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飯看出你的教養!如何藝術地吃飯?

藝術究竟離我們有多遠?在藝術家們的眼中,一餐飯可以吃的很藝術。在餐桌上,吃什麼、怎麼吃、何時吃都是大有講究的。或許我們不是藝術家,但是我們可以像藝術家們一樣去感受餐桌上的藝術……

讓·馬克阿爾貝在《權利的餐桌》一書中說:「餐桌的藝術是一種統治的藝術。餐桌是一個特別的場所,圍繞著吃,可以產生決策、可以張揚勢力、可以收納、可以排斥、可以論資排輩、可以攀比高低……吃飯是一種特別的社交方式。」

馬奈《女神遊樂廳酒吧》,布面油畫,1881年

大眾熟知的餐桌藝術

最令人們熟知的餐桌藝術當屬達·芬奇所創作的《最後的晚餐》。這幅畫描繪了耶穌與十二門徒在慶祝逾越節的前夜共進最後一餐的場景,耶穌當場預言有門徒出賣了他。根據逾越節的習俗,人們在這天會吃無酵的食物、羊羔、餅和葡萄酒。

在描繪基督與聖徒最後晚餐的題材繪畫中常見的飲食:餅和葡萄酒。

在《最後的晚餐》里,耶穌把麵包和葡萄酒分給他的聖徒,以代表他的身體和血液。在耶穌的左邊坐著的聖徒約翰似乎還有著雌雄同體的特徵,這在達·芬奇眾多的畫作中均有體現。

達·芬奇為義大利米蘭聖瑪利亞德爾格契修道院所創作的《最後的晚餐》

耶穌旁邊坐著的聖徒約翰似乎有雌雄同體的特徵(右一)

耶穌和約翰朝向不同的方向,擺成一個V字形,V字形象徵了神聖女性的符號;而他們的身體又組成一個字母M,這樣的形體符號暗示著約翰有可能是耶穌的妻子瑪利亞·抹大拉。

《最後的晚餐》局部

許多人認為,畫面上這隻拿著一把刀的手並不屬於畫面上的任何一個人,它預示著耶穌將會遇害。藝術家在表現轉瞬即逝的情感狀態時,還要揭示人的內心活動。

《最後的晚餐》局部

除了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這一題材的作品還有眾多其他的版本。丁托列托版《最後的晚餐》桌子上擺滿新鮮出爐的麵包和葡萄酒,壯碩的僕人們奔前跑後,空中還有天使飛舞助興——一副豪門盛宴的氣派。

丁托列托《最後的晚餐》

委羅內塞版《最後的晚餐》(後改名為《利末家的晚餐》)中,聖人與貪戀世俗歡愉的三教九流同處一室,挑戰教會的權威。最終,這幅畫以改名收場。

委羅內塞《利末家的晚餐》

在巴薩諾版《最後的晚餐》中,耶穌與門徒的晚餐以羊肉為主,最後吃得只剩下羊骨。在拉斐爾前派畫家布朗的《為門徒洗腳》中,同耶穌吃飯前要先把腳洗乾淨。

巴薩諾《最後的晚餐》

拉斐爾前派畫家布朗《為門徒洗腳》

餐桌藝術

16世紀中期,隨著民主化趨勢的顯現,餐桌藝術開始成為西方繪畫中的一個重要題材。吃什麼、在哪裡吃、如何料理食物、餐盤的擺放……人們甚至可以通過這些細節來判斷畫中人的身份與地位。

維米爾《倒牛奶的女僕》,布面油畫,現收藏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美術館。

在18世紀的一些繪畫中,廚房成為了一個具備藝術氣息並可以實現自我價值的地方。這種從烹調或是家庭生活切入的新視角,到了19世紀才算普及。委拉斯開茲畫的《基督在瑪利亞和瑪莎家中的廚房場景》,辛勞的傭人佔據前景的大半,基督及其追隨者卻退居在遠處。

委拉斯開茲《基督在瑪利亞和瑪莎家中的廚房場景》,1618年,現收藏於倫敦國家畫廊。

在倫勃朗的《伊瑪努斯的晚餐》中,畫家借用餐這一場景,戲劇性地引出畫中人物不同的身份,正當人們要開始共進晚餐時,他們驚訝地發現坐在身旁的陌生人正是耶穌。

倫勃朗《伊瑪努斯的晚餐》,布面油畫,巴黎盧浮宮

卡拉瓦喬也以這個故事為題材創作了《伊瑪努斯的晚餐》,不同於倫勃朗的繪畫風格,他更忠實地還原了人的情感和體驗。桌上放著香噴噴的烤雞、垂涎欲滴的果盤以及麵包和葡萄酒。人們獨到的神情將整幅畫面的情感點燃。

卡拉瓦喬《伊瑪努斯的晚餐》

從餐桌延伸到後廚,喬基姆·維瓦爾在1605年所作的《廚房場景》突破常規,將繪畫的主要表達空間留給了下層民眾和他們所忙碌的廚房場景。文藝復興和巴洛克的廚房畫作也更願意把眼光放在食物製作,而不是食物的享用上,關注那些作為社會脾臟的勞工。

喬基姆·維瓦爾《廚房場景》,1605年,現收藏於柏林國立美術館。

同樣受現實主義影響,梵·高第一幅嘗試用表現主義風格創作的繪畫《食土豆者》,更強調自身的精神感受。梵·高希望這幅畫能強調「伸在碟子上的那隻手,曾挖掘過泥土。」他將農人的辛勞深深地刻畫在紙上,極力凸顯和讚美了這種自立自強的精神。

梵·高《食土豆者》

和維瓦爾髒亂無序的廚房、梵·高表現的底層人民貧苦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法國畫家馬丁·德羅林想像中的廚房。房間里罩著傍晚柔和的陽光,人和物都顯得平靜自然,開著的窗戶露出了一小片美景,沒有忙碌的喧囂,只有永恆的美好、愜意與舒適。

馬丁·德羅林《一間廚房的內部》,1815年,現收藏於巴黎盧浮宮。

同樣令人們感到愉悅歡樂的宴會場景還有威廉·蔡斯的《露天早餐》,畫面上的色調不僅悅目宜人,還帶給人們一種胸襟舒爽的輕鬆感。雷諾阿的《遊艇上的午餐》畫面甜美明麗,以一種空前的新鮮生動和自然的面貌一掃學院派的沉悶和嚴謹。

威廉·蔡斯的《露天早餐》

雷諾阿《遊艇上的午餐》

馬奈破天荒地將普通人的形象描繪成裸體。在《草地上的午餐》之前的油畫作品中,只有神可以以裸體的形象呈現,這也在當時的沙龍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馬奈《草地上的午餐》

在波普藝術中,普通人的食物看似普通,卻帶著消遣和挖苦的色彩。19世紀中葉的美國現實主義者威廉·哈奈特常畫些普通民眾的蘿蔔洋蔥,描繪窮人生活。安迪·沃霍爾的食品畫看上去色彩鮮艷,實際上揭露了單調而又不營養的美國飲食結構。

安迪·沃霍爾作品

羅伊·利希滕斯坦的作品《廚灶》

羅伊·利希滕斯坦的作品《廚灶》也帶有類似的對美國食品的批判視角。在湯姆·韋塞爾曼1963年創作的《靜物30號》中,食物趾高氣揚地闖入了一個構造規整的空間。它們所代表的現實主義,有著劣質粗俗般的真實。

湯姆·韋塞爾曼《靜物30號》,現收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用餐的藝術

儘管西方的用餐禮儀十分複雜,但不難看出,人們在一餐飯中對於人性和精神的反思。人們不僅要在餐桌上表現出紳士與淑女的風範,還要感激神賜予的食物。正是這種虔誠的信仰引導著人們更好地生活。

雅姆·蒂索表現用餐場景的繪畫

藝術家高更在洋溢著溫馨基調的《飯餐》中,要求小孩子用餐前規規矩矩地坐好,在西方最具宗教象徵的晚餐桌前用餐,展現出西洋文化熏陶的背景。

高更《飯餐》

在西方,為了表示尊重,主人通常會選擇使用方桌用餐。這也是為什麼在很多繪畫作品中,重大的場合都會選擇方桌而非圓桌的原因。大體上的順序為:開胃菜—湯—海鮮—主菜—甜品—水果—茶或咖啡等。

食客的座位前面放食鹽(或湯盤),湯匙放在食盤右邊。食盤上方放甜食用的匙和叉。使用時,從外側向內側取用刀叉,一般是左手持叉、右手持刀。

等全體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拿起她的刀和叉示意後才可以用餐。餐巾鋪在膝上,也可以放在頸上或胸前。需要時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但絕不可以用來揩拭餐具。

進餐時身體要坐正,不要兩臂橫放在桌上。中途放下刀叉,應呈「八」字型分放在盤子上。如刀叉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畢。

要喝水時,應先將食物咽下。進餐時,始終保持沉默是不禮貌的,但咀嚼食物時不要講話,咽下去再答。咀嚼食物的過程不要發出響聲。

當侍者依次給客人上菜時,走到你的左邊,才輪到你取菜。用餐完畢,女主人站起,才可離席。餐巾放在桌上左手邊,不要照原樣折好。

雅姆·蒂索表現用餐場景的繪畫

對於藝術家而言,藝術是細膩的,也是精準的。一個顏色往往要調和很久,思忖良多;而盤子的擺放、盤中的食物、畫面的構圖,無論再細微又微不足道的東西,都要經過藝術家們仔細地推敲。

[監製/齊超]

[編輯、文/李姍]


推薦閱讀:

數一下你的姓名筆劃,看你天生靠什麼吃飯
吃飯各種局
每個人家裡都有!長期用「這種碗」吃飯會得白血病...千萬別再用了!
四招讓老人吃飯香
治便秘多喝水、少吃飯、多吃粗糧咋不好使了?那是因為你吃錯了!

TAG:藝術 | 教養 | 吃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