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張圖告訴你古詩詞鑒賞怎麼學 | 古詩詞鑒賞齡丹妙藥 000

【講師簡介】精齡老師,獨立語文教師,「一起學語文」課程講師、專欄作者、資源編輯。《高考閱讀齡丹妙藥》、《古詩詞鑒賞閱讀齡丹妙藥》系列課程主講人。暑假期間,精齡老師藉助一起學語文平台發布了一個關於古詩詞鑒賞的小調研,通過調研精齡老師發現大家普遍存在著對古詩詞鑒賞的恐慌情緒。因此,《古詩詞鑒賞齡丹妙藥》系列課程以「系統掃盲——打開腦洞——精準表達」為設計思路,以耳熟能詳的詩詞和經典考題為範本,力求用鮮活的語言還原詩詞的精美。精齡老師希望通過這套課程可以讓大家從零開始輕鬆學習古詩詞鑒賞,告別詩詞恐慌。

一、恐慌背後的挑戰

(圖1)

(圖2)精齡老師在調研中發現有78%的學生急於得到古詩詞鑒賞的全面複習指導(見圖1)。為什麼大家對古代詩歌閱讀如此恐慌?究其原因有二。第一,高考試卷回歸大一統,而全國卷中古代詩歌閱讀題的分值和難度高於地方卷。第二,古代詩歌閱讀是學生固有的硬傷(見圖2)。在2015年新增江西、遼寧、山東(外語科目試行)3省使用全國卷的基礎上,2016年使用全國卷的省份新增了福建、廣東、湖北、四川、重慶、安徽、陝西7個省市。課標卷的古代詩歌閱讀題目共兩小題,總分11分。第1小題5分,第2小題6分。縱觀各地方卷,除北京和江蘇兩地外,高考古代詩歌閱讀的分值都較低,在6-8分之間,單題分值2-4分。例如歷年的福建卷古代詩歌閱讀題僅6分,兩小題,每題3分。廣東卷的古詩閱讀題7分,兩小題,分別是3分和4分的分值。可以看出,相較於地方卷,全國卷詩歌閱讀題量並沒有增加,而是單題分值提高了。考過試的同學都明白,6分的題目跟3分的題目,在語文考試中是差別挺大的。精齡老師想問,什麼樣的答案才值得6分?原來那般套格式填幾個似是而非、籠統含糊的答案還能值6分嗎?這提高的2-3分的分值是對學生分析表達能力要求的提高,而這種能力一直都是廣大學生的硬傷。所以,在緊迫的時間內,固有的硬傷加上分值難度的雙提升,可謂雪上加霜,自然導致了大家的恐慌。二、古詩詞鑒賞真正的痛點在哪兒?

(圖3)

其實,對考生來說,古代詩歌閱讀的痛點無非兩個,一是看不懂,二是寫不出。而寫不出就是因為看不懂,但它還有表達能力的考量。

1.讀不懂詩——缺乏常識,缺乏想像力

詩歌,是赤裸裸的漢字組成,它對我們來說既不像外語那樣是全新的認知,也不像數理化那樣是抽象的數據,更沒有古文長長的篇幅。可是我們依然讀不懂詩。其實,要讀懂詩,卻恰恰需要讀懂外語的常識積累,需要做好數理化的邏輯演繹,更需要學習文言文的翻譯解讀。而這些卻常常被我們在短短几行字的古詩歌閱讀中忽略了。

圖3中,意象、分類情感、常用藝術手法、主要詩人及其背景(若非典型,題目會給出注釋)這些影響詩詞閱讀的主要障礙其實就是我們應該積累的常識。事實上這些常識在我們長期的詩歌學習過程中是頻繁出現的,比如出現在課本下的註解,只是它們都被我們忽視了。

即便有了常識,長期學詩的過程中只注重「背詩」,而不是用心「賞詩」也使我們在詩歌閱讀中依舊停留在字面的機械閱讀,缺失了詩歌的聯想和感受能力,也就讀不懂詩了。比如,我們從小就會背誦李白《靜夜思》中的名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這首詩我們積累了一個常識——古詩詞中「月亮」的意象蘊含了「思鄉、思念」的情感。但是我們真的理解為什麼「舉頭望明月」就會「低頭思故鄉」嗎?

精齡老師在給學生上課講到月亮的意象時,很多高三的同學都不能說清為什麼月亮蘊含「思念」之情。其實啊,就是因為詩人和遠方的親人朋友分隔千里,但在這千里之遙的空間里,月亮就像如今的無線網路信號一樣「你有我有全都有啊」,一個信號能連接你我,當「我」想知道你在信號那頭做著什麼,就會利用這個信號傳達我的思念,於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就是讀詩中需要藉助的聯想感受能力。因此和所有文字表達的藝術作品一樣,言簡意賅的詩歌,表達的意境和情感是需要我們通過想像取得合理的演繹,從而獲得共情。

2.寫不好答案——沒有讀准,缺乏分析

為什麼讀懂了詩但不會用準確的語言表達?上文精齡老師提到過,這究其根本原因是沒有「讀准」詩,其次才是表達訓練的欠缺。全國卷單題分值那麼高是為了考察考生在讀懂詩詞的基礎上用一定的邏輯準確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理解和鑒賞。為了讓自己的答案準確,我們的常識積累就要力求全面,才能挑出準確的表達。要讓答案清晰,我們要對詩句進行分析、演繹、描繪,才不至因籠統含糊而失分。舉個例子: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問題:詩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表達了詩人什麼思想感情?

我們都知道這首詩是送別詩,因此精齡老師的學生中有七成回答「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和友人依依惜別之情」,如果這道題5分,七成的同學只能得1分。因為答案籠統不準確,缺乏分析。送別詩不僅僅表達「惜別」,還有謝別、壯別、闊別等情感。我們應該準確把握是哪一種「別」之後,再具體分析如何表現這樣的情感。

這首詩寫的是:李白自己一個人登上船要離開了,忽然聽到岸上有一群人踏著節拍,邊走邊唱,李白才知道是汪倫來為他送行了,於是感嘆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之深,也比不上汪倫送別我的情意深。解讀完詩,我們發現整首詩並沒有出現類似「柳」、「芳草」、「日暮」、「涼秋」等渲染離愁的意象,而且李白素來「自由洒脫」,自然不喜歡離別時「依依不捨」,所以他才與友人不告而別,才有了朋友忽然來送別的驚喜一幕。所以,這首詩的情感不在「依依惜別」。同學們可以試想一下:李白雖然不告而別,但是友人還是趕來送別,還帶上一群鄉親唱著歌為他送別,如此感人的場面,當事人得先說「謝謝」吧。所以詩人想表達的是「謝別」,感謝汪倫的送別。這事兒放今天,汪倫也能獲封「中國好哥們兒」了,所以足見兩人感情之深。所以,詩人要感謝的是汪倫對他真摯的感情。怎麼表達這份感情呢?詩句先用「深千尺」讚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比較的手法,化無形為有形,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

參考答案:這句詩表達了李白和汪倫之間深摯的情誼以及李白對汪倫熱情送別的深深謝意(讀准情感)。詩句先用「深千尺」讚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比較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為感謝汪倫的深情厚意,李白即興脫口吟出這首詩贈別,表達對汪倫的深深謝意(具體分析「如何」表達)。

所以,為了讓我們不至於在鑒賞古詩詞時表達詞窮,我們就要全面系統地學習,豐富常識積累。同時,改變籠統表達的習慣,多用「什麼樣的」、「如何表達」這樣的問題引導自己的解答分析。

三、我們的課程如何用齡丹妙藥解決痛點?講了這麼多,如果不開始學習一樣然並卵,只怕「欲濟無舟楫,端居恥高考。坐觀學霸呀,徒有羨與恨。」所以,不妨開始扎紮實實地掃盲式學習。針對以上分析的痛點,精齡老師的課程開出藥方如下:

1.常識掃盲——系統、精確。掃盲課程分兩部分,通識課和分類解讀。通識部分涵蓋了大家最困擾的幾大盲區:詩歌類別、意象、手法、語言風格、主要詩人及其背景、讀詩步驟、常考題型這些內容。這是初級掃盲課程,這些內容就像精齡老師給大家開的一帖一帖的葯,但是這些葯應該怎麼吃才有效,我們還應該配合著三餐配合著心情進行治療才能藥到病除。因此,待大家都理清這些知識點之後,我們將進入更精確的掃盲課程:分類解讀。精齡老師將劃分6種高考詩歌類別:山水田園詩、送別惜別詩、邊塞戰爭詩、羈旅思鄉詩、閨怨相思詩、詠物懷史詩,進行分類解讀,解讀每一類詩歌的情感細分、常用意象、常用手法、常考題型以及答題思路等。所以,在這個解讀的過程中又是對通識課中的知識點進一步鞏固。2.打開腦洞——聯想、分析。精齡老師將用平實的語言,最鮮活的例子更多地啟發大家「浮想聯翩」、從而「下筆有神」,並且通過經典例題、經典「錯誤」讓大家學會用嚴謹的思路「自圓其說」。同時,精齡老師又將告訴你們專業的、有逼格的表達。3.題庫精選——演練、互動。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消化這些課程,特別對高三的學生來說,大量的練習是必需的。精齡老師將在課程中放送一些各地新題解讀,並進行互動作業點評。也會彙編其他年級的古詩詞賞析複習資料。精齡老師希望通過這套課程,用白開水一樣的平易解說,紅酒一樣的高端語料,雪碧一樣的透心涼分析,絕對乾貨的分享,教你從零開始學習古代詩歌閱讀,讓你從此考試無憂。
推薦閱讀:

養花養成魔,親戚朋友怎麼都勸不住!
一個愛字怎麼寫
什麼原因導致經血發黑?經血發黑怎麼辦?凈衣客洗衣為你答疑解惑
膝蓋積液怎麼辦? 還能做哪些運動?
關於女人,看看佛經是怎麼說的

TAG:詩詞 | 古詩詞 | 古詩 | 鑒賞 | 怎麼 | 詩詞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