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半個世紀前的海報,才知道現在的教育有多失敗
1952年,上海新亞書店出版了「兒童心理教育圖」系列育兒知識宣傳畫。
這組半個多世紀前的兒童心理教育海報,針對孩子品格的發展、好奇心的保護、想像力的培育、性的啟蒙、生與死概念的傳遞、父母的教育原則等問題給出了教育指導。沒有艱深難懂的理論,沒有長篇大幅的講解,沒有寓意深長的故事,卻微言大義、震撼心靈。
半個世紀以後想想,這些年,我們是不是因為走得太快而忘記了為什麼出發?
情的發育:父母之愛
「子女不可溺愛,也不可不愛。失去了愛,性情暴躁、體罰責罵不是教育。適度的愛護,兒童身心健康,像花草得了雨水陽光一樣,欣欣向榮。」
對子女要愛,但切不可溺愛。溺愛是一種沒有分寸的、不理智的愛,高爾基稱它為「像母雞的愛」。古人亦云:「嬌出匪類」、「縱子育歹徒」。正確去愛孩子,不要把愛變成了害。
好奇心並非破壞
「小孩並非有意破壞,只是想看看東西撕破後,是個什麼樣?給他一種代替五,讓他去滿足好奇心。」
兒童是富有想像力的,畫畫可以表達他的想像力,積木可以建設性的利用他的幻想。現代家庭和學校在保護孩子好奇心這塊做得更好。如果孩子喜歡音樂,可以常常放給他聽,和他一起玩樂器;如果對昆蟲感興趣,就陪他一起養昆蟲。孩子的問題要簡單清楚地回答,在回答前還可以先問孩子是怎麼想的,這同樣是鼓勵他們自己尋找答案的好契機。
嫉妒與公平
「媽媽抱弟弟,哥哥哭鬧著,要獨佔要求偏愛。爸爸同樣地喜歡弟妹,從來不偏心。你切瓜要片均,切了後我來分,大家公平,才不妒忌。」
家長首先要明白孩子產生嫉妒心理的原因,同時要清楚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是消極的情感表現。孩子內心敏感而脆弱,家長在教育時要特別注意細節和表達方式。可以講一些故事,和孩子共同評價各角色的優缺點,讓孩子的認知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勇敢與懼怕
「破皮出血不喊痛,從小要有勇氣。不要讓他怕高或怕走狹板,不要讓他畏縮不勞動。不要讓他怕黑暗。」
對於勇敢教育,家長首先必須解放孩子。家長要放棄過度保護,讓孩子脫離成年人的羽翼,自己去面對。除此之外,讓孩子在複雜的環境中慢慢學會保護自己,也是讓他們學會勇敢的一個方面。
發展想像力
「兒童富有想像力,有時會虛構一個故事。一個三四歲的兒童說,我家裡有架大飛機,他是在說謊嗎?並不是說謊!!」
寶寶經常會有天馬行空的創意和想法,尤其在寶寶三歲的時候。家長要做的應該是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引導實踐,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鼓勵他們開拓豐富的想像力。家長要認識到孩子的成長發育階段,不要隨意給孩子扣上「說謊」的帽子,更不要用開發智能之名扼殺孩子的想像力!
同情愛護
「嬰兒在母親的懷抱里,可獲得最寶貴的安全感。鼓勵小朋友喜愛動物,發揮同情心,滋養正常情緒。」
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是聽著媽媽的心跳聲慢慢孕育成長的,當他們依偎在媽媽的懷裡時,能夠更近距離的聽到媽媽的心跳聲,這種聲音會讓寶寶感到特別的安全。寶寶得到足夠的愛,才有餘力同情其他生命。從小要注重培養寶寶的同情心,因為擁有同情心是確保孩子不會偏離正確成長軌道的重要因素之一。
關於生的問題
女兒問媽媽:「弟弟是怎麼來的?我又是怎麼來的?」這時正好是性教育的好時機,不可捏造故事欺騙兒童,可以用小貓、小狗、小雞的比喻解釋生育問題的事實。
如今兒童的性早熟和青少年性犯罪的增多,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作為家長科學引導、比喻性的講解,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是關係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課題,家長一定不要迴避。
關於死的問題
「對於死,小孩會害怕,你可以依照他的智能把事實告訴他,並可作比喻說,花草會死,小鳥也會死,死是生命的停止。」
對於死亡的教育,應該讓孩子知道生、老、病、死,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生活狀態。海報中家長給孩子解釋生死問題時,真的非常睿智。在面對這兩個問題時,很多家長往往迴避。現在的信息化程度更高,孩子們獲取資訊的途徑更多更早,會給大家早熟的印象,在這樣的背景下,更要注意正確引導。
版權聲明:本公號除發布對於時政資訊、社會熱點、人文歷史等方面的原創評述以外,亦致力於優秀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與本公號編輯聯繫刪除。
推薦閱讀:
※古人的漢語發音是怎樣的?現在普通話和古漢語一樣嗎?何種方言更好地保存了古漢語?
※昨天吃了烤培根,現在還回味無窮
※【凈宗文摘】不應該等臨終念十聲,而應該現在常念佛
※為毛現在的汽車都愛搞輕量化?
※鄧正來:現在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法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