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團真相:口號扶清滅洋實際燒殺擄掠
摘自:《歷史翻不過去》 作者:羅哲郁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歷史翻不過去》
「扶清滅洋」的口號模糊了義和團對清朝統治者的認識,從而讓群眾增添了對清王朝的幻想,麻痹和消弭了群眾的反清革命意識,喪失了對清政府的警惕性,也使得清王朝利用義和團,壓制、歪曲運動的健全發展,將義和團一步步推向萬劫不復的境地。最終義和團在運動中大受破壞,在為統治階級當炮灰的同時,還受盡殘殺,最後死無葬身之地,可悲、可憐、可嘆。
對於義和團運動,在現代很多人除了在中學課本上了解過一些,其他的想必都知之甚少。歷史課本上的幾句簡單的評語,幾乎能倒背如流,卻看不到多少歷史真面目,對其評價也僅是一知半解,不能做到歷史的客觀公正。現在回過頭去重新審視一下一百多年前那個發生著劇烈變化的年代。
當年義和團運動中發生的「教案」,並非單純的利益衝突,也並非單純的政治爭鬥,而是中西思想衝突,中學和西學的爭鬥。當時的中國人指責洋人的宗教宣揚「無君無父」,還有婦女若是信教則被視為「傷風敗俗」之事。比如1875年元月,荊州教案,旗營婦女誦經,被其夫逼殺。
中國古代文化與西方宗教文化的對立是造成後來仇洋情緒泛濫的根源。除此之外,當時人們的無知和愚昧也是造成這種敵視情緒的重要因素。比如通過自己的想像虛構一些現在看來極其荒謬的「洋鬼子罪行」,如在《反洋教書文揭帖選》有:(洋)銀必取中國人睛配藥點之,而西洋人睛罔效,故彼國人死,無取睛事,獨中國人入教則有之。……(洋人)能咒水飛符,攝生人魂與奸宿,曰神合。又能取婦女發爪置席底,令其自至。取男童女童生辰粘樹上,咒之,攝其魂為耳報神,……甚或割女子子宮、小兒腎子,及以術取小兒腦髓心肝!
《庚子記事》中有:
(北京西什庫教堂)牆壁,具用人皮粘貼,人血塗抹,又有無數婦人赤身露體,手持穢物站於牆頭,又以孕婦剖腹釘於樓上,故(義和團)團民請神上體,行至樓前,被邪穢所沖,神即下法,不能前進,是以難以焚燒。又兼教堂有老鬼子在內,專用邪術傷人,固難取勝,反多受傷。
在當時廣為流傳的義和團揭帖中記載的類似控訴洋教的文字還有很多,儘管親身接觸,切身受過現代科學教育的人們不相信這些揭帖,但當義和團開壇做法,作為普通百姓,人們還是深信不疑。
義和團運動於19世紀90年代後半期起源於山東和直隸(指北京周邊地區),以「練拳」為名組織起來,主要針對外國人開展行動,如攻打教堂,反洋教等。
1898年10月下旬,外國教會強行拆毀了玉皇廟,於是,趙三多在冠縣蔣家莊聚眾祭旗起義,攻打當地紅桃園等教堂,揭開了義和團運動的序幕。
隨後義和團運動迅速興起,宛如滾雪球般從山東發展到直隸,波及半個中國,並於1900年夏進入北京。
義和團在山東巡撫毓賢的縱容下攻擊教會,殘殺教徒和傳教士,惹的外國公使向清廷興師問罪。清廷只好罷了毓賢的官,將其召回京城,然後派袁世凱去當山東巡撫。袁世凱到了山東後對義和團進行了血腥鎮壓,致使當地拳民紛紛逃往直隸京津一帶。而這時的山東原巡撫毓賢到了京城,開始向王公大臣們大肆吹噓義和團的「壯舉」,將其一步步神話,說他們個個刀槍不入。這樣才有了後來的眾多守舊分子向慈禧推薦義和團一說。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慈禧派軍機大臣趙舒翹等前往涿州、良鄉宣撫義和團。該月二十日深夜,有人送了一份洋人的照會給榮祿,要求慈禧立刻歸政於光緒。二十三日,清廷召開會議,決定宣戰。後來慈禧才發現原來那份照會是假的,是端郡王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所使的激將法,但為時已晚。
次日,德國公使克林德在北京崇文門大街被戕,清軍及義和團圍攻東交民巷使館及西什庫教堂。二十五日,清廷正式下詔與各國宣戰。
六月起,義和團大規模進京,盡顯強盜本性,進行燒殺搶掠。不僅殺害傳教士,連信了教的中國人也全都殺害。七月十五日開始,義和團進攻聚集在宋家河的三千多名教民;三天後陳澤霖又帶2500名新軍加入;到二十日,義和團用炸藥包炸毀圍牆攻人,殺死了所有做最後抵抗的修女,然後對困在教堂中的1000名男女老少施以焚燒。
當時只有50人從窗口逃出,加上被陳澤霖帶回北京的、被義和團賣為奴隸的、夜間逃出的,只有500人倖存。
義和團稱傳教士為「毛子」,教民為「二毛子」,「通洋學」、「諳洋語」、「用洋貨」等人被依次稱為「三毛子」、「四毛子」等,凡為「毛子」全部在殺害之列。因為其仇視一切帶有「洋」字,與「洋」人有關的東西,所以有用洋物者「必殺無赦,若紙煙,若小眼鏡,甚至洋傘、洋襪,用者輒置極刑。曾有學士六人倉皇避亂,因身邊隨帶鉛筆一支,洋紙一張,途遇團匪搜出,亂刀並下,皆死非命。」甚至有「一家有一枚火柴,而八口同戮者……」。對開明官紳,維新派人士,義和團更是變本加厲地進行殘害,並揚言要「拆毀同文館、大學堂等,所有師徒,均不饒放」。
因為義和團手上有所謂的「聖旨」,屬於「奉旨造反」,所以其威勢無人能匹,破壞程度,令人咋舌。
義和團的衰亡可以說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他們「刀槍不入」的神話在一支臨時拼湊起來的約20000人的「八國聯軍」面前徹底破滅了。可笑的是,八國聯軍已經打來了,義和團卻還仍然熱衷於燒教堂、殺教民的運動,甚至於為了報私仇,天津的義和團還從背後攻擊正在抵抗八國聯軍的清軍聶士誠部。最終,這場運動以簽訂《辛丑條約》告終。四億五千萬兩白銀,壓得中國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對義和團的評價,後人不能僅僅看表面現象,也不能單純地從他們的所作所為去說其是「土匪」,或者說「愛國人士」,評價他們需要充分認識其兩面性。
首先,義和團運動是發生在帝國主義時代、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一場農民反帝愛國運動。這是根本不變的性質,他們有其這樣那樣的局限性,但愛國的性質是後人無可否認的。當時,帝國主義的侵略給中國帶來了毀滅性的破壞,大量商品的傾銷,打碎了中國的「手織機」,摧毀了中國的「手紡車」,嚴重地破壞了中國社會經濟所固有的農業與手工業的結合,農民因此喪失了土地,無家可歸,手工業者因此陷於破產的境遇。特別是沿海、沿江地區的社會和它原來古代傳統的全部過去歷史斷絕聯繫。毛主席指出:「帝國主義列強侵入中國的目的,絕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帝國主義列強的目的和這相反,它們是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所以,這場運動一開始矛頭就集中指向外國侵略者,指向洋人,提出「扶清滅洋」的主要政治口號。當然,這一口號缺乏科學性,但同時也反映出華夏民族和西方列強已經不可調和的矛盾發展到十分尖銳的程度。而這種矛盾的尖銳性正好被慈禧之類權力熏心的人士所利用。
,其次,義和團在仇視、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過程中,籠統排外,甚至仇視一切帶有「洋」字,與「洋人」有關的東西,處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還是可以理解的,由於當時中國政府閉關鎖國,西方列強剛剛入侵中國,中西思想正在碰撞時期,中國的農民還不能夠正確認識外國侵略者帝國主義的本質,不能認清資本主義制度(西方現代思想)和侵略者的區別,準確地說他們的盲目是社會的局限所致。而他們所認識的資本主義是在中國大地上橫行霸道、無惡不作的西方侵略者,以及那些別有用心、用思想侵略中國的傳教士。大部分深入中國大小城鎮,乃至窮鄉僻壤的傳教士,都在干一些不為人知的勾當,這些人成為直接壓迫農民們,侵害農民利益的披著羊皮的狼,所以他們才進行了幾乎是變態式的反帝、反洋運動。這種運動雖則有一定的狹隘、落後、盲目性,但反抗侵略是具有正義性的,絕不是帝國主義所宣稱的「黃種人仇視白種人」、「中國人仇視歐洲文明」。
列寧在《中國的戰爭》一文中這樣說道:「是的,中國人確實憎惡歐洲人,然而他們究竟憎惡哪一種歐洲人,並且為了什麼呢?中國人並不是憎惡歐洲人民,因為他們和歐洲人民並無衝突,他們是憎惡歐洲資本家及被資本家馴服的歐洲各國政府。那些到了中國只是為了賺錢的人,那些利用其被讚頌的文明只是為了欺騙、掠奪、暴行的人,那些對中國作戰只是為了獲得販賣毒害人民的鴉片權的人,那些偽善地以傳播基督教來掩護掠奪政策的人,中國人能不憎惡他們嗎?」
列寧的話正是對謊言的徹底反擊。慈禧起用這群長期被封建思想控制的人,註定了他們的在運動中的一切錯誤行為。
第三,在義和團運動的整個過程中,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其中「扶清」這裡並不能說就是指扶保清政府,而是指扶保中國。一方面這是一場以統治階級支持的反帝運動,另一方面當時的農民階級,各種政權意識和國家意識十分淡薄。由於各種封建因素的制約,使他們很難將「朝廷」和「國家」兩個概念區分得很清楚,如義和團告示中有這樣的文字:「扶清滅洋,替天行道,出力於國家而安於社稷,佑民於農夫而護村坊。」可見,義和團明顯地具有樸素的愛國主義思想。當然,義和團的揭帖中也有這樣的話,「先拆電線杆,後拆火車道,殺盡外國人,再與大清鬧」。這也就是說義和團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時考慮的還是先反帝,然後再反封建。「扶清」只是打的一張政治牌,為了爭取當時統治階級的支持,可他們萬萬沒想到這樣做卻是在給自己挖墳墓。
「扶清滅洋」口號模糊了義和團對清朝統治者的認識,從而讓群眾增添了對清王朝的幻想,麻痹和消弭了群眾的反清革命意識,喪失了對清政府的警惕性,也使得清王朝利用義和團,壓制、歪曲運動的健全發展,將義和團一步步推向萬劫不復的境地。最後義和團在運動中大受破壞,在為統治階級當炮灰的同時,還受盡殘殺,最後死無葬身之地,可悲、可嘆、可憐。
後來諸多名人對義和團都有很多評價,如鄒容在其著作《革命軍》中說:
「有野蠻之革命,有文明之革命。」「野蠻之革命有破壞,無建設,橫暴恣睢,知足以造成恐怖之時代,如庚子之義和團,義大利加波拿里,為國民添禍亂。」
魯迅在《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中說:「清光緒中,曾有康有為者變過法,不成,作為反動,是義和團起事……」
蔡元培在1916年說:「滿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視新法之故,而仇視外人,遂有『義和團』之役,可謂頑固矣。」
李大釗在他著名的宣言性論文《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1918年7月1日)中說:
「時至近日,吾人所當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長,以濟吾東洋文明之窮。斷不許以義和團的思想,欲以吾陳死寂滅之氣象腐化世界。」
雖然這些人都是後來「五四運動」之後的精英,但他們同樣犯了一個錯誤。他們在西學的熏陶下成長,卻未曾用客觀的角度去看待義和團的「起事」。在筆者看來,公正、真實地對義和團的評價應該具備以下三個要素:
第一,義和團行為固然是對西方文明向西方以外傳播的非理性的反作用,他們是在堂吉訶德般地維護腐朽的舊制度、舊文化,但他們的行為還是具有愛國主義因素,哪怕這種因素非常有限;第二,義和團行為實質上是那些保守的清朝當政官員製造的災難。他們被以慈禧為代表的晚清權力政客所利用,而他們本身沒有文化,對西學幾乎一無所知,致使成為被人運作的工具;第三,要正確理解、評價義和團運動必須按當時的社會現實和國家背景為準,不能單純地拿現在的眼光武斷。當時的中西思想碰撞是難以避免的,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也必然會激起民眾的反抗,只有義和團走在了前面,而他的階級局限性是他徹底失敗了。
總之,義和團運動沒有能挽救中國,這是其開始就已經註定了的結果,他的暴行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應該用任何手法去掩飾,因為那畢竟是歷史,但是其本身的愛國主義也同樣不能被抹殺,重新審視中華大地上那一段真實的歷史事實,無疑對中國的崛起是有很大的意義的。
據史料記載:
1900年1月,慈禧不顧西方外交人員的抗議,發布維護義和團的詔令。直隸總督裕祿於是由剿滅義和團,轉變成扶助義和團。除了向團民發放餉銀外,裕祿還邀請義和團的首領大師兄到天津開壇聚眾。於是山東的拳民湧入直隸。由天津至涿州、保定都有拳民起壇請神、燒教堂、殺洋人、殺清軍、併到處毀壞鐵路及電線杆等洋物。涿州知府更被三萬名拳民佔據。慈禧派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剛毅和順天府尹趙舒翹到涿州調查。結果剛毅回京後,向慈禧報告「拳民忠貞,神術可用」。朝中庄親王載勛、端郡王載漪、輔國公載瀾亦主撫義和團,向洋人開戰。
5月28日,英國全權公使竇納樂覺得使館區有危險,要求泊在大沽附近的17艘外國戰船增援。337名外國水手及陸戰隊員於5月31日登岸,乘火車於當晚抵京,防衛使館區。
另外89名德國及奧國陸戰隊員於6月3日抵京。
6月9日,慈禧調董福祥的武衛後軍進城,駐紮在天壇和先農壇附近。董軍中不少士兵參加了義和團。
6月10日,端郡王載漪出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義和團拳民於同時開始大舉入京,最多時北京的拳民超過十萬。是日起,北京外國使館對外通訊斷絕。
6月11日,日本駐華使館書記杉山彬被剛調入京的清兵甘軍所殺,被開腹剖心。駐天津的各國領使組織二千人的聯軍,由英國的海軍司令西摩爾帶領,乘火車增援北京十一國公使館。因為鐵路被拳民破壞,西摩爾受阻於天津城外的楊村、廊坊一帶,與清兵及義和團展開戰鬥不利,退回城中,致使第一次試圖解除清兵和義和拳民對公使館的圍困失敗。
該戰事被清政府及義和團認為是一次抗擊外敵的重大勝利,並被命名為「廊坊大捷」。
6月13日,義和團進入內城,當天燒毀孝順衚衕亞斯立堂、雙旗杆(今外交部街西口外)倫敦會、八面槽(王府井)天主教東堂、燈市口公理會、東四五條西口的美國福音堂、交道口二條長老會、鼓樓西鴉兒衚衕長老會、西直門內天主教西堂、西四羊肉衚衕基督教堂、石駙馬橋安立甘會、宣武門內天主教南堂共11所教堂。有3200名天主教徒逃入(有42名法兵佔據)天主教北堂,2000多名基督教徒逃入東交民巷的使館區。拳民在北京放火燒掉教堂和一切與西洋有關的事物。
6月16日,前門一帶約千家商鋪因老德記西藥房大火而被燒成廢墟,正陽門樓、北京24家鑄銀廠也遭燒毀。拳民同時四處破壞教堂攻擊教民,庄王府前大院被當成集體大屠殺的刑場。除了屠殺教民外,義和團更濫殺無辜,誣指許多市民(包括許多婦女小童)為白蓮教而燒死戮死,如據當時目擊者記載:「鄉民適趨市集,七十餘人悉縶以來;偽飾優伶冠服兒童戲物,指為白蓮教;下刑部一夕,未訊供,駢斬西市。有婦人寧家,亦陷其中,雜誅之,兒猶在抱也」;也有被公報私仇而殺者,如扶持義和團的庄親王載勛、端郡王載漪的好友副都統神機營翼長慶恆一家大小十三口因被尋仇於七月初被全部殺害。而義和團民的不同派別也互相武鬥殘殺。義和團、京師禁軍和甘軍也肆意姦殺婦女,不計其數。
除了屠殺姦淫外,義和團及清軍也擄掠洗劫商戶平民,並將贓物公開拍賣。當時的權貴之家也不能倖免,如吏部尚書孫家鼐、大學士徐桐的家都被搶掠,徐桐(時年八十)更被義和團民拖出批鬥。是日慈禧召開御前會議後,一度發出勒令解散拳民的上諭。
6月17日聯軍攻佔大沽口炮台。慈禧收到此消息的同時,得到虛假情報,以為外國要求她歸政於光緒。慈禧態度作出一百八十度轉變,轉為支持義和團及向洋人開戰。命剛毅、載漪、載勛、載濂、載瀾統領義和團,載勛任步軍統領九門提督。
6月20日,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代表各國前去總理衙門要求保護,途中被清兵伏擊(由於克林德曾經槍殺義和團眾,此次行為被認為是報復),釀成戰爭的導火線。
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緒的名義,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奧十一國同時宣戰。
如果說義和團運動從一開始就是單純的民間運動的話,好好練你的拳,與政府也沒什麼關係,即使偶爾反一反腐敗者,也許不至於落到後來的悲慘境地。但他們很不幸,他們最終被權力人士所利用,捲入了一場政治風波,並且成為這場政治風波的犧牲品。
起初的義和團受到清朝政府當局的鎮壓,可後來卻被統治階級委以重任。那麼,是什麼讓統治階級在後來那麼看重義和團?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慈禧通過不流血政變重新實行訓政,將大清王朝的權力緊緊握在了手中。但是面對光緒皇帝屢屢違背自己的意願,慈禧心裡十分不痛快,認為光緒帝是一個不聽話的麻煩製造者,隨時都會威脅自己的權力,於是想到了廢掉光緒,另立新君。誰知光緒人緣極好,各國公使都喜歡開明的光緒,所以慈禧的打算招致各界嚴重不滿,各國公使聯合起來反對,慈禧只得作罷。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慈禧召集群臣,再次試圖廢光緒,立端郡王載漪之子為皇子。然而兩天後,上海電報局總辦經元善糾集1200餘人聯名發電,極力反對廢立光緒,並且稱「各國有調兵干預之說。」這時候的慈禧已經對不聽話的光緒忍無可忍,決心要將其廢立。然而洋人的槍炮又使她十分畏懼,就在這時時,一樣被權力迷昏了頭的端郡王向其推薦了義和團。他在慈禧面前說義和團刀槍不入,不畏洋槍洋炮,義和團的神話也就從此快速遠揚.
推薦閱讀:
※在天牛老爺身邊(四):進軍天津衛
※在天牛老爺身邊(三):意想不到
※在天牛老爺身邊(六):馮秀才的兩個凡是
※在天牛老爺身邊(一):約翰牛來了
※在天牛老爺身邊(五):爭奪小寡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