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幽默藝術
一、教學幽默藝術的含義
1、幽默
現代漢語中的「幽默」,自1924年5月林語堂最早從英語humour一詞音譯以來,一直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其實這種不確定性是個世界級問題,它反映了幽默現象本身的複雜性和人們對它認識的差異性。我們不妨先來查查辭書:①一般的英文詞典對幽默的解釋是「滑稽、可笑、有趣」。《英國大百科全書》把「幽默」和「機智」列為一個詞條,把一切逗笑的事物、語言、手法等等,連同諷刺、插科打諢、耍貧嘴都叫幽默。《美國國際百科全書》則說:「在所有受尊敬的理論中,關於幽默的最好的定義或許就是以下這個最簡單的定義:幽默是任何滑稽可笑的事物。」《日本萬有百科大事典》卻認為:幽默和機智不同,對發笑的事物寄予同情,它凝聚著對人類,包括笑者自身那可悲性格的愛憐之情,是高級的笑、複雜的笑。我國《新華字典》說是:「言辭舉動表面輕鬆而實際含有深刻諷刺的。」《現代漢語詞典》的注釋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的。」《辭海》解釋為:「美學名詞。通過影射、諷喻、雙關等修辭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訛和不通情理之處。」台灣省《中華大辭典》的解釋是:「為調侃之語吻而含深刻諷刺之意者。」台灣省的《國語辭典》則注釋為:「指一種含蓄而充滿機智的辭令,可使聽者發出會心的一笑。」由上看來,關於幽默,各有各的理解和說法,但我們如細加分析,大抵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主張把所有逗笑的事物都叫幽默,這一派的主張可稱作廣義的幽默,英美的說法屬於這一派;另一類是把幽默和僅博一笑的滑稽逗樂加以區別,這一派的主張也可稱作狹義的幽默。日本和我國的說法則屬於這後一派。
近來,美國大眾心理學家特魯·赫伯在其《幽默的藝術》一書中精心區別了三個相互聯繫又容易混淆的概念,對我們準確地理解和把握幽默很有幫助。在他看來,幽默、幽默感和幽默的力量是三個不同的概念,所謂「幽默」是指一種行為的特性,能夠引發喜悅、帶來歡樂,或以愉快的方式使別人獲得精神上的快感。「幽默感」是指一種能力,是理解別人幽默和表達自己幽默的能力。而「幽默的力量」則是一種藝術,是運用你的幽默,應用你的幽默感,來增進你與他人的關係並改善你自己的人格和品質。並且他還極力主張「所有的人都來學習幽默的藝術,以免使這世界乾澀、枯萎。」我們基本上贊同特魯·赫伯對幽默的見解。
2、教學幽默藝術
我們這裡所謂教學幽默藝術,乃是指將幽默運用於教學並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學生會心的微笑中提高教學藝術效果和水平的活動。教學幽默藝術的特點是既要有幽默的一般特點——機智性和娛樂性,又要有其特殊規定性——即在教學中的教育性。可以說它是形神兼備的——其「形」是幽默,而「神」則是教育;也是寓庄於諧的——其外部表現是「諧」,給人以娛悅感受,而裡面的內核是「庄」,給人以教育收益。無論是《詩經·衛風·淇奧》中的:「善為謔兮,不為虐兮」,還是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中的「善為笑言,然合於大道」,乃至劉勰《文心雕龍》中的「諧辭隱言」,都深刻地揭示了這個特點。
教學的幽默藝術是一種使教學活動在意外的倒錯或矛盾中表現出某種教學意圖並使學生獲得輕鬆愉快、典雅含蓄的笑聲的一種操作機智,「是教師在組織教學、傳授知識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機敏、風趣和巧智」。教學幽默藝術以其較高的審美趣味和顯著的教學實效,贏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如我國上海特級教師於漪就主張「努力把課上得情趣橫溢」。遼寧特級教師魏書生則明確地向自己提出「每堂課都要讓學生有笑聲」的要求,他在課堂上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不僅使優秀的學生因成功而發出笑聲,也能使後進生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受到觸動。美國的保羅韋地博士曾根據他收集到的9萬封學生來信,概括出好教師的12種素質,其中有一條就是要具有幽默感,因為這樣「每天她會帶來少許的歡樂,使課堂不致單調」。J·道格拉斯·吉布比較了幽默和不幽默的授課,研究顯示出幽默的授課顯然使學生記得更牢靠。其他研究也顯示出由於幽默,保持信息記憶的時間超過了六周。①德國的學者海因茲·雷曼麥指出:「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能為人接受。」蘇聯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甚至認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人們為什麼這麼重視教學幽默藝術,並主張教師必須具備教學幽默藝術的能力呢?這是因為教學幽默藝術本身具備多方面的獨特的教育功能。
「美國保羅韋地博士曾向 9萬個學生調查,從中得到這樣一個結論:學生喜歡幽默型的教師」。一項社會學調研指出,幽默感在高年級學生眼中,是教師第三位最有價值的品質,僅僅次於「本學科淵博的知識」和『尊重學生個性」。還有一份調查表明,「一半以上的被調查者喜歡擅長說笑話的教師」。的確,我們平日不難發現,學生不喜歡法官式的面孔,對威嚴型的教師往往敬而遠之。他們喜歡風趣的笑臉,對幽默型的教師格外親近、尊敬,這是因為富有幽默感的教師能隨時通過教學操作傳給學生「三味」:興味、尋味和情味。
二、課堂教學幽默的功能
教學幽默是指教師運用巧妙的、出人意料的語言、動作、表情,以喚醒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智慧,讓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經驗的過程。它是行神兼備的——其「行」是幽默,而「神」則是教育;也是寓庄於諧的——其外部表現是「諧」,給人以愉悅的感受,而裡面的內核是「庄」,給人以教育啟示。正所謂「善為笑言,然合與大道。」教學幽默的這種特點,使它具有了如下多種教育功能:
1、激活課堂氣氛
我們知道課堂氣氛乃是影響教學藝術效果的一種非理性因素,也是構成課堂教學藝術情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良好的教學幽默藝術具有快速瀰漫性和情緒感染力,恰能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使之不像一潭死水。「長期積累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課堂上的笑聲會製造出積極的氣氛,使『教』與『學』變得輕鬆而有效。」因為實踐表明,只有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生才能積極地參與教學中的思維創造活動,才能與教師一起把課堂教學搞得有聲有色,共同創造出良好的教學效果。如特級教師錢夢龍教《故鄉》一課,在學生爭論灰堆里的碗碟到底是誰埋的時,十分風趣地說:「這個問題是個歷史的懸案!」當一個學生說魯迅所以寫楊二嫂這個人物是要反映舊社會的婦女問題時,他幽默地說:「好啊,他考慮問題可真廣,還考慮到了婦女問題!這問題提得很高級!」錢夢龍老師上課時課堂氣氛始終是活躍的、積極的,其中的奧秘之一就是他善於使用教學幽默藝術。
課堂心理氣氛是指學生在課堂中的心理情境,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一種非理性因素。它會對教學產生較大的影響。實踐表明,只有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生才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的思維創造活動中,才能與教師一起把課堂教學搞得有聲有色,共同創造出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幽默具有快速的瀰漫性和情緒感染力,因而能有效地激活課堂氣氛,使之不像一潭死水。
可見,幽默能創造積極的課堂氛圍,使教學變得輕鬆而有效。
2、開啟學生心智
教學幽默對學生心智的影響,是為理論與實踐證實了的。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常人把注意力完全集中於一件事上,而不被其它思想打擾的最長時間只有11秒。而在課堂教學中間或來點幽默,猶如「興奮劑」可以調節學生的情緒,驅散學生的疲倦感,點亮學生的注意之燈。同時也可以使教學內容趣味化,便於學生記憶和鞏固。肯尼思·丁·漢森在其《美國中學生的講授法》里說:「一些例證說明,幽默並不能影響直接認識的獲得,甚至在幾個星期之後,學生從講授時所運用的幽默中即有意識記住了更多的概念。」這便很好地替幽默能夠增強學生的無意識記憶作了註解。教學幽默還能促進學生對所學課程內容的理解,使之對自己的學習更加自信。並且,因為教學幽默的特點是寓庄於諧,學生理解教學幽默以致發出會心一笑,其間需要一定的思維想像活動。加之教學幽默是教師智慧和自信心的表現,具有機智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學幽默常常富於啟發性,可使學生通過積極的思考和想像才能會意,在笑過之後又需深入思考或想像,這樣可以鍛煉學生課堂思維的靈活性和想像的創造性。有時一個風趣的比方或反詰,引起一陣笑聲之後留下的將是難以磨滅的印象。如教《桂林山水》解釋「無瑕翡翠」的「瑕」,一個學生說:「瑕就是斑點。」老師指著自己身上潔白的襯衣說:「如此說來,我今天就穿著一件無瑕的白襯衣,這樣說對嗎?」課堂上爆發出一陣大笑。預習時查了字典的同學立即舉手糾正。預習時沒查字典的學生也瞪大眼睛想了解個究竟。已知詞義的經這一笑加深了印象。跟著傻笑的聽了正確的解答茅塞頓開,今後再也不會用「無瑕」來修飾襯衣或其他除玉以外的任何物件了。另外,幽默的教學還直接影響學生表達能力的發展,特別是採用妙語警句、雙關語和其他一些敏捷巧妙的語言技能和創造性地使用這些技能的能力。
如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教學《草》一課,在鞏固階段創造了背「課」給家人聽的情景。教師先後扮演了媽媽、爺爺、奶奶三個角色。下面就是學生背給「奶奶」聽的一個片斷:
師:現在,我當你奶奶,你奶奶沒有文化,耳朵有點聾,請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詩《草》給你聽好嗎?
師:那麼多的花兒不寫,幹嘛寫草啊?
生:(一愣)因為……因為草很頑強,野火把它的葉子燒光了,可第二年又長出了新芽!
師:噢——我明白了。背吧!
(生背)
師:「離離原上草」是什麼意思?我怎麼聽不懂?
生:「離離」就是很茂盛的樣子。這句話是講,草原上的草很茂盛。
師:還有什麼「一歲一窟窿」?(眾笑)
生:不是一歲一窟窿,是一歲一枯榮。枯是乾枯,榮是茂盛,這句話是說一年裡,春天草長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乾枯了。
師:哦!聽懂了。你看俺孫女多能耐,小小年紀就會背古詩!
另外,「笑,需要一種回聲,」也就是說幽默的藝術效果是師生雙方共同創造的。學生理解幽默以至發出會心的一笑,其間需要進行一定的思維想像活動,在笑過之後又需深入思考和體會。這樣經常鍛煉,學生課堂思維的靈活性和想像的創造性會有效提高。這也是開發學生心智的一種表現。同時,幽默的教學還直接影響學生表達能力的發展,特別是運用妙語、警句和其他一些巧妙語言的技能發展。
3、和諧師生關係
人類學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幽默在人類社會中可以起到緩解人與人之間緊張關係的安全閥作用,它可以冰釋誤會、釋解責難、和緩氣氛、淡化矛盾、減輕焦躁。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教師缺乏幽默感,就會築起一道師生互不理解的高牆:教師不理解兒童,兒童也不理解教師。」教育研究表明,師生情緒嚴重對立時,學生會拒絕接受來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阻礙他們對正確要求的意義的真正理解,即所謂「意義障礙」。而教學幽默是和諧師生關係、消除意義障礙的良藥。所以海特認為,「幽默是一個好教師最優秀的品質之一。幽默有多種功用,最明顯的功用就是它能使學生富有生氣和積極注意。在教學中,幽默的真正目的要更為深入更有價值得多。它在快樂之中把教師和學生聯結在一起。」教學幽默可使學生感到老師的人情之美和性格優點,從而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在親其師的氛圍中智慧之花才會開放,教學效果才會理想。教學幽默因其語言含蓄、機智,似和風細雨,可以消除師生間的隔閡,使教師顯得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充滿睿智,使學生丟棄拘謹、膽怯與緊張,從而促進師生合作,教學相長。
一次筆者到農村學校執教觀摩課,由於聽課老師多,學生情緒緊張,顯得十分拘束,我便設計了這樣的開場白:「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姓什麼嗎?隨便猜猜。」(學生猜了幾次,均沒猜對)「這樣吧,我給大家出個字謎,『可愛的人!』答案就是我的姓。」(一位學生很快講出是『何』字)我便接著說:「是,我是一個可愛的人,一位可愛的老師,(生笑)但老師發現同學們更是可愛的學生,可愛的老師和可愛的學生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把這堂課上好,是不是?」學生響亮地回答:「是!」就這樣師生關係一下子融洽了,為整堂課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這說明幽默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笑聲會產生一種平衡的影響作用。親切的笑聲,哪怕是片刻即逝的笑聲,也能填平人們的地位或者看法之間的鴻溝。」
可見,幽默乃師生關係的「潤滑油」,因為教學幽默不損失教師個人的尊嚴,也不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並且「笑聲會產生一種平衡的影響作用。親切的笑聲,縱令是片刻即逝的笑聲,也能填平人們的地位或看法之間的鴻溝」。另外,教師機智而輕鬆地「幽自己一默」,有時還可使自己從容脫身,離開不愉快的窘境或矛盾漩渦。
4、調控課堂紀律
良好的課堂紀律是有效學習的保證。正如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尊重兒童所以才約束他們。」現在的學生基本上都知道上課須遵守一定的紀律,但由於小學生注意力易分散,意志品質不強,教學中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單調以及外界事物的干擾等原因,難免會有少部分學生出現上課走神、做小動作等現象。教師發現後,固然可以對其進行批評、教育,但課堂教學效果往往會因此而受到影響。這時,教師如能運用自己的智慧幽之默之,則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有位教師執教《三衢道中》這首古詩,講到「綠蔭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時,學生竟學黃鸝吹起了口哨。教室里頓時靜得連呼吸聲都聽得見,大家都面面相覷,等待老師「暴風雨」的到來。然而,教師卻幽默地說:「這段描寫真是太精彩了。我們的同學都情不自禁地學起了黃鸝的叫聲。你們能想像作者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中是怎樣一種心情嗎?」
教師充滿人格魅力的一句妙語,不僅使課堂避免了混亂,而且使該生認識到自己的失態,並對教師產生了由衷的感激和敬佩,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5、健全學生個性
教師直接以生動有趣、詼諧幽默的語言講授知識,可以讓學生直接感受到教學過程本身的幽默,享受到輕鬆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擺脫苦學的煩惱,進入樂學的境界。因為「幽默產生的時刻,也正是人的情緒處於坦然開放的時刻」。每當我們因心中喜悅而開懷大笑之後,常常會感到精神振奮,對自己和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信心。並且教學幽默還可培養學生樂觀豁達的氣度和積極進取的精神,「以新的眼光去看生活」,增強學生的幽默感並進而優化其非智力因素。而「一個具有幽默感的人,能時時發現事情有趣的一面,並欣賞生活中輕鬆的一面,從而建立出自己獨特的風度和幽默的生活態度。這樣的人,容易令人想去親近;這樣的人,使接近他的人也分享到輕鬆愉快的氣氛;這樣的人,更能增添人生的光彩」。教學幽默作為教師高雅情致的流露,得力於教師豁達的胸懷、樂觀的態度和寬容的機智。如解放前有位教授叫姚明暉,體弱清瘦,卻總是寬袍大袖。入冬,又頭戴大風兜,遠看只露一副眼鏡,一個尖尖的鼻子,一撮翹翹的山羊鬍須,樣子很滑稽。一天去教室上課,不知誰在黑板上畫了一隻人面貓頭鷹,而那人面卻酷似這滿腹經綸的教授。姚先生定睛細看,但毫無慍色,並拿起一支粉筆,一本正經地在漫畫旁寫道:「此乃姚明暉教授之尊容也。」學生笑了,姚先生也笑了,那提心弔膽的漫畫作者從此也對姚先生產生了一種「高山仰止」的尊敬。姚先生在學子面前大度超脫,從容調侃,這一點沒有幽默的性格是做不出來的;而姚先生正是憑藉幽默,使課堂教學進入一種「化境」。而姚先生的這種教學幽默藝術對學生個性的影響也會是深遠入微的。
課堂教學中,這種教學幽默的運用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性格,久而久之,將使學生也具有樂觀豁達的氣度和積極進取的精神,「以新的眼光去看生活,」正確面對困難與挫折,進而成為有幽默感的人。
6、激發學生求知慾
美國教育家哈·曼說:「那些不設法勾起學生求知慾望的教學,正如同錘打著一塊冰冷的生鐵。」而教學幽默藝術能有效地激發學生求知慾,直接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據國外有人研究發現,如果在敘述一個概念時緊跟著舉一個幽默的例子,然後再解釋概念,學生的成績就會提高。有人曾設計過這樣的實驗:給285名小學生播放一組視聽材料,過後請他們複述。結果發現,學生對含有幽默色彩的內容記憶得更為深刻。正像有人所說,「在談話中要加入一些妙語,就像在麵包里加入一些葡萄乾,才會變得更有味道。」如有位教師講《師說》這一課。課文的作者韓愈有一段簡歷:25歲時才登進士第,又經過許多挫折,才得到「試校書郎」這樣的小官(《唐六典》卷十:「秘書省校書郎八人,正九品上」);其後又屢遭排擠貶斥,直到晚年才做到「吏部侍郎」(《唐六典》卷二:「吏部侍郎二人,正四品上」)。這位教師覺得,在談韓愈的簡歷時,如果正面介紹唐官吏制度、品位、等級,是很枯燥的,意義也不大。他臨時腦筋一動向學生們說了一個戲:「七品尚為芝麻官,九品呢,只能是菜籽官吧,四品呢,大概是蠶豆官了。」(學生們笑了)這位教師馬上轉入話題:「從菜籽官的渺小而至於蠶豆官的偉大,韓愈的提幹道路是艱難的、曲折的,(學生們又笑了)但他卻是一位屢遭貶斥而不迷『官位』的硬漢,他曾於災年為民請命而被貶,還曾因反對皇帝迎佛骨而幾乎被處死。當時也盛行血統論,(笑聲)出身高貴的無須求師學習就可做大官,出身低賤的學習再努力也受抑制而難出頭,這樣,社會上隨之而來的必然也是『讀書無用論』了。(笑聲)而韓愈的《師說》就是奮起討伐這股害國害民的逆流的戰鬥檄文。」①幽默風趣的語言強烈地吸引著學生的求知慾望,從而樂聽不厭、欲罷不能。
三、幽默性語言藝術的主要作用
在教學實踐中,大家之所以重視教學語言的幽默性,是因為幽默性語言具有以下作用。
1、具有吸引作用,可以引起學生注意
教學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被一些無關的事情所吸引,注意力不集中。幽默性語言可以引起學生注意,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幽默性語言可以將無意注意誘導到有意注意中來,實現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的結合。學生注意力集中,專心致志地聽講、思索,學好思想政治課就有了基本的保證。
2、具有協調作用,可以創造愉悅、和諧的教學氣氛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活動不僅是傳授知識、發展能力、提高覺悟的活動,而且同時伴隨著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學生如懷著課業負擔、升學壓力等因素造成的緊張心理進入課堂學習,決不會對學習產生濃烈興趣。幽默性語言的含蓄深刻、輕鬆自然,給人以溫和友善之感,這對於縮短教師應用教材與學生心理之間、情感之間的差異和距離是十分有益的。幽默性語言起到了調節氣氛,創設愉快、輕鬆的教學情境和氛圍的作用。
3、具有激發作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學習興趣。思想政治課相對於其它學科比較抽象,因此,教師只是平鋪直敘地按教材內容講授,容易枯燥、乏味,使學生產生厭倦感。幽默性語言,生動形象、鮮明深刻,既令人發笑,又促人深思,可以起到保持學生大腦興奮,減少疲倦,創設濃郁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作用。
4、具有誘導作用,可以誘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思想政治課的概念、原理、觀點往往具有一定理論深度,而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抽象思維能力、社會生活閱歷等原因又帶來了理解上的困難。幽默性語言能給學生指明清晰思路,並誘導學生按照這一思路自然地深入到課文中去,產生頓悟,從而形成教師循循善誘於前,學生孜孜以求於後的局面。
5、具有陶冶作用,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
幽默性語言含蓄委婉,引人入勝,妙趣橫生,是一種藝術。它是高雅的,不是嬉皮笑臉,輕薄逗樂,也不是嘩眾取寵,低級趣味。它是人們高尚情操和完善人格的外顯,是優美的健康的品質。教師恰當地運用幽默藝術,持之以恆,對學生就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學生情操,使學生形成高尚的品質,養成健全的人格。這正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任務之一。
四、教學幽默藝術的類型
教學幽默藝術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按照其表達方式來分,可有以下幾種基本類型:
1、語言幽默
培根說:「善言者必善幽默。」可見幽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言語風格。教學語言幽默包括口頭語言幽默和書面語言幽默兩種。口頭語言幽默指教師授課語言,特別是在導語、插語和結語中有意採用妙語警句、雙關語、故錯、飛白等修辭手段來製造幽默,而收到愉悅諧趣的藝術效果。如有的學生作文時往往文不加點或一逗到底,教師評講時便上氣不接下氣地由站著念到紅臉彎腰直到不得不蹲下,學生困惑地說:「老師,停頓一下再念吧!」老師則喘著粗氣笑著回答:「可文章中並沒有句號呀!」結果學生在善意的笑聲中收到了意外的教育效益。
書面語言幽默,是指教師在板書或作業評語中運用幽默手段來「幽而默之」,以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如有一個教師對一個作文愛用「了」字的學生寫了這樣一段批語:「該用『了』,你不用『了』,不該用『了』儘是『了』,你『了』字用得太多了,希望今後不要濫用『了』了。」學生看到老師的『了』字評語和自己的『了』字作文相映成趣,欣然接受老師的批評並改正了自己的缺點。
2、體語幽默
指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幽默化的眼神、表情、體態、手勢等動作形象來「幽默一下」,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或沉思。如魏巍《我的老師》中蔡老師用教鞭在孩子們頭上晃了一下,但並沒有打下去,孩子們笑了,魏巍多年還銘刻在心,可見其感染力之大。特級教師魏書生在一次教學中,發現一位同學想回答問題,膽又不大,手想舉又不想舉。魏書生便學他的樣子,把手舉了兩舉,縮了兩縮。同學們見老師滑稽的樣子,哈哈大笑起來。那位同學也笑了,並且果斷地舉起手來回答了問題。
3、輔助幽默
指教學輔助手段中的幽默因素。如教具幽默即指輔助教師教學的直觀教具如模型、標本、挂圖、表格等「幽之默之」出一種視覺形態,而具有引人發笑的特點。再如電教幽默,像用漫畫幽默畫製成的幻燈片、用相聲灌制的錄音帶、帶有喜劇色彩的錄像等,都可成為「既幽且默」的好材料。
4、整體幽默
即幽默成為一個教師教學中經常出現的較穩定的手段,並進而形成自己一貫的以幽默為基調的教學特點,即可稱之為整體幽默教學風格。
五、幽默性語言藝術的基本要求
幽默性語言藝術有自己特殊的質的規定性,它具有自己的基本要求。
1、科學性
科學性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準確無誤地使用概念,恰如其分地遣詞造句,科學邏輯地傳道授業,令人信服地答疑解惑。在教學時,教師要反覆錘鍊自己的語言,做到幽默要以其規範性、科學性為前提,從而準確傳達教學信息。
2、教育性
教育性要求教師的語言對學生具有教育作用。幽默性語言藝術的教育性,體現著教師的責任和義務。幽默的材料和語言的教育性取決於它的思想性,取決於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正確的人生觀。幽默應針對學生普遍關心的各種不同問題,敢於觸及學生中的熱點和難點,注意他們在不同階段表現出的各種不同思想變化,抓住教育的最佳時機,本著正面引導的原則,用新穎活潑的方法,令人信服的事實進行教育,既能解決學生模糊認識,又能收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3、美感性
美感性就是要求教師在運用語言時要善於發揮漢語優勢,在語音、語速、語調、語句上富有美感和趣味性,在內容上雅而不俗。那種以製造「噱頭」嘩眾取寵,以挖苦打趣賺取笑聲,以及所謂俏皮的淺薄語言只不過是一種庸俗趣味,除博人一笑外,不能給人以精神的享受,以美的享受。
4、愉悅性
愉悅性就是要求幽默能激起學生的愉悅感,使人輕鬆、愉快、爽心、舒情。幽默是笑的藝術,沒有可笑,也就沒有幽默感。要使教學語言具有幽默性,所表現的內容就要求或為矛盾百出,或為怪異乖戾,或為荒唐滑稽,或為巧智奇思,或為愚不可及。幽默所表現的這些令人發笑的內容,是現實生活各種矛盾和現象的折光,是其中可笑可怪成分的放大。這種幽默所引起的笑,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釋放,就會實現情感交融,形成愉悅性教學氛圍。
5、啟迪性
啟迪性就是幽默性教學語言要寓庄於諧,通過可笑的形式表現真理和智慧。通過幽默,使學生在笑聲中得到啟示,領會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原理,意會到社會現實的矛盾,明辨是非、真理與謬誤、正義與邪惡,懂得一定生活道理。幽默是嚴肅的,具有深刻的哲理。它總給人以啟迪,令人深思,使學生在笑聲中獲得真知和提高,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6、含蓄性
含蓄性就是要求教師用詼諧的語言、形象化的方法暗示所說明的道理,啟發學生思考,幽然默識,思而得之。因此,它常常要藉助比喻、雙關、誇張、對偶、諧音、活用、移就等手法,這些語言手段的巧妙運用,往往產生委婉曲折、含蓄蘊藉的幽默效果。如果平白直露,不給學生一個想像和再創造的範圍,味同嚼蠟,淡乎寡味,還有什麼幽默藝術可言呢?
7、適度性
適度性就是要求幽默的運用要恰當,要把握「度」的原則。從質上看,幽默素材要恰當,要適應學生年齡特徵、接受能力和教學要求,切不可不加選擇地濫用。從量上看,歌頌和諷刺的比例要適當,應以正面教育為主,以歌頌性內容為主。要以教學效果作為衡量幽默適度性的標準的重要依據。幽默是手段,本身不是目的。如果幽默沒有分寸,便會捨本逐末,喧賓奪主。
幽默不是雕蟲小技,而是智慧和情感的體現,是一種藝術。只有對學生充滿真誠的愛,只有對教學內容有深入的了解和正確的把握,只有挖掘、積累幽默素材和具有較好的文學修養,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創造出幽默,並恰如其分地加以運用。
六、課堂教學幽默的具體方法
創造幽默的具體技巧與方法多到不可勝數,孫紹振教授曾著《幽默答辯50法》予以總結,很值得教師創造教學幽默藝術時參考。其書的最後一段話意味深長、令人深思,他說:「方法變化多端,全在曲盡其妙,大體則有,定體則無,動用之妙存乎一心。若無臨變制機之巧,則百法而無一用,有法而成累贅,不如無法,若有七竅玲瓏之智,則無法也能生法,一法能化萬法也,即所謂無法之法是為至法。」所以,下面所述教學幽默藝術的技法,也是只能借鑒,不能照搬的。
1、婉曲釋義法
根據教學藝術的需要,對某些概念、語詞的內涵、外延作巧妙或歪曲的解釋,即可形成獨特風味的幽默藝術。美國藝術幽默作家安彼羅斯·迪爾斯即利用釋義這一手法編纂了一本不同凡響的《幽默詞典》,對一些原先枯燥乏味的名詞作了新的解釋,使人讀後,對事物的本質有豁然頓悟之感,而且引人入勝,別有一番情趣和風采。比如,「政治」:指謀求利益而從事的公務;「外交」:指為本國而撒謊的活動;「和平」:指兩次戰爭中的一段間隔;「坦克」:指超級大國用來拜訪朋友的交通工具,等等。國內有一位班主任就很注意在教學中使用經婉曲處理的幽默語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①如找早戀學生談話,用「男女間情感過近了」;說「偷東西」,是「沒經主人允許拿東西」;說「罵人」,是「語言不文明」;說「打架」,是「武力解決矛盾」;說「考試作弊」,是「藉助別人記憶材料」;說「曠課」,是「失去一堂學習良機」;說「吸煙」,是「慢性自我摧殘」;說「隨地吐痰」,是「施放微形生物病菌彈」;說「上課隨便說話」,是「語言失控」等,婉曲釋義法的魅力可見一斑。
2、巧用笑典法
在教學中根據內容需要,精心設計或引用幽默諧趣的典故插曲,即可達到內容與笑典相映成趣的效果。如有位教師講《捕蛇者說》,講至最後一句「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讓學生看課文底下對「人風」的注釋:「人風」,應作「民風」,唐朝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民」字改用「人」字。為了加深學生對「忌諱」的理解,教師便著意夾敘了一個笑話:我國古代對於地位或輩份比自己高的人,依禮不得直呼其名,連名字里的每一個字都不能念出口,謂之「忌諱」。五代時有個大官叫馮道。《籍川笑林》曾記載馮道的門客講老子《道德經》的故事。《道德經》開卷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門客因諱馮道之名,不敢讀出「道」字來,只得念:「不敢說,可不敢說,非常不敢說。」這一個笑話的使用,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忌諱」這一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對課堂氣氛的活躍或調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行為乖謬法
教師在教學中針對具體情境採取有悖常理的奇怪舉動,其誇張荒謬的形式實為一普通常理而服務,往往能收到出奇制勝的幽默效果。如有些學生經常不自覺地把得數部分小數點後末尾的「0」留了下來。有一次學生板演,寫成4.82+1.68=6.50。教師在訂正時,突然從抽屜里摸出一把明晃晃的大剪刀,並問學生:「誰知道我要用這把剪刀做什麼嗎?」學生都愣住了。教師接著說:「我要給這個得數剪尾巴了。」這時同學們才恍然大悟,全都笑了。果然在以後幾次作業里就消滅了這種現象。這就是行為乖謬法的成功運用的一個實例。
4、借題發揮法
教師在教學時就某一問題暫停其本義的順向推進,而旁逸斜出作橫向聯繫,藉此題而發揮彼意,也能構成別有意味的幽默。如魯迅先生很推崇國外一些寫得出色的文藝理論書,在闡述問題時「往往夾雜著閑話或笑話,使文章增添活氣,讀者感到格外的興趣,不易於疲倦」。魯迅先生在課堂教學中也常常運用這一方法。他講《中國小說史略》第四篇《今所見漢人小說》的時候,講到《西南荒經》上說有一種什麼「訛獸」,人吃了就要說謊話。這時他很自然地插上一段生動的問路故事。說是在十里洋場的舊上海,有人走到岔路口向人問路,誰知甲說向東,乙說向南,丙說向西,三個人回答了三個方向,這真箇叫你啼笑皆非。在這段活靈活現的講述之後,魯迅先生幽默地來了一句:「大約他們都食過訛獸吧!」於是哄場大笑。看來這是一段閑話,但是閑話不閑,在這裡,魯迅先生借「訛獸」之題對舊中國的一種惡劣的社會現象進行了辛辣地抨擊。學生們在哄然的笑聲中,既加深了對「訛獸」的理解,又接受了嚴肅的思想教育,並且確實「感到格外的興趣」,精神振奮,要往下聽。
5、輕言撥重法
以極輕鬆極平常的語言事例漫不經心地撥倒本來極緊張極重大的難題,而輕易走出困境,亦使人因「歷驚無險」而釋然暢懷而笑。如特級教師林煒彤針對剛開始學寫議論文時,幾乎所有學生都說枯燥、難懂、不會寫的情況,進行輔導。他說,議論文其實並不神秘,我三歲的小孫女也會作議論文。有一次小孫女說:「我最喜歡爺爺了。」(論點)「爺爺喜歡我,不罵我,買棒冰給我吃,還帶我到兒童樂園去玩。」(四個論據)「所以我喜歡爺爺。」(結論,與開頭呼應)這個例子一舉,整個教室里充滿了笑聲,在笑聲中學生理解了議論文的基本特徵,消除了寫議論文的畏難情緒。林老師這種以「一兩撥千斤」的幽默藝術,顯示了他深厚自信的教學功力。
6、刻意精細法
在教學中教師將通常模糊定性論述的東西,刻意地加以精細定量描述,可產生喜劇性的幽默效果。如有位教師在講人生價值時這樣描述人體的物質價值:「構成人體的水,足以裝滿一隻容量為45升的水桶;人體里的脂肪,可以製造7條肥皂;人體中的碳,可以製造9000支鉛筆;人體中的磷,可制 2200根火柴,人體中的鐵,可造2根鐵釘;人體中的石灰可足夠刷兩個雞棚;還有少量的鎂和硫……」教師「嚴肅認真」的精細論證,使人忍俊不禁。當提醒學生要珍惜時間,將主要精力用於學習時,教師一本正經地引用西方統計專家的數據:「假如一個人的壽命為60歲,那麼他總共有21900天。一生時間的用途分別為:睡覺20年(7 300天);吃飯6年(2190天);穿衣和梳洗5年(1825天);上下班和旅行5年(1825天);娛樂8年(2920天);生病3年(1095天);等待3年(1095天);打電話1年(365天);照鏡子70天;擤鼻涕 10天。最後只剩下3205天,即8年零285天用來做有用的事情。」統計數據的「精細」程度,教師引證的良苦用心,不是很令同學們聽後既享樂意又得教益嗎?
7、故錯解題法
在教學中故意設置一些錯誤,讓學生參與找錯糾錯的活動,可使學生獲得「發現」的樂趣,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幽默藝術。如有位教師為了打破課堂上的沉悶氣氛,集中學生注意力,加深學生記憶的軌跡,採用了「以錯誤引起發笑,以發笑引起注意,在輕鬆自如的笑聲中傳授知識,糾正錯誤」的做法。結果收到了從正面講解所收不到的良好效果。他的「有意錯誤」教學法,一般用在兩個環節上。一是用在學生情緒低落,課堂氣氛沉悶的時候。二是用在學生易出錯、易混淆的地方。比如初中語文的《叔向賀貧》,文中有「今吾子有奕武之貧」一句,教師分析,學生對其中「吾子」很容易搞錯,理解為「我的兒子」,於是他便根據可能出現的一種錯誤,有意解釋為「現在我的兒子有奕武子一樣的貧窮」,話音未落,不少學生撲地一聲笑開了,不能這樣講,這樣講是罵人的話,「應該將『吾子』解釋成『您』,『吾子』是古時對人的尊稱。」即使平時讀書馬虎的學生也被這笑聲征服了,跟著開懷大笑。課後,獨立作業檢查,沒有一個不正確,鬧出「我的兒子」的笑話來。可見,「有意錯誤不錯誤,以錯糾錯防錯誤」。
8、直落反差法
在教學中教師將事情的進展與結果的大距離反差猛然抖落,可使學生在意料之外的驚異後禁不住發笑,往往是落差越大、效果越強烈。如筆者聽到一位老師上四年級的作文課《場面描寫》。他一走進教室,便微笑著要求學生背誦《神筆馬良》這篇課文。學生背不出,無一人舉手。老師降低要求,只要背出幾個自然段也行,可畢竟過了這麼長時間,這篇課文又不要求背誦,學生還是搖頭。老師隨便點了一位學生。這位學生滿臉通紅,其餘學生有的把頭低下,有的無可奈何地望著老師。這位老師卻嚴肅地對大家說:「誰坐得不好就點誰背。」大家立刻坐好,教師只好請中隊長背……正當我大失所望認為這節課砸鍋時,這位老師笑著解釋道:「我知道你們背不出,之所以要你們背是因為今天的作文內容是『場面描寫』,我想讓你們體會一下背誦不出課文時的緊張場面,然後把它寫出來。」大家頓時恍然大悟,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9、邏輯歸謬法
對錯誤的言行並不正面指出,而是以此作為前提進一步演繹,得出一個不說自明的荒謬結論,從而暗示錯誤言行的錯誤之處。這種教學幽默藝術因教師用幽默掩去直接批評的鋒芒,會使教師的觀點更易為學生接受。如有位教師為四年級的小學生出了個作文題目《放學路上》,結果絕大多數學生都寫一些虛構的俗套的故事,因而驚人地雷同。如果正面去講評就只能說,這麼多雷同,只能證明你們都是編造的。這樣批評自然很正確,但並不一定有趣,也不一定能立刻使小學生心悅誠服地和教師在看法上一致。這位老師採用邏輯歸謬的幽默處理,讓學生自己感到虛構雷同的可笑,他說:「你們的作文,三分之一寫撿到錢包交給警察;三分之一寫在公共汽車上,給孕婦讓位;三分之一寫扶老人過馬路。別的不說,光說撿錢包,我活了這麼大年紀,上班下班走了這麼多年,就沒有你們那樣的好運氣,我怎麼一次也沒有撿到過錢包啊!」小學生哄堂大笑起來。這說明,他們立刻分享了教師的幽默,也接受了老師的觀點。
10、抑揚頓挫
抑揚頓挫法就是教師在陳述過程中,通過語言的輕重、快慢、停頓等方法取得幽默效果的方法。如在講「事物的聯繫是客觀的,不是主觀臆造的聯繫」時,有一位教師在課堂上模仿街上算命先生的模樣,戴上眼鏡,板著指頭,裝模作樣的卡算。然後裝出驚喜的表情誇張地說:「你的命真好——啊——(停頓)。明年一定能(重音)上大學(停頓),30歲發大財40歲官運亨通50歲榮華富貴……(連句快速)」,把全班同學都逗笑了。稍後,語氣一轉,正色道:「『指紋手相決定人的命運』,這是臆造的聯繫。」學生在笑聲中明白了哲理,也懂得了看相、算命、占卦,純系詐騙錢財的封建迷信勾當。
11、形象比喻法
形象比喻法又叫打比方,就是運用某些具體、淺顯、熟悉的事物去說明抽象費解的內容,使所說明的道理具有趣味性、感染力和說服力。如在講到資本家由於採用新技術使資本家在獲得了更多剩餘價值時,有的學生提出「新的機器設備能創造剩餘價值」的觀點。對這一觀點的理論說明較抽象,也較難理解。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細讀剩餘價值概念,明白剩餘價值來源之後,反問了一句「如果張××用棍棒打死了一隻雞,你認為打死雞的是棍棒嗎?」許多同學心領神會,不禁大笑。這一比喻既新奇又恰當,幽默風趣,揭示了問題的實質。
12、自我調侃法
自我調侃法顧名思義就是拿自己開玩笑,幽自己一默。教師在教學時自己開自己一個玩笑,沒有什麼不好的。並不會讓老師自掉身價,倒是能使自己放鬆,學生自在,師生間的距離拉近,為教學藝術發揮高效能鋪平道路。據說著名學者胡適曾應邀到某大學講演,他引用了孔子、孟子、孫中山的話,並在黑板上寫下:「孔說」、「孟說」和「孫說」。最後,他在發表自己的見解時,緊接著鄭重其事地寫下「胡說」二字,使學生在笑中分享他的自我調侃式幽默,並牢牢記住了他的「胡說」內容。上海特級教師錢夢龍有一次到安徽上示範課,由於聽課的人特別多,學生們顯得緊張、拘謹,很不利於把課上活。為了使教學別開生面,氣氛活躍,錢老師一上課便先拿自己的名字開了個玩笑,說:「有個姓錢的,做夢都想成龍,你們說他是誰呀?」學生們會心地笑了,馬上解除了緊張的心情。師生的心靈得到了初步的溝通,課堂教學隨即在寬鬆歡悅的氣氛中順利進行。
有意差錯法就是對名詞、概念、觀點表述書寫故意出差錯,歪曲它的本來含義,從而起到以誤輔正的作用。有的教師在講到「法人」這個概念時,故意望字生義地解釋:法人就是法國人;法人就是犯了法的人;法人就是有法術的人……一連串的錯誤荒唐的理解,引得同學們捧腹大笑。當學生在笑聲中認識到這些解釋的荒謬後,再認真陳述概念的真實意思,往往可以給他們留下深刻記憶。
又如教《葛洲壩工地夜景》一課時,一位學生說:「呼嘯就是叫。」我便接著說:「那麼丁丁一邊叫媽媽一邊走來,就是呼嘯而來了!」課堂上爆發出一陣笑聲,預習時查了字典的同學立即予以糾正。如此,學生再也沒有出現亂用呼嘯形容叫的現象了。
推薦閱讀:
※如何提高語文學科課堂教學效率
※英語小年齡段(1-3年級),如何設計一堂課
※林黛玉進賈府課堂教學實錄
※《西遊記》課堂教學實錄與點評
※涉江采芙蓉課堂教學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