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中國外部崛起不可扭轉性(2)

第四,發展中國家的反對力量。對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大多希望和歡迎中國的資本。不過,很多國家都具有反對黨或者反對派力量(包括一些非政府組織),其中也不乏受西方或者其他大國政治影響的政治勢力。在反對執政黨的政治過程中,這些反對力量都會拿中國說事,誇大來自中國的「威脅」。不過,一旦執政,這些力量也勢必調整其政治話語。很現實的是,如果需要發展,外來資本是必需的。對很多發展中國家來說,中國已經成為最主要的資本提供國。

第五,中國本身缺乏「走出去」的經驗。中國「走出去」開始不久,較之西方國家,缺少有效的經驗。這些不足很明顯體現在例如上面所說的僱工、環保等問題上。同時,這和中國的「走出去」的規模也有關係。中國所承建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儘管對中國來說是經濟項目,但對很多較小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具有戰略性,它們需要評估這些項目對它們的國家安全的潛在影響。

缺少經驗發生在中國本身的認知層面,最顯著的就是所謂的「文化走出去」。為了克服外在的阻力,減少外界對中國的擔憂,多年來中國的有關當局一直在宣揚文化「走出去」,以塑造軟實力,讓外界了解和接受中國。從宏觀層面看,這並沒有什麼錯誤。問題出在文化如何「走出去」?文化必須「走出去」,但「走出去」的方式很重要。過分強調國家和政府在文化「走出去」過程的作用,反而會適得其反。一旦政府捲入,文化很容易成為官方意識形態。這就是這些年來,政府所推行的那些文化「走出去」項目,使得國家形象越來越成問題的根源。文化更多的是個體層面的事情,中國文化會隨著中國的資本、企業家、旅遊者等等而傳播到世界各地。政府應該改變策略,把重點放到「走出去」的個體之上,而非用國家力量來推行文化。實際上,西方在這方面也有類似的經驗,成功的文化推廣發生在個體層面,而失敗發生在政府層面。例如,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隨著西方個體推廣到世界各個角落,而政府組織的推廣,只要看看今天中東的局面就知道如何失敗的了。中國必須避免西方失敗的道路,而從西方成功的方面學到經驗。

中國的「走出去」的確具有很大的風險。不過,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減少和控制風險,而已經不是要不要「走出去」。說到底,所有大國的大國地位是鬥爭出來的,並非從天上掉下來。成功的例子有大英帝國和美國,而德國和日本則是失敗的例子。這些國家都是通過鬥爭而成為大國的,但成功還是失敗則取決於鬥爭的方法和方式的不同。在明朝,航海時代剛剛開始,中國有個大好的崛起機會,但放棄了。之後實行封閉政策,最終失去了海洋時代,演變成封閉的陸地國家。失去了這個機會之後,中國便衰落和積弱,受到了懲罰,而且是嚴重的懲罰,即被西方列強所征服。今天中國再次面臨崛起的機會,儘管有困難和風險,但中國別無他路。選擇只有一個,即在困難和風險中繼續崛起。

作者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

責任編輯:齊魯青 來源: 聯合早報
推薦閱讀:

真傳易筋經及補篇-中國功夫網,中華養生網
越南為基洛潛艇購新導彈欲攻擊中國南海人工島
中國茶到底有多少種?喝了幾十年茶,也不一定能說清楚!
中國季 中國造
中國名勝古跡對聯(江蘇六)

TAG:中國 | 國外 | 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