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醫情志與五臟五行

3月2日

中醫情志與五臟五行

前言:晚間食飯,巧見 文化中國:《養生之道》之七 調好情緒成良醫,頗感興趣,亦欲從中聊慰吾心,遂搜羅整理,瞭然於心,並與之共閱。

在中醫理論中,木、火、土、金、水分別代表了人體的肝、心、脾、肺、腎。

中醫情志分七,即喜、怒、憂、思、悲、恐、驚,故又稱為「七情」。

中醫認為,適度的七情,是人類正常的心理活動;反之,七情失度,就會引生疾病,需要治療。

喜,在五行屬火,在五臟屬心;

怒,在五行屬木,在五臟屬肝;

憂、悲,在五行屬金,在五臟屬肺;

思,在五行屬土,在五臟屬脾;

恐、驚在五行屬水,在五臟屬腎。

心主喜,肺主憂,肝主怒,脾主思,腎主恐。

大喜傷心,多憂傷肺,大怒傷肝,多思傷脾,多恐傷腎。

依據中華傳統中醫五行圖:木、火、土、金、水是相生的關係

金、木、土、水、火是相剋的關係

所以情志上相生關係為喜生思、思生憂/悲、憂/悲生恐/驚、恐/驚生怒、怒生喜

情志上相剋關係為怒克思、思克恐/驚、恐/驚克喜、喜克憂/悲、憂/悲克怒

下面分別以事例說明。

怒克思:憤怒可以剋制思結。中醫言:「思則氣結」。思考某一問題而長期獲得不到答案,氣機就會結滯,引發疾病,輕則食慾減退,心情抑鬱不暢,重則思考力下降,不堪思考。

傳說戰國時代的齊閔王患病,請寧國名醫文摯來診治。文摯詳細診斷後對太子說:「齊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來治療才能好,但如果我激怒了齊王,他肯定要把我殺死的。」太子聽了懇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證你的生命安全。」文摯當即與齊王約好看病的時間,結果第一次文摯沒有來,又約第二次,二次沒來,又約第三次,第三次同樣失約。齊王見文摯連續三次失約,非常惱怒,痛罵不止。過了幾天文摯突然來了,連禮也不見了,鞋也不脫就上到齊王的床鋪上問疾看病,並且粗話激怒齊王,齊王起身大罵文摯。經這一怒一罵,齊王的病也好了。可惜,太子和他的母后並沒有保住他的性命,齊閔王還是把他殺了。為什麼怒能克思呢?「大怒則氣通血脈暢達也。」了知這個道理後,我們也不必非要用激怒的方法。常言道:「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如果欲長期進行某種研究性思考,那麼一定要天天安排出身體煅煉的時間,只有這些,才能將思考堅持下去。

出處:儒書言:齊王疾痟,使人之宋迎文摯。文摯至,視王之疾,謂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雖然,王之疾已,則必殺摯也。」太子曰:「何故?」文摯對曰:「非怒王,疾不可治也。王怒,則摯必死。」太子頓首強請曰:「苟已王之疾,臣與臣之母以死爭之於王,〔王〕必幸臣〔與臣〕之母。願先生之勿患也。」文摯曰:「諾,請以死為王。」與太子期,將往,不至者三,齊王固已怒矣。文摯至,不解屨登床,履〔王〕衣,問王之疾。王怒而不與言。文摯因出辭以重王怒。王叱而起,疾乃遂已。王大怒不悅,將生烹文摯。太子與王后急爭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摯。(《論衡?道虛》)

釋:趙簡子病,扁鵲治,亦怒之。物理論曰:「大怒則氣通血脈暢達也。」(《太平御覽》卷七三八。)

思克恐或驚:思維可以減輕或消除恐慌或驚懼。

在1806年秋天拿破崙的軍隊已逼近耶拿城,正當戰爭迫在眉睫,人們不知所措之時,有一位名叫格奧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的年輕哲學教員匆匆趕寫了一本書——《精神現象學》。雖然這是一部艱深的哲學著作,但卻使當時的人們極好地把握住了那段艱險歲月的緊張、激動與焦慮。

對大多數人而言,最大的恐懼莫過於死亡。為了減輕或消除這種恐懼,我們都在採取一種自欺式的生活方式,迴避死亡,忌諱死亡,及時行樂。但這樣的結果,並沒有真正起作用。故而,我欣賞佛陀式的思考,一種直面眾生痛苦與死亡的思考。正是這種獨立思考才能啟動菩薩行,才有可能達到「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的境界。

如果我們中的大多數都對計算機、電視和互聯網大肆渲染,那麼我們將如何面對生活中的那些真正變化呢?黑格爾和他的學生們感到信心十足甚至是歡欣鼓舞。為什麼?因為他們擁有一種哲學,擁有一種對他們自身以及未來的洞察,這種洞察能夠讓他們直面失業的困境,甚至是社會的崩潰以及接踵而來的巨大混亂。激勵著他們的是思想,思想能夠把最危險的處境變得意味深長。([美]羅伯特·所羅門《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前言)

恐或驚克喜:在生活中大喜過望的情況很少出現,因之而產生疾病的情況更為罕見。

范進中舉的故事卻是如此。

喜克憂或悲:喜笑能夠驅散憂傷或悲痛。

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患有精神抑鬱症,終日愁眉不展,悶悶不樂,幾經治療,終日不見效。經人舉薦,一位老中醫前往診治。老中醫望聞問切後,對巡按大人說:「你得的是月經不調症。」巡按聽了捧腹大笑,感到這個糊塗醫生連男女都分不清。自後,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發笑,久而久之,抑鬱症竟好了。一年之後,老中醫又與巡按大人相遇,這才對他說:「君昔日所患之病是氣滯鬱結,並無良藥,但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開,氣則疏結通達,便能治而愈。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開懷笑中不葯而治的。」巡按這才恍然大悟,連忙道謝。

憂或悲克怒:悲憂可以剋制憤怒。中醫言:「怒則氣上」「大怒傷肝」「悲則氣下」「悲憂傷肺」。悲憂時的下降氣機能夠剋制憤怒時的上亢氣機。

這一種情緒調整方法,在佛教中是運用最充分的。瞋怒心的剋星就是大悲心。當我們情不自禁地戴上道德或科學等眼鏡去看別人缺點時,自然會產生瞋心,而且認為自己是懷著好心去指出別人缺點的。如果別人不接受或不改正,那麼我們的瞋心會惡變為攻擊、謾罵或咒詛。佛教正好相反,讓我們學會不去看別人的缺點和過失,學會活在感恩的世界裡,將眾生都觀為曾做過自己的母親。當自己瞋心現起時,立即將其轉為道用,化為大悲心,念眾生的痛苦與無常。

五行相生也很有意思。比如:

中國本是天朝上國,這是「喜」事,結果引來蠻夷群相侵略;於是中國人開始「思」怎麼自己打不贏;這麼一思考,當然就開始「憂」國憂民了;打了百八十年還是不成功,當然「恐」中華民族會不會亡國滅種;這一「恐」不要緊,一下子就覺得帝國主義太過分了,所以催生了一個共產黨,領導了大「怒」的中華民族;這一「怒」衝天,橫掃九州、數退蠻夷,成就新中國,當然就是「怒生喜」。

五臟五行

1、肝屬木,肝膽相照,肝膽之間會互相影響,肝氣鬱結或虛弱的人,要多吃綠色或酸味食物。

  2、心屬火,心與小腸相表裡,心氣不順則小腸功能亦不調,吸收就會不好,心臟虛虧時要吃紅色或苦味食品。

  3、脾屬土,脾與胃是相表裡的關係,脾不健康則胃腸不好,脾虛要吃黃色或甘味的食品,多吃粗糧。

  4、肺屬金,肺與大腸是相表裡的關係,肺陰虛易導致便秘,肺外合皮毛,皮膚也與之息息相關。在肺亞健康的情況下,吃些辛辣的食物是可調養肺的。

5、腎屬水,腎與膀胱是緊密相聯繫的,腎不好也會導致排尿不正常,平時要多吃黑色或是紫色的食品。

五臟與五味

  四時季節與五臟生理功能是相生的,要順應四時的更替而調養五臟,預防疾病。還有,大自然為人類提供的食物有酸、苦、甘、辛、咸,分別與五臟之氣相合。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甘,肺喜辛,腎喜咸;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

  但如五味不均,偏嗜太過,可引起臟腑氣血失和,帶來各種疾病。如過食鹹味會令血管硬,氣血流行滯澀不暢;過食苦味,會耗傷肺津以致皮膚枯燥,毛髮脫落;過食辛味會耗損肝血而引起筋肪拘急,爪甲枯槁;過食酸味會傷脾而使皮肉增厚,失去彈性;過食甜味會傷腎而使骨節疼痛,頭髮脫落。這是《黃帝內經》的說法,它說要指出食物要均衡不可偏食,造成體內失衡引起疾病,不必作絕對理解。

  五行關係對養生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如土生金,脾屬土,肺屬金,對於慢性虛弱性肺部疾病,可以採用補益脾氣的方法達到養肺氣的目的;木克土,肝屬木,脾屬土,肝有病會延及脾,所以肝有病時要注意保養脾,以免脾臟被累;水生木,腎屬水,肝屬木,肝血不足時可採用補陰的方法達到恢復肝血明目的。

  人體五髒心、肝、肺、脾、腎陰虛癥狀

  心陰虛:症見心悸心煩、健忘、失眠多夢、舌干低熱等。常見於神經衰弱、冠心病、貧血、精神疾病、舌體疾病等。

  肝陰虛:症見頭痛眩暈、肢麻、肝區脹痛、煩躁易怒、雙目乾澀、盜汗、面部烘熱等。常見於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眼科疾病、某些神經官能症等。

  脾陰虛:症見口乾舌燥、不思飲食、胃中嘈雜、食後飽脹、大便燥結、毛髮無光。常見於某些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等。

  肺陰虛:症見潮熱盜汗、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手足心熱、咽干音啞等。常見於咽喉炎、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等。

  腎陰虛:症見腰膝酸軟、耳鳴盜汗、低熱顴紅、口乾盜汗、陽痿遺泄、月經不調。常見於慢性腎炎、糖尿病、性功能不良、婦科病等。


推薦閱讀:

(10)梅霞道人五行精紀卷八論五行二(4)
<<五行十二宮列表>>
給寶寶起「大吉大利」的名字注意3點!起名方法是關鍵
金木水火土五行是如何相生相剋的
五行泄天機

TAG:中醫 | 五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