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十位著名編輯 誰是「世界歷史之父」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在華夏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浩瀚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得以不斷豐富和傳承,耕耘在文字之上的編輯工作者勞苦功勞,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以下編輯。

一、孔子(前551年-479年)周代 中國編輯家先行者

孔子是我國編輯學的先行者,他編《六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對古典文獻進行總結賬式的大整理。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自己從整理古籍中選編教材的大編輯家。孔子在編輯領域的主要貢獻在於打破了文化知識為貴族壟斷的局面,首創書籍的多種體裁,使中國史學脫離神話的軌道,有效地保存了中國古代的文史資料,樹立了中華一統的愛國主義思想。也是我國第一個將官藏檔案文獻經過校訂、選編以書籍形式流傳於民間的首創者。

二、呂不韋(前292-前235) 秦代 「一字千金」的編輯家

呂不韋是戰國末年人。他的主要貢獻在於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書成之日,懸於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此為「一字千金」正式來歷。

三、司馬遷(前145年-前90年) 西漢 「世界歷史之父」

漢代偉大的編輯學家,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完成《史記》編纂工作,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130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對後世的影響極為巨大,被稱為「實錄、信史」,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列為前「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鑒》並稱為史學「雙璧」。因此司馬遷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史聖、太史公、歷史之父。 1957年,司馬遷被聯合國命名為「世界歷史之父」。

四、劉向(約前77年-前6年)西漢 中國目錄學編輯的奠基者

西漢劉向在編輯史上創立了目錄學,曾治《春秋穀梁傳》,校閱皇家藏書,撰成《別錄》,為我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著有《新序》、《說苑》、《列女傳》等。對中國編輯事業作出了三大貢獻:一是使儒學著作首次得到系統整理;二是確立起目錄學框架;三是基本上完成了我國校讎事業的奠基工作。

五、班固(32年-92年)東漢 斷代史新體例編輯開創者

班固,字孟堅,東漢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班固在其父班彪《史記後傳》六十五篇的基礎上,潛精積思二十餘年,於建初中修成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其八《表》和《天文志》又由其妹班昭及史學家馬續續成。該書以儒家思想為指導,尊崇儒術,宣揚名教,旁貫五經,倡導「三綱五常」及封建等級思想,宣揚「天人感應」,強調五行災異。繼司馬遷之後,在史學方面開創的紀傳體斷代史的新體例,對後世影響很大,其維護封建等級制、尊崇儒家思想、宣揚天命論等思想,對後世也有一定影響。

六、司馬光(1019年-1086年)宋代 中國編年體通史鼻祖

花費15年時間主編《資治通鑒》的陝西人司馬光,一生研究史學、經學、哲學、詩詞乃至醫學等,著述甚多,主持編纂的《資治通鑒》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貫古今,上起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末年趙匡胤(宋太祖)滅後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實,依時代先後,以年月為經,以史實為緯,順序記寫;對於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與各方面的關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讀者對史實的發展能夠一目了然。另外尚有其他著作200餘卷,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詩草》、《注古文孝經》、《易說》、《醫問》等等。

七、鄭樵(1104年-1162年)宋代 多種編輯方法並用的編輯家

鄭樵是我國宋代偉大的史學家和科學思想家,博通經旨、禮樂、文字、天文、地理、蟲魚、方書。主持編纂的《通志》,不僅是一部集紀傳、典章制度於一書的大型通史,而且在編輯學方面有獨到的見解。《通志》從編纂方法、內容方面有新的突破和貢獻,特別是《十二略》的創製,不論是在史學還是編輯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和價值。而其對編輯工作的精闢議論,獨到見解,則極大的豐富了我國古代的編輯理論。

八、解縉(1369年-1415年)明朝 《永樂大典》集大成者

解縉是明代第二位內閣首輔、著名學者。字大紳,縉紳,號春雨、喜易,謚文毅,漢族,江西吉安吉水縣人,解綸之弟。洪武十二年進士。歷官御史、翰林待詔,成祖即位,擢侍讀,直文淵閣,參預機務,他做了許多大事,編纂《永樂大典》就是其中之一。著有《解學士集》、《天潢玉牒》等著作。

九、張廷玉(1672—1755年)大清三朝元老的資深大編輯

清康熙時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時曾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等職。先後任《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聖祖實錄》副總裁官,先後編纂《康熙字典》、《雍正實錄》,並充《明史》、《國史館》、《清會典》總纂官,歷經大清三代開國皇帝器重,曾被雍正皇帝讚揚為讚揚 「器量純全,抒誠供職,大臣中第一宣力者」。死後謚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十、紀曉嵐(1724年—1805年)清代 史上最大叢書總編輯

他帶著四千多人編纂了一套《四庫全書》,《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叢書,據《四庫全書總目》統計,它著錄書籍3461種,79309卷;存目書籍6793種,93551卷。總計10254種,172860卷,幾乎囊括了清代乾隆以前中國歷史上的主要典籍,堪稱傳統文化的總匯,古代典籍的淵藪。

(圖片來自網路 主要參考文獻:1. 姚福申:《中國編輯史》;2.胡益祥:《孔子編輯學探微》 特向以上兩位作者致謝)

版權聲明:本文系凱風網獨家稿件,歡迎廣大媒體轉載,請點擊此處按要求轉載。


推薦閱讀:

古代名刀名劍酷賞
古代禮俗 (喪 葬)
【名家解讀古代文學】蔣寅:擬與避---古典詩歌文本的互文性問題
中國古代建築的選居與擇日之謎
古代官服上的龍與蟒(2)朝服、吉服篇

TAG:歷史 | 世界歷史 | 世界 | 古代 |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