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列主義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科學方法與指南

馬列主義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科學方法與指南
程恩富 李偉

  【內容提要】本文圍繞《馬克思恩格斯文選》、《列寧專題文集》兩部文集,重點闡述五個問題:強調要做馬克思、列寧那樣的革命者和建設者,闡明兩部文集是科學的認識工具,論述關於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關於社會主義就是消滅階級和剝削,以及關於黨是階級的領導者和組織者等重要理論問題。  【關鍵詞】馬克思列寧主義 工人階級政黨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工人階級 消滅剝削和階級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寧專題文集》的出版,是我國思想界、文化界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經歷了嚴重挫折,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世界的傳播遭受了空前的壓力。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共產黨啟動並完成了這樣一件很有規模的馬列著作編輯和出版工程,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播和發展,為推動陷入低潮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復興,作出了實實在在的努力。  在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在開幕詞的講話里向中國人民,也是向全世界莊嚴地指出:「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1]這不僅指明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作為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的毛澤東思想的關係,也同樣闡明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作為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係。明確這種關係,無論在我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當代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對我們科學地認識馬克思列寧主義,無疑是至關重要的。顯然,如果我們不知道、不懂得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是什麼,那就既不能科學地理解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也不能科學地運用和發展它們。  馬列著作是非常豐富的。為了學習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先讀他們的哪些文章和著作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寧專題文集》的編輯、出版,為我國人民及其理論工作者深入學習和研究馬列主義,又增添了一種文本,是中國人學習和研究馬列主義的又一個成果。結合我們的前輩學習馬列主義的歷史和經驗,不斷地研讀和領會馬列主義,回答和解決實踐中不斷產生的新問題,是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繼往開來的一個不斷探索的課題。    一、做馬克思、列寧那樣的革命者和建設者    「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正是他第一次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鬥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鬥爭……正因為這樣,所以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誣衊的人。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資產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競相誹謗他,詛咒他。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拂去,只是在萬不得已時才給以回敬。現在他逝世了,在整個歐洲和美洲,從西伯利亞礦井到加利福尼亞,千百萬革命戰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2]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這番講話,可以說,不僅是對馬克思,也是對列寧等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一生所追求的事業及其全部活動和思想的評述。要學習和掌握馬列主義,就要做他們那樣的人;而只有做馬克思、列寧那樣的人,才能學會馬列主義。  在馬克思列寧主義誕生的100多年裡,馬列主義一再被許多國家、被來自不同社會陣營的人們反覆地思考與爭論,被來自馬克思主義陣營內外的一大批時髦的思想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布過時或死亡了。但是,馬列主義每一次被宣布過時了、死亡了,就如同昭告它們依然還茁壯地生存和頑強地奮鬥著。這種來自反馬克思主義、非馬克思主義陣營對馬列主義的一再打擊和否定,難道不正是強烈表現了它那不可遏止的蓬勃的生命力嗎?難道不是再鮮明不過地體現了它那穿越時空的巨大影響和極其深刻的現實意義嗎?馬列主義一再地被引起爭論,再清楚不過地表明有人需要他,有人害怕他。這個世界共處和對立的兩大階級、兩大陣營——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是可以用對待馬列主義的態度來標識和區別的。  蘇東劇變後,西方思想界一度流行馬列主義「過時論」、「破產論」。但是僅僅過去了十幾年,美國就於2008年爆發了金融危機,進而引起全球經濟危機,西方思想界不得不重視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尤其是馬克思的《資本論》,不得不承認馬克思的理論和科學預見對分析當前危機的實際啟迪和指導意義。人們現在又戲劇性地聽到那個一再發出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的西方世界,開始流行馬克思主義「復興論」了。馬克思主義在西方為什麼會得以復興呢?原因就在於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具有巨大的認識功能和實踐(改造)功能,是革命和建設的學說。馬列主義關於「人類的解放」這一經常被談論的永恆主題,也使它的復興成為歷史的必然。我們學習這兩部文集,不能無視馬列主義誕生以來發生過的一系列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事件,不能無視世界歷史進程中發生的新變化新進展。當前,我們尤其需要通過研讀體現了馬列主義精髓的這兩部文集,來提高我們運用馬列主義的水平和能力,深刻觀察和科學分析目前正在發生的這場西方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以及世界的新走向。  研讀馬列主義,從哪裡開始認識它們呢?馬克思說過這樣的話:「共產黨人的理論原理,決不是以這個或那個世界改革家所發明或發現的思想、原則為根據的」。[3]恩格斯公開申明,馬克思主義沒有為共產黨人準備過「任何一勞永逸的現成方案,我們對未來非資本主義社會區別於現代社會的特徵的看法,是從歷史事實和發展過程中得出的確切結論,不結合這些事實和過程加以闡明,就沒有任何理論價值和實際價值」。[4]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的理論精髓——馬克思主義,絕不是馬克思、恩格斯坐在屋子裡冥思苦想的結果,而是他們積極進行革命活動的記錄和總結,是他們所從事的「無產階級運動的理論表現」;這個理論的任務,是深入考察現代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解放人類和世界的事業——的歷史條件以及這一事業的性質本身,「從而使負有使命完成這一事業的今天受壓迫的階級認識到自己的行動的條件和性質」。[5]列寧主義也是這樣。  「馬克思的學說直接為教育和組織現代社會的先進階級服務,指出這一階級的任務,並且證明現代制度由於經濟的發展必然要被新的制度所代替,因此這一學說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經過戰鬥,也就不足為奇了。」[6]經過戰鬥得來的東西,也只有在戰鬥中才能讀懂和應用。我們應當從馬克思、列寧所從事的社會活動,來了解和把握他們是怎樣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脫離了他們的社會活動而作單純的或學術的思想文字來解讀,只會離馬列主義越來越遠。  中國人在學習馬列主義的歷史上,直到今天也時常聽到一種責備某某理論準備不足而做錯事情的觀點。這種觀點是不科學的。因為它經不起這樣的追問,即所謂的「理論準備」要準備什麼,怎麼準備,準備到什麼程度就算準備足了?革命鬥爭史上有理論「準備足」了的案例嗎?既然提出了理論準備不足的問題,那麼請提出這個觀點的人把今後所需要的理論準備出來,能做得到嗎?顯然是行不通的,是違反生活常識和歷史常識的。毛澤東批評過這種情況:「共產黨的正確而不動搖的鬥爭策略,決不是少數人坐在房子里能夠產生的,它是要在群眾的鬥爭過程中才能產生的,這就是說要在實際經驗中才能產生。」[7]這樣的認識,科學地回答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理論是從何而來的問題,說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是怎麼「準備」出來的。理論產生於實踐,理論的意義在於回答實踐所提出的問題,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是馬克思主義生命的源頭活水和發展動力。所以,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一再申明,共產黨人的理論原理「是現存的階級鬥爭、我們眼前的歷史運動的真實關係的一般表述」;「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8]不要用「學理主義和教條主義的態度去對待它,認為只要把它背得爛熟,就足以滿足一切需要」,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9]   中國和世界關於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革命和建設任務,並沒有都完成,相反任重而道遠。毫無疑問,如果我們不能像馬克思、列寧那樣畢生「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而是脫離替代資本主義的無產階級革命鬥爭,脫離廣大人民群眾為主體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關起門來學習和研究馬列主義,那麼馬列主義就成了毫無生命的古董。不僅如此,這還可能走向它們的反面。    二、科學的認識工具    人類為擺脫數不盡的剝削和壓迫,為擺脫各種苦難,歷經千年艱辛,從未停止對「理想國」、「大同世界」的追求。即使是近代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和偉大的空想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也只是在黑暗中摸索,一直沒有發現、沒有找到通向理想社會的有效途徑。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前,無產階級最好的待遇也不過是被資產階級學者和空想社會主義批判家看作一個值得同情的受苦最深的階層,是一些社會慈善家施捨或需要扶助的貧苦人群。即使像英國歐文主義者那樣堅韌的合作主義改革家,為改變在他們看來是不合理的生產制度所導致的工人的貧苦狀況,建設了諸如理性社、和諧廳、羅契台兒先驅者合作社等新社會試驗區,可在告終之日也沒有為無產階級找到迅速擺脫困境的出路。原因在於,他們既沒有完全闡明資本主義制度下僱傭奴隸制的本質,又沒有完全發現資本主義發展的規律,沒有完全找到能夠成為新社會的創造者的社會力量。  馬克思主義實現了人類思想領域裡的徹底革命。他們繼承和發展了唯物主義,把它對自然界的認識推廣到對人類社會的認識,把唯物主義貫徹到底。他們發現並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思想的最大成果,使過去在歷史觀和政治觀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種混亂的和隨意性的理論,被一種極其完整嚴密的科學理論所代替。[10]歷史唯物主義揭示和闡明了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這樣一個簡單事實,即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因而每一歷史階段的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便構成該階段的社會的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11]馬克思、恩格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研究了人類的全部歷史及其社會生活,發現了隱藏在商品生產中的剩餘價值,揭示了資本剝削勞動的秘密,從而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運動規律,闡明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即社會發展各個階段上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被統治階級和統治階級之間鬥爭的歷史;而這個鬥爭現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鬥爭,就不再能使自己從剝削它壓迫它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下解放出來。」[12]  1872年,即巴黎公社失敗後的第一年,在資本戰勝勞動的強大資本主義世界面前,馬克思再版了《資本論》第一卷,公開聲明《資本論》是代表一個階級對資本展開無情的批判,「它能代表的只是這樣一個階級,這個階級的歷史使命是推翻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最後消滅階級。這個階級就是無產階級。」[13]從無產階級的立場出發,馬克思、恩格斯從資本主義社會生活隱藏的一個事實裡面看到這樣一種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擋的發展趨勢,那就是「無產階級不只是一個受苦的階級,正是它所處的那種低賤的經濟地位,無可遏止地推動它前進,迫使它去爭取本身最終解放。而戰鬥中的無產階級是能夠自己幫助自己的。工人階級的政治運動必然會使工人認識到,除了社會主義,他們沒有別的出路。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只有成為工人階級的政治鬥爭的目標時,才會成為一種力量。」[14]所以,當一批社會幻想家,甚至是一些天才人物,站在工人群眾運動以外,以為只要說服統治人物和統治階級相信現代社會制度是不合理的,就很容易在世界上確立真正合乎人性的和平、和諧、自由、民主、公平、正義和福利等制度的時候,當他們幻想不經過鬥爭就能實現社會主義的時候,是馬克思、恩格斯向工人階級指出,工人階級本身及其要求是現代經濟制度的產物,現代經濟制度在造成資產階級的同時,也必然造成並組織了無產階級;能使人類擺脫現在所受災難的,不是個別高尚人物善意的嘗試和慈善行為,而是組織起來的無產階級所進行的階級鬥爭;社會主義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現代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動力、目標和必然結果;到現在為止的全部有記載的歷史,都是不斷更替地由一些社會階級統治和戰勝另一些社會階級的歷史,這種情形在階級鬥爭和階級統治的基礎即私有制及其混亂的社會生產消滅以前,將會繼續下去;無產階級的利益要求消滅私有制,所以有組織的工人自覺進行的階級鬥爭,目標就應該對準私有制。[15]消滅私有制及其私有觀念,這是《共產黨宣言》強調的共產主義運動同其他社會運動的本質區別。  歷史唯物主義和剩餘價值學說,是馬克思、恩格斯為人類作出的兩個劃時代的歷史貢獻。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唯物主義世界觀使無產階級擺脫深受資產階級欺騙的精神奴役,而馬克思主義的經濟理論為無產階級闡明了他們在整個資本主義制度中的地位,[16]從而「教會了工人階級自我認識和自我意識,用科學代替了幻想。」[17]  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一切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構成的完備的唯物主義哲學世界觀則是馬列主義的理論基礎,學好這個理論基礎,對掌握馬列主義是至關重要和不可或缺的。  20世紀60年代,毛澤東在中宣部編印的一份學術資料上作了這樣的批語:「不關心哲學,我們的工作是不能勝利的。」[18]——把關心哲學,把提高哲學的思維和分析的能力與共產黨人事業的成功與否結合起來,這在馬克思主義思想史上還是第一次。毛澤東作出這樣的論斷並昭告全黨,決非小題大做,而是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中國革命的歷史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  從19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第二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歷經90年代的高潮,走到20世紀初期,遭到了破產。這一歷史結果,是從德國社會民主黨為首的第二國際理論家篡改和背叛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唯物主義世界觀開始的。恩格斯逝世後,資產階級思想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了廣泛的攻擊。那時以巴特爾和齊美爾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教授公開出來反對唯物主義歷史觀,在關於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相互關係問題、社會規律性問題、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社會意識(藝術、宗教)的各種形態的本質和相互作用、意識形態發展的相對獨立性等一系列問題上,輕視和歪曲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這類馬克思主義的公開論敵,得到了第二國際修正主義者的支持。他們把這些敵人的唯心主義世界觀、庸俗進化論和「批判」歷史唯物主義的方式全盤接受了。修正主義把自己縛在了唯心主義的戰車上,企圖把任何一種唯心主義學說與馬克思主義「調和」起來。以伯恩施坦為代表的一批第二國際理論家,號召回到康德那裡,宣稱馬克思主義應當與康德主義、與「社會達爾文主義」相調和,要求馬克思主義與新康德主義、馬赫主義相結合。  列寧與第二國際理論家進行了激烈的論戰,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批判他們:「在哲學方面,修正主義跟在資產階級教授的『科學』的屁股後面跑。」[19]哲學戰線,是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與第二國際機會主義進行激烈鬥爭的戰場之一。正是在這場批判資產階級唯心主義哲學和捍衛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哲學的鬥爭中,列寧寫下了《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等哲學著作,清除資產階級唯心主義哲學的污染,保衛了俄國馬克思主義隊伍的理論基礎。與此相反,「在第二國際內部,修正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攻擊往往是沒有遇到重大的阻力的。革命馬克思主義者——拉法格、威廉·李卜克內西、梅林和其他人——對修正主義思潮、尤其是對伯恩施坦反對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鬥爭的危險性估計不足。拉法格認為伯恩施坦對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是『理智的疲勞過度』的結果。威廉·李卜克內西說伯恩施坦主義是智力的發展過程,可以不去理會它。按梅林的意見,修正主義決不是工人運動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產生的。『除了修正主義的情緒外,在德國從來沒有存在過修正主義。』」[20]如此哲學視野和思想水平,第二國際內部的革命馬克思主義者焉能不在修正主義思潮的泛濫中打敗仗。第二國際的破產,就是毛澤東所說「不關心哲學,我們的工作是不能勝利的」一個典型案例。列寧與第二國際修正主義在哲學戰場上進行尖銳鬥爭的歷史實踐和歷史經驗,是我們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在學習馬列主義時應該反覆思考和汲取的。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學習和繼承了列寧主義保衛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的戰鬥風格和思想遺產,一直把在中國共產黨內灌輸和普及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作為黨的建設的不可偏廢的重要方面。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革命戰爭的開創時期,毛澤東就為阻止教條主義侵害革命根據地建設而寫下了《反對本本主義》一文,有針對性地提出「必須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機會主義盲動主義錯誤出現,才能完成爭取群眾戰勝敵人的任務,必須努力作實際調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喊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口號。[21]在抗日戰爭即將全面爆發之際,毛澤東精心寫下了《實踐論》、《矛盾論》,為全黨思想轉變及制定新的戰略策略,鋪墊了哲學理論的基石。  重視馬克思主義方法方面的學習,是列寧和毛澤東的一個共同特點。列寧強調:「馬克思主義者從馬克思的理論中,無疑只是借用了寶貴的方法,沒有這種方法,就不能闡明社會關係。」[22]在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黨革命和建設的艱苦奮鬥的年代,尤其重視中國共產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創新和建設,親手制定和討論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中共中央關於工作方法的決定》;撰寫了一系列關於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等方面的方法論著作,《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怎樣分析農村階級》、《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工作方法六十條》等等,不勝枚舉。毛澤東深知,方法不是個小問題,尤其在哲學中就更不是小問題了,因為方法是任何一個哲學體系的靈魂,在每一個嚴肅的體系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23]  建國後,毛澤東把推動全黨和全國人民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到了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更加重要的地位上。1955年,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全面到來的時候,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明確提出了要在全黨和全國人民中建立共同語言的問題,鮮明地指出:「我勸同志們要學哲學。有相當多的人,對哲學沒有興趣,他們沒有學哲學的習慣。可以先看小冊子、短篇文章,從那裡引起興趣,然後再看七八萬字的,然後再看那個幾十萬字一本的書。馬克思主義有幾門學問:馬克思主義的哲學,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階級鬥爭學說,但基礎的東西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東西沒有學通,我們就沒有共同的語言,沒有共同的方法,扯了許多皮,還扯不清楚。有了辯證唯物論的思想,就省得許多事,也少犯許多錯誤。」毛澤東號召全黨:「組成這麼一支強大的理論隊伍,有幾百萬人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即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反對各種唯心論和機械唯物論。我們現在有許多做理論工作的幹部,但還沒有組成理論隊伍,尤其是還沒有強大的理論隊伍。而沒有這支隊伍,對我們全黨的事業,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社會主義改造、現代化國防、原子能的研究,是不行的,是不能解決問題的。」[24]  哲學是民族思想形成和發展的基石,是一個民族理論思維能力的直接體現。人類思想史表明,哲學是人由精神被動轉入主動的食糧和推手,沒有先進哲學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民族。列寧在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想方法的基礎上,繼續開闢了科學運用它們的領域,創造了列寧主義,造就了偉大的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啟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新時代。中國曾經淪落為半殖民地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哲學思想和能力衰敗的歷史。中國本來是個不缺哲學的民族,有過驕人的燦爛和輝煌。但是到20世紀初,已經是「只手難扶唐社稷」,「鼓角燈前老淚多」。[25]國家的貧弱,民族的危亡,迫使中國思想界不得不喊出「打倒孔家店」,憤起刨自己的「祖墳」!那個時候,以尊孔讀經、提倡舊禮教為代表的中國哲學,早已不是西方資本主義的對手,不但不能引領民族前進,反而與帝國主義「結成文化上的反動同盟」,[26]反對新思想、新文化。世界史一再表明,在帝國主義擴張稱霸的時代,哲學的興衰與民族的興衰可謂休戚與共。列寧主義在蘇俄的經歷,也是蘇聯的興亡史。南斯拉夫等國家的悲慘現實,無一不是哲學榮辱史的註腳。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理論史揭示出這樣一種思想現象,在理論思想的建設和創新方面,「沒有辯證法,沒有哲學家頭腦的作家,要寫出好的經濟學著作來是不可能的。馬克思能夠寫出《資本論》,列寧能夠寫出《帝國主義論》,因為他們同時是哲學家,有哲學家的頭腦,有辯證法這個武器。」[27]只有方法的創新,才是一種哲學思想或哲學體系產生和發展的標誌。馬克思主義的完備的哲學唯物主義世界觀是偉大的認識工具。馬克思把這一偉大的認識工具給了人類,特別是給了工人階級,給他們指明了如何擺脫一切被壓迫階級至今深受其害的精神奴役的出路。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人類偉大的認識工具,是無產階級用來觀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上的望遠鏡和顯微鏡。    三、關於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    認真讀過《共產黨宣言》的人,都不會忘記《宣言》的最後一句話——「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是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和共產主義同盟的戰友們「在巴黎革命即無產階級帶著自己的要求參加的第一次革命的前夜向世界上發出這個號召」。[28]16年後,馬克思領導的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在英國倫敦成立,又親自起草了《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這份宣言的最後一句話,仍然是當年他在《共產黨宣言》里第一次發出的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自那以後,從馬克思、恩格斯始,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所有堅信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出版自己的著作時,都把「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句口號,莊嚴地印在自己著作的第1頁上。這個相沿已久的舉動,已經成為馬克思主義革命家的一個傳統,一個公開申明自己身份和信念的標記。這個口號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之一,再清楚不過地顯示出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和它那毫不妥協的革命品格。  無產階級要徹底改變自身被資本剝削、壓迫和奴役的社會地位,他們在強大的資本面前,除了聯合起來、團結起來共同與資本戰鬥,沒有別的可以選擇。無產階級認識到這一點,完全歸功於馬克思、恩格斯,歸功於馬克思主義。  進入20世紀,歐洲自由資本主義發展成壟斷資本主義,進一步公開訴諸武力,爭霸世界。列寧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望遠鏡和顯微鏡,重新考察和深入分析被壟斷資本主義爭霸而極大分裂的世界和各個民族,由此發現了導致世界各國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已經成為資本主義的普遍現狀和發展的絕對規律,確認世界進入到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衝破第二國際修正主義設置在馬克思主義上的重重藩籬,提出了「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在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的論斷。[29]  我們不在這裡討論劃分整個人類歷史發展時代的十月革命的各種意義,就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來說,其中最重要和最成功的經驗之一,是列寧在堅持馬克思的「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口號和綱領的同時,進一步豐富並發展為「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這個偉大的綱領性口號是列寧主義最主要最鮮明的特徵之一,也是十月革命所開啟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時代的最重要、最鮮明的特徵之一。  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人歷來對「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這個口號感到特別的親切!正是列寧向東方發出的這個號召和動員,把十月革命的光輝照耀到備受帝國主義列強凌辱的中華民族身上,啟蒙了有思想的中國人,產生了尊嚴和勇氣,重新規劃民族的未來。中國共產黨就是列寧發出的這個震撼當代世界偉大口號的直接產物。  從「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到「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兩個口號分別代表著不同的革命年代,顯示出革命的範圍和革命的力量擴大了,革命的內容和革命的主題深化了。  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發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號召的年代,是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即將走向後期的年代。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共產主義同盟發出這個號召,一方面著眼於把歐洲各國散亂的無產階級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另一方面,更主要的用意是把組織起來的無產階級從長期受資產階級領導和思想影響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中解放出來,獨立出來,作為一支不依附於資產階級的獨立的政治力量與尚能革命的資產階級聯合,共同把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進行到底。只有這樣,無產階級才能享有他們為之浴血奮鬥過的資產階級革命勝利的果實,並在這一革命成功之日,立刻把資產階級革命不停頓地發展為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從而完成和實現自身的徹底解放。顯然,在那個無產階級革命剛剛起步,還混淆於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年代,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個口號直接反映了19世紀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歐洲範圍和馬克思、恩格斯為此而制定的戰略策略。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積極投身歐洲大陸的革命運動,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用更多的精力來從事無產階級革命思想體系和理論綱領的研究、制定和創立,啟發、教育和組織年輕的無產階級。而後一方面,更是那個年代稚嫩的無產階級及其革命運動所急需的。《資本論》的研究和寫作深刻表明,歷史決定了他們有限的生命所能完成的任務,就是為後來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打下思想理論和組織機構兩方面的基礎。  同19世紀相比,列寧生活的時代,無論資產階級還是無產階級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至20世紀初,歐洲自由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完全喪失了早期反封建的革命性,成為窮凶極惡的帝國主義。歐洲無產階級運動經歷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幾十年的鍛煉,在各國已經形成有組織的革命政黨。其思想綱領的成熟靈活和組織機構的嚴密有力,首先體現在列寧領導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派別身上。1917年俄國二月資產階級革命成功不久,列寧就立刻領導布爾什維克率先從思想上「脫掉那件『穿慣了的』、『可愛的』臟襯衫」,決意要把黨的名稱由社會民主黨改為共產黨,[30]另起爐灶,徹底實現與第二國際社會民主主義的決裂。同時,緊緊抓住第一次世界大戰帝國主義相互廝殺和彼此損傷的機會,把國際戰爭轉變為國內革命,成功地把二月資產階級革命過渡到無產階級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列寧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不斷革命的思想和方法,建立共產國際,組成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馬不停蹄地在全世界開闢無產階級革命的戰場,擴大十月革命的戰果,有組織地把革命推廣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通過發展十月革命來保衛和擴大十月革命的直接成果——蘇維埃無產階級專政。列寧不愧為能夠最大限度地發展革命和擴大革命成果的革命大師。  通過十月革命,列寧領導蘇維埃俄國和共產國際在堅持「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口號的基礎上,向世界發出了「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的號召和動員,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自身解放的勇氣和力量。這個深深地打著時代烙印的口號,雄辯而光輝地體現了集列寧主義之大成的無產階級革命的戰略策略。這個綱領性口號之英明,就在於它緊緊抓住了壟斷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時代最重要最基本的經濟事實和經濟特徵:「幾個特殊民族的剝削者的幸福建築在對亞洲和一切殖民地以及小國億萬勞動人民的奴役之上」;[31]「現在全世界已經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為數眾多的被壓迫民族,另一部分是少數幾個擁有巨量財富和強大軍事實力的壓迫民族。」[32]正是這個基本事實及其所體現出來的階級力量的對比,決定了今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所應採取的與以往時代完全不同的戰略和策略,並從這個具體事實出發制定具體的可行的革命政策。在列寧的領導和啟發下,共產國際和各國共產黨迅速調整了支持落後國家資產階級民主運動的方針政策,首先在概念和名稱上,把「資產階級民主」運動改提為民族革命運動。[33]這種對落後國家尤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資產階級民族革命運動的重新界定,具有極其重大的實踐意義和理論意義。  「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這個口號是列寧主義的精髓之一,包含著列寧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尤其是農民問題理論的極其重大的發展。首先在實踐上,表現為直接影響、發動和掀起了波瀾壯闊的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這本身就是對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人類社會解放的一個特別重大的貢獻。列寧清楚地看到「落後國家的主要居民群眾是農民」,[34]民族解放運動的主體和實質應是工人階級領導的農民運動。所以,列寧極其重視農民被剝削被壓迫的一面,挖掘了、提升了農民長期被忽視、被壓抑的革命潛能和無窮力量,把農民視為工人階級革命的牢固的同盟軍。這樣,就把曾經長期依附於資產階級的農民運動接納到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里,解決了無產階級可以領導農民為主體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問題。從此,這樣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運動「就不再是屬於舊的世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範疇,而屬於新的範疇了;它就不再是舊的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即無產階級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了。這種革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已經不能當作世界資本主義反革命戰線的同盟軍,而改變為世界社會主義革命戰線的同盟軍了。」[35]「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的偉大口號,直接體現出被剝削被壓迫的農民在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成為一個平等的革命主體和一支極其重要、極其巨大的革命力量,從而能夠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形成鞏固的工農聯盟。正是由於列寧真心地把農民當作無產階級的極其重要、極其巨大的革命力量而加以依靠,這就不僅在理論上,也在實踐上終於解決了在此之前恩格斯自己「只是覺得」,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和整個第一國際、第二國際「沒有找到」的「接近農民的正確方法」。[36]  歷史顯示,列寧主義領導和影響下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的緊密結合又互為支撐,開闢了打擊和削弱帝國主義的無限廣闊的戰場。這樣的民族解放運動,一方面是支持社會主義的蘇聯,在20世紀上半葉在帝國主義的圍剿中能夠堅持下來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為社會主義的蘇聯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可以縱橫捭闔的縱深無比的戰略空間。列寧提出了關於農民問題理論的新學說:「勝利了的革命無產階級對落後民族進行系統的宣傳,而各蘇維埃政府以其所擁有的一切手段去幫助它們,那麼,說落後民族無法避免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就不對了。在一切殖民地和落後國家,我們不僅應該組成能夠獨立進行鬥爭的基幹隊伍,即黨的組織,不僅應該立即宣傳組織農民蘇維埃並使這種蘇維埃適應資本主義前的條件,而且共產國際還應該指出,還應該從理論上說明,在先進國家無產階級的幫助下,落後國家可以不經過資本主義發展階段而過渡到蘇維埃制度,然後經過一定的發展階段過渡到共產主義。」[37]這一新學說,把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理論大大地向前推進了。  毫無疑問,列寧主義不僅在理論上,也在實踐上,解決了無產階級革命與資產階級革命的關係問題,實現了資產階級革命與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的連接和過渡,給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一件實現自身解放的強大思想武器,特別是在俄國和中國,實現了恩格斯的這樣一種設想,即努力使農民「免於真正淪為無產者,在還是農民時就能被我們爭取過來的農民人數越多,社會改造的實現也就會越迅速和越容易」。[38]正是經過列寧主義階段,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的農民問題理論在中國這塊農民人口廣闊的土地上得到了發揚光大,由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發展成一個成熟的體系,正在廣大的第三世界得到傳播和運用。  列寧主義關於「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的號召和思想,在21世紀的當代世界仍然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因為這個偉大口號所反映和依託的世界經濟狀況和政治格局——「全世界已經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為數眾多的被壓迫民族,另一部分是少數幾個擁有巨量財富和強大軍事實力的壓迫民族」——沒有根本改變,那麼無疑,堅持和貫徹這一綱領性口號及其戰略策略,就是當代一切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和馬克思主義者的義不容辭的任務。    四、關於社會主義就是消滅階級和剝削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幹什麼呢?就是消除資本主義,建立社會主義。在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19世紀40年代,共產主義就是馬克思的社會主義。那麼什麼是社會主義呢?這個曾經是很明確的問題,在當代,因蘇聯亡黨亡國使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低潮而被攪得模糊起來。我們所從事的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的科學社會主義事業,而不是別的什麼思想影響下的別的什麼社會主義。牢牢記住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說過的幾條最簡明易懂的關於什麼是社會主義的觀點,就能識別形形色色的冒牌社會主義。  ——1846年,恩格斯致布魯塞爾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的信中說:「共產主義究竟是什麼呢?……我把共產主義者的宗旨規定如下:(1)實現同資產者利益相反的無產者的利益;(2)用消滅私有制而代之以財產公有的手段來實現這一點;(3)除了進行暴力的民主的革命以外,不承認有實現這些目的的其他手段。」[39]  ——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里說:「共產主義的特徵並不是要廢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廢除資產階級的所有制。」「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40]  ——1850年,馬克思在總結1848年至1850的法蘭西階級鬥爭時指出:無產階級要「團結在革命的社會主義周圍,團結在被資產階級用布朗基來命名的共產主義周圍。這種社會主義就是宣布不斷革命,就是無產階級的階級專政,這種專政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差別,達到消滅這些差別所由產生的一切生產關係,達到消滅和這些生產關係相適應的一切社會關係,達到改變由這些社會關係產生出來的一切觀念的必然的過渡階段。」[41]  ——1875年,恩格斯批評俄國民粹派時指出:「現代社會主義力圖實現的變革,簡言之,就是無產階級戰勝資產階級,以及通過消滅任何階級差別來建立新的社會組織。」[42]  ——1880年,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著作里說:「社會主義現在已經不再被看作某個天才頭腦的偶然發現,而被看作兩個歷史地產生的階級即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鬥爭的必然產物。它的任務不再是構想出一個儘可能完善的社會體系,而是研究必然產生這兩個階級及其相互鬥爭的那種歷史的經濟的過程;並在由此造成的經濟狀況中找出解決衝突的手段。」[43]  ——1894年,恩格斯在《法德農民問題》文章里說:「社會主義是專門反對剝削僱傭勞動的。」[44]  ——1894年,列寧在批判自由主義民粹派時說:「要知道,反對剝削勞動者的抗議和鬥爭,目的在於完全消滅這種剝削的鬥爭,才叫作社會主義。」[45]  ——1905年,列寧在《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文章里說:「社會主義鬥爭則是工人反對整個資產階級的鬥爭。」[46]  ——1916年,列寧在《論「廢除武裝」的口號》文章里強調:「誰指望不通過社會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來實現社會主義,誰就不是社會主義者。」[47]  ——1919年,列寧在《無產階級專政時代的經濟和政治》中說:「社會主義就是消滅階級。」[48]  我們對上述言論無須作過多的解釋,即使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工農群眾理解起來也不困難。因為他們是從自身的生活來認識和學習社會主義的,如同毛澤東所揭示的那樣,「中國有許多專門從書本上討生活的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共產黨員,不是一批一批地成了反革命嗎?……那些不識字的工人常常能夠很好地掌握馬克思主義」。[49]  當代中國人熟悉鄧小平的一段話;「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50]我們說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那麼這個「一脈」是什麼呢?在哪裡呢?我們認為,就是鄧小平說的「消滅剝削」。在市面上流行的解說鄧小平理論的讀本里,人們一眼就能發現,我國思想界往往只談「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共同富裕」三句話,認為這是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觀最主要、最本質的東西,而對「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兩句話不作解釋,避而不談。這種認識是極其錯誤、極其有害的。有這種認識的人,非常有必要學一學關於社會主義的初步知識。  這種錯誤的認識割裂了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觀,泯滅了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觀鮮明的黨性原則即階級性和革命性,掩蓋了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觀的社會指向和革命鋒芒,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變成了非馬克思主義或反馬克思主義可以接受和玩弄的庸俗社會學。為什麼呢?道理並不複雜,難道資產階級就不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嗎?任何關於什麼是社會主義的思想觀點,如果不把「消滅剝削」看作是最本質的東西,其錯誤的性質正如美國前駐蘇大使馬特洛克在《蘇聯解體親歷記》里一針見血地剖析蘇共修正主義綱領所說的:「蘇聯領導人願意拋棄這個觀念(即階級鬥爭的理論——筆者注),那麼他們是否繼續稱他們的指導思想為『馬克思主義』也就無關緊要了。這已是一個別樣的社會裡實行的別樣的『馬克思主義』。這個別樣的社會則是我們大家都能認可的社會。」[51]顯然,任何關於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觀的論述,有意或無意地迴避「消滅剝削」即消滅由私有制形成剝削這一內核,就是抹殺了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與資產階級社會主義的本質區別,都是對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觀的褻瀆。  「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而「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所有制基礎,「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是生產力發展和公有制發展共同的目標和結果。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觀更深刻的內容在於,既然「社會主義的本質」是「消滅剝削」,那麼前提自然是在建立和建設的社會主義進程中還在一定程度、一定範圍內存在私有制引發的剝削。由此,對社會主義實踐的考察必然產生出一系列十分重大的問題及其思想邏輯,如什麼是剝削?是誰在剝削誰?怎麼才能「消滅剝削」?靠誰、靠什麼來「消滅剝削」等等。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剝削是個生產方式和生產關係的問題,它發生在階級之間,因而剝削關係也是個階級關係問題。  當代世界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生產關係占統治地位的世界,不是別的而是私有資本剝削勞動,是資產階級剝削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剝削是怎麼實現的?主要是通過商品交換,即通過商品經濟實現的。就是說,有私有制基礎上的商品經濟就存在剝削,因為私有剩餘價值就包含在商品之中,並通過商品經濟,通過勞動力的買賣和其他商品交換得以實現。而「兩極分化」是剝削的必然結果,「兩極分化」就是階級分化,其表現和結果就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和博弈。消滅剝削和消滅階級是一回事,是一個問題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正是基於此,列寧講「社會主義就是消滅階級」,但是「要一下子消滅階級是辦不到的」。[52]因為階級的存在是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繫的,[53]因而消滅剝削即消滅階級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因而社會主義要「消滅剝削」即消滅資本主義就必須實行一套科學的持久的政策和策略。這就是鄧小平為什麼說「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最終」是個時空概念,所表達的內容就是告訴人們,「達到共同富裕」是要經過一個歷史的過程,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最終結果。  無疑,在實現「達到共同富裕」的歷史進程中,要「消滅剝削」就不可避免地發生階級之間的矛盾和較量,即無產階級徹底消滅資產階級的鬥爭,而鄧小平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是無產階級為「消滅剝削」而徹底消滅資產階級最有力的武器。因為「社會主義就是由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向無國家的社會的過渡」。[54]鄧小平在1992年初即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剛剛遭受巨大挫折的時候,毅然決然地指明社會主義的本質是「消滅剝削」,就是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就是舉起了馬克思主義階級鬥爭和人民民主專政(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革命旗幟。同時也是告誡我們,蘇聯共產黨的領導集團就是因為放棄了科學社會主義的這個基本原則而導致了亡黨亡國。  毋容置疑,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的本質和宗旨,「就是闡明了無產階級作為社會主義社會創造者的世界歷史作用」,[55]就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就是「無產階級必須採取政治行動,必須實行無產階級專政以作為達到廢除階級並和階級一起廢除國家的過渡」,[56]因而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自己。所以「離開階級鬥爭,社會主義就是空話或者幼稚的幻想」,[57]「只要階級鬥爭還在一定範圍內存在,我們就不能丟棄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和階級分析的觀點與方法。這種觀點與方法始終是我們觀察社會主義與各種敵對勢力鬥爭的複雜政治現象的一把鑰匙。」所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設的社會主義,其中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國防等領域的建設,包括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敵我矛盾和階級矛盾等,包括科學發展、改革和開放,包括社會主義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等。    五、關於黨是階級的領導者和組織者    在馬克思、列寧的著作中,關於他們從事黨的建設的歷史實踐和理論思想有豐富的記述,其中既有成功經驗的總結,也有對失敗教訓的分析。當我們學習他們嘔心瀝血建立工人階級政黨的光輝歷史和理論思想的時候,同時必須面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一個又一個曲折的歷史結果。一部馬克思列寧主義發展史,就是一部既有成功發展又有慘痛失敗的無產階級政黨的歷史,就是一部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經驗和教訓的歷史教科書。顯然,要學好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黨的建設的理論思想和基本經驗,就必須結合各國無產階級政黨曲折鬥爭的經歷。  從19世紀40年代,也就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白手起家的年代始,馬克思、恩格斯經過艱苦的宣傳和動員,在歐洲一些國家首先開始建立工人階級的政黨組織,組織和發動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那時,馬克思、恩格斯把分散的與個別資本家鬥爭的工人組織起來,「把許多性質相同的地方性的鬥爭匯合成全國性的鬥爭,匯合成階級鬥爭」,把「無產者組織成為階級,從而組織成為政黨」。[58]通過組建工人政黨,他們給歐洲工人階級灌輸了這樣兩點最基本的思想理念:其一,「共產黨一分鐘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儘可能明確地意識到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敵對的對立,以便德國工人能夠立刻利用資產階級統治所必然帶來的社會的和政治的條件作為反對資產階級的武器,以便在推翻德國的反動階級之後立即開始反對資產階級本身的鬥爭。」[59]其二,「認清自己的階級利益,儘快地採取自己獨立政黨的立場,一時一刻也不要由於受到民主主義的小資產者花言巧語的誘惑而離開無產階級政黨保持獨立組織的道路。他們的戰鬥口號應該是:『不斷革命』,『直到無產階級奪取國家政權』。」[60]正是由於建立了這樣的革命或徹底改革的意識,歐洲工人階級不斷革命,發展出了奪取資產階級政權的巴黎公社鬥爭。其後,他們大力支持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建立,指導德國社會民主黨在俾斯麥的「反社會主義者法」高壓下,不屈不撓地進行「非法」的半公開的秘密鬥爭,獲得了巨大發展。馬克思去世後,恩格斯擔起了指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重擔,不失時機地以德國社會民主黨為核心發起和組建了第二國際,在德國打破了「反社會主義者法」,使德國社會民主黨獲得了公開活動的權利和條件。  比較後來列寧、毛澤東這樣的能夠完全掌控本國無產階級政黨的革命家、組織家和理論家,馬克思、恩格斯在黨的建設的實踐方面就顯露出很深的歷史和時代的局限性。由於馬克思深受歐洲各國反動政府的通緝和迫害,不僅在自己的祖國——德國,在其他一些國家也難以安身,被迫流亡在英國。這種已經公開的革命家身份,使他難以非常具體地指導各國的無產階級政黨的實際鬥爭和發展,主要是從遠方和外部,給某一國家的工人政黨活動以影響和導引。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政黨史表明,對黨的建設具有重大指導作用的理論思想、政策策略和基本經驗,是經過列寧、毛澤東的發展而系統化並成熟起來的。  列寧領導俄國布爾什維克奪取十月革命的勝利,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黨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也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無產階級政黨建設思想上方法上的成功體現,是無產階級政黨建設取之不盡的思想寶庫。  政黨是幹什麼的?政黨是近代以來,即資本主義社會建立以來階級發展的產物和工具。為奪取政權和領導政權而進行的政治活動,是一切政黨最基本的任務。誰不了解這一點,不牢牢地把握這一點,誰就不懂得政黨是幹什麼的,也就不懂得黨的建設的宗旨、任務和方法到底該怎麼確定和實施,也就談不上共產黨的先進性建設、奪權能力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  列寧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重要發展和貢獻,首先體現在組織建設方面,確立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這是列寧與深受第二國際「合法」鬥爭影響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孟什維克派激烈鬥爭的產物。其實馬克思很早就看出,「革命活動只有在集中的條件下才能發揮全部力量……實行最嚴格的中央集權制是真正革命黨的任務。」[61]列寧繼承了馬克思的這一基本思想,創造性地提出和貫徹了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從而在資產階級鎮壓革命的複雜形勢下,把「非法」鬥爭與「合法」鬥爭靈活地結合起來,取得了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發展和勝利。而第二國際和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孟什維克派,實行的仍然是來自資產階級政黨的自由主義的黨的建設的理念和制度,在資產階級國家所謂三權分立政體的「合法」的議會政黨鬥爭中,反而被所謂的「合法」和議會民主制改造得面目全非,喪失了工人階級政黨的品格,墮落成欺騙工人的機會主義政黨。列寧不僅以民主集中制組建和發展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還把這個原則推廣到十月革命後俄國共產黨對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的領導和建設上,旗幟鮮明地強調,必須堅持俄共在國家政權中的領導地位,「國家政權的一切政治經濟工作都由工人階級覺悟的先鋒隊共產黨領導」,[62]其他政黨必須接受和擁護俄共的領導地位,絕不允許搞什麼資產階級的議會多黨制。針對國內外資產階級和第二國際攻擊俄共「獨裁」、「一黨專政」,列寧針鋒相對地回答,如果你們認為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就是「一黨專政」,那麼「我們就說:是的,是一黨專政!我們就是堅持一黨專政,而且我們決不能離開這個基地」。[63]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基本原則和基本經驗之一。  列寧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第二個重要貢獻是,把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更名為俄國共產黨。列寧的這個舉動是20世紀前期那個年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馬克思主義政黨史上的一件大事,對後來各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這件事的影響和意義,正如當年列寧闡明的:其一,「『社會民主黨』這個名稱在科學上是不正確的……工人在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之後,就了解到民主制(資產階級民主制)的概念在我國革命的發展中已經過時了;我們建立了西歐任何地方不曾有過的民主類型」;「實際情況準確說明蘇維埃政權是新型國家,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形式,說明我們為民主制提出了不同的任務」;其二,真正的無產階級政黨「所要達到的目的,即建立共產主義社會……因此,共產黨這個名稱在科學上是唯一正確的」;其三,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歐洲各先進國家舊的正式的社會黨,都沒有擺脫使歐洲正式社會主義在這次戰爭中徹底破產的社會沙文主義和社會愛國主義的烏煙瘴氣,因此直到現在,幾乎所有正式的社會黨都是工人社會主義革命運動真正的障礙,真正的絆腳石」。[64]俄國共產黨的新命名,為醞釀已久的共產國際的成立掃清了道路,推動了後來一個時期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大發展。  列寧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第三個重要貢獻是,把農民當作無產階級的極其重要、極其巨大的革命力量來依靠,解決了馬克思、恩格斯和整個第一國際、第二國際「沒有找到」的「接近農民的正確方法」,從而擴大了黨的組織及其所領導的革命隊伍,極大地拓展了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深度和廣度。  列寧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第四個重要貢獻是,在思想建設方面反對和擯棄「自發論」,提倡和推行科學的「灌輸論」。列寧深入挖掘和論述了這樣一個觀點,馬克思主義即科學社會主義是不能在工人階級中自發產生的。實踐證明,「工人階級單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聯主義的意識」及其經濟主義;工人階級的科學社會主義的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入」。所以「問題只能是這樣,或者是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或者是社會主義的思想體系,這裡中間的東西的是沒有的」;因為「在為階級矛盾所分裂的社會中,任何時候不可能有非階級的或超階級的思想體系,因此,對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任何輕視和任何脫離,都意味著資產階級思想體系的加強」;而「工人運動的自發的發展,恰恰導致運動受資產階級思想體系的支配」。[65]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人類優秀的思想、道德和作風,都需要自覺地、有意識地、長期地去提倡和培養,才能被人們普遍接受並形成起來。這是因為自階級社會產生以來,占統治地位的剝削階級對勞動人民幾千年的壓迫和奴化,使剝削階級的思想道德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形成了強大的習慣勢力。要改變這種情況,只有經過長期不懈的教育。因此,必須有組織地、經常地對全體黨員和各界群眾進行系統地馬克思主義思想道德的教育。  列寧對馬克思主義及其政黨建設的一些發展和貢獻,是在與第二國際機會主義的鬥爭中取得的,是在反對一切修正主義和機會主義的鬥爭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中國共產黨是在十月革命和列寧主義建立起來的歷史平台上,接受和吸取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最成功的俄國共產黨的革命經驗和建黨理論成立起來的。為了在中國這樣一個曾經是極度衰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裡,在一個有幾億貧窮愚昧的農民、眾多小資產階級而現代工業無產階級很少的國家裡,建立起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有戰鬥力的、強大的無產階級政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自覺地提出並解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今天要怎樣建設我們的黨?要怎樣才能建設一個『全國範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我們現在要建設這樣一個黨,究竟應該怎樣進行呢?」[66]由此,毛澤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政黨建設及其理論學說發展成一個系統的、完備的科學體系。為什麼這樣說,根據在哪裡呢?根據就是毛澤東發現並闡明了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一條根本性的原理。  科學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表明,一種科學體系只有在它的理論形態里含有若干自然的或社會的基本原理的時候才能樹立起來,才有了在科學史上獨立存在的人類價值。原理不是被人為地製造出來的,而是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中,被人們發現出來的自然的或社會的不可違背的規律。  毛澤東發現的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基本原理是什麼呢?1945年他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里總結整風運動,總結中國共產黨24年黨的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党進行偉大政治鬥爭的中心環節。如果這個任務不解決,黨的一切政治任務是不能完成的。」[67]這個原理揭示出,無產階級政黨——共產黨,首先是一個專門做政治思想工作的機關。政治思想工作是共產黨各級組織和領導首要的工作和任務。黨的歷史表明,共產黨的領導和威信,從而共產黨的權力,首先和根本的是通過對廣大群眾進行持久而深入的政治思想教育,影響他們,把他們團結和爭取到馬克思主義的、共產黨的旗幟下。共產黨的領導首先和根本的是體現在「無產階級思想領導」上。[68]「思想領導」是必須通過黨的政治思想的教育才能實現。毛澤東把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當作「中心環節」,當作「生命線」,足見其多麼的重要!如果共產黨把「中心環節」和「生命線」這樣的工作,這樣的事情淡化或忘記了,那將意味著什麼呢?就意味著共產黨或黨的一級組織放棄了,失去了對它所依靠的群眾的影響,也就是放棄從根本上領導群眾,這無異於一種自殺的行為。黨的政治思想教育一旦被忽視或破壞,其結局就是群眾和幹部如同離群的野馬,四散而去,相應的制度就會隨之坍塌。制度固然重要,但思想會指導制度的制定和落實。  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代表大會作修改黨章報告時指出:「黨是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指出這一點,在今天黨已經在國家工作中居於領導地位的時候,特別重要。」[69]無疑,黨「是階級的領導者和組織者」[70]如果不是從無產階級反對各種非無產階級,特別是從反對封建主義和資產階級的方面,自覺思考和從事黨的建設及其政治思想工作,那麼連黨的建設的「門」也進不去。只有明確了、解決了黨的建設及其政治思想工作的對象及其問題,黨的其他建設才能有的放矢,黨的組織才能成為教育人、改造人的學校,黨的政治思想工作才能成為實現黨的各項任務的強有力的工具。  思想理論教育是黨的建設的基礎,是中國共產黨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而總結出的一條根本經驗,為我們黨和整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和教訓的實踐所證明。針對1989年的政治風波,鄧小平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次事件確實把我們的失誤也暴露得足夠了,我們確實有失誤呀!而且失誤很不小啊!」[71]問題主要在哪裡呢?就是我們的「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太差」,「缺乏一貫性,沒有行動,甚至講得都很少」,「十年最大的失誤是教育,這裡我主要是講思想政治教育,不單純是對學校、青年學生,是泛指對人民的教育」。[72]正是因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太差」,導致了腐敗蔓延,激起了嚴重的政治動亂,為此鄧小平向全黨大聲疾呼,「這個黨該抓了,不抓不行了」![73]東歐、蘇聯共產黨的垮台,都可以從他們放棄這一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基本原理得到科學的解釋。  總之,我們應當看到,《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寧專題文集》的編輯和出版,是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人勤勉學習、準確傳承和科學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寫照。為了推進馬列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的發展,我們首先就要研讀馬列主義本身,並弄懂馬列主義與中國化馬列主義之間的關係。在怎樣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重要問題上,鄧小平從中國共產黨人的長期實踐中作出的這樣一個總結性論斷,應當成為一切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同志們學習的指針。他說:「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工作是不能離開現實政治的。我在這裡所說的政治,是國內外階級鬥爭的大局,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在現實鬥爭中的根本利害。不能設想,離開政治的大局,不研究政治的大局,不估計革命鬥爭的實際發展,能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家、理論家。」[74]我們要以馬列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為指導,繼續促進中國和世界的不斷進步與和諧。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2]《列寧專題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3]《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4]《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5] 程恩富、何干強:《堅持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載《海派經濟學》2008卷第24輯。  [6] 程恩富、胡樂明:《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60年》,載《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年1期。  [7]《江澤民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注釋:  [1] 《毛澤東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50頁。  [2]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02-603頁。  [3]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4頁。  [4]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8頁。  [5]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67頁。  [6] 《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48頁。  [7] 《毛澤東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5頁。  [8]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5、5頁。  [9]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57頁。  [10] 參見《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8頁。  [11] 參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01頁。  [12]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頁。  [13]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8頁。  [14] 《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5頁。  [15] 《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頁。  [16] 《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1頁。  [17] 《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頁。  [18]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1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第148頁。  [19] 《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0頁。  [20] 《普列漢諾夫哲學著作選》第2卷,北京:三聯書店,1962年,第5頁。  [21] 《毛澤東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2、109頁。  [22] 《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00頁。  [23] 《普列漢諾夫哲學著作選》第2卷,北京:三聯書店,1962年,第420頁。  [24] 《毛澤東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96頁。  [25] 嚴遂成(清):《三垂岡》。轉引自《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0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第225頁。  [26] 《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95頁。  [27] 《毛澤東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39頁。  [28]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1頁。  [29] 《列寧專題文集·論社會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頁。  [30] 《列寧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8頁。  [31] 《列寧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87頁。  [32] 《列寧專題文集·論資本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78頁。  [33] 《列寧專題文集·論資本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78頁。  [34] 《列寧專題文集·論資本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78頁。  [35] 《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68頁。  [36]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3頁。  [37] 《列寧專題文集·論資本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1頁。  [38]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6頁。  [39]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0頁。  [40]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5頁。  [41]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6頁。  [42]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89頁。  [43]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5頁。  [44]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18頁。  [45] 《列寧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37頁。  [46] 《列寧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57頁。  [47] 《列寧專題文集·論社會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85頁。  [48] 《列寧專題文集·論社會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8頁。  [49] 《毛澤東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1頁。  [50] 《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73頁。  [51] 《蘇聯解體親歷記》,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年,第169頁。  [52] 《列寧專題文集·論社會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1頁。  [53]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06頁。  [54] 《斯大林選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56頁。  [55] 《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1頁。  [56]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10頁。  [57] 《列寧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58頁。  [58]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0頁。  [59]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6頁。  [60]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92、385頁。  [61]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97頁。  [62] 《列寧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74頁。  [63] 《列寧全集》第3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26頁。  [64] 《列寧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56、467、457頁。  [65] 《列寧專題文集·論無產階級政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6、85頁。  [66] 《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03、613頁。  [67] 《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94頁。  [68] 《毛澤東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7頁。  [69] 《鄧小平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36頁。  [70] 《列寧專題文集·論無產階級政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37頁。  [71] 《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12頁。  [72] 《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05、306頁。  [73] 《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14頁。  [74] 《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79頁。  作者簡介:程恩富(1950-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學部主席團成員、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杭州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顧問、世界政治經濟學學會會長(北京 100732);李偉(1949-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北京 100(來源:《馬克思主義研究》2011年第 責任編輯:李秀偉《馬克思主義研究》

推薦閱讀:

生男孩有什麼科學方法?
人民日報:懲罰孩子的十個科學方法,真是太棒了!
科學縱橫談(之二 科學方法(中))
科學交響曲樂章5-1:經典科學方法的沿革之曲

TAG:科學 | 世界 | 改造 | 方法 | 認識 | 主義 | 科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