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討論] 朱建軍《意象分析》(五)
左手握右手,和自己做朋友
「我走過一座橋,路邊是來來往往的人,好像跟我都沒有關係,前面過來一個……哦。不,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影子……」這是我用一種叫做"意象對話技術"的方法為一個女孩子做心理諮詢時,她所看到的意象。
有時候,我們並不是很清楚自己的內心世界,甚至於也說不清自己的內心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所以我用了這個叫做"意象對話技術"的方法。因為我們的潛意識是用形象來進行思維的,用這種方法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己內心的一些東西。
這個來做心理諮詢的女孩子,她內心看到的自己是一個"影子",這表明她有一種很強烈的被忽略的感覺,不光是被別人忽略,她自己也同樣忽略了自己。她的內心已明顯地表現出來,她覺得自己像一個"影子",而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
"你可以停下腳步,仔細看一看,這個"影子"有什麼特點?"我問她。
"它沒有鼻子、眼睛、個子很矮,就只是一個輪廓,動起來像一個機器人,很僵硬。"說到這裡,這個女孩的身體也開始變得僵硬起來。
"你可以放鬆一點,試著讓自己不要那麼緊張,在想像中,你過去問問它,為什麼它只有一個輪廓,你可以告訴它,你很喜歡它,想跟它做朋友,也希望它跟你做朋友。
等了一會兒,她說:"我說了好幾遍它點頭了,現在我看到它的眼睛了,咦,鼻子嘴也出來了,她說她沒有朋友,她很孤獨。"
"你去握住她的手,告訴她,你願意成為她的朋友,問問她,為什麼她會沒有朋友"。
"因為她很自卑,不敢跟別人交朋友",說到這裡,女孩開始流淚。
我問她,為什麼她覺得自己很自卑。她的回答很簡單:"因為眼睛小"。
這真讓我有點啼笑皆非,因為這個女孩雖說不上是絕世美女,可也是端莊秀麗,雙眼皮的眼睛炯炯有神。我告訴她:"你跟她說,你的眼睛可不小,而且很美,嵌在你臉上,再合適不過了,香港歌星林憶蓮,她的眼睛小不小?但誰說她不漂亮?"
我讓她跟這個想像中的不再是"影子"的人道別,她說:"她拉著我的手,依依不捨,她不想讓我走,而且她現在也不僵硬了,有一點笑模樣,但我要走,讓她有一點傷心。"
我問她此刻有什麼感覺,她沉默了一會兒,說:"好像我也有一點傷心,就像是一個很好的朋友離開了,我從來沒有這種感覺……"
這個女孩子在意象中,頭一回和自己靠得這樣近,她內心的自己,是個被忽略的、情感很不滿足的人,這樣的意象,可以幫助她學會關愛自己。
青年人都很重視友誼,渴望有知己的朋友。但是,有些青年人發現,他們得到友誼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這些人往往把原因歸結到自己的缺點上,從而強化了自己的自卑。越是自卑,越是不敢交往,結果越是孤獨。就像這個朋友一樣,最終她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沒有人會關注的"影子",一個個子很矮的影子(個矮象徵著自卑)。而他們不知道一個道理:實際上別人對你的態度,不僅僅取決於你的"條件",更多的是取決於你自己看待自己的態度。如果你自己對自己十分接納,雖然也知道自己有缺點,但是仍舊愛自己,那麼,你在和別人交往時,你的態度就會在無形中傳遞出這個信息"我是一個可愛的人",你就會自信、主動,你也就會得到別人的接納。反之,假如你自己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值得理睬的人,別人就很自然地不會理睬你。彷彿你會用一種無聲的語言告訴別人:我是不值得交往的,我是沒有價值的。
如果你自己接納自己、喜歡自己,那麼,你眼睛小是性感,你個子矮是小巧,你沉默是沉靜,你的被動是安詳,你的所有一切都是優點,而且,你身邊的人也會漸漸這樣認為。
體驗意象對話—我與白鬍子老人
一進朱建軍的家,看到屋子周圍的一圈軟軟的圓坐墊,便知道這是一個靜謐的地方,象寺廟裡的禪堂,只供「心靈修練者」用。聽說,意象對話可以使心理治療成功所需的時間縮短4到5倍。我興趣盎然而來。意象對話,是朱建創立的心理諮詢和治療技術,是我國僅有的4種自創的心理諮詢和技術治療之一。這個方法首先誘導來訪者進行想像,所誘導出來的想像是人格深層的象徵,然後心理醫生可以和來訪者一起做想像,心理醫生想像的形象可以促進來訪者的心理向健康成長轉變。這個方法使用起來表現很神奇:從一個想像,心理醫生可以知道來訪者掩藏的問題,可以知道來訪者的性格。通過想像,心理醫生甚至可以理解部分精神病人的思想。我有備而來,試著提出可不可以做體驗式的採訪?朱建軍爽快的答應了,從他沒有剎那的猶豫中可以知道,我不是第一個提出這種採訪方式的人。我安靜的坐於蒲團上,微閉雙目,耳邊傳來朱建軍的輕輕的聲音:「你的眼前有一條小路,你在沿著這條小路走,看看你看到了什麼?」「我看到一條窄窄的小土路,倆邊都是長的高高的玉米地。」「再往前走,你能看到一間房子,看看房子是什麼樣子?」「我看到了一間小木屋,它的後面是大海。」「小木屋是舊的還是新的?」「新的。」「門鎖了沒有?」「沒有。唉,怎麼是倆扇窗戶?」「看看有人嗎?」「有。出來一個老頭,白白的鬍子。」「象哪兒的人?」「象印地安人。」(不知為什麼,我不由的嘿嘿的樂了。)「他在做什麼?」「他微笑著請我進去。」「你進去了嗎?」「進去了。」「看到了什麼?」「看到了牆壁上掛著用石頭穿起來的大項鏈。」「你問問是用來幹什麼的?」「他說是用來祭神的。」「還有什麼?」「還有桌子、椅子、單人床。對,還有一口大黑鍋,下面的火燒的很旺。」……。睜開眼睛後,我感到很舒服。而且從心地湧出一種再度想進入剛才的狀態看個究竟的強烈心理。朱建軍給我下的結論是:心態正常,不太在乎表面的東西,最強烈的願望是,探索人生,渴求智慧。遇到的那位老頭就是智慧老人的象徵。我沒打坌的告訴他:說的都對。
試卷恐怖的心理意象分析
心理諮詢和治療的意象對話技術是我國心理學家朱建軍博士所創的,它的基本特點就是在諮詢過程中,心理諮詢師和來詢者一起使用意象,靠這些意象的象徵意義來相互交流,通過調節和改變意象調適來詢者的心理和性格。
這裡,意象是指想像出的具有象徵意義的形象,它能反映出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的心理活動。如在做意象時,有人想像中的房子里有桌椅,但是桌椅上滿是灰塵,這灰塵就是他低落情緒的象徵。
朱建軍認為,意象不僅僅是反映人的心理能量的狀態,意象本身就是心理能量的載體,本身就攜帶著心理能量。一個心理的衝突或者一個情結,以一個消極意象的形式出現時,這個情結的能量就附著在這個意象上。如在想像的房子中堆滿了雜亂的臟物,則是其生活中煩亂消極情緒能量的附著。當它轉換為一個積極意象時,這個情結的能量就會附著在新的意象上,從而可以改變人的心理狀態。
心理諮詢和治療的過程就是改變來詢者消極意象的過程。
諮詢中,我們首先需要引導出來詢者的意象。一般常用房子的意象,讓來詢者放鬆,閉眼,想像走在路上,看到前面有一座房子,不要刻意想房子是什麼樣,等待房子的出現。想像出來後,走進房間,讓來詢者說出他所看到的一切。房子和房間里的東西就是來詢者的意象,一般來說,它往往是消極的,反映了其心理狀況。
這就需要改變意象。有這樣幾條途徑:改變意象的特質和內容,如在想像中是個陰暗的房子,心情也是憂鬱的,這時就需要使其想像中的房子明亮,明亮心情就好了,灰塵、雜物滿地,把它打掃乾淨就能改變煩亂的情緒;對意象重新釋義,即給消極意象以積極的評價;組合意象,對心理能量做到重新配置,改善心理;對意象進行內化,讓來訪者內化一些好的意象學習放鬆的心理態度。
最近,我接手了兩例試卷恐怖的來詢者,主要運用心理意象對話技術,起到很好的效果。
從事心理諮詢的人知道,恐怖症屬於神經症,它表現為對某一物體、活動或處境產生持續的、緊張的毫無道理的懼怕。患者對此有迴避行為,自知這種恐懼是過分或不必要的,但不能控制。由於害怕導致迴避,而迴避反過來又強化了恐懼心理,形成惡性循環。
有關研究認為,它的形成是以往挫折和創傷性體驗的結果,以後遇到有類似情形而發生條件反射。並且,這種恐怖情緒還常常發生泛化。此外,有些恐怖症的形成和不適當的學習有很大的關係。心理諮詢中常用行為法矯正恐怖,如系統脫敏,還可以運用支持療法及心理分析等。
心理意象療法認為,患恐怖症的來詢者的意象以象徵的方式直接反映了他們潛意識中的真正恐懼的對象。心理諮詢的主要任務就加強他的勇氣,消除他對這些意象的恐懼和厭惡,基本的方法就是面對可怕的意象,看著它及時做身體放鬆,並在生活中及時做脫敏訓練。
對於這兩例試卷恐怖的來詢者,諮詢主要就是通過調節意象來影響來訪者的深層的心理,改變其心理的恐怖狀態。
兩位來詢者均是高一女生,16歲,同屬試卷恐怖。不同的是小A看到試卷就恐懼,小B則是看到老師批改試卷、發試卷或同學發試卷就緊張恐懼,且這兩位同學的情況已經達三個月以上,小B的時間更長些,已達一年之久。
以下就是我和小A之間的意象對話。
我:選擇一個舒適的姿勢,閉目,放鬆。想像走在一條小路上,在路邊看到一座房子。
小A:看到了一間很小的房屋,裡面黑黑的什麼都看不見。
這裡,房子就是一個意象,它象徵著心靈,黑暗揭示出來詢者消極、抑鬱的情緒,也反映出來詢者不願看到自己心理的一些東西,正如精神分析里的阻抗。
讓其開燈,室內光線亮了一些,逐漸看到房屋裡的擺設。有一張小床,床上有一個洋娃娃,旁邊還有一個書櫥。這時,試卷出現了,書櫥上都是自己的試卷,有點害怕,且看到很差的成績的試卷就更加恐懼、緊張,想逃避,呼吸急促,神情緊張。
引導她不要迴避,並做深呼吸,全身放鬆,以安定情緒。
形體的放鬆能緩解心理的壓力,減輕心理的危機感。放鬆技術基於這樣一個事實:身體肌肉的深度「放鬆」狀態與情緒「緊張」狀態是一種相互抑制的狀態,即在同一時刻在同一人的身上,這兩種狀態不可能同時存在,一種狀態的出現或加強,必然導致另一種狀態的減弱或解除。我們可以用身體肌肉深度放鬆的狀態去對抗心理緊張的狀態,從而達到緩解壓力,消除緊張情緒的目的。
待其情緒穩定後,找出考得好的試卷,還好,一點都不緊張。對於中等成績的試卷有點緊張,整理考得差的試卷時緊張程度更高。
接下來,就是讓其裝訂試卷。好成績和中等成績的試卷均已裝訂成冊,且較為滿意。但在裝訂考得差的試卷時,出現麻煩,她不願裝訂。
裝訂試卷就是整理自己的心緒,並對試卷的恐怖分等級。所謂的試卷恐怖,其實是對考得差的試卷恐懼,這種失敗的經歷已經發生泛化。不願面對考得差的試卷,就是對自己的一種逃避。
我們不能強迫她去裝訂,也不能讓其銷毀,因為它代表一種心理的能量。只有經過認知的分析來改變其對試卷的態度,引導他勇於面對,不要逃避。
我:考試成績雖然不夠理想,但那隻能代表過去,它可以幫助我們檢驗自己的學習情況,也能夠提醒我們時刻不要忘記努力。
小A:我已經將試卷裝訂成冊,現在覺得它非常珍貴,更有價值。
我:你準備在裝訂好的試卷上寫些什麼呢?
小A:我寫了「提高警惕」幾個字。
再讓她布置自己的房間,如放置鮮花、開窗等。主訴感覺非常舒暢,後恐懼感消失。
意象所帶的負性情緒及能量消失或轉變後,就不再影響來詢者。對差的試卷的態度轉變為首先是正視它,接受它,而不是逃避,逃避的結果是越逃越害怕,不逃避,一開始恐懼會增加,但是增加到一定程度後,恐懼感必然會減弱、消失;其次是找到它的正面意義,意象發生改變,恐懼感自然消失。
用意象對話治療時間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深入,在意象對話中,諮詢師運用意象直接作用於來詢者的人格深層治療時間自然就縮短,效果也更穩定。
心理意象對話技術就是這樣奇妙!
小B的意象和小A有相似之處,也是小房子,室內光線暗淡。開燈後看到黑板、書桌和一地的試卷,試卷都是空白的。讓她收拾好地上的試卷,很長時間才整理好,可剛剛收拾好就又見到地上鋪滿了試卷,如此反覆幾次。
鋪了一地的空白試卷並且收拾不幹凈,說明心緒煩亂,是厭倦考試、厭倦學習的象徵。
這就需要改變意象。
我:仔細看看,地上鋪的不再是試卷而是帶有文字的白色地板。
經過兩次反覆終於看到了白色的地板。
意象的改變,是在現在的意象的基礎上,改變其特質、內容和意義,對於她的意象進行積極的重新釋義,給了來詢者一個積極的解釋,減輕心理的恐懼、焦慮。
在想像中,讓她在牆上開了一扇窗戶,房間里明亮了許多,再布置房間,她放了一張小床、書桌等,並在牆上放了一個鍾,橢圓形,時間為下午六點,讓其調整到早上八點。
布置房間就是修飾自己的心靈,鐘的時間暗含著她心中現在的人生中的時間,下午意味著蒼老和煩亂,調整到早上就是減少自己的焦慮,這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
經過這一步的分析與調節,小B的情況有所好轉,但是還沒有解決問題,因為怕老師發試卷還有一種深層的象徵沒有被揭示出來。
第二次諮詢做了一次想像照鏡子的意象,(這也是意象對話中常用的一種意向分析方式,即在想像中看到一面鏡子,看鏡子中浮現出的形象,它同樣具有象徵意義)鏡子中浮現出來的是一位可怕的老師的形象,仔細看又有點像己的父親。主訴自己的父親對自己很嚴厲,而母親很好,最近母親沒有來學校看她,心情又較為煩亂。
通過意象推測,可能是因為對父親(或老師,老師是父親的代言人)的害怕而對學習,對考試生厭。對母親過於依戀,而影響了自我的成長,以至不能很好地處理自己所面臨的問題。
諮詢心理學認為,恐怖症的產生和神經質、依賴型、缺乏自信、內向、膽小、怕事及羞怯的個性有很大的關係。
第三次諮詢,小B主訴反應較以前有好轉,但對老師發試卷還有些恐懼,主要是擔心老師叫自己,害怕自己一些簡單的題目出錯而受老師的批評,她初三時曾有這樣的經歷。
這一次,還是做了房子的意象。想像中,她看到房子裡面像教室,老師在講課,自己進去後看著自己,挺怕的。
這時讓其放鬆,直至情緒穩定,後看到老師面向全班同學批評自己。這就需要對她進行語言暗示:
「你沒有聽到老師說什麼怎麼就知道她在批評自己?」
並繼續放鬆。後想像中看到老師笑著讓她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消除對老師的恐懼或擔心是重要的,通過認知的分析與相應的放鬆,減少或釋放恐懼的能量。
結束意象對話後,經過交談分析,以前有過因簡單問題出錯而遭老師批評的經歷,對試卷的恐懼,其實主要擔心簡單的問題出錯而受老師批評。另外,考試焦慮情況較為嚴重,對其進行學習及考試方法的輔導。最後,再同她進行商討,這種問題的出現還和謹小慎微的性格有關,過於受保護而形成的依賴嚴重的個性還有待改進。
心理諮詢的意象對話技術是一種新的諮詢技術,它能深入到來訪者意識的深層,揭示其潛意識中的一些影響心理行為的深層原因,改變來訪者的意象,從而達到情緒、情感的調節,行為的改變,甚至影響其個性的目的。在這種技術的運用中,還需要同其他諮詢的思想、方法相結合,並在生活中進行脫敏訓練。
自戀者的鏡花水月
泉州心理在線:本來想把這篇文章放在意象對話專欄中,看完之後,反倒覺得放在心理講壇(心理問題與心理健康)裡面更為適合,人格障礙的治療是蠻困難的,而且藥物對它沒有效果,僅能求助於心理治療,但治起來卻是很困難。李峰第一次來到諮詢室時一臉的憂鬱,大大的眼睛看不到几絲神采,剛剛坐定,便愁容滿面地問我:「我該怎麼辦啊,他們都認為我不正常,他們說我跟女孩子一樣,每天就知道照鏡子。」原來李峰很注重儀錶,尤其是愛梳頭,往鏡子前面一站就是半個多鐘頭,而且每天不少於三次,每次都要把頭髮梳得非常整齊,直到每一根頭髮都很順眼為止。為此,遇到了同學們的嘲笑。他感到極度的羞辱憤怒,卻又不願意表現出來,只好偷偷憋在心裡。隨著諮詢的深入,我還了解到了李峰的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對於事業成功和賺大錢的幻想。家庭並不是富裕的李峰,但他卻經常在同學面前講他的心理致富成功法:「等畢業之後,我要註冊一個100萬元的公司,30歲時個人資產達到600萬元......」同時,他也幻想著,有很多女孩子想追隨他,他在同齡人的羨慕和讚美中度過每一天。當他把這個想法講給身邊的人之後,大家又對此很不屑,認為他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他真的不能理解,周圍人怎麼會這麼對他。通過李峰的表述,我初步判斷他有自戀型人格障礙。這種人格類型的人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自我中心,也就是只關注自己。他們很自我欣賞,同時又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關注。人在幼兒時期,是最自我中心的階段,因此可以說,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的行為實際上退化到了幼兒期。發現自己的美、尊重自己的美,這種「自戀」心理幾乎不足為怪。對絕大多數人,這種心理是建立信心和勇氣的心理素質,是走向成功的起點。但是自戀過了頭,則成了一種極端的自我欣賞,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很容易發展成心理病態。病態自戀有一個明顯的特點,自戀者所欣賞的自我,往往不是真實的自我,而是誇大和想像出來的。比如他們照鏡子,可能看到的不是真實的自己,而是經過幻想加工了的漂亮的假自己。一個為了平衡自卑心理而自戀的人,往往會對那個幻想的自我極端敏感,生怕出現連自己都難以容忍的形象或者行為缺陷,害怕看到那個自卑的自我。一旦發現那個幻想的自我原來是有缺陷的,他們留戀的意念立刻會破滅,自卑的心理會加重,甚至悲觀絕望。通過李峰對自己童年的回憶,我找到了他自戀的根源。李峰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出生後,母親沒有母乳,只好用牛奶來餵養他,也正因此,父母對他更多了幾分憐愛,直到妹妹的出生改變了這一切。每當看著妹妹安詳地躺在母親的懷裡,幸福地吮吸著乳汁,李峰心理就有說不出的難受,他感到自己被冷落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越發想得到父母的關注,可是,父母的注意力似乎都放在了女兒身上,他開始通過耍無賴、搗亂或做一些奇怪的動作來吸引父母的注意,與此同時,他也變得斤斤計較,妹妹有的東西,他也一定要有。 好在自己長得非常清秀,街坊鄰居都常常誇讚他漂亮,很多女孩子也願意和他玩,這讓他倍感欣慰。後來上了學,李峰就更加註意自己的形象,總想以此來引起周圍人的關注,獲得心靈上的滿足...... 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認為,每個孩子都有口腔欲求,孩子的口腔欲求需要通過嘴唇吮吸動作帶來的快感獲得滿足,如果母親無法滿足孩子的口腔欲求,就會導致孩子情感和皮膚飢餓。對於李峰來講,因為口欲期心理發育不順利,他的很多慾望被壓抑到潛意識,使他的心理發育「固著」在口欲期。因此他無法發展同周圍人群的基本信任,自信心也無法建立,逐漸形成「自戀型人格障礙」。 上大學後,面對新的環境,他幼年時期的不安全感和恐懼感再次重現。他現在如此講衛生、如此講成功與抱負實際上是用幼年的方式來獲得周圍同學的關注。由此可見,李峰的行為實際上是由幼年期的不安全感造成的,這也是他形成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核心原因。 從精神分析來看,自戀型人格障礙使用的心理防禦機制是伴隨著無能感的全能感(通俗講,就是認為自己沒有幹不成的事),即潛意識清楚自己是無能的,但卻在意識層面通過認為自己全能,來獲得補償。這種尋求補償的方式會有兩種後果:當這種想法不嚴重時,會變成成功的衝勁;但如果嚴重,則會造成更強的無能感。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幾個不同的側面,心理學家將這些側面稱之為子人格。通過意象對話,我發現李峰有一個「帥男」的子人格,他想像中的帥男是帥到非同凡響的。也有自戀型的人會有「美女」的子人格,這些人將自己想像成「美女」,而且不是一般的美女,是超凡脫俗極端的美,是天仙的化身......這些不同的人格側面是他們自戀的情緒化身,也是他們安撫自己的重要方法。他們所追求的人生意義是讓別人注意、喜歡,他們最擔心的是不被人注意,他們最渴望的是成為自己想像中的人。美女或帥男子人格有時也是很有用的,這類子人格自信的樣子容易增加人際吸引,但他們又容易給人驕傲和冷漠的感覺,再加上由於自我中心,對別人關注不夠,所以,也會給他們的人際交往帶來障礙。 對於自戀型的人來說,首先要學會認識自己的不完美,認識人格中「弱」的部分,同時學會去愛別人,惟有如此,才能體會到放棄自我中心的快樂。心理學家弗洛姆認為,幼兒的愛遵循「我愛因為我被愛」的原則;成熟的愛遵循「我被愛因為我愛」的原則;不成熟的愛認為「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成熟的愛認為「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自戀者的愛就像是幼兒的愛,不成熟的愛,因此,要努力加以改正。否則,漂亮的外表,事業的成功,巨大的財富,那都是鏡花水月,是不真實的。
論子人格意象中邪靈(撒旦)的顯現
緒論:在意象對話技術中,再沒有比子人格意象更能令人吃驚地凸現人內心處的東西了,它不僅帶出了個體無意識,更重要的是,一些超乎了種族、地域、文化的界限,而出現的帶有人類共同性的意象,如「智慧老人」、「仙女」、「神女」、「女巫」,甚或「妖怪」、「吸血鬼」和西方基督教傳說中的「撒旦」,在一些並無宗教信仰的中國人心靈中也得到顯現,這些意象只能用「人類共有一個靈魂」的集體無意識理論來解釋。在通常情況下,帶有神靈特徵的意象會在子人格意象對話中最後出現,它往往代表了個體重要的內心力量來源,標明著主體對此力量在無意識層面給予了命名。 關於集體無意識意象的命題十分精深,筆者期望窮一生之力探索之,在此僅限於討論以西方文化中代表邪惡力量的意象——撒旦,並試圖探索它的性質、形成原因和處理方法等方面的問題。 子人格意象對話技術介紹: 在某種淺催眠狀態中,由治療師先給予來訪者以特定的初始意象,然後引導來訪者講出在他心靈之火的周圍,依次出現的生命體,包括動物、人和各種神靈鬼怪。一般來講,人物是慣常出現的,動物出現的頻率也比較高,只有一部分人(大約三分之一)會出現神靈意象。 在治療師的指導下,當事人會給自己的意象進行命名。象筆者提到的女巫、仙女、撒旦,都是由當事人自己對所看到的意象進行的命名。這些意象通常被認為是主體人格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人所說的人格側面),被稱為「子人格」。這種方法被認為是分析個體人格組成的特殊方法。 撒旦(魔鬼)簡介: 撒旦是基督教文明中指代邪惡力量的意象,即魔鬼。它本為上帝所造,又稱作黑天使,是耶穌基督前僅次於上帝的力量,非常強大。上帝製造黑天使的本意,是要它在人間製造「試探」,考驗人類是否能夠正確運用上帝賦予人類的高貴權力——自由。不被自身的陰影——懶惰、自私、貪婪、驕傲、嫉妒等所控制。結果,黑天使在這個實施試探的過程中不斷控制人類以強大自己,並喪心病狂地迷戀上了「權力」這一強權力量。由於黑天使對人類的控制走向了生命的反面,所以英文拼寫為「evil」(live倒過來),這個拼寫寫盡了撒旦反生命的本質。因為在上帝的眼中,喪失了自由的生命就是反生命,如我們中國人所說的——行屍走肉。 為了遏止黑天使不斷擴張的勢力,上帝創造了白天使,即以滋養生命、使生命重獲自由的力量——愛的力量,這種力量的代表即為耶穌基督,在基督教傳說中,他以堅韌的犧牲拯救了人類的靈魂。 我們可以看到,從一開始,愛和權力欲就是兩種相對的力量。一種是基於奉獻,一種是基於控制。 由於耶穌基督的出現,撒旦為不再是上帝唯一的愛子而震怒,嫉妒和憤怒(這是撒旦最大的特點)致使它走向反叛,宣布自己脫離上帝而獨立存在,成為希望與上帝抗衡的力量,換句話說,取代上帝。(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上講,這和弒父衝動、同胞嫉妒有關)。 撒旦常常並非以猙獰的面目示人,卻以利益打動人心。特別在開始的階段,它總會以友好的面目出現,給予物質上的舒適,或用其他針對當事人特性的方式取悅對方。由於人類自有的陰影,往往無法控制自己的貪慾、懶惰和虛榮,因而會不知不覺被它俘獲——即被自己的陰影俘獲,不得已或情願地,獻出自己的靈魂——自由的權力! 撒旦的特性: 不懺悔、不認罪、不承擔責任。不能忍受被忽視或處於次要地位,也不能忍受成為弱者。不斷要求自我的擴張和強權,實施對他人的控制。 試解釋邪靈意象出現的原因: 所有神靈意象的來源,既可以從個體先天傾向性上去尋根溯源(不免要走入所謂神秘主義),也可以比較理性地認為,是個體不斷在內心呼喚和渴求神秘力量的過程中,將此一客體意象的信息不斷地攝入到內部來,最後成為一穩定的人格特徵。 邪靈意象和正性神靈意象(如仙女、智慧老人)同樣都表達了當事人是對神秘力量的尋求,區別只在於出現邪靈意象的個體一定有「不擇手段」尋獲力量的強大衝動。 在我的個案中,出現撒旦子人格的當事人並沒有基督教信仰,對基督教文化也並不熟悉。但我相信,當事人通過媒體或任何途徑看到撒旦這一意象時,一定有一種超越個體意識的判斷,會完成這一為自己內心力量命名的無意識過程。我們知道,心理學假設,對強大力量的呼喚首先是基於弱小感和無助感,本身是生本能的表現,即渴求生命的生存和發展。力量本身與金錢一樣,沒有正邪之分,只有運用力量的手段和目的才有正邪之分。撒旦的力量是謀求對他人的控制(即權力),並達成惡性自我擴張(和惡性自戀有關);而正性的力量是謀求給人類帶來利益(即利他),這也是一種自我疆界的擴充,但性質全然不同,他不損害他人的利益,而把自身與他人結合成一體。就象我們中國的古話所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意象對話中,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意象里出現了象「巫」這類介於正邪之間的意象時,當事人多聲稱很討厭這個意象;而出現撒旦或魔鬼的當事人卻都聲稱喜歡這個意象,至少是不討厭它。這個態度上的差別值得思考!我認為,出現「巫」意象的人,雖然也呼喚強大的控制性力量,但還沒有達到喪失良知評判(即「不擇手段」)的地步,而子人格中出現撒旦的人確實是對強權的喜愛已經達到了不評判其倫理性質的程度。正因為如此,對此力量的渴求造就的內心意象就必定會以「永不認錯,以自己為上帝」的撒旦來命名。 對撒旦意象的解釋不等於對出現意象的當事人的解釋: 我們一定要一再注意地是,撒旦不是作為一個人存在,而是作為一種力量的「流」而存在。出現撒旦子人格的當事人並非撒旦本身。就象我們常說的,一個人心裡有天使也有魔鬼,出現撒旦子人格的特定個人同樣也具備成佛或成為基督的可能性。所謂的撒旦意象,是指當事人不擇手段呼喚權力的這一衝動,除此,相信作為獨特的個人,當事人心裡也完全有可能有其他的一些生命衝動,如親情、愛情、同情等。 我們一定要一再注意的是,如果我們一定要抱持著所謂「正義」之名,把出現撒旦子人格的個體看作撒旦本身並將這個人命名為邪惡,那麼這一貌似充滿正義的行為本身就有可能成為邪惡!我們不要忘記,魔鬼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正是「誇大地醜化自己的對立面,並竭力避免承擔自身的責任。」 並且,如果我們一定要把出現撒旦子人格的人「邪惡化」,我們將走向我們願望的反面,加強而不是削弱了撒旦的力量,將這個人(和每個人一樣好壞參半的人)「逼入邪惡!」 對策——如何面對撒旦: 我的建議也許令你吃驚—— 容忍邪惡之刺刺進我們的心臟!當你接受邪惡接受刺入的那一刻就是包容,那一刻,邪惡的銳利被你的生命所包裹,它的力量將瞬間消失。我的建議是不要對邪惡進行報復!因為物理學告訴我們,施與任一物體之力都將獲得與之相等的反作用力—— 我們應當認識到,撒旦也同樣存在於我們自己的內心。邪惡的力量可以撞擊起與他相同性質的力量,並通過這種方式來壯大自己。所謂「以暴制暴」、「以牙還牙」,就是邪惡力量在其施與者身上撞擊併產生的合併作用。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看似「合理」的理由——「他既然以這種方式待我,我自然也可以以這種方式待他!」不知不覺當中,因為仇恨和憤怒,我們向撒旦敞開了我們心靈的大門。 有一部眾所周知的電影叫《教父》,裡面有這樣一個情節,一位正直的男人不肯跟教父合作,不肯借黑社會的力量來強大自己,直到他深愛的女兒被兩個青年強姦並毆打。他本來想循正常的途徑通過法律來解決這一巨大的創傷事件,但法院卻放了這兩個青年,因為他們的家庭在當地有錢有勢。憤怒的父親終於找到了教父,教父溫和地接待了他,答應了他的請求,替他狠狠地報復了那兩個青年,讓他們終身殘疾。在這個故事裡,教父的身上有撒旦(他看上去並不令人討厭,甚至還叫人喜歡,這是大惡),犯強姦罪的兩個男青年自然也有邪惡(因為容易辯識,危害反而有限,所以是小惡),但我更願意強調的是,通過「以暴制暴」的方式,這位原本正直的父親也同樣走向了撒旦一邊,靠攏了他的對立面。通過暴力報復,他終於將自己出賣給了教父,成為教父黑勢力的一部分,就象人們與魔鬼簽約,將靈魂出賣給了撒旦。在此我也深信,我所碰到的意象中出現的撒旦的當事人,本身邪惡的力量是不大的,真正的大奸大惡,往往會以善甚至是正義的面目出現,就象教父或者《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一樣,更加為人所不察,甚至能集合「盲目的正義」達到邪惡的目的。正如我開始所講到的,所謂撒旦只是一個人類總靈魂中陰影部分總集合的意象代表,它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能量流,如果不能附著於人類身上,也就無法實施其威力。 邪惡的意義: 邪惡永遠不可能完全消失,上帝製造魔鬼自有其深意。沒有邪惡,便不能「逼出」善來。每個人都不免有自己的貪婪、自私、嫉妒、淫慾等等,也有誠實、同情、善良和利他,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時候徘徊在善惡之間,處於精神和良知上的惰性狀態。只有魔鬼顯現的時刻,因著撒旦的催逼,才能迫使人在善惡當中做出選擇,彰顯上帝的光輝。 只有謹守著自己內心的良知,在惡的強權誘惑和善顯出無助無力的那一刻,從內心深處發出「寧做善良的弱者而死,也不謀求邪惡的強大」這樣絕望卻堅定的吶喊,忍耐邪惡之刺刺入自己的心臟,邪惡的力量才會真正的消失。拒絕用邪惡的方式對付邪惡,拒不與邪惡合作,才是遏制惡的唯一方式。 另有些人拒不談邪惡,也害怕為邪惡命名。但不談論不等於不存在。我們知道世間所有的名詞都有所指代,如果世間真無邪惡,邪惡一詞必會從文化中消失而成為一個歷史名詞,而我所做的意象對話中,也不會不止一次地出現魔鬼的形象。以無畏的誠實來直面邪惡,不嫌惡,也不逃避;不懼怕,也不趨迎;了解它的性質,以敢於承擔責任、不害怕傷害和犧牲的勇氣來面對它,才是唯一有效的方式。這也是我建議心理治療師在面對子人格中出現撒旦意象的當事人時應採用的態度。 後記: 筆者長期從事心理治療這一行業,因職業的緣故,會碰到行行色色的人,並和他們發生心靈上的聯繫。 在個人經歷中,筆者逐漸認識到,撒旦的力量確實存在,在面對它的過程中,筆者經歷了無望和痛苦,反省到自身內部的陰影(即魔鬼),為之真誠懺悔,以忍耐和容納的態度面對撒旦的進攻和誘惑(進攻是誘惑的另一種方式,引誘對方以惡制惡),在最絕望的地方獲得了最大的希望,在忍受力量完全從體內消失的狀況後重新滋生了更大的力量,從而獲得了成長。 上帝不是善,也不是惡,而是超乎善惡的存在,即「超善」。
推薦閱讀:
※從沒聽過的心理課
※如果天生個性不是特彆強勢的那種,怎麼培養領導別人的氣場?
※網路發達後交友的變化
※什麼樣的女人容易被男人暗戀呢?
※女人必看:男人婚後的心理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