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人就是管情緒——從《紙牌屋》中的心理操控說起
管理人的本質就是管理情緒。
因為人情緒正常的時候,理性自然會引導他的行為。
《紙牌屋》第一季,有一段演伍德管理菜鳥政客彼得羅素的情緒的戲。在第7集。在伍德的安排下,彼得參加競選州長。競選活動啟動前,需要先向公關專家坦露自己的軟肋,做公關預案。
片子中,公關專家用兩分鐘,120秒的時間,向彼得發問:
你對前妻做過不體面的事情嗎?
你吸毒嗎?胳膊上有疤痕嗎?
你召妓嗎?中間有未成年人嗎?
……
彼得情緒崩潰,衝出辦公室。
專家對伍德說:「這個人太嫩了,我不到1小時就激怒了他。他怎麼面對媒體?媒體會把他打成篩子的。」
伍德說,沒關係,我來處理。然後他出門來找彼得。
按照我的邏輯,接下來,伍德該給彼得講道理。
比如「這些事,你的競爭對手一定會想辦法挖出來打擊你,你說了,咱們好做公關預案。哪些主動坦露,哪些如果被挖出來,第一時間如何應對等等……」
但是伍德找到彼得說:「我們說過的,這個過程會非常艱難。你先回去休息吧。」然後就讓彼得走了。
然後,伍德找到彼得的前助理也是女友,請她做彼得的競選經理。
第二天,彼得來到伍德處,發現了他女友在那裡。
彼得問:你為什麼在這裡?
女友說:伍德讓我做你的競選經理。
彼得說:其實我今天來是辭職的。我不打算再幹了。
……
瞧,這就是伍德的老辣之處。
他充分了解彼得的個性,或者說(心理特性)。
他看到彼得有衝動之下放棄的可能,所以,絕對不會在彼得情緒的高點,跟他談大道理,而是,不談任何事,避免情緒激化。讓他回去休息,讓彼得從情緒高點上,自己降溫,平靜下來。
緊接著,找了一個彼得能夠對她坦露自己真實想法,而且,在她面前,絕對不想輕易認慫的人,來和彼得溝通。
彼得說出了他真實的擔憂:「怕這些被自己的孩子看到。」
然後,女友通過鼓動彼得的豪情,來應對他展現的恐懼。這下彼得無路可退了。
於是,彼得這個蘿蔔,就乖乖擺進伍德幫他挖好的坑裡,迎接自己的宿命。
《紙牌屋》中,被討論最多的,是伍德與克萊爾的關係。
克萊爾的職場水平,大家見仁見智。我幾個職業女性的朋友,對克萊爾不以為然。她的強勢裁員、為了二十萬美元處理攪黃流域法案,與斯坦福女的關係,俄羅斯人質事件的處理等,都覺得水平不高。
但是,克萊爾最大的成就,是一路輔佐伍德,直到當上總統。
在伍德與克萊爾結婚28年的時候,伍德對他請來的傳記作家說:「沒有她就沒有我的今天。」我相信伍德說的是真誠的。
28年的婚姻里,克萊爾對伍德的價值,絕不只是陰謀小組核心成員,我負責坑總統,你負責坑總統夫人。
如果你注意,每一次克萊爾與伍德的互動,你會發現,克萊爾一直在管理伍德的情緒。
第一集,伍德被他一路扶上馬的總統耍了,他街頭獨自悶坐一天,回家,克萊爾直接刺激他,伍德將桌子上的東西統統掃到地下,聽著破碎的聲音,好,這下情緒到頂了,然後就該往下慢慢平靜了——克萊爾讓他先釋放怒火,然後,遞給他一支煙,讓他站在熟悉的窗前。
第二天,伍德平靜地告訴克萊爾,他要行動。克萊爾為他遞上已經準備好的衣服。
伍德看著克萊爾的背影說:「我愛這個女人,勝過鯊魚愛鮮血。」
不討論骯髒與否,克萊爾懂伍德,她拿伍德有辦法。她永遠知道該怎麼調整伍德的情緒。
包括但不限於:
在第二季伍德用勝負手向總統發起進攻,為可能會滿盤皆輸的壓力搞到睡不了覺的時候,克萊爾,安排一次驚世駭俗的3P。第二天早上,伍德說,他睡得像個嬰兒。
在伍德只剩最後一次出牌機會,猶豫不決的時候,她像母親吼年幼的兒子那樣,咆哮著要求伍德:把心掏出來,放到總統手上。看那個軟弱的人會怎麼處理!
人不是機器,因為人有情緒。
人和人的相處,邏輯只是一個底層的鏈接,那是最沒趣味的部分。
讓人和人的關係有機互動的,其實是情緒。
彼此能挑動情緒,就是所謂的「氣味相投」。
所以,紙牌屋裡,總統的幕僚長顯得比較弱的原因,就是她總是在講道理,談邏輯。拒絕一個人還不容易嗎?隨便找個理由就是了。你談邏輯,我給你個邏輯。
人世的難題,如果可以靠談邏輯講道理解決,那也就不成為難題了。
你會和一個人共事或者共生,大家應該有類似的知識背景和經驗背景,也就是說,這個圈子常識性的道理與邏輯,大家都是懂的。(或者,知識邏輯水平的溝通,是入職篩選,或者日常培訓該做的事。)
這就是第一個例子里,伍德不給彼得講道理的原因——所有的道理彼得都懂,只是此刻他在情緒上。而伍德要做的,就是自己動手也罷,藉助他人之手也罷,調整彼得的情緒,讓他回到理性的狀態。
但紙牌屋中,你會發現,伍德基本上不會管克萊爾的情緒。——因為伍德的全部精力,幾乎都用在操縱其他人的情緒上了。
我問過我爹:「什麼叫政客?」
我爹說:「就是挖坑讓別人跳。」
伍德是此中高手。
而你會發現,《紙牌屋》中,每個掉進伍德的坑裡的,幾乎都輸在情緒或者心理上。
這就是所謂的心理操控。
伍德的對手,都是專家高智商生物。PK專業邏輯,伍德贏不了誰。但是,伍德懂得抓住他們的心理,憑此一路贏上去。
而克萊爾,從來只能自己處理自己的情緒。
所以,克萊爾也需要一個情緒的出口——所以,她有個情人。你注意指牌屋,整整三季,沒有一個伍德與克萊爾躺在床上聊天的鏡頭,但是克萊爾和她情人有。
那麼壓力大,高度緊張的人,肯定需要有一個情緒出口啊~
這是我這一年和很多創業者溝通時,發現的問題。就是,我們這些人,尤其是創業的CEO,沒有情緒的出口。
他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每天心情都在極高峰和極低谷間拋來甩去。前一天精神振奮覺得一定成功,後一天深受打擊無路可取。然後,這種沒完沒了地顛來倒去的心情,沒法和團隊說,沒法和股東說,沒法和老婆說,更沒法和父母說。
中國的教育,是集體主義的教育,是把人培養成機器零件的教育。學校的課程只有理性和邏輯。
我們的家長,更是在集體主義語境下成長的一代,一般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如同機器性能報告)。
當孩子展現情緒,好一點的家長講道理(其實所有人都有體驗,情緒下,是聽不進道理的。但大人對孩子,就是往往一廂情願且霸道),還有家長會用更壞的情緒來壓制孩子的情緒。
我們作為一個人類,由情緒構成,由情緒驅動。
從幼年到青春期,付費所學的,其實都是機器技能。
沒有人講,該如何與「人」相處,該如何面對自己和別人的情緒。
反思我當年,管人的能力很差。因為我只會一招——講道理。這就叫情商低啊情商低。
情商高,就是善於覺察情緒並處理情緒。所以,和情商高的人相處,就很happy啊。大家肯定願意和情商高的人相處啊。
所以,最初跟著馬雲創業的人,工資低還加班也不願意離開。為什麼?馬雲情商高,能把人的情緒搞high啊。
美國,看心理醫生的費用是列入醫療保險範疇。據說,1/4的美國成人,都有看心理醫生的經歷。
中國人習慣把情緒發泄在自己最親密的人身上。而家庭中承受情緒的那個人,如果缺乏處理情緒的能力,就會變成相互講道理,然後,話滾話,說不清,然後,激化矛盾。家庭的悲劇,大多從情緒開始。
所以, 我很期待申音的「鏡相」。這是申音醞釀好久,花了一年,做的探討人的心理和情緒的新媒體實驗。
2015,是我的間隔年。這一年裡,感恩有申音、雷曉宇、宇瑩這樣的朋友,可以花時間深入對談,對自己心理根底進行探究與分析。
是什麼樣的千里伏線錯綜纏繞,把自己捆綁而成了今天的樣子。
在機器越來越聰明,世界變平,信息快速對稱的現在及未來。
你的情緒,是你不同於機器的地方,是你不同於其他任何人的地方。
是你的火花,你的動力,也是你的軟肋,你的深淵。
是你與人建立緣分的橋樑,也是你傷害親近的人的匕首。
了解它,好好和它相處吧。
推薦:
公眾號:「武志紅」、「鏡相」。
書:《烏合之眾》《領袖:一項心理史學研究》《少有人走的路》。
多謝讀完。
新年快樂。。。^_^。。。
微信訂閱「閑花照水錄」
推薦閱讀:
※如何確定自己是否適合心理諮詢師的工作?
※心理研究:憤怒,全世界通用的表情
※心理健康1000篇(九)
※如何看待藝人喬任梁突然死亡事件?
※男人故意製造吻痕什麼心理 男人留吻痕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