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的智慧(二)
06-24
人是天地的產物,養生首先要遵從天地自然的法則 一個人,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是『九竅不通一竅通』,肚臍跟媽媽通著,其他的竅全關閉著,一旦落生,一竅不通九竅通。」「竅」是什麼?「竅」是人體精氣和自然界交通的通道。當你一落地,「哇哇」一哭以後,你自身的氣,就和天地之間構成了一種特有的相關性。 中醫學始終是建立在人和自然和諧的前提下,如果離開了人和自然的和諧,就沒法談中醫學的養生。中醫學不是把人看成孤立的人,《黃帝內經》開篇就講:「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人是天地的產物,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按照《道德經》的觀點,在地球、宇宙沒有形成之前,是一種混沌無面目的「一」的狀態,這個「一」,不是一個簡單的「一」,是陰和陽的有機結合,它是一個陰和陽的統一體。古人所說的「太極」,圓圈中沒有劃一條直線,而是划了一條等分的曲線,這就是我們中國最古老的圓——太極。這邊一個黑點兒,那邊一個白點兒,這叫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把這個圓圈拉長了,就是「一」。 它是以黑白兩個魚形紋組成的圓形圖案,俗稱陰陽魚。太極是中國古代的哲學術語,是派生萬物的本源。太極圖形象化地表達了陰陽輪轉、相反相成是萬物生成變化根源的哲理。 太極圖形展現了一種互相轉化,相對統一的形式美。它以後又發展成中國民族圖案所特有的「美」的結構。如「喜相逢」、「鸞鳳和鳴」、「龍鳳呈祥」等都是這種以一上一下、一正一反的形式組成生動優美的吉祥圖案,極受民間喜愛。 在陰氣和陽氣的不斷運動和變化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二」,形成了清陽為天、濁陰為地的陰陽兩極。如果只有陰和陽,沒有「三」,是不會有萬物的。太陽系裡邊,火星上有天有地,地球上有天有地,但整個太陽系除地球以外,還沒有一個星球發現有跟人一樣的生物。為什麼?按照中醫學的觀點,因為它沒有「三」。「三」是什麼?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地氣的上升與天氣的下降,構成了一種「運氣」的狀態,這種運動著的氣的狀態,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產生的根本原因。 《黃帝內經》里講:「人法天地而生。」什麼叫「法天地而生」?就是依照了天和地的狀態,構成了人的形象。 很多北大的孩子問我,說:「老師,人的鼻孔下為什麼叫人中?」我說:「大家想一想,一個人,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是什麼狀態呢?是『九竅不通一竅通』,肚臍跟媽媽通著,其他的竅全關閉著,這時候媽媽就形成了一個保護層,天然的屏障在保護著他。一旦落生,一竅不通九竅通。」「竅」是什麼?「竅」是人體精氣和自然界交通的通道。當你一落地,「哇哇」一哭以後,你自身的氣,就和天地之間構成了一種特有的相關性。 人的九竅中,口以上的竅全是偶數,口以下的竅,從口到前後陰都是奇數。上邊3個偶數,是坤卦,《周易》裡面的坤卦;下面的3個奇數,是乾卦。坤在上而乾在下,本來地在下而天在上,而「人法天地而生」,卻得陰在上而陽在下,為什麼?因為如果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上面是乾下面是坤的話,它在《周易》里是「否」卦,「否」卦的含意是不通。而人呢?天在上面地在下面,必須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地氣必須升到天上,天氣必須降到地下,這時候你才能是一個活著的人,而不是一個死了的人。所以一旦暈倒的時候,老一輩人都知道要掐人中,為什麼呢?因為你暈倒了就說明你的地氣不上升,天氣不下降,你的這個交泰沒有了,這個運動著的氣不動了。他在這兒一掐,讓地氣上升,天氣下降,你就醒了。這個道理是說,人不僅僅是生活在社會中,人首先是生活在自然中,人是自然界中惟一可以效法天地的最高級的生物。所以中醫說人是萬物之首,萬物之靈。要想講中醫的養生,首先就得把人放到自然界這個特有的環境中來談養生。 古人講氣聚則生,氣散則亡。用中國文化的觀點來說:構建整個自然界的一切物體,構成自然界萬事萬物的最小物質就叫做氣。這個「氣」,你到道觀裡面去看,它的「氣」字,上面一個「無」字,下面四個點兒,這是道家所說的「炁」,這個「炁」是個什麼含義呢,「無」不是不存在,而是你看不見,下面四個點兒是什麼?四個點兒在中國古代是個火,「火」代表的是運動。 現代物理學把所有的物質分解來,分解去,最後分解的是什麼?是夸克。夸克是什麼?一團沒有質量也沒有重量的東西在那不斷地動。這和我們中國古代文化中的「氣」何其相似!夸克是一團看不見的東西,它是地中海的一種鳥的叫聲,天一黑它就「夸克、夸克」地叫,可你根本看不見它,但是它是存在的。 後天的水谷精氣是人的生存之本 人一出生,就從父母那裡得到先天的真氣,這先天的真氣是靠後天的水谷精氣來維持的,不以食物加以補充的話,人只能維持7天的生命。 大家都知道,一個人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是媽媽在保護著他,這時,我們的身體是九竅不通一竅通,這一竅就是肚臍跟媽媽通著。一旦落生,就會變成一竅不通九竅通,肚臍不通了。我們人體所有的竅節和自然構成了一種相互關聯的屬性。而在這種九竅中最重要的一竅是什麼呢?就是口。 吃飯是人類的第一等大事,所以孔子說:「飲食男女者,人之大欲也。」就是吃飯是每一個人,只要生下來以後,先天就存在著一種本能。吃飯這個問題,是我們在人生中得以生存成長的基礎。 我們人一出生,爸爸媽媽給了我們先天之氣,就是我們說的元氣或者說真氣。這先天之氣貫穿在整個人的生命中,但是,如果七天之內沒有後天水谷之精氣的維持,先天之氣就用完了,用完了人就死了。所以,這個元氣是靠不斷的水谷之精微來維持的,任何一個民族都離不開飲食。中醫認為,人的整個生命過程中,除去爸爸媽媽給你的先天之氣以外,就不斷地需要用後天的食物來加以補充。 筷子和刀叉的區別反映了中西飲食習慣的不同 我們現在很多書上講的西方人研究什麼食物里有什麼成分,含多少維生素、含多少蛋白質等等。那我們中國人到底該怎麼進行飲食養生呢?我們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靠的是我們的中醫,靠的是我們中國特有的飲食結構。 飲食是維持生命的基礎,但這不是簡簡單單地攝入,怎樣才能使自己的飲食結構更合理是養生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飲食習慣上,中國人有中國人的特點,西方人有西方人的習慣,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很多書上講的西方人研究什麼食物里有什麼成分,含多少維生素、含多少蛋白質等等。那我們中國人到底該怎麼進行飲食養生呢?我們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在西方醫學沒有進來之前,靠的是什麼?靠的是我們的中醫,靠的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那麼要講吃飯的話,我們來看看中國人的習慣和西方人有什麼不同。 大家都知道,中國人吃飯用一隻手,西方人不是,老外在吃飯時得用兩隻手,一隻手拿刀子,一隻手拿叉子或者一隻手拿刀子,一隻手拿勺子,反正他總之兩手得左右並用。我們中國人用一隻手就可以完成,我們創造了筷子,用它來吃飯。筷子是什麼?是兩根棍兒,這兩根棍兒實際上就反映了中華民族非常重要的一個理念,即「一陰一陽謂之道」的理念。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大家都知道,一根筷子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一根筷子只能扎,兩根筷子給你的時候是合二而一,叫做一雙。老子講:道生一,這就是一,叫做一雙;你吃飯的時候,要用筷子夾東西,這時筷子就得一分為二了,此為一生二;還有二生三,什麼叫三呢?一陰一陽謂之道,一個動一個不動,動者為陽,靜者為陰,這就是三的狀態,如果你進入三的狀態的時候,無論是芹菜、韭菜還是花生米,全都能夾起來。三生萬物,有的人使筷子是上邊動,下邊不動,有的人是下面動,上邊不動,這都是可以的,但如果你兩根筷子一齊動,那你肯定夾不起來。 西方人的思維是一種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中國人不是,中國人看到這面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那面,這就是中國人的思維。 所以可以看到,我們的祖先和西方祖先是不一樣的。我們通過我們祖先的事迹傳說可以知道,有神農嘗百草,這說明我們的祖先,我們中華民族是以農業為主的民族,是以纖維性食物為主的民族。而西方呢,他們的祖先是游牧民族,是以肉食物為主的民族,所以我們看大叉子把那羊一叉,火上一烤,小刀子一削,小叉子一叉,就吃了。 膏粱厚味會導致糖尿病等富貴病 高血壓、糖尿病在中國古代是富貴病,是財主和皇上才能得的病。《黃帝內經》里講:「膏粱之變,足生大疔。」什麼叫「膏粱之變」呢?就是你老吃那膏粱厚味,如果吃這些東西吃得太多了,你就該長「大疔」了,就是長瘡了。糖尿病後期不都是那個潰瘍嗎?實質上這就是中國最早對糖尿病的記載。 這種飲食工具的差別就反映了我們東方人和西方人的飲食習慣是不一樣的。西方人因為幾千年就是以肉食食物為主,所以他們消化肉食的能力比我們東方人強得多。我們東方人是以纖維性食物為主的,就像前面論述的,我們如果用那刀子叉子,要想把芹菜、韭菜叉起來是很困難的,而咱們中國人用筷子,芹菜、韭菜全能很容易地夾起來。因此,我們說東方人的食物和飲食習慣是以纖維性食物為主的,而西方是以肉食為主的。但是,現在我們的飲食出現了很多問題,那現在問題出在哪兒了? 隨著改革開放的來到,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於是我們現在拿著老祖宗給你消化纖維食物的肚子,老去對付那牛排、雞腿這些食物,當經常食用這類食物,脾胃是代謝運化不了的,這個時候,它就在體內存積起來了。因此,我們現在的代謝病、糖尿病才有這麼多,這跟飲食習慣的改變有直接的關係。 想想我們困難時期,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甚至到70年代初的時候,中國有多少糖尿病、有多少高血壓病人啊?幾乎沒有!那時候基本都是什麼浮腫、營養不良。嚴格地講,高血壓、糖尿病在中國古代是富貴病,是財主和皇上才能得的病。《黃帝內經》里講:「膏粱之變,足生大疔。」什麼叫「膏粱之變」呢?就是你老吃那膏粱厚味,如果吃這些東西吃得太多了,你就該長「大疔」了,就是長瘡了。糖尿病後期不都是那個潰瘍嗎?實質上這就是中國最早對糖尿病的記載。 「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們現在家裡的生活跟原來的皇上差不多,很多人就天天都像以前過年似的。這種生活結構的急劇改變,是造成我們代謝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最適合中國人體質的飲食結構 老百姓經常講:「魚生火,肉生痰」。就是魚和肉本來都可以吃,但是一定要有節制,它只起到一定的補益作用,不能把它天天當做糧食吃。 《黃帝內經》里講:「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穀就是我們吃的稻米、小麥、老玉米、小米和黃米,我們可以把這類食物統稱為五穀雜糧;「五果」就包括咱們吃的那些桃、李、栗、杏、棗,這都是果;「五畜」就是咱們吃的肉,豬肉、羊肉、狗肉、雞肉,這就是五畜,益就是補益的意思。「五菜」就是咱們吃的那些蔬菜,各式各樣的蔬菜,它們起到一個補充的作用。所以,五穀是養命的,五果是幫助你消化的,五畜是起到補益作用的,五菜是起到補充作用的。《黃帝內經》是這麼講的,而且我們的祖先幾千年來也是嚴格地遵循著這種生活規律,來維持著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和健康。 老百姓經常講:「魚生火,肉生痰」。就是魚和肉本來都可以吃,但是一定要有節制,它只起到一定的補益作用,不能把它天天當做糧食吃。中國的文字很有意思,我們看蔬菜的「蔬」,草字頭,底下是個疏通的「疏」字,寓意就是它有疏通氣血的作用。再看那葷菜的「葷」字,和「暈」字相通,也就是越吃腦袋越糊塗。我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血管里流的血像清水,現在吃那麼多東西以後,代謝不出去,血管里的血都快像黃河的水了,那我們想想,這些代謝的東西排不出去,你不得代謝病誰得代謝病? 五穀的生命力是我們生命力量的來源 對人來講,小米也是補益中的上佳之品。作為五穀之首,你想想,革命戰爭時期,我們的八路軍傷員靠什麼養好的?靠的是山西老大娘的小米湯;現在女同志生完孩子,從南到北為什麼都要喝小米粥?就是因為它有著極強的生命力。當女同志生完孩子以後,體質是衰弱的,老中醫說「糜粥自養」,其實就是指的是小米粥。所以在五穀雜糧中,我認為,小米是最具生命力的。 維持人的生命僅僅靠脂肪和蛋白質是遠遠不夠的,最主要的還是要靠無數具有生命力的種子,沒有一個民族說不吃糧食就能生存的。種子的生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們生命力量的源泉。舉個例子來說,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兩千年前的種子,甚至到了現在還能發芽,可見種子生命力的強大。我們說種子是生命的延續,所以中醫講的吃五穀,其實就是各式各樣的種子。不但吃飯需要靠種子,維持人的生命需要靠種子,中醫裡面也有很多種子入葯,比如車前子、枸杞子、覆盆子…那些補腎的葯全是種子,五子衍宗丸全是籽兒。所以,我們說維持人的生命不能僅靠脂肪和蛋白質,要靠無數具有生命力的種子。 小米的生命力最強熬小米粥不能撇掉粥油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五穀中最好的是什麼呢?我認為,五穀中最好的是小米。小米在中國古代叫做「稷」,江山社稷的「稷」字,就是小米,國家的代稱叫做社稷,社是什麼?社就是我們對祖先表示一種祭祀,稷是什麼?是小米,「社稷」的意思就是我們祖先用最好的糧食來供奉祖先。 我們可以想像,一碗小米種在地上是一大片,這一碗小米有多少粒?一粒小米就是一粒生命。而且小米在任何貧瘠的土地上幾乎都生長,你只要撒下去它就能長起來,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所以我們的祖先把小米作為五穀之首,是有他的道理的。你看一碗老玉米,一共才幾十顆,可一碗小米,可是上百顆,上千顆,它所具有的生命能力,是不一樣的。 對人來講,小米也是補益中的上佳之品。作為五穀之首,你想想,革命戰爭時期,我們的八路軍傷員靠什麼養好的?靠的是山西老大娘的小米湯;現在女同志生完孩子,從南到北為什麼都要喝小米粥?就是因為它有著極強的生命力。當女同志生完孩子以後,體質是衰弱的,老中醫說「糜粥自養」,其實就是指的是小米粥。所以在五穀雜糧中,我認為,小米是最具生命力的。 我們熬小米粥,千萬別把上面那層粥油撇掉。粥油就是上面那層皮,是小米最精華的部分,主要作用是益氣健脾。小孩脾胃生髮力最弱,常常會腹瀉,喝了粥油以後,很快就會好了。 新鮮的糧食才具有最旺盛的生命力 飲食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我們在吃飯的時候,一定要盡量吃新鮮的糧食。我們去看一看,農村有很多孩子,沒好吃的,他們沒有什麼很多的雞腿啊、牛奶等東西,但是他們長得很結實,為什麼?因為他們吃的都是第二年的種子,沒有攝取那麼多陳糧,我們城裡的很多人,什麼好吃都有,但就在五穀上老吃陳倉爛穀子,這是不行的,因為陳糧已經失去了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大家如果有條件,不妨在新大米下來的時候,買點新鮮的大米,新鮮的糧食對人的生命是至關重要的。 五穀對身體也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我治虛寒性胃潰瘍時,就經常建議患者別吃藥了,讓他回家天天吃烤饅頭片,一年就吃好了。為什麼呢?因為他脾胃是虛寒的,饅頭是小麥做的,本身就是溫性的,然後再把它烤了,那不就是加了火力了嗎?它的溫性就更大了,吃完饅頭片他就覺得舒服,因為脾胃是主受納的,調理脾胃重在養不在治,他吃饅頭片就能把脾胃虛寒的胃潰瘍治好。 所有的食物都有它的偏性,食物和藥物在中國文化中叫做葯食同源,比如北方人以小麥為主,南方人則以稻米為主,所以,南方人長得就相對的小巧玲瓏,北方就長得相對的身材高大,這跟我們的飲食結構絕對有關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比如說蕎麥。蕎麥其實是偏寒的,它的生長期只有兩個月,所以並不具備很強的營養。北方人在夏天的時候總要壓點餄餎吃,為什麼夏天吃呢?因為夏天熱,蕎麥麵是涼的,吃進去會覺得舒服。 我們看北方的冬小麥什麼時候種?頭年九月、十月種,什麼時候收?第二年的陰曆四月,就是小滿的時候開始收。為什麼呢?因為小麥到了小滿的時候,它的陽氣最重,所以小麥本身就是溫性的,老百姓講有火力;而稻米是長在水裡的,其性本來就偏寒。所以,我們看在臨床當中,脾胃虛寒的胃潰瘍病人,就不能吃米飯,一吃米飯他就胃疼,為什麼?因為他本來脾胃就寒,再把米飯吃進去,那米飯就是涼的,他舒服才怪呢。所以,別看同屬五穀,它們的屬性是各有不同的。 因此,我治虛寒性胃潰瘍時,就經常建議患者別吃藥了,讓他回家天天吃烤饅頭片,一年就吃好了。為什麼呢?因為他脾胃是虛寒的,饅頭是小麥做的,本身就是溫性的,然後再把它烤了,那不就是加了火力了嗎?它的溫性就更大了,吃完饅頭片他就覺得舒服,因為脾胃是主受納的,調理脾胃重在養不在治,他吃饅頭片就能把脾胃虛寒的胃潰瘍治好。當然,胃潰瘍還有很多的類型,我是指脾胃虛寒的,就是吃完大米飯就覺得難受的那種胃潰瘍,這樣的毛病只要改變一下飲食結構,情況就會得到改變。 不同穀物的不同顏色,也都反應了穀物本身不同的屬性。在臨床上,好多老中醫都給患腎病的病人開那個黑豆,這是中藥。為什麼?我們看那個黑豆長得那樣像什麼?像腎,它的顏色是黑的,中醫講黑色入腎;綠豆長的也那樣,但外頭是青的,綠色入肝經,它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另外,紅豆、赤小豆入心經。所以這些食物,每個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我希望大家飲食的時候,能夠根據自己不同的體質,要注意調節,多吃點什麼,少吃點什麼,自己要多注意一些。 口味反映了我們身體的需要 五味入五臟,在日常生活中,口味常常預示著我們身體的需要,我們的身體往往是我們最好的健康引導者。當你自己特別想吃這個東西,特別想吃那個的時候,中醫的原則是想吃的東西就可以吃。 從中醫角度看,各式各樣的食物,它會進入不同的臟腑,天賜人以五氣,地賜人以五味,人是靠天地來養活的。甘、苦、酸、辛、咸這五種味道進入你的身體會調補你不同的臟腑,比如說甜入脾,酸入肝,辛入肺,咸入腎,苦入心,任何口味皆不可過度。 當你口味出現改變的時候,其實就反映了你身體的狀態。我們知道很多懷孕的女同志,就特別愛吃那酸的,這是因為她的血都去養胎了,造成自身肝陰不足,酸入肝,所以這時候她就特別想吃酸的。咱們看那酸的,看著就倒牙,她卻像吃糖豆一樣,這完全是人自己的感覺,人不完全靠指標活著,首先要憑感覺活著。 當你自己特別想吃這個東西,特別想吃那個的時候,中醫的原則是想吃的東西就可以吃。這跟小孩子的想吃不一樣,小孩子是饞,成年人如果有特別想吃的東西,就可以吃,因為它反映著你自己身體的需要。並不是說大夫讓你吃什麼你就吃什麼,別光聽大夫的,還聽自個兒的。有的女同志說,我這幾天特別想吃辣的,為什麼?這是她鬱悶了,跟誰生氣了,氣在裡邊淤滯了,她一吃辣的一散,就覺得舒服。 要慎重食用反季節蔬菜 老話有「冰凌響,白菜長」的說法,就是在秋末開始下霜的時候,白菜是最好的,如果反季節買的那大白菜,咱們看著還是那白菜形,但是已經沒有白菜裡面的營養了。所以我希望各位讀者,咱們不是說守舊,還得按照這個規律去飲食吃飯。我們不要光看反季蔬菜外表新鮮,我們的飲食,不是為了獵奇,而是為了養命。 現在大棚技術的廣泛推廣,大冬天的在北方什麼蔬菜我們都能買到,像茄子、西紅柿、黃瓜等。但我建議大家,最好不要吃反季節的食品。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吃的每一種蔬菜、每一種穀類,它只有到那個時令,到那種最飽滿狀態的時候,才是最佳的,我們現在大棚里養出來的東西,只有其形沒有其神。過去,你要拿一根新摘下來的黃瓜,放屋子裡,切完黃瓜絲滿屋子都有黃瓜的清香,而現在呢,你十根放那兒,什麼味都沒有,只有其形沒有其神。我們再看那茄子,八九月份自然土地里長出來的,下鍋就爛,而冬天或春節的時候,買的茄子看著挺好,怎麼在油鍋里弄它都不爛,那是大棚里長出來的。老話有「冰凌響,白菜長」的說法,就是在秋末開始下霜的時候,白菜是最好的,如果反季節買的那大白菜,咱們看著還是那白菜形,但是已經沒有白菜裡面的營養了。過去的西紅柿,就是它爛了都不長毛長點兒的,現在那西紅柿,只要擱上三天,那上頭滿是毛和點兒。 所以我希望各位讀者,咱們不是說守舊,還得按照這個規律去飲食吃飯。我們不要光看反季蔬菜外表新鮮,我們的飲食,不是為了獵奇,而是為了養命。 一方水土產一方物,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你在什麼地方住著,就要按照這個地方的基本環境和氣候去調養自己。食物只有在不同環境中才能發揮自己屬性的最大作用。如果我們把廣東的湯拿到黑龍江去喝,那不出三天,頭上就起包了。 烤鴨、老鴨湯、鹽水鴨 北京的烤鴨是世界聞名的,但我們想過沒有,同樣是禽類,為什麼你老喝雞湯但要吃烤鴨呢?我們怎麼不把那嫩鴨子燉湯呢?從中醫的角度講,這是因為鴨子在水裡長成,其性偏寒,它是涼性的。我們看那烤鴨店,把那鴨子放到全聚德那烤爐里一烤,把它那個寒性去掉了,它就變成平性的了,吃完就不拉稀,你要是把那小嫩鴨子拿來燉湯煲湯,你吃完之後肯定拉稀。雞就是溫性的,所以我們就能用嫩雞燉完湯,喝了以後就不拉稀,反而有進補的功效。 南方燉老鴨湯,是因為那個老鴨的寒性已經下去了。鹹水鴨是用鹽把那個鴨子的寒性佐治了,鹽是熱性的,你看鹽往火苗里一扔,馬上火苗就起來,鹽能夠把鴨子的寒性中和。 四川、湖南人吃辣,廣東人煲湯 四川人和湖南人吃辣是人盡皆知的,他們為什麼那麼愛吃辣子?為什麼那麼愛吃苦瓜?因為那個地區濕和熱特別重,濕熱使得人的消化功能都減弱了。苦瓜有什麼作用?苦瓜是苦的,是往下降的,而辣椒是往上升的,辛開苦降,他這胃口就開了。現在是南方的苦瓜很多運到北方,那在北方什麼時候吃苦瓜好呢?只有在伏天的時候,我們吃苦瓜炒辣椒,對脾胃有好處。因為不管是辣的還是苦的,它都容易傷陰,都容易生燥,傷你的經血,不信您秋天的時候,你要是吃點苦瓜炒辣椒,連著吃三天,嘴上就裂紋了。 按照以上的敘述,食物只有在不同環境的時候才能發揮自己屬性的最大作用,食物的搭配和調養跟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只有搭配對了,才能對人體產生有益的影響。廣東人老是煲湯,因為那個地方有夏無冬,它只有夏天沒有冬天,它只有生髮沒有閉藏,一年四季它就像那常綠植物一樣,你不給他足夠的營養,他就沒法維持這個平衡。所以廣東人煲的那個湯,什麼枸杞子、黃芪,都當著食物吃,要讓黑龍江人天天喝那湯,只要三天,頭上大包就起來了,因為體質不一樣,一方水土產一方物,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所以,我們在調整飲食的過程中,你在什麼地方住著,就按照這個地方的基本環境和氣候去調養自己,不要老標新立異,這是非常重要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觸摸「三玄」的智慧
※小s : 智慧的女人懂得以柔克剛
※如果動物和人類有相同智慧,人類還會是地球霸主么?
※冬病夏治的智慧
※職場人際關係十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