉身起腿。香港電影《黃飛鴻》中,有「佛山無影腳」,那是說經過長期練習,起腳時肩膀不動,不易為人察覺。其實,他只要起右腳,左腳必然向前墊步,這樣才能調整或達到攻擊距離,然後起腿。人體的運動,每一動作都是全身運動的一部分,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只要人活著,他的動態就有跡可循。一個拳手,如果常常思索、琢磨這些技擊場上的運動規律,在以後的對陣中,就能察覺到敵方的進攻使其常在我的掌握之中,就能「意在發先」,就能常立於不敗之地。
眼為心之苗,眼也是人的精神狀態的體現。一個拳手在場上專註、冷靜,而能應變各種不測的情況,這種良好的精神狀態,是戰勝對手所必需的素質。
三打身法。擂台搏擊場上的技擊,以擊倒敵方為上,那是身體整體運動的結果。現在的散打都追求打點得分,這就和以打倒為目的的技擊有很大差異,攻擊距離不到位,沒有殺傷力。打身法要求意到、身到、足到、手到,講殺傷力度,一定要運動到位。
四打閃。閃則活,就能掌握賽場的主動性。要靈活多變,伸縮如游龍之靈便,是所以能避其鋒芒,轉化陰陽,以順擊背,立於不敗之地。
武術有規矩無定法,講究巧識機變。順勢因勢,才是把式。在實戰中,雙方都想以最快的速度制服對方,其反應動作沒有固定的模式,故不可能在對方攻擊之時從容地思索,然後用已經準備好的招法還擊,所以臨場發揮和應勢變化至關重要。以不變應萬變,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閃」。閃能避開打擊,閃能趨利避害,閃能掌握主動。閃,在短距離內,即是身法;在一步之外,即是走。走,不是逃跑,而是走動、運動。在敵我情況不明的前提下,走為上。「走、閃、逗、引」,都是閃、都是走。在戰場上,機會瞬間即逝,所以掌握戰機非常重要。走,是尋找戰機;閃,是捕捉戰機;逗、引,是製造戰機;而適時地打擊敵人,就是利用戰機。所以,閃不僅是一種技法,更是有利於掌握場上主動的策略。
戚繼光在《紀效新書·拳經捷要論第十四》的「懶扎衣」口訣中有一段很經典的表述:「對敵若無膽向先,空自眼明手便。」他在《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第十四》中的論述,為「膽向先」做了最好的註解:「今結之以勢,注之以訣,以啟後學,既得藝,必試敵,切不可以勝負為愧為奇,當思何以勝之,何以敗之,勉而久試。怯敵還是藝淺,善戰必定藝精。」
由此可見,膽大並非盲目地蠻幹,在戰場、在擂台上不會審時度勢,盲目輕敵,意氣用事,那就等於送死!膽大,是建立在「善戰必定藝精」的基礎上的良好的心理素質。膽與藝,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武者上陣有膽,那是基於對自身場下苦練的自信,所以才能正確並且敢於應用技術動作戰勝敵人。強調調整心理狀態,沉著冷靜,不在乎一招一勢的得與失,心理沒有壓力,才能大膽發揮自己的特點,最終有效地打擊敵人。
作為一個武者,學武的過程,就是練膽的過程。劉丕顯祖師說過:「一個拳師,在擂台上,只能被打死,不能被嚇死。」戚繼光言:「既得藝,必試敵,切不可以勝負為愧為奇,當思何以勝之,何以敗之,勉而久試。」楊班侯也說過:「見實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體全。操練不按體中用,修到終期藝難精。」有膽、無膽,關乎人的性格因素,靠後天的培養和訓練能夠使人「有膽」。武術的鍛煉目的,就是為了強大心智與體魄,就是使弱者強大之法。學習了武藝,除了苦練知己功夫外,還要敢於實踐,敢於應用。
少摩拳的打法,崇尚「上陣膽為先」,是對拳手的心理素質和精神狀態的綜合要求。同時要避免盲目輕敵、樂觀,以至於失去對場上情況的正確判斷和冷靜應對。膽為先,要建立在眼法和良好的精神狀態、身法和偏閃等技法的成熟運用的基礎上。正如戚繼光所言:「善戰必定藝精。」「古雲:藝高人膽大。信不誣矣。」
二、逢軟硬打,逢硬軟打
少摩拳打法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注意處理打擊方式和打擊部位的關係問題。
中國武術的打擊方式,對手臂而言,有拳和掌兩種。掌的用法又有以掌沿擊人者,有用掌面擊人者,有用掌尖刺人者。用拳或者用掌,並非為了嘩眾取寵,並非為了觀賞性。拳和掌在不同情況下的運用,體現了不同的技法和打法的原則,那就是:逢軟硬打,逢硬軟打。
從人體的結構來說,人體有骨骼的部位就是剛、是硬,沒有骨骼的腹部、腋下、關節就是柔、是軟。在技擊中,硬和軟,剛和柔,是一對相對的矛盾關係,處理得是否合理,決定著在擂台上是否能夠趨利避害,贏得勝利。
很多人打野架時,用擺拳打人的臉,陝西人把這樣的拳叫做「嘴捶」。這樣的打法,往往會兩敗俱傷,打倒了敵人,傷了自己的手指。
在現代競技中,拳擊面部,卻是主要的得分方式。「戴著拳擊套有時也會骨折」,有人這樣說。最典型的戰例,就是柳海龍用反背拳打在張開印頭部,導致自己右手臂骨折。
這樣的問題,是因為沒有根據人體的結構,沒有運用「逢軟硬打,逢硬軟打」的原則,上場硬碰硬,結果是殺人一千,自傷八百。
少摩拳關於「逢軟硬打,逢硬軟打」的原則,正是少摩拳作為傳統武術的價值所在,是中國傳統武術的精髓所在。這樣的技法,順應了人體生理和心理的運動規律。不違背生理的規律,自己不會受傷;從心理上講,主動遵循這樣的原則,在擂台上,就沒有顧慮,敢於進攻、敢於發力,而不盲目。當遇到敵人面部在前時,我可用掌擊;當敵人軟肋暴露時,我可用拳打。逢硬軟打的部位,可用掌根、掌沿或者爪(勾手)打擊;逢軟硬打的部位,可用掌尖刺,可用拳擊,可用手臂打擊。只有遵循正確的方法,才能避免受傷,以最小的代價,取得勝利。所以,傳統武術用掌或者用拳,並非為了好看、為了表演,而是擇機而動、因機而變的結果。
那麼,何為剛柔?頭、足、四肢等骨多肉少的部位,就是剛;頸部,肋下、腋下等骨少肉多的部位就是柔。軟硬部位的不同,決定了應用手法的差異。
軟硬,即是剛柔。自己練功時,也須明白。少摩拳為了進一步闡述人體剛柔的關係,還有「八剛十二柔」之說,抄錄如下:
八剛:大小臂左、右為兩剛,大小腿左、右為四剛,前胸、後背為六剛,上頭、下臀為八剛。武術講八剛,謂:無堅不摧,無剛不克。防能固,攻能克,要有一定的力量,謂:剛。
十二柔: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心包絡經、三焦經、膽經、肝經(十二經的走向和位置,可在中醫書上查找,茲不贅述)。
十二柔,是說要十二經柔順和諧,給它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讓十二經柔順暢通,不能僵死生硬,傷害經絡,造成身體的傷害,深懂十二經的保養,功力倍增,有抗擊打功能。
三、斜進正打,正進斜打
斜進正打,正進斜打,是說在擂台上對戰時的方位問題。少摩拳講究步法變化的方位關係。要求在步法的進退、閃展中不拘一格,因勢而變。運用出其不意的步點,來尋找戰機、製造戰機、捕捉戰機。最典型的說法,為金石生師祖所云:「偏閃正進,正進斜打。」基本意思是說,凡運用偏閃向敵方斜方向進身,在進攻時就要向正方向發力。
比如「撲風掌勢」:在敵人向我進攻時,我偏閃上步,並以左手勾帶敵手,破壞進攻之力,繼而以後手直接進攻中門,打擊敵人頸部,使其仆倒,叫做斜進正打。斜進正打典型的動作還有「旱地拔蔥勢」:在敵人以外擺腿向我進攻時,我即偏閃上步,橫身截腿,正身發力。反之,凡運用正方向向敵方進身,在進攻時就要向斜方向發力,謂之正進斜打。比如「烏龍盤柱勢」:運用兩手正進控制敵人,然後以撤輪步退步斜身造成敵人離心式的倒地。
斜進正打、正進斜打的關鍵,在於步有摺疊,力有轉換。每一進步、退步,力的方向都有變化,使敵人不能適應,從而造成我順人背之勢,我方的勝算自然會增大。
四、遇強便走,以順擊背
在擂台上遇到比自己強的對手,就要多運動。《三十六計》最後說,走為上計。好打不如會走,因為走不為敗,在走中還能尋找敵人的破綻,進而尋找自己的戰機。少摩拳中的「走、閃、逗、引」之法,是尋找戰機打擊敵人的重要技法和原則。
走,是尋找戰機;閃,是捕捉戰機;逗、引,是製造戰機。而適時地打擊敵人,就是利用戰機。
五、手不并力,力不重向
手不并力,力不重向,是少摩拳技擊的重要原則。在技法上是指在運動過程中,兩手運動要因勢變化,避免雙重用力。如果兩手用力方向大小一致,就缺少變化,易為人制。所以,少摩拳要求前手用橫勁,後手發力就要合肩、合胯用順勁。正進斜打,斜進正打,就是這一原則的體現,手法因此多有變化,產生機變而為我所用。
六、搶中不讓中,遇頂則拿,遇偏則擊
搶中不讓中,奧妙在其中。妙在哪裡呢?妙在時刻能守住身體中線,保持自己的身體重心,使自己在運動中隨時保持重心穩定,不至於因動作不當後倒或前栽。保持中心,還能使自己發力渾整、有力。搶中就是搶戰機,對方出現重心不穩時,要果斷出擊,一擊必成。所以,必須搶中不讓中。
遇到對方以力相強,以力對抗,而步法、身法呆板,缺少變化,發力則多僵死之力。對付這種對手,就要多用拿法和摔法,運用步法和身體來變化方位、體位,使其失去身體重心,從而打擊之,或把其摔倒他。
遇到對手身體動作隨意、渙散,手、足運動常常偏離身體中心,就要果斷出擊。以正擊背,勢所必然,擊則必勝!
七、敵勁未破,切莫冒進
在擂台上,欲戰勝敵人,必然先要能抵禦敵人的攻擊;要反擊敵人,必然先要破壞敵人進攻的勁力。破勁,就是運用適當的技法或者雄渾的功力,打破敵人進攻的企圖,使他的進攻路線偏離中心,對我方失去打擊力。破勁,不但要打破敵人肢體動作上的外形結構,更重要的是,要打斷敵人精神上的思維連續性。就是說,敵人在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襲擊我方時,受到意外的格擋或打擊,身體的結構力點會被破壞,支撐的樁腿會出現位移等情況,同時就會出現思維上的間斷,通俗地說就是「一愣神」,對方感覺會出現「腦子一片空白」的現象,少摩拳把這種打擊方法叫做「驚神法」。
如果沒有成功地破壞對方的進攻勁力,對方的根,即樁腿或身體重心沒有動,沒有運用驚神法打他個「一愣神」,就不具備進攻的條件,如果貿然進攻,就可能為敵所制。
八、破勁在步在腰,拔根與否知老嫩
凡上陣技擊,都必須破敵進攻之力,然後施以打擊。但是運用的方法,就千差萬別。若要行之有效,須知:破勁之手在敵之身體,而用力之本在我腰、胯,在我步法。腰胯不動,步法僵死,用力則是局部僵死之力,不會形成有效的打擊力。讀者可試之,其驗立見!
技擊中用勢之老嫩,首先分時機之老嫩和勁力之老嫩。若我向敵人進攻之手發力,破勁與否,可看對方的根,即身體重心是否被拔起,身體平衡是否失重。若是,我立即進攻不可稍微遲疑,機不可失!此所謂正得其時。如果沒有打動敵人重心,沒有拔其根。就進攻的話,那就是時機太嫩,時機不成熟,進攻就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風險。如果,已經要動了敵人的重心,使敵人失重,但是沒有及時進攻,敵人已經調整步法或重心,我再去進攻,那就是時機太老,機會已經失去,再進攻敵人就會為敵人所乘。
掌握勁力之老嫩,是為了在敵人重心在我方力量作用下已經偏離中心時,我順勢而為打擊敵人。欲知勁力老嫩,務要知其遠近。動靜之間一有疏忽,近則失之於嫩,嫩則力有不逮,遠則失之於老,老則己身難起,敵人易逃。
如果運用技術動作不恰當,還想將敵人打擊得更狠一些,運力過大,結果反而失去時機,這叫做勁力過老;反之如果還沒有打動敵人重心,就用拳勢進攻,則勁力太嫩。比較典型的拳勢為「摟擊手」,在我左手已將敵人重心破壞時,我方只要順勢而為,隨著上步以右掌撲面即可以逸待勞地擊倒對方。如果想再加一把勁,回身再發擺拳,對方可能瞬間就逃出我方擊打範圍。發勁的老嫩,要配合時機的老嫩。在這種前提下,首先應當強調勁力的順達和應機變化,而在各種不能預知的情況下,是否能發出很大的功力,則關乎平時訓練的方法和效果。
其次,也有距離之老嫩。少摩拳對於步法有「三步為調、二步為走,一步之差、半步為贏」之說,很好地闡釋了運用拳勢過程中步法和攻擊、防守的距離關係。
推薦閱讀:
※治療青春痘的原則
※異地夫妻感情保鮮三原則
※兒童弱視的配鏡原則
※圓通和圓融不是不講原則
※糖尿病人夏季飲食保健三原則
TAG: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