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教研記錄

時間——4月5日下午地點——育秀幼兒園大班教室參加人數——幼兒園教師7人列席——區教研室教研員姚婉和老師、于洋老師等主持人——李萃穎-育秀園長活動主題——如何優化幼兒一日活動過渡環節一、此次教研活動的背景我們開展了「幼兒園一日活動過渡環節」的研討,目的在於:在研討中通過思維的碰撞轉變教師觀念,改變一日活動以及過渡環節的處理方法,統籌安排,豐富環節的組織形式,優化幼兒的一日活動安排。二、活動準備每位教師事先了解「過渡環節」的概念,對自己在過渡環節中得組織方式進行概括、小結,並尋找一些資料,學習他人在過渡環節中的組織方式,開展年級組討論,改進自己在過渡環節中的組織方式。三、本次教研活動的過程 主持人李萃穎:近段時間發現老師們在組織過渡環節中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請大家說說什麼是過渡環節?都包括那些環節? 陳傑:過渡環節就是幼兒一日的學習與活動分割為不同的版塊,在版塊與版塊之間便出現了一個轉換時間,被稱之為過渡環節。陳丹:兩個教學活動之間的時間是過渡環節。董晶:午餐與午睡之間的時間也是過渡環節。武國艷:其實過渡環節包括了每個活動之間的轉換,不過是有的時間長,有的時間短而已。主持人李萃穎將教師列出來的過渡環節在大白紙上羅列:短時間過渡環節:晨間活動與早點之間、早點與教學活動之間、兩個教學活動之間、戶外活動與餐前活動之間。長時間過渡環節:午餐與午睡之間、午睡與午點之間、午點與遊戲之間。主持人李萃穎:前兩個星期,大家對如何組織過渡環節進行年級組討論與學習,大家根據自己這段時間的學習與實踐,來談談自己這兩周來在組織過渡環節中成功的經驗。陳丹:我們中班孩子很喜歡拖拖拉拉,又的過渡環節之間只有短短一兩分鐘時間,因此我在過渡環節時注重規則意識培養,例如整理物品、洗手等環節,我就用音樂來建立常規,規定孩子在我把樂曲彈完之前,一定要把做好一切事情。王海君:我們在上下樓梯時,孩子們很拖沓,往往派頭已經到操場,排尾還在教室里,為了減少等待,我們大班規定:兩個班級份樓梯走,孩子們要在一分鐘走完樓梯,不拖拉。董晶:我認為小托班的孩子,在兩個教學活動之間就是孩子上廁所,洗手,培養一些生活的習慣,我們會在過渡環節中教孩子洗手等。陳傑:我們班為孩子們提供了圖書,在孩子們進行完生活活動後,可以自由看書,又便於收拾。李萃穎:我在大塊時間的過渡環節中,讓孩子們玩區角,但孩子們每天玩好不懂得收拾,常規很亂。李冠瑜:我有辦法,我在班級里的每個區角,都設了一個小小管理員,給他們做一個掛牌,他們很有責任心,會管理、監督好區角的整理工作。董晶:我會在過渡環節時組織孩子們念念兒歌,做一些安靜遊戲。武國艷:我們托班,可以在過渡環節時注重與孩子的個別情感交流。李冠瑜:其實每個年齡段的老師都應該在過渡環節時注重與孩子的個別交流。主持人李萃穎:剛才老師們介紹的經驗,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綱要》精神,「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現象。」並試圖營建寬鬆的氣氛,讓孩子們學著自己管理自己,建立一些班級規則引導孩子改掉拖沓的習慣,用孩子的自律代替教師的催促。但還存在問題:處理過渡環節的方法比較單一,一般都是用生活環節來代替過渡環節。如:教學活動結束後請幼兒去小便、洗手、看看書等,而且環節之間的轉換也比較生硬,以集體活動為主,還是處於高控制狀態,還沒有真正從尊重幼兒、優化幼兒一日活動的角度去考慮。因此我們覺得,教師在過渡環節的轉換中還缺少一定的機智,過渡環節應當有更加自然和有趣的轉換方式。我們應該思考:孩子需要什麼樣的過渡環節?讓老師們討論並寫下關鍵詞,個別發言。最後達成共識:應為過渡環節營造一種低結構、低密度、低控制,寬鬆、自主、利於交往、有序的氛圍。主持人李萃穎:我們重新對過渡環節進行定義: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包括生活、遊戲、學習、運動等環節,過渡環節是一日各活動中的「驛站」,是中轉的,銜接的,過渡的,也是休息調整的;它是非正式的,是閑散的,自由活潑的。在寬鬆的環境中,幼兒不僅能利用過渡環節進行自主的遊戲和學習,而且過渡環節還能給幼兒提供一個釋放心理能量的空間,有利於幼兒自主自律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有利於教師進行現場的設計、思考以及一些臨時的隨機情況的處理。那麼如何優化我們的過渡環節?展開討論,匯總意見:董晶:我們托小班的討論結果:(1)首先要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要營建寬鬆,信任的氛圍,教師盡量少參與干涉,雖說一開始執行時候會有些亂,有些孩子會無所事事,有些規則還不能形成,但在老師的適時引導與要求下,慢慢地會養成習慣,這是孩子難得的鍛煉自主、自理的機會,在不斷的反覆活動中他們會從無序走向有序,從低效走向高效。(2)良好的物質環境創設:A、材料的提供易於孩子整理、收拾的:把區域裡面的材料分類,每一種材料放在一個籮筐里,孩子們在遊戲時只要每人搬一個籮筐,玩好時把籮筐收起來就可以了,而且玩具、材料提供不宜過多,過於碎小。對孩子有發展意義的:提供的材料一定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要有利於孩子的發展,可以是教學活動的延伸或其它益智玩具。 易於孩子之間交往的:中大班玩具、材料的提供,最好有利於孩子之間的交往。B、場地的創設 區域、走廊(可以玩傳統遊戲)C、教師的組織 教師的組織與指導,要適時,並掌握好一個」度」,不能「放羊」,也不能干預過多,讓孩子在寬鬆的氛圍中遊戲,但能觀察孩子的表現,適時提供幫助與引導。陳丹:我們中班再來補充一點:其實很多過渡環節只有幾分鐘,或更短,這樣不便於安排自主活動,就要求孩子不要拖沓,例如:晨間活動與晨談間、晨談與做操之間、做操與點心之間等,有的過渡環節時間較長,例如起床、飯後,可以安排孩子感興趣活動。中大班適宜開展的活動:區域活動、棋類遊戲、拼圖遊戲、語言遊戲(例如「抓蜻蜓、乒板、頂鍋蓋」等)、安靜的傳統遊戲等。托小班可以開展區域活動,教師也可以在這一塊時間裡個別與孩子交流情感,並且可以指導孩子的生活習慣:入廁、洗手的方法等。王海君:我覺得起床到教學活動,時間較長,有半個小時,最好開展孩子們感興趣的區域活動。有的孩子穿衣服、吃點心,花不了十分鐘,就有充分時間遊戲,有的孩子動作慢的,就沒有機會活動,時間一長,看到其他孩子吃完後可以開心地投入活動中,就會促動那些進食慢的孩子。李冠瑜:我有一個困惑,孩子們在自主過渡環節中很開心、投入,會沉醉在這一小塊的時間中,作為一名新教師,我不知道該如何把孩子的注意力轉回來?董晶:我覺得可以這樣吸引孩子的注意:托小班的孩子可以用一些孩子感興趣的玩具或形象來吸引孩子,中大班的孩子可以採用彈琴的方式建立規則:只要聽到琴聲,就要收拾好東西,進教室坐好。 武國艷:我覺得還可以用講故事的方法來吸引孩子,因為孩子們很喜歡聽故事。王海君:我覺得孩子們在自由、寬鬆的過渡環境中遊戲,會不盡興,因為時間太短了,不進行會影響他在他下一活動中的注意力。主持人李萃穎:有道理,從這個問題我忽然想到了《綱要》中的一句話:「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活動和過渡環節,」我們該怎麼理解?陳丹:取消一些不必要的集體活動:餐前準備,可以節約其他過渡環節的時間,集中延長几個過渡環節。王海君:對了,延長過渡環節,可以讓孩子玩得盡興,餐後的一大塊時間玩區域活動最合適了。陳傑:我覺得還可以採用弱化過渡環節的方式來優化活動。將集體活動從高結構轉化為開放的,低結構的活動,使前一活動順利、自然的過渡到後一活動中去,使過渡環節與其他活動沒有明顯的區別。因為我們現在進行的是主題教學活動,很多時候兩個教學活動是關聯的,例如在中班蝸牛的半日活動中,教師預設了:活動一:抓蝸牛 → 活動二:玩蝸牛 → 活動三:說蝸牛 → 活動四:養蝸牛的流程。幼兒在整個的時間中也非常的自由,沒有生硬的過渡和轉化,一切都非常的自然、有序。不然的話,我們在兩個教學活動之間只能用生活活動來過渡。主持人李萃穎:今天大家都參與得很好,對於過渡環節的重視和改變,是一個師幼共同探索、共同調整、適應的過程。今天討論了那麼多的方法,與好的經驗,希望老師們能運用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教師要依據實際的情況,在追隨幼兒興趣並提供支持的前提下,處理好教師指導和幼兒自主之間的關係。讓過渡環節成為師生積極交流、互動,充分發揮幼兒個性的過程,同時也讓這個過程自然、和諧,充滿樂趣!我們可以制定怎麼樣更合理的作息時間,大家可以去考慮一下。
推薦閱讀:

經典的句子記錄著人生的感動瞬間
【工具】記錄
圖片記錄活火山腳下的居民 靠挖鳥蛋為生【組圖】
聊天記錄有打碼的小仙男,運氣都不會太差(周三 9.21)
張勝:張愛萍人生記錄 (16)

TAG: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