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經典語錄

《論語》經典語錄    1.【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2.【原文】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3.【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4.【原文】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孔子說:「《詩經》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    5.【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6.【原文】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孔子說:「早上悟得真理,就是當晚死去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7.【原文】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    8.【原文】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譯文】孔子說:「父母在世,不要離家遠行。如果非遠行不可,也要有一定的方向。」    9.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譯文】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10.【原文】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孔子說:「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11.【原文】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文】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這對我能有什麼困難呢?」    12.【原文】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教給他一個方面的東西,他卻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個方面的東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13.【原文】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譯文】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    14.【原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譯文】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說:「那裡非常落後閉塞,不開化,怎麼能住呢?」孔子說:「有君子去位,就不閉塞落後了。」    15.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譯文】孔子在河邊說:「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不分晝夜地向前流去。」    16.【原文】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譯文】孔子說:「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麼就知道後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歲時還默默無聞,那他就沒有什麼可以敬畏的了。」  據說孔子在遊歷的時候,碰見三個小孩,有兩個正在玩耍,另一個小孩卻站在旁邊。孔子覺得奇怪,就問站著的小孩為什麼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認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鬧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會傷人的身體;再退一步說,撕破了衣服,也沒有什麼好處。所以我不願和他們玩。這有什麼可奇怪的呢?」?過了一會兒,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裡面,好久不出來,也不給準備動身的孔子讓路。孔子忍不住又問:『你坐在裡面,?為什麼不避讓車子?」「我只聽說車子要繞城走,沒有聽說過城堡還要避車子的!」孩子說。孔子非常驚訝,覺得這麼小的孩子,竟如此會說話,實在是了不起,於是讚歎他說:「你這麼小的年紀,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小孩卻回答說:「我聽人說,魚生下來,三天就會游泳;兔生下來,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馬生下來,三天就可跟著母馬行走;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麼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嘆他說:「好啊,我現在才知道少年人實在了不起呀!」    17.【原文】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    18.【原文】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文】顏淵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歸於仁了。實行仁德,完全在於自己,難道還在於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的條目。」孔子說:「不合於禮的不要看,不合於禮的不要聽,不合於禮的不要說,不合於禮的不要做。」顏淵說:「我雖然愚笨,也要照您的這些話去做。」    19.【原文】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譯文】齊景公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孔子說:「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齊景公說:「講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雖然有糧食,我能吃得上嗎?」    20.【原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譯文】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小人則與此相反。」    21.【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譯文】孔子說:「自身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干,自身不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22.【原文】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譯文】子夏做莒父的總管,問孔子怎樣辦理政事。孔子說:「不要求快,不要貪求小利。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23.【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譯文】孔子說:「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調。」(「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與他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係,但他對待任何事情都必須經過自己大腦的獨立思考,從來不願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則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只求與別人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原則,但他卻與別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關係。這是在處事為人方面。其實,在所有的問題上,往往都能體現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區別。「和而不同「顯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24.【原文】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譯文】孔子說:「君子安靜坦然而不傲慢無禮,小人傲慢無禮而不安靜坦然。」    25.【原文】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譯文】孔子說:「君子之道有三個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愁,聰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懼。」子貢說:「這正是老師的自我表述啊!」    26.【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譯文】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知道自己,只擔心自己沒有本事。」    27.【原文】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譯文】有人說:「用恩德來報答怨恨怎麼樣?」孔子說:「用什麼來報答恩德呢?應該是用正直來報答怨恨,用恩德來報答恩德。」    28.【原文】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譯文】孔子說:「志士仁人,沒有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的,只有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成全仁的。」    29.【原文】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譯文】子貢問怎樣實行仁德。孔子說:「做工的人想把活兒做好,必須首先使他的工具鋒利。住在這個國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賢者,與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30.【原文】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譯文】孔子說:「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31.【原文】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就敗壞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32.【原文】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損矣。」  【譯文】孔子說:「有益的交友有三種,有害的交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信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這是有益的。同慣於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於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慣於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這是有害的。」    33.【原文】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譯文】子夏說:「做官還有餘力的人,就可以去學習,學習有餘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子夏的這段話集中概括了孔子的教育方針和辦學目的。做官之餘,還有精力和時間,那他就可以去學習禮樂等治國安邦的知識;學習之餘,還有精力和時間,他就可以去做官從政。同時,本章又一次談到「學」與「仕」的關係問題。)    34.【原文】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譯文】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好比日月蝕。他犯過錯,人們都看得見;他改正過錯,人們都仰望著他。」
推薦閱讀:

錢遜:《論語》導讀
論語註疏,魏何晏注,宋邢昺疏-●卷九·子罕第九
論語鄭注講義之三
聽南懷瑾講《論語》
劉強:《論語新識》學而篇第二章

TAG:經典 | 語錄 | 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