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家緣起
道家創始人老子——生卒年不詳。據《史記》中記載,孔子向老子問禮後,對弟子說過老子"其猶龍邪"這話,意為老子像龍那樣雄偉,境界深不可測。其實這位世界級文化名人老子其人到底是誰,早在太史公時代已成了疑案。《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也就是說,當時有三位可能是道家的老子,一是李耳(早於孔子),再是老萊子(與孔子同時),三是太史儋(後於孔子)。太史公大致認為道家的老子便是李耳,但近代學者只有胡適、張煦、馬敘倫幾位繼承了該說法。一般都認為是老子其人其書應當在在孔子之後,如梁啟超、馮友蘭、顧頡剛等學者。還有人折中前兩者意見,如唐蘭主張老聃與孔子同時。錢穆則明確指出老子應在戰國晚期人。 道家人物——自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隱沒後,其繼承弟子有庚桑楚、關尹、列禦寇、楊朱等人,而代表人物為莊子。
代表人物莊子——約前369-前268年,身世如迷。《史記》上說是:"莊子者,蒙人也,名周。"蒙地是楚國還是宋國,連太史公也不知。《史記》又說莊子曾做過蒙地的漆園吏。莊子與其弟子所寫的《莊子》一書,屬人生哲學,其主題是"任自然"。
道家名著——《老子》、《莊子》、《列子》、《皇極經世》、《文子》、《田子》、《黃帝四經》、《老萊子》等書。
道家的創始與淵源——道家是古代最有影響的哲學學派。《漢書·藝文志》云: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創始人老子死後,道家主要沿兩條路線繼續發展,一條是"無為主義"的政治學,盛行於戰國和西漢初期的黃老學派,這派主張"無為而治",另一條是"任自然"的人生哲學,對後代產生深遠影響的老莊學派。道家思想,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佔據了極重要的地位。 老子思想的源流脈絡,不很清晰,古文獻缺乏,地下考古也沒有發現證據。但從老子所從事的工作,從《道德經》、從莊子等人的文獻中透露出的情況看,道的思想並非始於老子。老子曾為周守藏室之史,這個收藏室,相當於現代的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珍寶館的綜合。收藏室不但收藏了周朝和武王前周人的書籍、史官記載、珍寶物品,還有一百多大小諸侯國的歷史文字、上古遺書,各國的供奉,記載了各氏族淵源,夏商遺民遺物,我們都知道大禹所制的九鼎,也在這裡。老子在這裡,接觸到了大量的當時和上古的遺書,為他的思想打下了基礎。華夏文明肇始於伏羲,興盛於黃帝,那時的文化,勉強說,是一種巫史的文化,產生了易的思想,由此衍生出的,還有陰陽術、神仙術等。禮的思想,最初也是產生於對祖先、天地、鬼神的祭祀。春秋時期,諸子百家對混沌的古文化鑿開了七竅,從各自的角度進行了突破。孔子繼承了周禮,並用仁的思想予以闡發傳播,老子闡述了道的思想。我認為,老子參考了大量古籍,如含有道的思想的《伊尹》、《太公》、《辛甲》、《鬻子》,這都是較早時期的。特別是受到了《易》的思想的啟發後,才寫出了《道德經》,具體的例子就不用舉了。 《道德經》的主要內涵——學術界有種說法,《道德經》一書,用語古樸,包羅萬象,學術思想易被人誤解。提到道家,有人認為是消極避讓,不思進取的隱士哲學;是明哲保身,與世無爭的處世哲學;一提到巫文化,就是裝神弄鬼;還有人說老子是陰謀家的鼻祖等等。現在《道德經》中的一些文字,與出土的《道德經》相差較大,學術界尚有爭論,這裡只是參考大師們的觀點,簡介一二。在我國傳統思想中,有兩大系統,一是儒家思想,一是道家思想。老子的思想,全部可以在《道德經》中找到。1、 道老子思想中,最重要的命題,就是"道"。何為道?《道德經》第二十五章如是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之母。無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發自然。"這個道,是先天地而存在的宇宙本源,天地萬物無論如何變化,還要回到它的起點"道"。道是無形的,物質的,本原的,獨立的,而天地是有形的,要受道影響的。2、 無有"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下萬物的存在是有名有形的,但有名有形的萬物必定要以無名無形的"道"作為根源。無才是天下萬物的本原。《道德經》第二章中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其意為,有無是相互相成的,難易高下長短是相互成就的。因此,既要有無形的道,也要有有形的萬物。從這裡,我們用現代哲學分析,可以看出,老子看到了發展著的事物之間的矛盾性,也看到了矛盾著的事物兩個方面的相互轉化,以否定達到肯定。3、 無為無不為《道德經》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事事效仿別人,要做的事一天比一天多,事事遵循道,要做的事一天比一天少,最後達到無為。老子是通過否定達到肯定。在老子看來,道是自然的,自然故應無為,人應效法道的。讓萬事萬物自己發展變化,無為就成為了無不為。《道德經》中,還有許多觀點。比如說,老子從宇宙間的客觀規律,引發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四十二章)這是宇宙創生演化的基本圖式。一是混沌一氣,二是陰陽,道家將社會、人類、萬物,看作是陰陽互補的結構,這又與易的原理頗為接近,開始涉及到了人身。後來出現的中醫、養生、道教思想等無不以老子思想為宗師。 《道德經》版本問題——據統計,清代之前,《道德經》版本有103種之多。古書在上千年的傳抄、刻印過程中難免出現錯誤,因此,在不斷地出現校訂本,迄今為止,校訂本共三千多種。目前,學術界較為重視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和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兩個抄本,稱為帛書甲本、乙本。帛書道德經,早王弼本400餘年,近些年許多學者推崇帛書,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
推薦閱讀:
※中國道教
※中國道教協會
※中國道教人物圖譜(戴版)
※中國道教秘傳養生強身術——武當祖師功
※我國道教四大名山,你最鍾愛哪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