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曹鈍夫與他的山水畫:誌異山水的心跡

曹鈍夫水墨作品展

與其他城市一樣,作為古城的南京,近些年來,傳統氛圍也逐漸褪色。 「新文人畫」流行的時候,南京的畫家還練練詩書畫印基本功,到了年輕一代,即便雨後春筍般的碩士、博士研究生,畫畫也多靠小聰明,憑一點視覺經驗和手上伎倆,真正能安靜下來讀讀書的人並不多。70、80後「新生代」畫家的作品,大多嘩眾取寵,徒有外在形式,缺乏內在的美。任何一種藝術形式的式微,都不是其本體發展到了極限,或是時代氣候變了,人心不古;或是新時尚出現,精英群的志趣轉移。所以在我看來,中國畫的發展空間,既寄望於人文教育的完善,更在於對現代知識人的吸引。我所認識的曹鈍夫兄,就是一位由現代時尚轉向傳統文脈的典型。

獨樹老夫家 69cmX69cm 2015

留情南山 69cmX69cm 2015

山高白石秀 69cmX130cm 2015

曹鈍夫在轉型畫中國畫之前,志趣旨在西畫。他大學畢業後,遊學義大利,鑽研油畫技法,歸國後,又改行經營廣告裝飾公司,十多年前,其生意進入巔峰,他卻不騖繁華,毅然急流勇退,定居六朝古都南京,做個讀舊書、作古詩、畫廢畫的閑人。這個決定,對於而立之年的鈍夫,不啻於鳳凰涅般,徹底改變了一個人的道路與人生觀。由此可見,鈍夫選擇藝術,完全是超功利的,有人畫畫是為了發家致富,而他卻為畫畫離開名利場。這個社會,有藝術情結的人很多,但面對唾手可得的功利,能表現出這種勇氣不是人人都有的。

凡能抵禦名利誘惑的人,一般都耐得住寂寞。十數年如一日,鈍夫深居簡出,潛心在家創作,從油畫、水彩、實驗水墨到專攻國畫山水,伴隨心態及趣味置換的個中甘苦,其味自知。當下的國畫家,要麼在現代水墨里找符號,畫觀念,唯西畫語言是從;要麼在傳統題材里兜圈子,食古人的殘羹冷炙。但是,在現代繪畫史上,創造力最強的畫家,都是經過文化換位的人,如林風眠、關良、李可染都具有學貫中西的文化背景。曹鈍夫自幼飽讀經書,熟諳中西畫論畫史,尤其歸國後,對中西繪畫的趣味體會尤深。促使他放棄西畫正是基於這樣的一種理性深思:在視覺藝術領域,中國人的人文氣質、文化習俗、傳統經驗與思維方式決定了它的紙本材料創作方式,中國人性格上的詩情與放逸情懷,唯有通過紙本材料的質感才能獲得自由宣洩。

春望 紙本水墨 250cmX97cm 2016

山野寂 69cmX69cm 2015

水流雲度 69cmX69cm 2015

一片江南 紙本水墨 250cmX97cm 2016

基於這種的創作理念,曹鈍夫的中國畫,其起點就與思想平庸的畫家拉開了距離。他披覽中西藝術發展史上的一切視覺圖式,從中感悟其觀念與形式的置變理由,並有種強烈的化腐朽為神奇的探索者慾望。所以他的創作,不是盲目推崇或排拒某種傳統的局限性,而是善於將涵泳多年的西畫視覺經驗轉化作一種創作資源,同時也尋找契機結合到自己的中國畫創作中。換言之,他的創作基點是中西藝術的大歷史觀,而不局限於當下或斷代的視覺經驗。

鈍夫的舊作,風格多樣,多為不同階段的探索之作,我不想多談。他的近期作品,題材多以南方山丘的小品為多,其總體印象頗具意象色彩,並不簡單地要給人自然風光的敘述,而是借用這樣一個自然之境來臆造一種原生態的寥廓之境。在其舊作《城外有青山》中,即呈現出這種形式意趣:馬奈式人物,現代小汽車,黑色的獵狗,形體被放大的野兔……畫面呈現出一種人與自然兩不相礙的融洽狀態。這種語言形式,畫家刻意在整體上以一種單純的水墨去構築,對物象造型細緻推敲的同時又保持了傳統水墨的抒寫性,墨色透明豐富,將空間的光影與時間的凝固糅合在一起,有一種世外桃園與夢幻家山之意象。

過去,曹鈍夫將自己的創作總定位在實驗性階段,但是近年來,其筆墨語言及畫面圖式逐漸穩定。特別是他的新作,讓我想到的是一種「誌異」山水的靈趣,即畫家以當代逸人的趣味來營造了一個有點意識流的水墨意境,以至奇之筆寫至靈山水,或許會讓謫仙降格的當代山水面貌為之一振。

依山傍水人家 69cmX69cm 2015

游山人不逢 紙本水墨 48cmX59.5cm 2015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中國人對山水的情結綿延了幾千年,但在正統山水畫史上並沒有得到最純粹的發揮,這與中國古人的儒家道統觀包袱太重有關,即便在山林隱逸文化中也沒有真正做到徹底的逍遙。古人對自然的情懷,所謂「相看兩不厭」,其實是一種自我張揚,其中「我在」的塵芥根深蒂固,在自然的蒙養中非但沒有得到凈化,還留下自作多情的自戀情結。而真正超越的山水畫要體現一種「蟬脫塵埃外,蝶夢水雲鄉」的原初境界,那就是要試圖恢復或再現一種自在自然的面目,這種境界的視覺化在敦煌的北魏壁畫中一度有所表現,但並沒有得到文人的重視與傳承。我一向認為,畫史的斷裂處,往往是可以借古開今的處女地,曹鈍夫的山水創作從不盲目與古為徒,更不屑與今同俗,他將這個起點與傳統自然文脈鏈接,所以他的山水畫,能夠帶我們帶來一種全新的「誌異山水」之視覺享受。

對於一個現代中國畫家而言,形式、色彩的敏感性固然重要,但傳統意義上的文化積澱尤其不可忽視。我與鈍夫交往,沒有塵埃,是一種淡如清水的狀態。當然,其中多有惺惺相惜成分,我更欣賞的是他的書生意氣與自我的藝術見地。在我的朋友圈中,他屬於那種罕見的詩書畫印全攻者,他學書法,曾得黃惇先生指點,卻絲毫不被黃先生的影子籠罩。他的印章也頗有特點,取法於秦漢,又熔鑄元印的民間趣味,透出一股清新的情趣,與自己的畫面氣息倒也融洽。鈍夫為人敦厚,在生活利益上不與人爭一短長,但一旦遇到學術問題,絕不人云亦云,有時為一個觀點的分歧,與人爭得面紅耳赤。這種秉性,反映了他人格獨立與自信。

由黃瓜園沿虎踞路向南踱步五百米,便可得「幽然見南山」的古趣,這就是著名的清涼山,鈍夫長年蟄居於此,朝夕讀書畫畫,問道於自然,體味「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造化真趣。放棄「黃金白璧買歌笑」的紅塵繁華,做一個寵辱不驚的現代隱士,這不是每個畫家都能具備的心態與狀態。

曹鈍夫簡歷

獨立藝術家。詩人。自號個圖,別署臼園。1972年生於江蘇阜寧,祖籍蘇州閶門,現居南京。幼蒙庭訓,繼入師範美術科,後於義大利學習西畫,終復以研習國畫。

展覽:

2004年 十屆美展江蘇省美術作品展 優秀獎 (江蘇省美術館)

2005年 香港水彩畫聯展 (香港中環廣場美術館)

2006年 第四屆青年中國畫展 (中國美術館)

2008年 永恆的經典——當代中國畫邀請展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

2009年 文薈江南——南京·武漢書畫家聯展(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

2012年 龍飛鳳舞—南京中國畫扇面大展 (南京弘鼎藝術館)

2013年 聖城之約—當代山水名家走進濟寧邀請展 (濟寧京杭名人藝術館)

2013年 水墨現狀—當代青年水墨二十家提名展 (濰坊市魯台國際會展中心)

2014年 玉蘭匯—炎黃藝術館春季水墨第一回作品展(北京炎黃藝術館)

2014年 杏壇繪事—孔子文化節中國畫展(曲阜二酉堂)

2014年 杏壇繪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濟寧京杭名人藝術館)

2014年 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水墨中國美術作品展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

2014年 中俄青年書畫藝術展 (俄羅斯聖彼得堡歷史博物館)

2014年 西湖畫會—2014名家邀請展 (杭州恆廬美術館)

2014年 天地文心—當代中國寫意畫邀請展(第一回)(北京六環國際藝術區)

2014年 鏡在紙尺—2014年當代中國寫意畫小品邀請展 (北京六環國際藝術區畫友會館)

2014年 甲午壽蘇雅集—紀念蘇東坡誕辰977年(杭州西湖畫會)

2014年照古觀今—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北京炎黃藝術館,

常州劉海粟美術館)

2015年 游春—2015南京中國畫展 (微園美術館)

2015年 乘物游心—竹軒雅集第五回山水四人展 (竹軒水墨.北京)

2015年 心印—中國當代名家學術提名展(南京有潤藝術館)

2015年 無極—當代中國畫九人展(北京時代美術館)

2015年 西湖消夏—中國畫名家邀請展(恆廬美術館)

2015年 水墨品質—2015當代中國畫學術提名暨書聖閣名家邀請展

2015年 南北當代中國畫展(微園美術館)

2015年 無極—當代中國畫九人展濰坊站(麥子樹藝術館)

2015年 中國水墨國際話語權推廣項目—

大美水墨-當代邀請作品展(北京時代美術館)

2015年 境在紙尺—2015當代中國寫意畫小品展(畫友會館)

2015年 西湖畫會2015名家邀請展(杭州國畫院美術館) 2016年 水墨國度—中國藝術家年鑒文獻展(北京山水美術館)

2016年 邊界—曹鈍夫作品展 (北京今日美術館)

2016年 和諧緣.素心天台行邀請展 (天台山國清寺)

2016年 入境—水墨沙龍邀請展(湖北美院美術館)

出版物:

2013年 《那年雪飛揚》插圖江蘇文藝出版社

2015年 《中國藝術家年鑒-曹鈍夫卷》 文化藝術出版社


推薦閱讀:

【國畫研究】:山也崢嶸 筆也崢嶸—— 張仃對中國山水畫的貢獻
《四季筆墨》冬日山水畫展將舉辦
卧室用山水畫裝飾原來這麼美
山水畫的歷史進程是什麼?
山水畫技法

TAG:山水畫 | 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