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大學演講錄:一生圓滿的智慧德能(2)
改變命運的了凡先生
《詩經》上說,「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詩經》這一段話告訴我們,人生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而命運如何去經營呢?「福田心耕」,靠我們的心去耕耘。我們起的都是害人的心,就好像慢慢給田地噴了一大堆的農藥,到最後會怎麼樣?會變成一片廢墟。如果我們懂得用善良的心去耕植,一畝地都會有很大的收穫。
明朝時代有一個讀書人叫袁了凡。他在十多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對他說:「你以後就從事中醫,可以養生,可以助人,又可以養飽自己的肚子,養活自己的家庭。」於是,袁了凡就期許自己當一個中醫師,後來他在採藥時遇到了一個老先生,姓孔,雲南人。這個孔先生是中國邵子皇極數的傳人。邵康節傳下來一本命理學的書,算得特別准,不只能算人,還可以算一個團體以至於一個國家的命運。明朝這本書傳給了這個孔先生,然後孔先生又遇上了袁了凡。
孔先生看到他就說:「你命中應該是讀書人,可以考鄉試,可以當秀才,為什麼在這裡採藥呢?應該去讀書了。」後來袁了凡把他請回家裡問了一些問題,這個孔先生說他縣考童生第十四名,府考第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結果他去參加這三個考試,名次完全吻合。接著孔先生算了他一輩子的命勢,說他在當秀才的時候,領到九十一石五斗米的時候,可以升到貢生的位置,結果他領到七十餘石的時候,長官就讓他升貢生。他心裡想,這次不準了吧。但沒幾天,他那個升貢生的要求被駁回來,之後到領九十一石五斗米的時候,他才升貢生。因此他也就明白了,這個命運都是註定的。
於是他就不再去煩惱東煩惱西,但也沒有什麼人生的目標。不過他有一點很好,家教不錯,對待一些長者很有禮貌。有一次他到了一個禪寺,遇到一位雲谷禪師,那時候禪風很盛,他跟雲谷禪師打坐,打了三天。容不容易呀?諸位同學,你們今天回去試試看,你能不能十分鐘不打妄念?三分鐘都不一定能做得到。但是他三天不打妄想,結果這位雲谷禪師就說:「你居然能三天都不打妄想,真是不容易!」袁了凡先生就回答說:「命運都是註定的,有什麼好想。」雲谷禪師本來以為他很厲害,聽他這麼一說就哈哈笑了,說:「我本來以為你是英雄豪傑,原來只是凡夫一個。」所以他後來改自己的名字為了凡。他本來的名字叫學海,從他取的這個名字,我們可以了解他本來的個性怎麼樣?學海,比較傲慢,比較狂妄,意思是我的學識就像海一樣的浩瀚。
雲谷禪師就問他的命怎麼樣,他說我命中注定考不上進士,沒有兒子,某年八月十四日的丑時,當壽終正寢,活到五十三歲。雲谷禪師就問他:「你覺得自己考得上進士嗎?」了凡先生想了想說:「我這個人心胸狹窄,人家考上進士的那個面相都是圓圓的,耳垂大大的,都不像我這樣。心胸狹窄就沒有福分考上進士。」禪師又問他:「你覺得你自己應該有兒子嗎?」他說:「我不應該有兒子。因為我好徹夜長坐,又喜歡喝酒,不懂得保養身體,而且有潔癖,家裡搞得乾乾淨淨的,一隻螞蟻都不留。」
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們假如真的很愛乾淨,也不要去傷害這些昆蟲。家裡沒有糧食,它們也不會到你們家光顧了。袁了凡先生意識到,他殺了很多的生靈,所以不應該有子嗣。雲谷禪師就告訴他,心胸狹窄若能轉變,沒有功名、沒有子嗣的命運就會改變。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所以袁了凡先生從那一天起開始斷惡修善。他說:「我要積三千件善事,以求改變命運。」諸位同學,你們做三千件善事要做多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可以做幾件?你們待會兒離場時看看左邊、右邊、抽屜里若有垃圾,把它帶走扔進垃圾桶,愛護自己的校園,你已經做了一善了;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個老婆婆走得不太穩,馬上走過去扶她一下,「老婆婆您走好」,兩善;回到家裡以後,把今天聽到的這些道理,這些古聖先賢的教誨,好好溫習一下,三善;躺下去做夢的時候,夢到自己在救濟貧民,四善。
所以,一天做個十善並不難。但是袁了凡先生許下的三千件善事做了十年,平均起來一天才做幾件呢?一件。其實不是他只做了一件,而是他做了好事,又做了不好的事,所以善惡相抵,做了十年才做了三千件善事。可是第二個三千件善事,做了三年就做完了,再往後速度越來越快。因為他的壞習慣慢慢都剔除了,所以他的命運完全改變,考上了進士,又生了兒子。他寫《袁了凡先生家庭四訓》的時候,已經六十九歲了。他活到七十四歲,延壽了二十一年。所以說,經典里所說的道理都是真實不虛的。《易經》告訴我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尚書》也告訴我們:「作善,降之百祥。」
少年得志大不幸
了凡先生通過行善積福,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如果我們從小就知道這個道理,人生就會截然不同。小時候應該積福、培福。福從哪裡積?「福田心耕」,孩子從小心地善良就在積人生的福分。因為他有對人生奉獻、對社會貢獻的態度,所以他中年懂得造福。諸位朋友,福報什麼時候享才對?晚年。俗話講「少年得志大不幸」,為什麼?年輕的時候飛黃騰達容易得意忘形。很多人拿了博士學位回來,父母不認了。父母不識字,他覺得父母跟他站在一起會讓他丟臉。他得志了,但他忘了他的人生是誰幫他扛起來的?是父母省吃儉用成就的他。所以人一得志就驕傲,覺得都是自己的功勞,慢慢地就會眾叛親離,所以少年得志大不幸,往往很多的罪業就是在盛的時候犯下來的,福報晚年來享最實在。
我們平常有一句罵人的話叫「不得好死」,這句話現在已經不算是在罵人,而是事實。小時候我們常常會聽到,某一位長者昨晚睡夢中走了,好不好?好。現在我還沒有聽過睡覺死掉的,都怎麼死的?都在醫院折磨死的。而且說實在話,人有貪心,晚年更貪心,心情煩惱,東煩西惱,身體就搞垮了。一個人慾望越低,身體越強壯。所以人的晚年也要看年輕時候的修養功夫,還要看懂不懂得教孩子,都做到了,你的晚年才會真正有好日子過。
當一個孩子從小學到的就是聖賢教誨,他的人生態度就會不一樣。有些書上說,生涯規劃的黃金時段是二十歲到六十歲。其實沒那麼長,接受聖賢教誨的孩子,他的生命從小就有價值。
有一個孩子兩歲多,也去參加課程,第一次回到家裡父母問他:「你今天學到什麼?」孩子說:「孝順父母。」鏗鏘有力。每次上課,很多同學比他大,那些大哥哥、大姐姐會上來分享:這個禮拜我幫父母洗腳,這個禮拜我幫父母盛飯,會把他們的孝行講出來,這叫「相觀而善」,西方講「觀摩法」。這個觀摩法早在幾千年前的《禮記·學記》裡面就提到了,假如要申請版權的話,可能中國人會爭取到更多的版權。但是中國老祖宗會不會去爭這個?絕對不會。以前寫很好的文章,怕人家不受益,不用自己的名字,用他人的名字。「我可以不要名,但是不能不利益社會大眾」,那個心境讓我們佩服。
這個孩子受到哥哥、姐姐們的影響,二次回來話都沒講,馬上去拿茶杯端著溫開水給父母喝。兩歲多的孩子!這個孩子有沒有修身?有。有沒有齊家?他父母會想:兩歲多都幫我倒茶,那我有沒有孝順我父母?孩子那麼孝順,他父母不孝順,父母自己都會覺得怪怪的,所以也有齊家。有沒有治國?有。我把這個故事在中國大江南北講了,東南亞也講了,還會一直講下去。一個人的德行做出來,可以影響甚深,治國、平天下。所以諸位朋友,以後你們的孩子有了好的表現,要E-mail給我,我幫你們修功德,把這個好的事例拿來激勵更多的孩子,讓他們見賢思齊。
現在父母養孩子有這樣一種傾向,嫁一個女兒是多一個兒子,娶一個媳婦是損失一個兒子。女兒孝順,所以多一個女婿回來照顧父母;兒子呢?父母太寵,寵得孩子沒有道義,只有好惡,喜歡就愛得不得了。他愛老婆,凡事就都聽老婆的話。所以教兒子不要教出好惡,要教出道義,這樣他才會孝順父母。所以當父母的不能偏愛兒子,否則禍患無窮,這是我研究出來的。因為我是獨子,我是長孫,我又是長曾孫,我假如用寵的方式來教就完蛋了,絕對是敗家子。幸好父母平等對待,我兩個姐姐跟我一樣,所以我心裡才不會恃寵而驕,不會覺得什麼事情都要順著我。所以「愛之足以害之」,愛子女要用對方法,要用理智,不然你到最後會說:「我對他這麼好,怎麼是這樣的結果?」那時候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緣分得來不易,其實人只要珍惜因緣,體諒、關懷的心就出來了,人與人間的關係就會步入良性循環。有一個老師,她跟她婆婆的關係不算好也不算壞,學了《弟子規》以後,她見到她婆婆都九十度鞠躬,給她問好。有一天在吃飯,她婆婆正準備嘮叨兩句,她夾起菜剛好要往她婆婆的碗里送,她婆婆本來話要出來了,突然停住,然後接著說:「你學得不錯。」她的孩子一歲三個月,什麼學得最好?鞠躬。她沒教他,但是每天看到媽媽在鞠躬,孩子看到人時也會行禮問好。上行下效,好好做,絕對不會白做。
假如你的孩子現在還在媽媽肚子里,你就可以開始放《弟子規》光碟給他聽。生出來以後,第一句話可能就是「弟子規,聖人訓」,從小就弘揚中國文化,所以他的人生不會白費。我們很多的孩子六七歲,在外面遇到長輩鞠躬問好,躬鞠下去,旁邊的人都側目,現在還有這種孩子!
孩子從小就是要當好孩子,當好學生,還要當好公民,影響別人。我們跟孩子講,要「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你是孔老夫子的好學生,不能讓孔老夫子丟臉,應該讓更多的人了解孔夫子的教誨,讓他們一起來學習,所以你這個招牌要擦亮一點兒。這些孩子從小積福,長大了走入社會造福,晚年享福,所以他們的人生很有價值,整個人生都在發光,老了以後價值會不會減少?有智慧的人越老越值錢。
我的老師釋凈空教授,已經年近八十,走到哪裡都受人歡迎,因為他的智慧是每個人都渴望學習的。很多的人都很擔心,我老的時候沒有人養怎麼辦?你的人生不能這樣規劃,要怎樣規劃?年輕的時候造福社會,積累很多寶貴經驗;年老的時候,那些晚輩爭著要來服侍你,年輕人爭著要來跟你學習,那你的晚年就很值錢。而且一個人的一生,只要是真誠地去做,德行自然地流露,他的生命不會結束,會繼續發光。
諸位朋友,范仲淹死了嗎?永垂不朽,他影響了八百多年來的子孫。不隻影響子孫,他還影響了生生世世的讀書人,八百年後還影響了我。我高中時看到兩篇文章,本來在打瞌睡,突然就醒過來了,覺得眼前一片光明。第一篇文章就是《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好像跟我的本性相應,我醒過來,後來又睡著了,因為沒有後續的熏習和教導。
第二篇是讀諸葛亮的《出師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那時候也很震撼。後來我看了《三國演義》,孔明演得真好。到最後孔明都已經病入膏肓了,他還希望把他一生的智慧流傳給後代,還在那裡寫,飯越吃越少,到最後士兵拿進來,他說不吃了。他的帳外掛了兩行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哭得稀里嘩啦的,眼淚都止不住。我突然想說為什麼我哭成那樣?因為假如有前世,我一定是那個端飯的士兵,感受到丞相那種愛國愛民的精神,所以才會淚流不止。確確實實,人生可以活得永垂不朽。
要當物質的奴隸嗎
而人只看到利益,他的福分就開始折損。有個醫生,他在一家醫院裡面擔任一個部門的主管,而他帶動起來的風氣,是所有來看病的人假如不送紅包,就不醫治。後來他出了一場車禍,車禍太嚴重,撞得他的臉面都認不清楚了。然後他被送到自己服務的醫院,送到了他那個部門。因為惡習已經形成,醫生認不出他,又沒有人塞紅包,他就死在了自己的醫院。所以人自私自利,到頭來是害自己!而且這種自私自利所形成的家道是什麼?上行下效。自私自利的人一定生出不肖子孫,所以人算不如天算。我有個長輩,他當公務員當了十八年,他看到好多的老同事在公司裡面好吃懶做,都不認真工作,尸位素餐,最後還領了很豐厚的退休金。但同時他也發現,那些不認真工作的公務員退休以後,他的錢財留不住,很快地就被子孫敗光了。所以真理在哪兒?真理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冷靜下來就能看得清楚。《大學》告訴我們:「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我們的財物若是用不正當手段招來的,遲早還會吐出去。現代人聰明反被聰明誤,人算不如天算。
我們把人生分成少年、中年和晚年三個階段。西方人認為,二十歲以前為少年,孩子小,隨他個性發展,所以少年像天堂;到了中年,在商場上你爭我奪,像戰場一樣;到了老年,就進養老院。很多老人不住養老院,他說:「我住到裡面變成三十二號,五十三號,四十七號,名字都不見了,變成了號碼,不受尊重。而且每一天看著四十五號走了,三十八號走了,隔壁的走了,那哪一天換我走?坐吃等死的時候沒有快樂。」所以晚年能有天倫之樂,那才是人生。晚年假如沒有天倫,就像墳墓一樣,死氣沉沉。突然哪一天他兒子來了,兒子走以後他很高興,告訴別人,我兒子還沒有把我忘掉。我們中國人聽到這樣的話,會不勝唏噓,孝應該是做人的本!
我常問,打從有人類以來,會被下一代子孫罵得最慘的是哪一代?應該是我們這一代。享受那麼多,債務卻由子孫來背。同時聖賢的教誨也在我們這一代斷掉了,傳給子孫的是邪知邪見。陽光、空氣、水、土壤統統被我們搞得亂七八糟,所以他們一定會恨得咬牙切齒。當這種祖宗,那在天之靈都不安穩,都會覺得耳朵很癢,因為有人在罵我們。
我們來分析一下,什麼叫隨個性發展?謹慎!「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所以任其習性,那就不得了了。諸位朋友,你在街上注意觀察那些十多歲的年輕人的面相,你對未來有沒有信心?所以中國人教育孩子,很注意這種習性的發展,會對其加以節制,然後本性的善就會加以彰顯。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孩子習慣奢侈,習慣物質享受,你要再把他拉回來就難了。現在的孩子花錢凶不凶?很多父母普通的工薪階層,賺的錢也不多,孩子光手機就可以打幾千塊錢,父母是叫苦連天,拉都拉不回來。
而且現在信用卡很好辦、很便利,一個孩子還沒有踏入社會工作,手上就有好幾張卡,刷爆一張,再刷第二張,再刷第三張,慾望沒有相當的定性是控制不了的。孩子還沒有踏入社會,他的社會信用就已經受到了影響;孩子還沒有踏入社會,他物質享受的慣性就已經很嚴重,這可能註定他一輩子要當物質的奴隸。
西方人很多是還沒開始賺錢就負債了,負債多久?一輩子。房子貸款,車子貸款,什麼東西都是貸款,一輩子為了還貸款不敢一天不工作,像戰場一樣。但是中國人說「無債一身輕」,物質上夠用就好,知足常樂,所以我們不能眼看著下一代統統都變成物質的奴隸。現在是不是這樣?一個手機要買幾款,看到新款就去買,這個虛榮心要謹慎。人生似戰場,戰場變墳墓,人生不要這樣走。怎麼走?少年要培福,要積福。
很多事理的真相我們要看清楚,物質的享受能不能讓一個人真正快樂?現在人的樂都是假的,就好像痛的時候打麻藥一樣,麻藥下去不痛三分鐘,他好樂,但那個樂只是痛苦暫時解除而已,不是真正的樂。所以現代人人心空虛、焦躁,找些樂子來刺激一下,好像不煩惱了,過了以後繼續痛苦。舉一個例子,我們辦些活動,希望孩子接近大自然,學習海的寬廣,山的遼闊,從大自然當中體會人生。但每一次無論把郊外講得多美麗,他們都缺乏興趣,就是不肯去,最後表決還是去遊樂園,貴得要死。結果去玩兒了,樂嗎?從幾百公尺的高空掉下來,沿路這樣「啊……」樂不樂?我在旁邊看得愁眉苦臉,這哪有什麼樂?真的是花錢找罪受。人心太焦躁了,必須要這麼強的刺激才覺得樂,就好像毒癮很深,葯要不斷地加量才能夠平和下來。
後來我看他們玩兒得那麼高興,也想嘗試一下,於是我去試了一個大轉盤。大轉盤帶有很多小轉盤,我上去坐了三分鐘,轉得暈頭轉向,下來連路都走不穩,差點兒就吐出來了。再如買一件漂亮的名牌衣服,卡刷下是去半個月的薪水都不見了,後半個月要吃泡麵,樂不樂?樂多久?穿著新衣服到公司去,對同事說:「你今天有沒有感覺不一樣?」左邊晃一下,右邊晃一下,剛好這個同事有點兒反應遲鈍:「有嗎?」你不只沒有樂,你會氣死。
有很多年輕人,一個月的薪水前十多天就花完了,後面真就得省吃儉用。為什麼省吃儉用?為了下一個月還可以去買東西。後面幾天撐不下去,真沒錢了,就回到家裡:「爸,我沒錢了。」爸爸很生氣,開始罵起來:「我跟你講多少次了,你怎麼都不聽,氣死我了,來來,要多少錢。」一邊罵,一邊把錢包又拿出來,寵壞了!
所以買一件衣服快樂幾天,買一台名牌的跑車,快樂一個月,痛苦好幾年。而且車子買下來,太太馬上被打入冷宮,車子變大老婆,太太變小老婆。每天在那裡擦車子,然後開出去拉風一下。開了半年,突然看到新款又出來了,心裏面又開始癢,又按捺不住了,很可能又去買新的,所以慾望止不住。
很多人還想,沒有一棟豪華的別墅怕人家瞧不起,所以去買了一棟豪華的別墅。快樂多久?所以人現在很可憐,都活在虛榮、虛幻之中。別墅可能一年才住個兩三次,貸款卻要還十年、二十年。買了豪華別墅要每天拚命賺錢,然後還要請兩個傭人在那裡看房子。傭人每天住豪華別墅,他每天要努力賺錢來付貸款。諸位朋友,誰才是真正地有福分?幾個人能看到人間的真相?所以「欲不可縱」,慾望對人生很有殺傷性,不只對你的人生,你的下一代也會效彷。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這句話要改,對這個時代已經不適用了,現在是「富不過一代」。以前為什麼是「富不過三代」?因為以前的人還有做人的分寸,想奢侈但怕人家罵,而現在奢侈成了時尚,所以現在已經「富不過一代了」。
所謂「寵豬舉灶,寵子不孝」,所以大家若愛護同學、愛護自己的下一代,絕對不能讓他們養成奢侈的習慣,否則金山銀山都保不住。穿衣服端莊最重要,而不是在那裡揮霍。虛榮心持續膨脹,不會有真樂。
所以我們真正要明白什麼是樂?知足常樂。我們今天戴著一頂帽子,那個是姐姐送的,越戴越舒服。我們今天身上的衣服是父母辛勤付出賺來的錢買的,我們穿的是這一份心情,就會跟這個衣服越來越有感情。愛人者人恆愛之哦,愛物者呢?物恆愛之。
從心底湧出的快樂
其實當我們在立身行道時,都在讓自己提升,也在讓整個社會越來越好,所以「學而時習之」可以「不亦說乎」。諸位同學,喜悅是如何產生的?做了以後你會很舒服、很感動,而那個快樂是從內心出來的,是內在的喜悅。「讓我去網吧打一個晚上的遊戲我就快樂了,讓我去吃一頓就快樂了。」你真的去網吧玩兒個三五個小時,出來之後樂不樂?那個是麻醉,內心空虛時在電腦前麻醉。其實當我們踏出網吧的時候,內心更空虛。有的同學說:「哎呀,我們去high一下,去跳一下舞。」你看以前還去跳舞。你說跳舞就會快樂,結果當跳完舞踏出舞廳的時候,感覺還是空虛呀。不只沒有快樂,隔天腰酸背痛爬不起來。所以我們對快樂要有正確的認知。當我們要從外在的刺激得到快樂的時候,那隻會讓人生越來越空虛。真正的快樂是從內心出來的。
我還沒學傳統文化以前,覺得外在物質的滿足叫快樂。但是老祖宗告訴我們「欲似深淵」,慾望怎麼可能滿足得了?我們很冷靜地來看,現在的物質享受比二三十年前高得太多太多了,請問我們人有沒有變得更快樂?沒有,所以這一條路不對啊。以前物質雖然貧乏,但是人都會互相惦記。我們小時候家裡買個西瓜,把西瓜剖開來,第一份給誰吃?來,給爺爺、奶奶端去,小孩就高高興興地端去了,行道快樂啊。再來,給隔壁家的伯伯、對面家的阿姨端過去,快快樂樂的。你看一個西瓜多少人樂啊?大家都是想到別人,人情味很濃啊。出門的時候,都不用擔心家裡面遭小偷啊,你要把那個鐵門拉下來,旁邊的阿姨就會說:「哎呀,鎖什麼?我們幫你看就好了。」這樣大家互幫互助,相處起來彼此都覺得很和諧。我們小的時候父母不在家沒關係,你到哪一個長輩家裡吃飯都可以,都覺得吃得很香,大家都很熱情地招待。
甚至於有人要進城去了,都會問問鄰居們:你需要什麼?我幫你們買。買回來再給錢就好了。那個長輩回到家的時候,挨家挨戶發東西,「這個是你的。」「啊,謝謝、謝謝,太感謝了。」改天另外一個長輩出去了,又是這種情形,整個生活的氛圍非常好。所以不是很有財富了才會快樂,能時時為人著想,人的心靈才會健康、快樂。可是現在那種氣氛沒有了。一家可以買好幾個西瓜自己吃,吃得樂不樂?反而比較不快樂,因為人的慾望一直在增長。以前整個鄉裡面,大家都很熟悉,見面都會互相問好。現在呢?房屋的牆都築得很高,甚至在一個大樓裡面,連對面住的人姓什麼、叫什麼有可能都不知道。當人與人之間沒有關懷、互助,生活就會越來越枯燥,患憂鬱症的人越來越多。所以整個社會的風氣、發展的方向是不是對的,我們有時候要很冷靜地來觀察和觀照。當我們能夠以仁愛去待人,不只我們自己會歡喜,可能整個家庭、我們所處的社區氛圍,都會因此而改變,變得越來越好。
成功的人具備什麼樣的人格特質
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身邊成功的人具備了什麼樣的人格特質?他具備了哪種必要的條件?諸位同學,你們沒有半個人舉手,別嚇我好不好?你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嗎?你們希不希望以後的人生成功?(答:希望。)
你希望你以後的人生成功,那請問你現在的腳步往哪裡踏?不知道?只是拚命走,然後突然有一天醒過來了,「啊,我是要去蒙古,怎麼走到深圳來了」。所以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而是抉擇。人生的成功跟我們的現在絕對是息息相關的。
好,那我們現在要先想清楚,我們所追求的成功人生是什麼?應該具備的能力又是什麼?諸位同學,你們再回想一下,你們身邊的親友讓你覺得很成功的,他具備了什麼特質?(答:我覺得我的親戚最大的特點就是孝敬老人。)孝敬父母、孝敬老人,好。(答:我的爸爸在我心目中非常偉大,因為他很少拿言語來教訓我,而是以身作則。)哦,所以一個成功的父親,以至於一個成功的領導人,他必然有以身作則的態度。(答:對別人關懷,會想到別人。)哦,就是處處會關懷、照顧他人,有仁愛的心。
俗話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個「人和」不是求來的,要靠自己做出來,正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要想「人和」,我們絕對不能去要求別人,最重要的是看自己用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他人。人際關係就好像一面鏡子一樣,你對著鏡子笑,鏡子就對著你微笑。你對著鏡子哭,它就對著你哭。諸位同學,我們現在照鏡子是笑還是哭?所以凡事要時時反觀自己,問題絕對不在外面,絕對不在他人,問題的根源在我們自己。我們若能綻放笑容,自自然然就能贏得眾人的友誼。
所以有句話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對一個人保持理智非常重要。當人生有什麼不如意,首先不要責怪別人,而要先冷靜下來反省自己,這個人生態度相當重要。成功的人應該先具備這個因,然後才會感來好的結果。
曾經聽過一個企業家講到,企業家有幾個下場:第一個下場叫勞心勞力。努力了十多年,正值四十歲上下。有一天去檢查身體,醫生突然告訴他說他得了肝癌,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一般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有三種結局:一是被嚇死,二是被毒死,三是被餓死。為什麼這樣說?他知道得了癌症的時候就非常恐慌。明明知道恐慌沒有用,但是仍會恐慌,耗掉我們很多的精力,隨之他整個免疫系統就下降了。久病亂投醫,進行很多的化學治療,而這些都會產生毒害。化學藥劑吃下去以後,對整個人體器官會造成很大的傷害,胃的吸收能力就會變得很差,到最後吃不下飯會餓死。
那這個企業家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他躺在床上非常的無奈,也很氣憤,覺得老天爺對他不公平。更讓他無法釋懷的是,他的太太還很年輕,他賺的兩三億不知道會落到哪個男人的口袋裡面去?本來可以活三個月,諸位同學,你看他活多久?可能一個月就一命嗚呼了。
第二種情況,也是非常的多。我遇到的一些企業家,他們親口跟我講,年輕的時候用身體賺錢,中、晚年以後用錢來買命。我父親的一個朋友資產上億,每一天要吃九種葯,他都帶在身上,按照規定時間吃下去。他有那麼多的財富,但是所有的美食他都不能吃,因為他有高血壓,又有糖尿病。所以確確實實,人生第一個福分就是要有健康的身體。所以我們要注意自己的飲食,早上要吃得跟皇帝一樣,中餐要吃得跟貧民一樣,晚餐要吃得跟乞丐一樣。
誰能治國平天下
每個人都在追求成功,但成功需要從當下一步步做起。今天我們在學校讀書,每節課都認真學習,旁邊的同學看到了,就起而效彷,「人之初,性本善」嘛。這樣你已經在利益學校了,這些同學以後都將成為社會的棟樑。我們可以組織起來,大家團結互助,一起在這寶貴的四年青春歲月里,好好地提升自己的道德學問,當下成就自己又成就別人,以至於成就社會。所以熱愛祖國從做一個好學生開始,熱愛祖國從做一個孝子開始。有個高二的學生,他的母親身體不好,後來精神有點兒錯亂,他的父親離開了,他跟他母親相依為命。他很孝順,有一天他的母親走失了,他為了找回母親,把自己的學業終止,挨家挨戶地尋找他的母親。諸位同學,他找得到嗎?孝心可以感動天地!古代讀書人做得到,現在只要有這份至誠的孝心也做得到。他整整找了一年,鍥而不捨,終於在離家很遠的一個縣裡,看到母親衣衫襤褸地在啃著很骯髒的食物。他忍不住內心的激動跟悲傷,撲過去抱著他的母親痛哭起來:這一年我的母親是怎麼過的?
但他的母親已經認不出他了。他把他母親帶回來安頓好,繼續利用後面的幾個月時間,最後考上了很好的大學。
諸位同學,人只要有一份孝心,有一份感恩、報恩的心,人的潛力會整個激發出來。如果每天沒有目標,每天好逸惡勞,怎麼會有潛力出來?他考上大學以後,帶著母親一起去上大學,把他母親安頓在學校旁邊簡陋的房屋裡面。有時候上課上到一半,剛好外面下起雨來,他會趕快跟老師打個招呼請假:「我必須回去把門窗關好,我怕我的母親著涼。」慢慢地他的這種孝行校方知道了,非常的感動。那時候他的母親因為他的照顧,精神已經恢復正常了,學校就把他的母親安頓在學校的餐廳裡面工作,然後對他說:「你好好念書,畢業以後就直接留在學校擔任教師工作。」諸位同學,假如你是校長,這樣的人你要不要用?這位校長很有智慧,他知道「忠臣出於孝子之門」。這個孝子是河南南陽人,他的孝行已經感動了當地的人民,他的風範感動了無數人的心。
當我們有德行的時候,我們是在修身,也是在齊家,甚至於已經在治國了。因為好的風範流傳開來,就能夠利益每個人的內心。所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並不是說要有多少錢、多大的官位,你才能做這個工作。現在社會最缺乏的榜樣是什麼,我們盡心儘力去做,就已經是在熱愛祖國。我們把孝演出來,我們把好學演出來,我們把誠信演出來,我們把道義演出來,我們把廉恥演出來,就是對我們國家、民族最大的貢獻。全世界的華人遍布各地,中華文明的復興直接牽動著全球華人未來的幸福。印度尼西亞的華人不能學自己的文化,但是他們卻盡他們最大的努力要留住文化的根。我們站在祖國的土地上,不只沒有盡心儘力留住文化的根,甚至還變成斷掉文化之根的劊子手,比起印度尼西亞那些華人,我們要感到羞恥。
馬來西亞的華人建了兩千多所的華文學校,當地政府一毛錢都沒有出,所有開銷誰付的?馬來西亞的華人。我曾經到馬來西亞做過兩次演講,他們跟我說了他們的深刻體會,為什麼他們到了馬來西亞能夠在當地有這麼好的發展?因為他們承傳著老祖宗的智慧。他們深刻感受到,假如中國文化不承傳,他們在馬來西亞的家道一定很快就會衰敗下來。由於我們祖國的興盛,印度尼西亞的華人在這幾年才開始可以學華語。我們的興盛牽動著全球華人的未來!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在祖宗的眼裡我們都是他們的孩子,哪個後代子孫不能夠學中國聖賢智慧,我們的祖宗內心都會傷痛!所有的華人都是我們的兄弟姊妹,我們有一份責任、使命,我們的興盛能夠讓他們的未來也越來越欣欣向榮。所以熱愛祖國,還要熱愛我們所有的同胞。
在德國三次逃票
現在有很多的學生到國外留學,如果能夠學好中國聖賢智慧並身體力行,就必將得到別人的尊重,但行為若與聖賢的要求相背離,也必將遭人唾棄。有個中國的學生到德國留學,一直讀到博士,他讀完博士以後,就在德國當地開始找工作,找了很久的時間都找不到。後來找到一家公司,他實在是忍不住了,就很生氣地對著公司人力資源部的領導拍桌子說:「我的條件這麼好,各個專業能力都已經具備,你怎麼還是不用我?你們是不是種族歧視?」結果這個主管心平氣和地跟他說:「在我們的記錄當中,你有三次逃票的經歷。」德國有些地區的交通設施完全不用人力,所以他會有一些機會逃票,他在讀書的這麼多年,有三次逃票被抓到。
當他聽到是因為三次逃票,所以不能被錄用時,非常激動地說:「就因為這件小事,你們就不用我。」因為當時歐洲,還有各個國家,都在積極開發亞太市場,他的專業正是急需的。「你們怎麼因為這點兒小事,就把我這麼適合的人才就放過了?」「先生,這怎麼會是小事?第一次逃票,你說是因為你不熟悉這個系統,我們相信你了;接著你又逃票兩次。」這個學生就說:「因為我剛好沒有帶零錢。」這位主管說:「先生,你在懷疑我的智商。在你被檢查到後面兩次逃票以前,你已經不知道逃了多少次票。」接著這個學生也忍不住了,他說:「好,我承認我逃票三次,那我改不就行了嗎?幹嗎要這麼計較?」那位主管說:「這件事情可以證明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你很習慣找到遊戲規則裡面的漏洞,然後去謀你的私利;第二件事,證明你不值得信任。所以不只你在我們公司找不到工作,我跟你保證,你在整個歐盟的領土裡面,你都找不到工作。」
諸位同學,這個留學生後來選擇了哪條路?回國。作為「海歸派」,在國內他會不會有好的發展?福田靠心耕,他這樣不順從德行做事,已經把他的人生福分一點一滴折損掉了。而且日久見人心,你不誠實、不守信能夠藏多久?而且說實在的,真正有智慧的領導一眼就會把你看穿,哪是躲得了的!更重要的是,這種不守信、不誠實損壞了中國人的名譽。你看在辦簽證的時候,我們要申請到德國去,簽證都要很長時間才下得來,對方要對我們的身家大小做調查。而日本人申請德國的簽證,沒多久,「啪」,章就蓋下去了。為什麼差這麼多?就是在國外華人不誠實的形象使我們的祖國受到羞辱。
熱愛祖國要從愛惜環境、誠實,從時時當好榜樣開始做起。有了這一份存心,我們的心才能系著中國,系著天下,這一念都將培植人生莫大的福分。當我們有這一份心,往後相助的貴人會越來越多。諸位同學,我之前的語文能力那麼差,現在經過學習能夠慢慢地提升,就是因為有了這份熱愛祖國的心,我的生命當中接二連三出現了很多有道德、有學問的長者來幫助我、提攜我。人生的福分是靠自己的心感召來的。
要讓家風傳承八百年不衰
我們有這個緣分接觸並可以深入聖賢教誨,這個機緣要掌握好,當然學習的態度也至關重要。俗話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山有路勤為徑」,靠勤勞可以深入經典;「學海無涯苦作舟」,諸位朋友,你從早上學到現在,聽課聽到現在,痛苦的舉手?沒有。所以這一句話要改成「學海無涯樂作舟」。為什麼會苦?因為他在讀書的時候,心念功名、利祿,苦不苦?苦!患得患失。假如說通過讀書,我將可以爭取一個機會服務社會,服務人群,那每讀通一些道理,內心就會快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那要打開聖賢人的寶藏,首先要會文言文,有沒有人聽到這裡會害怕?我都多大了還讀文言文?其實文言文不難,只要能背五十篇文言文,就會看文言文;能背一百篇文言文,就能寫文言文。諸位朋友,這一次上完課,大家要會背六篇文言文,哪六篇?「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愛眾,親仁比較短,跟餘力學文算一篇,六篇。」五十篇能背六篇,離目標就越來越近了。
諸位朋友,上了年紀了,適合多念。什麼叫上年紀?以我為標準,三十歲以上適合多念,你不要死背,死背會失眠,多讀讀就行了。因為上了年紀以後,人生的體會比較深,所以理解了背起來就快;年紀小,靠記憶力來背。所以諸位長者,不要死背,每天念,早晚念,這要勤奮。早上念,提醒自己一遍,今天要照《弟子規》來落實;晚上念,反省一下,今天哪裡做得好,哪裡還做得不夠。所以早晚一次,效果很好,這一帖是中藥不是西藥;這一帖治標又治本,保證你三個月以後,覺得自己德行增長。這一帖葯我開出去還沒有失效過,所以不要懷疑。
讀書首先要克服打瞌睡這個困窘,所以諸位朋友,人生要先突破慣性才行,一開始會比較辛苦。比如桌上的硯台有沒有慣性?它待在這裡久了,就不好推了,這叫慣性。習慣不讀書了,現在要好學當然不容易,但只要持續努力,總會突破它的慣性。
所以你勸導朋友時,都勸十次了還不聽,你也不能氣餒,要有耐性,慢慢、慢慢地力氣加大就動了,動了以後就好推了,這是物理學中的原理。所以殊途同歸,物理也好,數學也好,都可以把人生道理搞清楚。所以還沒推動以前,你一定要一直加力氣,不可以半途而廢。像我們開始想好學時也很辛苦,會打瞌睡,等動起來了,想不念書都難,覺得拿起書來趣味無窮,所以這個慣性的突破要靠勤奮。
再來,「學貴立志」,要立定志向好好學。諸位朋友,你立志了沒有?
志不立,每件事都做不成。你最起碼也要立個志,要讓家風傳承八百年不衰,這樣你後面的學習才會很紮實。
定位定清楚了,每句經文你就會活學活用;沒有定位清楚,學一學又把它堆在後面,打包回家,用不上。我們中心開有教師班,我會對著所有的老師說,我們的目標就是「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們祈求太平、和平很久了,有沒有祈求到?這個世界有沒有越來越和平?沒有。所以求,要如理如法地去求,要循著道理去求。「開太平」是結果,原因在哪兒?原因在人要有正確的思想,要有仁慈的態度,處處替人著想。有這樣的人生態度,必然要「繼絕學」,然後接受聖賢教誨,才能夠感得太平的結果,所以我們現在要種這個因,要能夠「為往聖繼絕學」。
中國的聖賢教誨斷了三代,再不接上會斷!諸位朋友,假如幾千年的貴文化斷在我們這一代的手上,那我們將愧對列祖列宗,愧對世世代代的子孫,所以我們必須要承先啟後才行。當初我辭掉公職,楊淑芬老師帶著我到海口開始推展中國文化,我的父親就跟我說:「文化教育工程浩大,這個不容易做,可能一千個人做也沒幾個人能做得成。」這個分析很正確。
一千個人裡面,有九百九十九個人做錯了、失敗了,有一個人做成功了,那我們要去了解九百九十九個是怎麼失敗的,還是要了解那一個是怎麼成功的?當然兩邊都可以探尋,但是如何成功的經驗更重要。所以我們要立志,我們要從找方法上去下手,不可以找借口。只要下定決心,就一定會把方法找到。
那個人是怎麼成功的?假如他必須有很多的財富,必須有很多的社會關係,才能夠把這件事情做成,那我們沒有這個條件。因為我沒錢,我們家都是教書的,也沒有達官顯要。所以假如必須這樣,那我不能做;可是如果不需要這些條件,那我可以考慮一下。
我就以我的師長釋凈空教授為例,他沒有錢,也沒有達官顯要的幫忙,隻身一人把聖學的教誨傳到了全世界。他為什麼能夠做到?他憑的是一顆好學的心、真誠的心。因為好學,所以感得很多好的老師來教導他;因為真誠希望利益眾人,所以也感得非常多的人來一起協助他。諸位朋友,我們有沒有好學的心?有沒有真誠的心?俗話說「登天難,求人更難」,做這件事情無需登天,又不求人。我這樣跟我父親講,他就沒有再反對。
我還跟我父親說:「這一生致力於中國文化的弘揚,我不渴望中國文化在我這一代開花結果,只要中國文化不斷根,我們就心滿意足了。」真是如此,要把中國文化的根護住,不然我們會成為歷史的罪人。我們中心的這些老師,除了在學校上課、公司上班,禮拜一到禮拜五晚上,禮拜六、禮拜天,幾乎都在學習、教學,因為有這一份使命感,所以進步得也很快。學了幾個月以後,也開始大江南北跑。因為他們用心,所以教學的經驗體會快速增長。一個老師有志向,教書三年可能勝過人家教十年,所以用心很重要,用心可以讓一個人很快地變得很專業。
轉變心地,圓滿人生
我在遇到聖教以前,人生有非常多的挫折、非常多的困厄,換了十個工作都不止。我大學時代是學信息專業的,為什麼那時候挑信息呢?因為想混口飯吃。但當我讀完以後才了解到,人生的快樂不是賺多少錢,而是能做真正有意義自己又很歡喜的事情,「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當我真正感受到了教育對現在的社會很重要,我馬上就去參加。我那個興趣怎麼被點燃的呢?我踏進社會以後,很無奈,只想找一份真正單純,是以利益他人的存心出發的行業。但我去了很多行業都是想賺錢,賺錢的同時還講得很好聽:「我多麼關心人,多麼愛護人。」
那時候我自己有點兒失落,後來我剛好到一個山區去休息,休息很重要,因為通過休息把心靜下來了。人生二十多年就好像一部電影一樣,一幕一幕地演出來,於是開始反思自己,我有很多人生態度是錯的,不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所以人際狀況不好。
所以諸位同學,人生要走得圓滿,要從自己的心地開始轉變,然後你的人生會截然不同。我的人生曾經那麼不順,但當有了希望能夠教育好我們下一代的意念,人生就變得非常的順。有了意念,還要獲得教育的資格。我第一次模擬考試,差標準分數四十多分;第二次模擬考試,差標準分數二十多分;第三次真正考試了,多了標準分數四十四分。所以信心是關鍵。當我考上以後,讀了一年的書,很順利地就考上代課,然後又很順利地考上正式老師。後來到澳洲留學,又遇到生命當中很重要的幾位老師,都很順!接著又到了海口。那時候我一個人在海口,舉目無親。但是諸位同學要記住,「德不孤,必有鄰」。「君子敬而無失」,很恭敬,就能感來什麼?「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所以我們不要自尋煩惱,只要遵循著道德、正道,人生就會越走越寬廣。
所以,真正有了正確的思想,才能有幸福的人生。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要有仁義心,要能承擔這一個時代的任務。只要沒有孝道了,沒有師道了,中國文化就斷了。那我們就會成為千古的罪人,我們對不起祖宗,甚至於我們將會成為幾千年歷史以來,被後代子孫罵得最慘的祖宗。「志與仁義合,志與情義合」,祖宗跟我們一脈相承,血濃於水。所以我們擔起責任的同時,要「志與理智合」,要明白每一個行業的價值。我們做律師就要維護社會公義,我們做醫生就要救死扶傷,我們當老師就要教書育人,為家庭、為社會、為民族培養好下一代。所以人生只要有了志向,志向立了,我們就能督促自己好好努力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跟學問。
而當我們有這一份志向的時候,真理絕對不會只在某一些人的身上應驗,否則就不叫真了,真理會在每一個人的生命當中得到印證。現在不只我印證了,很多投身到弘揚中國文化的老師,他們的人生、家庭都起了很大的變化。所以諸位同學,「人有善願,天必從之」。我們今天提起一份愛人的心,提起一份要利益所有人的心,相信從此以後我們的人生將是一個美的循環、善的循環。
推薦閱讀:
※富命!一生不愁沒錢花的生肖
※轉:我一生最奢侈的事,就是途中與你相遇,然後相濡以沫,共聞花香
※你的一生我只陪一程
※受教一生的10條經典禪語
※一生只為一瞬,一瞬決定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