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泰:我所理解的政治「參與權」(新京報 2007-12-1)

我所理解的政治「參與權」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12-1 8:08:42 · 來源: 新京報

【王學泰·國之大是】當今的政治參與是公民社會的政治參與,它是民主制度的運作基礎,沒有這個參與,整個制度就無法運作。這種參與是理性的,不為一時激情所左右。總的說來它是一種討論、對話、談判機制。十七大報告倡導的「參與權」是社會主義民主制度下政治參與權,談論這個權利之前必須弄清什麼不是這種權利,但又與之類似、並常常為我們津津樂道的。皇權時代的民眾沒有參與權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可以說是個「政治大國」,自古以來的政治參與度就比較高。孔子、孟子曾鼓勵士人積极參与政治,如「以天下為己任」「達則兼濟天下」等。他們告誡士人,要有承擔和參與的意識,自己發達了要把惠澤遍及天下。其實,在「家天下」的時代,這種參與的積極性只是一廂情願。「天下」是君王的,士人即使得志、做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官顯貴,也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善待百姓。再說大臣如果對百姓有逾分的恩惠,把君王放在什麼地方?春秋末齊國貴族田常執政,以小恩小惠收買民心,最終篡奪了齊國國君的位置,從此「姜齊」變為「田齊」。後來這個故事成為警戒大臣權力過重的教訓。臣工不過是君王的僱員,說得好聽一點是幫忙,坐而論道;說不好聽一點,只是皇帝供驅使而已。因此把古代士大夫出仕做官說成他們享有積极參与政治運作的權利,不僅有些誇張,而且混淆了皇權專制與民主政治的區別。現代的民主政治是以公民的參與為基礎,而中國皇權專制社會,如商鞅所說「權者,君之所獨制也」,只有君主才握有權力。這種權力還是整體性的,是不容分割的。官吏的權力只是君王臨時授予,用完歸還;權力來源於君,不能分潤於他人,誰又能有「參與權」呢?士大夫如此,民眾在權力面前更有一種無力感,為什麼人們把解決社會不公的希望寄托在「好皇帝」「清官」或「俠客」身上,正是無力感的表現。由此可知,皇權專制時代的廣大民眾包括精英人士都是沒有參與權的。政治性運動排斥民眾參與權「文革」十年動亂時,每一次政治運動之前,都號召民眾積极參加,而且通過種種造勢活動,把運動搞得熱火朝天。「你們要關心國家大事」的教導,言猶在耳;許多熱情的、激動人心的場面,還記憶猶新。可是一場一場的運動,接連不斷,日久生厭,人們產生了倦怠感,表面上還在應和群眾運動,下面則戲稱「運動群眾」。有的人把這些運動也稱之為政治參與,的確也很像,運動是政治性,廣大民眾也在積极參与。然而,這些運動大多與民眾的實際利益關係不大,廣大民眾也不理解,被發動起來的參與者不知道自己乾的是什麼。這種參與已經不是行使權利,而是不得不參與。即使主動參與者也多是一時的激情,在群情激奮的氛圍中,有意識的人格消失了,這時如社會學家勒龐所說「他變成了一個不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自覺意識消失了,還談什麼政治的參與?它更不是民主的參與,它不僅是被動的,並且帶有暴力傾向。我們曾有過「假大空」的時代,那時為了「彰顯」普通生活的意義,有兩個泛濫,一是「英雄」泛濫,把「普通人」也戴上「英雄」的高帽;另一個是「革命」「政治」泛濫,把許多不屬於革命範疇、不屬於政治範疇的事務加冕為「革命」的或「政治」的。謀生就是「幹革命」,就是對政治積極充分的「參與」,現在看來很可笑,當年也曾使人熱血沸騰。這實際上也排斥了人們所應享有的參與權。民眾面對的是日常的政治我理解的當今的政治參與是公民社會的政治參與,它是民主制度的運作基礎,沒有這個參與,整個制度就無法運作。這種參與是理性的,不為一時激情所左右;總的說來它是一種討論、對話、談判機制,所以它靠道理服人,不靠人多勢眾,更不靠暴力。參與者明白自己參與的目的和要求,不是盲目投入,時刻保持清醒的意識。這種參與是依據法律行使權利,尊重程序,不靠小謀略、小智術;它是公民的個人自主行為,不完全依附某個團體,也不為他人所左右,更不隨大溜;這種參與是民主制度下的參與,要遵守服從多數、尊重少數的原則,在爭議中,不一味堅持,不搞你死我活,懂得妥協和讓步,實現雙贏。這樣的參與才能推動社會進步,讓大多數人受益。表達權、知情權的實現是政治參與的前提,參與者的素質則是實現成功參與的保證。要有一定的政治知識;懂得一些關於政治制度和法律的知識,知道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再講究一些技術技巧,就能夠比較完滿地實現政治參與。這些與文化教養有關,但這些不是政治參與的必要條件,參與本身就是個大學校,民眾在積極的政治參與中自然而然地提高素質。而且政治參與是廣泛的概念,平常關注政治、談論政治就是一種參與,其他的如選舉、投票、協商、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以及各種媒體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都是政治參與。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參與公共事務的管理和國家事務的管理。近百年來,我們經歷了太多的必要的和不必要的暴風驟雨式的「革命政治」的參與階段,如今時過境遷。今天民眾面對的是日常的政治,這種政治就是關係著每一個國民生活質量的「眾人之事」,管理好、辦好「眾人之事」,不僅需要從政人員、公務員的恪盡職守,更需要廣大民眾的參與。作者系中國社科院研究員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zhuanlan/2007/12-01/021@080842.htm王學泰:表達權與進諫納諫的傳統(新京報 2007-11-25)王學泰:知情權與保密(新京報 2007-11-18)
推薦閱讀:

如何參與「滬港通」(延伸閱讀)
春運結束了,滴滴是怎麼參與進來、運了 190 萬人回家?
廣西來賓市政府門口成傳銷場所 參與者破產自殺
逝者吳南生:那個參與創辦三個經濟特區的「孫悟空」走了
預演算法修正案四審稿:提高公眾參與、監督力度

TAG:政治 | 理解 | 新京報 | 2007 | 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