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醫藥精滴彙集
一、神奇的藏醫藥
對很多人來說,西藏和藏醫藥都充滿了神秘。因為她太遙遠,幾乎使人可望而不可及;還因為她太陌生,以致在腦海里很難找到太多關於她的記憶。然而,正因為這樣,西藏和藏葯才富有魅力,使人渴望走入她的世界……
藏葯在醫理和組方方面都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如:藏族同胞游牧的特點,加以上牛羊肉、酥油等油膩難消化之物為主食,故使得藏區肝膽、腸胃疾病較為常見多發。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藏醫才能在《四部醫典》的理論基礎上創製出流傳千古的藏藥名方驗方。
藏葯在用藥方面也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在海拔2500米——5000米一帶的高山、裸岩、灌木叢地帶生產著數百種珍貴藥材,如蟲草、西藏延齡草、胡黃蓮、天麻雪蓮、紅景天、高原靈芝等。這些生長在高寒缺氧地帶的雪域藥材,不僅純凈無污染,而且藥效特別好。
藏葯獨特的炮製方法賦予了藥物奇特的療效和意想不到的威力。藏葯的炮製方法就有熱制、冷制、猛制、精製等多種。不嚴格遵循傳統炮製工藝,藥品的療效往往就會大打折扣。由此,你不難理解為何同一產品由不同廠家生產其療效往往也不盡相同。
也許是受西藏自然條件及民族習俗的影響,藏葯的組方中常常大量使用礦物葯。金、銀、銅、鐵、珊瑚、瑪瑙皆可入葯。這一特點也可能正是藏葯區別於一般中藥、西藥具有獨特療效和較為珍貴的重要原因所在。
此外,藏葯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是一葯治多病。由於藏葯醫理的獨特和組方的考究,往往使其具有能夠同時治療多種疾病的奇特功效。有些人剛開始接觸藏葯總是對此心存疑惑,然而,隨著他們對藏葯認識的深入,便會發現:這並非誇張,對很多藏葯來說,這一切都是實實在在的客觀存在。
揭開藏葯珍寶丸之謎
藏葯歷史悠久,組方獨特、用料考究、療效神奇。在藏成藥中有一些藥品如: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珍珠丸、珍珠七十等被習慣地稱為藏葯珍寶丸。那麼,為什麼會有如此稱呼?藏葯珍寶丸又珍貴在何處呢?
首先,從藥品的組方來看,藏葯珍寶丸都採用了一些珍貴稀少的珍寶類藥物,如金剛石、綠松石、珊瑚、珍珠、紅瑪瑙及金、銀、銅、鐵等。二十五味松石丸中就含有綠松石、珍珠、珊瑚、鐵屑等藥物。這些珍寶類藥物都具有特殊功效,藏醫在治療疑難重症的處方中常常會加入相應的珍寶類藥物,而這些藥物本身就已經相當珍貴。
其次,從藥品的製作工藝來看,藏葯珍寶丸的組方藥味較多,炮製工藝也十分複雜,特別是一些礦物葯的炮製尤為困難。如:製作二十五味松石丸時要把鐵屑放入訶子或水柏枝液中反覆煎煮,連換幾次汁液,再放入裝有訶子液的瓷瓶中長時間靜置,待鐵屑毒性去盡化為泥後方可入葯。為了保證藏葯珍寶丸的療效和質量,有些藥物從備料、炮製成品往往要耗時幾個月,甚至一年時間。從這個角度來說,藏葯珍寶丸亦是極其的珍貴難得。
第三,由於西藏高原的藥物在高寒、缺氧、紫外線光照時間長等特殊環境下生長、生存,因而具有獨特、超常、持久的生命力,含有千百種內地中藥材所不具備的療效功能。藏葯製劑全部採用100%的純天然名貴藏藥材精製而成。藏葯中尤其神奇的是珍寶類藥物,分為不熔性和可熔性兩類。不熔性珍寶類藥物主要有金剛石、藍寶石、翡翠、水晶、珊瑚、紅瑪瑙、珍珠等42種;可熔性珍寶類有金、銀、青銅、黃銅、錫、鋅等15種。如可熔性珍寶類藥物中的金,在二十五味松石丸和二十五味珍珠丸中,其中有一味葯叫佐太,它的煉製是將黃金燒成灰入葯,需用50多個程序而且需用50多天才能完成。由此可見藏葯的奇特療效來之不易,因而譽為稀世珍品。
其實,歸根結底,藏葯珍寶丸之所以能享有極高的聲譽,關鍵還是具有獨特的療效。如二十五味松石丸治療肝膽疾病,二十五味珍珠丸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珍珠七十治療中風、偏癱,無不都是立桿見影、有口皆碑。
神秘的藏傳佛教,神奇的藏醫藏葯
千百年來,藏醫藏葯和藏傳佛教如同一對孿生兄弟一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藏醫藏葯也因此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藏醫學伴隨著佛教的發展而發展,受到藏傳佛教很深的影響。在藏區一些大的寺院,一般都設有專門傳授醫藥學知識的「曼巴扎倉」(藏醫學院)。藏傳佛教的高僧活佛一般對藏醫藥學也有著很深的造詣,在藏醫經典著作《四部醫典》的曼湯(挂圖)中所載的歷代名醫中就包含有五世、十三世達賴喇嘛以及印度佛教的傳播者——蓮花生大師。一些治療藏區疑難多發病的傳世秘方就是在寺院文化的背景中以師徒傳承的方式延續至今。
藏醫在診病施治時,往往要有諸如念經、禱告等行為,之後診病治病也往往能立顯神效。在藏葯的採集、炮製、製作過程中也同樣有著嚴格的規定。藥品製成後,還要按宗教儀規進行加持,由全體僧侶誦經七天,祝願藥物效果靈驗。藏醫藏葯這些濃厚的宗教色彩實際上體現了藏醫藥學與藏族天文歷算學之間的密切關係,同時也包含了心理療法、暗示療法等現代醫學和心理學內容。
揭開藏醫藥學神秘的面紗,展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門古老而又新興的民族醫學,其系統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是遠非宗教色彩所能包容的。不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說,藏醫藥學都是一門極其嚴謹科學的傳統醫學體系。
為什麼內地人服用藏葯更有效?
對藏醫,人們也許知道不多,藏醫源於古印度醫學和古希臘醫學,它對人體的認識比西醫還早800年,藏葯的功效一直令世人嘆為觀止。在西藏佛教文化的影響下,形成了一派獨特的醫術。藏醫自古就和佛教緊密相連,在西藏專門有研究學習藏醫的機構,不少名醫就是高級僧侶,在這些高級僧侶手中掌握著西藏文化的精華部分。他們知識淵博、令人敬仰,好多僧侶長期隱居,潛心研究藏醫藏葯,為保證藥力獨到,他們在製藥前先親臨採藥,而且採藥時間規定很嚴,藏葯所用藥材純正,用藥講究,在質量和數量上都有嚴格的規定;而且製藥方法採用傳統工藝操作,工藝上精益求精,從而保證了藥物的療效。
藏葯配方與中藥、西藥均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味葯和中藥的用法也不盡相同。藏葯之所以療效理想的客觀因素還在於雪域西藏海拔高,青藏高原海拔在3500到6800米之間,是人類最大的一塊未受工業污染的凈土,造就了非凡的生命力,練就了一種特殊力量,這使得藏葯藥力強勁;又由於特殊的地質原因,這些藥用植物含有人體不可缺少的金屬微量元素。這些豐富的礦物葯源象一座寶藏,使藏葯產生了較令人滿意的療效。
由於藏葯一直在一定區域內使用,在中國內地極少見,沒吃過藏葯的內地人,對其幾乎沒有抗藥性,因此內地人服用會達到較滿意的效果。
二、藏葯簡介
(摘自三九健康網:http://www.39.net)
目前有藥用記錄的藏葯達2294種。常用300多種,其中植物類200餘種,佔70%;動物類40餘種,佔12%;礦物類40餘種,佔14%。常用藏葯中有三分之一用藥與中藥相同。藏區本地草藥占常用藏葯一半以上。
藏葯的使用主要有以下特點:
藏葯的使用與藏醫的理論體系緊密結合。由於藏醫診斷最終將「隆」、「赤巴」、培根」三症歸結為「寒症」、「熱症」兩大類型,故藏藥方劑亦按其性質將葯區分為「熱性」、「寒性」兩大性能。藏醫在治療「寒症」時用「熱性」葯,治療「熱症」時用「寒性」葯。
藏葯按性、味、效分類。藏葯按八性、六味、十七效來分細類。八性將藏葯分為輕、重、潤、糙、銳、鈍、涼、熱八種性質;六味將藏葯分為甘、酸、苦、辛、咸、澀六種味道。他們認為,甘可滋補,酸助消化,苦可降火利膽,辛能除濕去寒流,咸能溫胃去虛,澀可調合諸味;十七效將藏葯歸納出柔、重、溫、潤、穩、寒、鈍、涼、軟、稀、干、乾枯、熱、輕、銳、糙、動等十七種效能。如「隆」病中有種病的性質屬「輕」,表現為心神不定,神情恍惚,藏醫則採用「重」效能的藥物去治療。余此類推。
藏葯治病多採用復方合成式。藏葯治病多採用數葯合成,很少使有單方。許多藥方配藥都在25種以上,有的甚至高達七八十種、一百多種。如「罵奴稀湯」多達130味;「然納桑培」配方多達70味。每個方劑的名稱大都是主葯加方葯總味數合成。如「然納桑培」中「然納」是珍珠,「桑培」是70,譯成漢語即「珍珠七十」。
藏葯在使用上大都有副品或代替品。為了解決珍貴葯源不足的問題,藏葯除本名正葯外,特規定了與此藥性質、類別相同、相近的副品或代用品。正品用「卻」註明,代替品用「慢恩巴」註明。
藏醫非常重視藏葯的加工與炮製。通過炮製的藏葯,不但能消除或降低毒性,而且可適當改變某些藥物的性能,藉以提高藥物的療效。主要炮製的方法有三種:火製法、水製法和水火合製法。藏醫治病的劑型主要有散劑、水丸劑和湯劑、膏劑、脂劑五種。他們把制好的藥物按病人癥狀分別配製成散劑、丸劑、膏劑、脂劑,讓病人服用,非常方便。
三、藏葯:秘藏生命奇蹟
近年來,「西藏熱」風靡全國,不但雪域高原奇特的地理人文景觀吸引了大量遊客,藏醫藏葯也因具有神奇的功效,受到中國內地乃至一些西方國家的追捧。
關於藏葯的神奇,有這樣的說法:藏葯中含有大量重金屬,卻對人體無毒副作用,令現代科學也難以解釋。
關於藏葯的昂貴,有這樣的說法:一枚珍珠七十,甚至可以換回一匹馬。
關於藏葯的豐富,有這樣的說法:一部19世紀編撰的《晶珠本草》,介紹了藏葯2294種,比《本草綱目》還多400餘種,而目前公布的藏葯秘方更多達10000多種。
藏醫核心
公認的藏醫學,已有2400年歷史。它是融合了印度阿育吠陀醫學、波斯尤那尼醫學以及中醫學的獨特醫學,其理論的核心內容是「三要素學說」,即人體由「隆」、「赤巴」、「培根」(藏語譯音)三種要素構成。其中,「隆」是主導人體全身各部位的一種動力,聚在腦髓、心肺和骨骼里,主管呼吸、循環、感覺、運動,具有「氣」的性質;「赤巴」是主導人體各內臟機能活動的熱能,分散在肝臟和血液中,促進消化、吸收及熱能和智慧的產生,具有「火」和「熱」的性質;「培根」具有人體必不可少的運化食物與調節水液等重要作用,存在於脾、胃、膀胱內,可以調節消化及水分代謝,影響人的體重和性情,具有「水」和「土」的性質。
三要素還被用於區分人的類型。「隆」型的人身材瘦小、駝背、膚色灰暗、話多、易失眠、財運差、好唱歌、愛笑、好鬥、酷愛武器,性格多有狐狸和烏鴉的特點;「赤巴」型的人則身材中等、多汗、易怒、易餓、易渴、聰明、驕傲自大、病情多熱性,性格兼有虎、猴、貓的特點;「培根」型的人體格魁梧、膚色白潤、性情溫和、不愛活動、嗜睡、長壽、多財、性格舉止穩重胸有成竹,好比獅子、黃牛、象的特點。
在正常的生理狀態下,「隆」、「赤巴」、「培根」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共同負擔人體的正常生理機能活動。但當「隆「、」赤巴「、」培根」在各種致病因素的影響下失去相對平衡時,人就產生了疾病。因此,治療一切疾病就需要利用食物、生活起居、藥物和外治等辦法來進行調整,使其恢復到原來的協調狀態,達到健康的水平。
雪域特產
一般人很容易把藏葯和中藥、西藥放在一起對比。實際上,藏葯配方與中藥、西藥均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味葯,藏葯和中藥的用法也不盡相同。藏葯之所以具有神奇的療效,主要原因在於西藏在地球上獨一無二的高海拔,使藏區的藥材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即所謂藥力強勁。在海拔2500米~5000米的高山、裸岩、灌木叢地帶生長著數百種珍貴藥材,如蟲草、西藏延齡草、胡黃蓮、天麻雪蓮、紅景天、高原靈芝等。這些生長在高寒缺氧地帶的雪域藥材,不僅純凈無污染,而且藥效特別好。同時,由於特殊的地質原因,這些藥用植物含有人體不可缺少的金屬微量元素。這些豐富的礦物葯源像一座寶藏,使藏葯擁有了神奇的療效。
1.藏族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1位名醫。
2.藏唐卡中繡的人體要害部位。
3.利用樹木的根、干、枝、葉形象介紹疾病治療的過程,唐卡是記載藏醫傳統的主要載體。
藏傳佛教更為藏醫藏葯鍍上的神秘的光輝。藏醫學受到藏傳佛教的影響很深。在藏區一些大的寺院,一般都設有專門傳授醫藥學知識的「曼巴扎倉」(藏醫學院)。藏傳佛教的高僧活佛一般對藏醫藥學也有著很深的造詣,在藏醫經典著作《四部醫典》的曼唐(挂圖)中所載的歷代名醫中就有五世、十三世達賴喇嘛以及印度佛教的傳播者——蓮花生大師。一些治療藏區疑難多發病的傳世秘方就是在寺院文化的背景中以師徒傳承的方式延續至今。藏醫在診病施治時,往往有諸如念經、禱告等行為,之後診病治病也常常能立顯神效。在藏葯的採集、炮製、製作過程中也同樣有著嚴格的規定。藥品製成後,還要按宗教儀規進行加持,由全體僧侶誦經七天,祝願藥物效果靈驗。藏醫藏葯這些濃厚的宗教色彩實際上體現了藏醫藥學與藏族天文歷算學之間的密切關係,同時也包含了心理療法、暗示療法等現代醫學和心理學內容。從這個角度說,藏醫藏葯堪稱是一門極其嚴謹科學的傳統醫學體系。
珍寶無價
也許是受到西藏自然條件及民族習俗的影響,藏葯中常常大量使用礦物葯,金、銀、銅、鐵、珊瑚、瑪瑙、金剛石、綠松石、珍珠等皆可入葯。有人說,這一特點正是藏葯區別於一般中藥、西藥而具有獨特療效且異常昂貴的重要原因。由於採用了這些珍貴稀少的珍寶類藥物,所以人們也稱這些藏葯為「珍寶丸」,如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珍珠丸、珍珠七十等。二十五味松石丸中就含有綠松石、珍珠、珊瑚、鐵屑等藥物。
藏葯的許多配方都在25種以上,有的甚至高達七八十種、一百多種。如「罵奴稀湯」多達130味,「然納桑」配方多達70味。每個方劑的名稱大都是主葯加方葯總味數合成。如「然納桑培」中「然納」是珍珠,「桑培」是70,譯成漢語就是著名的「珍珠七十」。
在中醫、西醫的理論中,這些「珍寶」大都是有毒的,但為什麼配到藏葯里不但無毒,反而有益了呢?人們把其中的原因歸結為藏葯獨特的炮製方法。
藏葯珍寶丸的炮製工藝十分複雜,特別是一些礦物葯的炮製尤為困難。例如,製作二十五味松石丸時要把鐵屑放入訶子或水柏枝液中反覆煎煮,連換幾次汁液,再放入裝有訶子液的瓷瓶中長時間靜置,待鐵屑毒性去盡化為泥後方可入葯。為了保證藏葯珍寶丸的療效和質量,有些藥物從備料、炮製成品往往耗時幾個月,甚至一年時間。從這個角度來說,藏葯珍寶丸亦是極其的珍貴難得。
藏葯中的珍寶類藥物,分為不熔性和可熔性兩類。不熔性珍寶類藥物主要有金剛石、藍寶石、翡翠、水晶、珊瑚、紅瑪瑙、珍珠等42種;可熔性珍寶類有金、銀、青銅、黃銅、錫、鋅等15種。如可熔性珍寶類藥物中的金,在二十五味松石丸和二十五味珍珠丸中,其中有一味葯叫佐太,它的煉製是將黃金燒成灰入葯,需經50多個程序花50多天才能完成。由此可見,藏葯的奇特療效來之不易,因而被譽為稀世珍品。
正是因為這些珍貴之處,藏葯珍寶丸具有了獨特的療效。如二十五味松石丸治療肝膽疾病,二十五味珍珠丸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珍珠七十治療中風、偏癱,無不都是立竿見影、有口皆碑。對於內地人而言,由於他們從來沒有吃過藏葯,對其幾乎沒有抗藥性,因此服用藏葯後效果更加明顯。
最著名的「珍寶丸」
藏葯極品·珍珠七十
珍珠七十(然納桑培)由公元十五世紀傑出的藏醫學家蘇喀·年姆尼多吉創製,以確切的療效而著稱。許多西藏民間人士常將此葯作為珍貴藥品貯存,以備治療重病、急病之需。 珍珠七十不僅是治療疑難病症的特效藥,而且具有預防疾病及滋補、保健的作用。珍珠七十由珍珠、松石、珊瑚、青金石、牛黃、藏紅花、麝香、熊膽、吠琉璃、碧玉、翡翠等七十種珍貴藥物精鍊配製而成,它的具體功效在於:解毒、安神、鎮靜、化瘀、開竅、通經活絡、調合氣血、滋補強腎,對於「黑白脈病」——血液循環和神經系統的病症、中風、癱瘓、各類神經脊髓炎、腦溢血、心臟病、高血壓等病症均有良好的療效。
肝膽首選·二十五味松石丸
二十五味松石丸是一種傳統經典藏葯,也是藏醫臨床治療各種肝膽疾病,特別是乙型肝炎的必備藥品。在藏醫治療肝膽疾病的各種藥物中,以二十五味松石丸的名氣最大、歷史最久、療效也最好。它由藏紅花、五靈脂、船形烏頭、五脈綠絨蒿、傘梗虎耳草等青藏高原獨有的珍稀名貴藥材組方而成,在清熱解毒、利膽退黃、疏肝解郁、化瘀行血、保肝降酶方面確有良好作用。
心腦血管病剋星·二十五味珍珠丸
二十五味珍珠丸的配方流傳已有千年之久,對多年的中風、偏癱、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疾病效果極佳,被藏民譽為溶解血栓的"疏通機"。二十五味珍珠丸由天然珍珠、天然牛黃、天然麝香、沉香、木香、檀香、短穗兔兒草等二十五味藏藥材製成,這些配方創造性地把活血化瘀、疏經活絡、通竅醒腦、開啟關節等功能結合起來,是治療偏癱的首選良藥。
千年古葯·仁青芒覺
仁青芒覺成方於公元八世紀,始載於藏醫古典巨著《四部醫典》:「中毒者特效芒覺也」,後經歷代藏醫學者不斷研究發展,詳載於卻吉瓊乃(1700~1774)所著《盤德瓊乃》一書。上千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仁青芒覺對各種中毒症和消化道潰瘍以及各類慢性胃炎、腸炎、胃腸絞痛等疾病有顯著的療效。它由藏紅花、蒲桃、毛訶子等多種藥材組成,有清熱解毒、益肝養胃、愈瘡醒神、滋補強身之效。
最著名的藏區藥材
紅景天
千百年來,藏族人以紅景天入葯,用以強身健體,抵抗不良環境的影響。紅景天還具有潤肺止咳、活血止痛、抗輻射、抗缺氧、抗心肌缺血、抗疲勞、清熱、滋補元氣、防癌抗癌、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肌體抗病能力等功能。可用於治療運動過度機體衰弱導致的腦內多巴胺濃度降低,預防高度緊張的腦力工作者的神經衰弱,噁心嘔吐,全身無力,呼吸困難,體虛睏倦等症。紅景天具有治療與保健雙重功能,是不可多得的雪域珍品。
雪蓮花
藏族老百姓將雪蓮花分為雄、雌兩種,據說雌的可以生吃,具有甜味,雄的帶苦味。雪蓮花除產西藏外,在新疆、青海、四川、雲南也有分布。各地民間將雪蓮花全草入葯,主治雪肓、牙痛、風濕性關節炎、陽萎、月經不調、紅崩、白帶等症。印度民間還有雪蓮花來治療許多慢性疾病,如胃潰瘍、痔瘡、支氣管炎、心臟病、鼻出血和蛇咬傷等症。由於雪蓮花中含有療效好而毒性較大的秋水仙鹼,所以在用雪蓮花泡酒主治風濕性關節炎和婦科病時切不可多服。
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藏語:壓扎梗布)是我國醫藥寶庫中的一味珍貴的中藥藥材,常常與人蔘、鹿茸一起被列為三大補品。冬蟲夏草由昆蟲和真菌聯合而生,冬蟲夏草具有我國傳統的「食養療法」的功效,冬蟲屬陰,夏草屬陽,起陰陽並補作用。由於藥力和緩,冬蟲夏草也是病後體虛調補佳品。據有經驗的老人介紹:尋找蟲草一定要把腰彎下來,或者趴在地上仔細觀察(早晨易找,正午難找),只要發現一根蟲草,附近一定還有,而在最密處1平方米可發現蟲草10~20根。西藏加工蟲草方法很簡單,把挖到的蟲草及時剝去外面附著的一層黑褐色囊皮,干後除凈。
鹿茸
至目前為止,西藏有三種能產茸的鹿:馬鹿(藏語譯音為夏瓦)、白唇鹿(藏語譯音為夏瓦曲嘎)、水鹿(藏語譯音為哈那),其中以馬鹿茸最佳。鹿茸是雄鹿額部生長出來的尚未骨化的嫩角,俗稱鹿茸角,是雄鹿的第二性徵。三歲以上雄鹿可以鋸茸,每年可鋸茸二次。鹿茸中含有豐富的鹿茸精、揮發性脂肪酸和硬骨素、鹿茸脂酯、膽固醇等,能增強機體的各種機能,如腎臟利尿機能、腸胃消化及分泌機能、促進血球新生、促進潰瘍及創口癒合等,並有生精補髓、益血肋陽、強筋健骨之功效。
四、西藏醫學中的醫德概念
(摘自大藏寺高僧祈竹仁寶哲《西藏醫學點滴》)
由於西藏醫學本身就與佛法有極為密切之淵源,所以醫德之概念在西藏醫學中是很重要的一部份。在其它的醫學體系中,醫德同樣是深或淺地被重視的。但在西藏醫學中,它的地位比其它醫學文化中更為重要!在其它醫學體系中,醫德與醫者之治病水準並不被視為相連,但在但西藏,人們投醫時選擇醫師必會先觀察其醫德,其醫技水準及知識只是次級之準則。
在一位西藏醫師而言,他的行醫生涯並不只是一份職業,而是他的修持。故此,智能與悲心是同等地被重視的。他不但要負責醫治病人的生理病患,同時也擔當著照顧病者的心靈健康的責任。在五零年代及以前,以藏醫作為職業的人大多是虔誠的修行人,把自己之事業視為利益眾生的個人修持。
從事藏醫事業的人,自入門學習開始便會背誦出自《四部醫續》及相關醫典中的醫師戒誓,其中包括:對病者要施以慈悲、治病不能分親疏、治病施藥不能設定條件及固定回報、不貪錢財名利及不視病人之排泄物為污穢等等。這些都是衲自幼年每天必須背誦的誓戒。《四部醫續》中亦提及醫師與醫師之間的關係、醫師之個人品德要求、醫師對徒弟的責任及治病之態度等等。
很多人認為醫德雖然是重要,但治療效用與醫德並無關連。西藏醫學卻認為一位醫師之能力與其品德有莫大的關係,甚於其醫學知識及技術水平等因素!衲本人就親身體驗過不少例子,有一位醫師不論在知識、經驗及技術上都是有極高造詣的,但看他的病人往往就久病不愈,再改看其它醫師,其它醫師知道前述醫師是極有知識及經驗的前輩,所以往往沿用同樣的處方及不同樣的判斷,病人很快就好了!衲是一個很保守的人,所以現在所談的或許大家並不接受,衲卻依然照說,因為傳統上的確是這樣教授的,衲也深信如此!一個技術及知識平平的醫生,如果他有真正的慈悲心,他所開出的處方可能比一位沒有慈悲,但技術與學識皆為一流水平的醫師所開的處方更有療效!衲見過有很多的醫師在技術及知識上只是一般水準,所開出的藥方也只是平平無奇,但療效卻十分大,這些就是有慈悲心與無慈悲心之分別!
衲在第一天開始學習醫術的時候,家師第一句話就是:「知識與技術只能令一個人成為醫學上的專家,卻不能令他成為一個良醫!只有在同時具備慈心與悲心時,他才會成為一位良醫!」。在衲學成了,告別家師的時候,他在臨別的一刻為納作了最後的一次開示:「我所教你的只能令你具備醫學知識,卻不能令你成為良醫!只有慈悲心才能令你成為一位良醫!」。這已是四十多年前之事了。在此以後,由於政治的變化,衲再未見上家師一面,但這一番開示卻言猶在耳,沒有一天不會想起!
由於醫德的要求,藏醫的收費制度也有其獨特之處:在傳統上,窮者求診是不可以收診金的,中等家境者視乎他們自己的發心而收適量診金,有錢的人則往往會發心捐獻適量診金以上的金額補貼醫師對窮者之免費贈醫施藥。所以藏醫一般是根本沒有訂立診金金額的。在今天,很多藏醫仍然保持這個傳統,在印度的「醫歷學院」也一樣保持了這種制度,出家人及窮人免收診金,藥物則酌情略收少許或免費。衲本人一生中為人診病施藥,亦遵家師所訓,從未收費。
今天在場的人中,大多為信仰佛法的中、西醫及學習醫術的學生。現今的社會或許與以前不同了!大家可能覺得不設診金定額就不能維持生計。衲建議大家最起碼要把病人的利益與幸福放在首位,個人的生計頂多只可視作次等重要!否則即使技術及學識再好,也不能成為一位良醫!要成為一位良醫,就不能以世俗名利態度處世。一位良醫與一個世俗的人剛剛相反:醫師要把病人放在第一,自己之利益放在最後!大家應該把行醫視作個人的修持,而不是一種求取名利及糊口的工具!
在醫德方面,還有一點值得與大家談談的。衲的弟子中有好幾位是西醫。他們在判斷到一位病人並無生存希望的時候,一般都不會直接告訴病者。這一點與藏醫完全相反!衲總覺得這是很有趣味的異處,或許它正反映出東西方文化之不同之處!
西藏人幾乎全部都是信仰佛法的。佛法中視死亡為另一個生活之開始、論回中的一個過程,而非一個終結。西藏人不論僧俗都對佛法及輪迴有極堅定的信仰。死亡只被視為一種轉變,並非一個終結。所以西藏人對死亡似乎比西方人看得豁達自在。
藏醫在診斷到病者並不可能痊癒的時候,往往會直接告知。他們一般不會提到「死」這一個字,通常是向病者說:「你最好準備一下行李,準備步上旅程吧!」。藏醫一般都十分直接,毫不隱瞞病者,不會給予錯誤的希望予病人。在西藏的文化中,也許這樣做是最恰當的。並可以有時間處理遺產、交代後事及精進於佛法上之修持,放下對世間親人財產之執愛,以準備迎接未來生。對西藏人而言,死亡並非壞事,它只是一種變幻而已!衲聽說西醫中的醫德準則是不告訴病人將會死亡的訊息。這一點與藏醫剛好相反,反映出不同文化中的人對死亡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五、神奇的藏葯走向世界
具有千年歷史的藏葯,蘊藏了雪域高原、神山聖湖的精妙。它有限的產量,能不能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呢?隨著西藏熱的興起,對藏醫和藏葯的迷戀,也成為中國內地和西方一些大城市中的時尚。
「喂,去西藏嗎?給我帶一些珍珠七十吧!」
「一定要買到常覺啊。這對治療胃病有奇效!」
白領中間,可以聽到對進藏者這樣的托囑。朋友也有這樣的傳說:某某人的老父,癱瘓不能動彈,一吃藏葯,很快可以下床。藏藥專賣店,也雨後春筍般地,一夜間在大城市中崛起。
在不少人看來,如今的藥品中,似乎沒有比藏葯更神奇的了。
「一枚珍珠七十可換一匹馬」。
公認的藏醫學,有2400年歷史。
根據藏書《五部箴言·大臣箴》的記述,從公元前4世紀藏王聶赤贊布時期,常松·傑普赤西就撰寫了《毒藥療法》,確立了藏醫最早的基調。
到公元8世紀赤松德贊時期,雪域藥師玉妥寧瑪·雲丹貢布編撰完成了著名的《四部醫典》,是為藏醫的靈魂。
藏醫學是融合了印度阿育吠陀醫學、波斯尤那尼醫學以及中醫學的獨特醫學,是以佛教思想為中心,結合了複雜的醫學知識和經驗,從生理上、心理上使人恢復健康的治療實踐。
藏葯的這種自然和精神品質,本身就很受到傷痛於物欲苦海的現代人歡迎,其風行有著社會原因。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藏葯研究中心主任彭敏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藏葯和中藥的醫療思想相似,重視整體的調節,這是中醫和藏醫的精髓,而雪域高原的極端環境,造就了藏葯的神奇特性。
以珍珠、檀香、降香、九眼石、藏紅花、牛黃、麝香製作的藏葯珍珠七十,是治療中風、癱瘓的靈藥,對心腦血管疾病,更有奇特的療效。曾有癱瘓的病人,服用珍珠七十後不久,即可站立行走。
藏醫現代宗師、西藏藏醫學院院長措如·才郎曾經以珍珠七十,用3個月的時間治癒了成都一位患者的類似艾滋病的免疫能力低下症。
北美第一個受過全面藏醫藥教育的美國人埃里奧特·圖卡對《瞭望東方周刊》說,他曾經為一名歌唱家,通過治療她的肝和胃,恢復循環系統的平衡,治癒了她左右聲帶上的息肉和囊腫,胃酸、過敏和周期性失眠。
措如·才郎院長對《瞭望東方周刊》說,珍珠七十對於心腦血管疾病造成的神經系統損壞所導致的中風癱瘓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在西藏十分名貴,一枚可以換一匹馬。
《瞭望東方周刊》在走訪西藏期間了解到,藏葯幾乎什麼病都能治,尤以對內髒的慢性疾病療效神奇。
吸取雪域高原精華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邱明華研究員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青藏高原光照時間短、輻射強、氣候寒冷,每年只有三四個月的時間微溫,植物要在這三四個月的時間裡完成生殖,繁殖周期很短。
另一方面,高原昆蟲較少,植物的生殖受粉很少像平原地區藉助蟲媒,而是藉助風媒比較多。亞極端環境和不同的生殖方式造就了生長在青藏高原地區的植物的生理特性,植物的物質基礎有很大不同。
「最近對紅景天的研究比較多,紅景天屬於景天科,塊根可以長得很大,在高海拔、缺氧、缺水的條件下能長這麼大,肯定具有抗缺氧的能力。但是對它的藥理和藥效的研究並不充分。」邱明華說。
在他眼裡,藏醫藥的獨特之處在於並不把病人歸於某幾大類,而是從病人的個人情況,給予個別的診斷,而藏葯,就是給病人恢復肌體的平衡。
措如·才郎整理髮掘的「水銀洗鍊法」是製作珍珠七十等許多藏葯的必備手段,炮製一種藥物往往要歷經幾個月到一年的時間,但是也給藏葯帶入大量汞成分。
藏葯中大量的重金屬是國際上公認的有毒成分,但是藏葯獨特而神秘的炮製方法使其並不具有毒副作用,是藏葯的又一神奇之處。
青藏高原共有2000多種植物、159種動物和80餘種礦物可以入葯,對治療高原性疾病,諸如心腦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肝膽疾病、風濕、以及婦科病和免疫系統疾病,效果比較好。
彭敏說,高原強紫外輻射的條件下必然產生抗輻射機制,利用高原植物中提取的紫外吸收蛋白,可以製造最好的防晒霜。
等待全世界的研究和利用
半個多世紀前,藏葯產量很小,而且,昂貴品種大多供奴隸主貴族享用。
現在,西藏成藥生產已由過去的自采、自種、自製、自用狀態,進入了規模化生產。西藏20家藏葯生產企業,總生產藏藥品種已達300多個,年產量在50萬公斤以上,產值達3.1億元。
然納桑培、仁青常覺、坐珠達西、仁青芒覺、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珍珠七十、奇正消痛貼等名優產品,已進入內地和國外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包括西藏的20家藏葯企業,以及青海的20家、四川的5家、雲南5家、甘肅10家、新疆的2家,加上內地一些藏葯企業,全國已有近百家藏葯生產廠家。但是,水平參差不齊,有的經過GMP認證,也有以非青藏高原藥物或中藥品種作為替代的「掛牌藏葯」。
如果認不準,外人有時會「上當」。更麻煩的是,同品種的重複生產嚴重,造成某些藏藥材供需矛盾日趨突出。藏葯植物出現了「越挖越少,越少越貴」的現象。
以紅景天為例,目前以紅景天為主要原料生產藥品及保健品的企業有6家,年需紅景天原料2000噸以上,而自然生長的紅景天一般需7年-8年方可採用,雖然目前紅景天的儲量還較豐富,按現在的開採速度,5年後紅景天原料便會趨於枯竭。
藏葯的現代化被提上了日程。彭敏說,藏葯的現代化,需要探索資源的繁殖和可持續利用的方式,「藏葯的現代化一定要在尊重藏醫藥原有理論的基礎上,並保證資源的品質」。
彭敏認為,藏葯的現代化,還在於規範化。規範化就是確定什麼葯是真品,什麼葯是贗品;其次是標準化,建立理化的質量標準,從配料、工藝、成品上建立相應的判別標準。
加強對傳統葯的改造也很重要,要細化藏葯的功能;另外,就是利用藏葯的資源和特點開發新的藥物和保健品,以及傳統藏醫藥文獻的收集和整理。
措如·才郎院長曾用5年時間,撰寫了長達50萬字的「央金佔多本」《聲明學論著註疏》、長達300萬字的「佔查巴本」《聲明學論著註疏》和長達120萬字的《四部醫典註疏》以及其他著作,為人類留下了五六百萬字的藏醫藥知識財富。
他對《瞭望東方周刊》說:「目前的10000多種藏葯秘方,已經全部公開,等待全世界的研究和利用。」
六、拾貝
藏醫藥的起源
藏醫藏葯歷史悠久。早在遠古時代,生活在西藏高原的居民在同大自然作鬥爭中逐步認識到了一些植物的性能及其用於治療的經驗;在狩獵過程中,又逐漸知道了一些動物的藥理作用。相傳在公元前三世紀,就有了「有毒就有葯」的說法。據《玉妥·雲登貢布傳》記載,西藏最早流行的一種醫學叫《本醫》,當時還沒有系統的理論,主要靠三種療法,即放血法、火療法、塗摩療法來治病。同時,還用酥油止血,用青稞酒治療外傷等等原始簡單的辦法。
公元四世紀,天竺的著名醫學家碧棋嘎齊和碧拉孜入藏,傳播了《脈經》、《藥物經》、《治傷經》等五部醫典,對《本醫》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公元六世紀以來,從內地傳來了醫學和天文歷算;七世紀,文成公主入藏,帶來四百零四種病方,五種診斷法,六種醫療器械以及四種醫學論著如《門介欽莫》(即《醫學大全》)等。八世紀,金城公主入藏時又帶來了許多醫藥人員和醫學論著,並把其中一些著作譯成了藏文,如《索瑪拉扎》(即《月王葯珍》)等等。
赤松德贊時期,藏醫有了很大發展,出現了九大著名醫學家,即玉妥·雲登貢布、碧棋列貢、吾巴曲桑、齊齊謝布、米娘絨吉、昌提傑桑、聶巴曲桑、冬門塔傑和塔西塔布。其中玉妥·雲登貢布最為有名。
玉妥·雲登貢布(708~835年)是吐蕃王朝時期最傑出的醫學家,曾擔任過贊普的御醫,是藏醫學理論體系的奠基人。他走遍西藏各地,廣泛搜集和研究民間醫方,總結民間醫藥經驗,還多次赴內地五台山以及印度、尼泊爾等地,拜中外名醫為師,曾邀請著名中醫學家東松(即韓文海)、印度醫學家新提嘎瓦、尼泊爾醫學家達瑪錫拉、克什米爾醫學家庫雅巴等來藏研討學術。他結合中外醫學成果,編著了三十多部醫學論著從而形成了藏醫的一整套體系。
從此,藏醫藥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四部醫典》的內容藏醫學的主要醫典是《居悉》(即《四部醫典》也稱為醫學四續),相傳為宇陀·雲丹貢布編著。但據《宇陀·雲丹貢布》記載,又說此醫典是譯師白若雜納翻譯的作品,宇陀·雲丹貢布對它進行了補充和注釋。目前見到的幾種版本,已不是原來版本了。相傳了十一世紀時,宇陀·雲丹貢布的後裔宇陀·薩瑪吸收《月王葯診》等藏醫古籍的精華,對《四部醫典》的內容作了進一步充實。在第五世達賴喇嘛時期,著名學者第司·桑傑嘉措對《四部醫典》進行了校對和修訂;十三世達賴喇嘛時,又組織人員對《四部醫典》的文字進行修訂。
《四部醫典》的內容十分豐富,包括各種疾病的分類以及生理、病理、診斷治療、藥物配方等等。
《四部醫典》的第一部:《總則本》共6章,有彩色挂圖4幅,它概括介紹人體的生理、病理、診斷及治療的一般知識。第二部:《論述本》共用章,有彩色挂圖35幅。它詳細介紹人體生理解剖,疾病發生的原因及規律,衛生保健知識,藥物性能,診斷方法和治療原則等。第三部:《秘訣本》共92章,有彩色挂圖16幅,專門論述各種類病的診斷和治療。第四部:《治療本》共28章,有彩色挂圖24幅,介紹脈診和尿診,各種方劑的配方,功效和用途,以及外治療法等。《四部醫典》內容很廣,歸納起來可分為:一、基礎理論;二、生理和解剖;三、診斷疾病的方法;四、治病的原則;五、預防和治病;六、藥物。
《四部醫典》是古代醫學重要成果之一。在1200多年前,能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實踐具有一定的科學水平的獨特論述,給我國醫學史上增添了不朽的光輝。它也是藏族人民長期與疾病作鬥爭的經驗總結。在歷史條件下,曾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由於刻印時正處於當時的奴隸制社會,因歷史條件所限,科學不發達、宗教盛行等原因,著作中存在著許多封建迷信的內容和色彩,如借尿診打卦法來判斷疾病是什麼鬼邪引起的,便是一例。這些唯心主義的東西在我們研究整理中盡量剔除,使它「去粗取精」,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為保護人民的健康,為創造我國統一的新醫學新藥學作出新的貢獻。
《四部醫典》與藏醫掛畫(摘自祈竹仁波切《西藏醫學點滴》)
在藏醫之培訓中,《四部醫續》是必修的著作,學員必須加以背誦及通曉。尤其在學院式的教學中,《四部醫續》及其有關著作更是最主要之教學素材。
在藏醫學文化中,有一種稱為「醫畫」的挂圖,在藏語又稱為Men-Thang;Men是「醫藥」的意思,Thang 是藏文Thang Ka的縮寫,意為「挂圖」。這種「醫畫」有極悠久的歷史,包括了所有與藏醫學有關的知識在內,故此成為藏醫培訓重要教學工具。
「醫畫」的材料為亞麻布或同類畫布,繪製顏料全部是天然的顏料,例如金、銀、珊瑚、松石等礦物與植物所製造之色料,所以能歷千年而不變色。每一幅掛畫在繪畫完成以後,會裱以織錦及各種繡花綢緞布料,色彩鮮艷。
整套的「醫畫」約近百幅,內容涵蓋了所有關於藏醫學的知識在內,有一些是描述藏醫學源流的、有些是歷代藏醫學傳承師長圖像、有些是養生保健的學問、有胚胎形成之逐周生長發展形態描圖、有人體解剖圖、骨骼結構、氣脈系統、血統循環系統、內臟分布及各器官功用圖、診脈方法及各種脈象描述、治療方法、飲食與健康之關係、死亡徵兆、各種藥物之療效、針炙療法及下炙部位、患病起因等等不能言盡,全部以淺白易明之圖像表達,輔以少許解說文字。這種教學工具是極為有效的,能令學員易於記憶、明了及吸收。在中醫及西醫文化中,雖然也有以圖畫協助教學的例子,但主要只是有關生理結構、內臟、骨骼等之圖像,似乎並無以圖像表達脈像,甚至包括醫德、歷史及診斷方法等的挂圖。這種涵括所有醫學知識(包括其歷史及傳承在內)的套圖,是藏醫學獨有的文化。這一套挂圖,在古代是極為希有的手繪精品,現今在市面上有藏漢文及藏英文版的精美複製品出售(註:稱為《四部醫典系列挂圖全集》)。國外也有一本英語的藏醫介紹圖冊,裡面也印出了多張新繪的「醫畫」,另外附上頗為淺白的解說介紹,是一本十分精美的印刷品
藏醫藥簡介
藏醫藥是一門歷史悠久,具有完整理論體系和豐富臨床實踐經驗的傳統醫藥,與青藏高原民俗文化圈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是漫長歷史歲月的積澱。
早在公元前3世紀,高原人就有了「有毒必有葯」的醫理,公元四世紀左右人們已經會用酥油汁塗抹傷口,結紮脈口以治療出血,並利用酒糟治療外傷,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建立起強盛的吐番王朝。大唐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大量的醫學著作和醫生。同時,藏王還請了印度、尼泊爾醫生入藏,結合高原古老的醫學,編輯整理了大量的醫學經典著作。公元8世紀末,藏區名醫宇陀.寧瑪元丹貢布各處遊學,廣泛吸收前人的經驗,經過20多年的實踐,著成了藏醫學的奠基之作《四部醫典》。
公元14世紀中葉,藏醫學出現了以南派和北派為主要代表的不同學派,北派主要生活在北方高原地帶,對常見病如風濕症有豐富的治療經驗,擅長應用溫熱藥物,艾灸及放血療法。南方學派的出現較北派略晚一些,由於地處亞熱帶地區,善用草藥。
藏醫認為宇宙是由小五行(金、木、水、火、土)和大五行(氣、火、土、水、空間)組成,小五行在人體則指心、肝、脾、肺、腎;大五行則包括整個宇宙,整個宇宙都依賴大五行的運行。「隆」(氣),「赤吧」(火)、「培根」(水、土)、是構成人體的三大元素(三因學說),任何一個元素的盛衰都會引起疾病發生。藏醫學以其獨特「三因學說」、「人體七大物質」和「三種排泄物」為基礎理論,在多個學科領域都有自己獨特的建樹。
千百年來,藏醫學廣泛吸取漢族醫學和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等民族醫藥學的精華,對某些疾病有獨特見解和療效,使其在祖國民族之林獨樹一幟,同其他民族醫學一樣是世界文化寶庫的一部分。
藏葯的炮製加工(略)
藏醫的基本理論(略)
藏醫理論體系
藏醫藥是中國醫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世世代代的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在與自然和各種疾病進行鬥爭中,積累了治療各種疾病的經驗,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藏醫理論體系,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關於人體胚胎髮育,早在公元8世紀,藏醫學就開始了研究,並且進行了闡述,認為人體胚胎髮育要經過魚期、龜期和豬期三個不同的階段。藏醫學對人體的胚胎髮育的研究在下列幾方面反映的事實遠早於外國學者:
<1> 胚胎是逐漸發育的,在發育過程中逐漸形成各種器官。
<2> 胚胎的發育過程體現了動物發育過程的幾個重要階段。
<3> 藏醫學形象地描述胎兒發育的過程中出現的"魚期"、"龜期"和"豬期"的順序、是與脊椎動物的魚綱、爬行納、哺乳綱而後人類的進化順序相一致的。
<4> 藏醫學對於人的胎兒、臍帶和母體子宮之間的相互關係,在1100年前就有了比較科學和恰當的比喻。
2.三因學說。藏醫學認為,「隆」、「赤巴」、「培根」三者是構成人體的物質基礎,也是進行生命活動所不可缺少的能量和基礎。 在正常人體內,三大因素、七大物質基礎及三種排泄物之間,應保持相對平衡。由於內外因素髮生變化,平衡失調,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藏醫學還用三大因素分析論述人類體型。
3.藏醫病理學。藏醫學認為,一切疾病的發生有內外兩方面原因;內因和外因是有機聯繫著並互為因果關係。
4.人體解剖及生理。藏醫學對人體的構造有較具體和深入的了解,在世界各種傳統醫學體系之中,藏醫可以說是最先進的一種。人體的器官,藏醫學也認為有五臟、六腑,並且給予了形象的比喻。藏醫學認為,人體全身有骨頭360塊。四肢大關節有12個,小關節有210個。韌帶有16處。頭髮有21000根。汗毛孔 1100萬個。 身體各種器官、各種結構的機能,藏醫也有所認識。
5.疾病的病因和種類。藏醫學有自己一套疾病病因觀和分類的方法,與其他醫療系統不盡相同,與宗教觀念關係甚密即是其特殊之處。
<1> 關於病因,藏醫學認為有一般的和特殊的兩類:一般的,即共同的病因,包括季節(指天氣變化)因素,飲食起居欠適,中毒以及前世罪孽等。特殊的病因,包括飢餓、失眠、空腹勞動過度、長期營養不良。暴怒、飲食因素等。
<2> 關於種類,傳統藏醫學分法也很特殊。如《四部醫典》就提到疾病有以404種。從形態方面來分類,它分成隆、赤巴和培根三大類,共計101種。用疾病的主要性質來分類,它分成本系和旁系兩大類。本系和旁系又各分若干型,共計101種。用疾病發生的部位來分類,大致分成身和心兩個部位的疾病,共計101種。 以上共計以404種病。"四百零四"這個數目是與佛教"四大"學說思想相關聯的。還認為其中有101種病不治自愈,101種病治而不愈,101種病治而後愈,另101種病無法治癒。這些都是佛教思想的反映。事實上,現今的藏醫學對疾病已不限於這種古老的機械的分類。
藏醫病因分類
藏醫病因分遠因、近因和具體病因三種。
遠病因是「無明」,即不明諸法無我而產生的煩惱;近病因是「貪、瞋、痴」;具體病因是「隆、赤巴、培根」。
三種病因之間的關係是無明產生貪、瞋、痴,貪、瞋、痴依次產生隆、赤巴、培根,三者之間互為因果,藏醫認為人體生病的根本原因就是「無明」引起貪婪、怒和痴愚,擾亂體內「隆、赤巴、培根」三種生命活動的功能物質的平衡而發生各種疾病。
藏醫診斷學(略)
藏醫治療學(略)
藏醫臨床學(略)
藏醫三元素
藏醫藥學認為,隆、赤巴、培根三大元素是構成人體的物質基礎,也是進行生命活動所不可缺少的能量和基礎。在正常生理狀態下,三者在人體內保持著協調和平衡的關係,因而是生理性的。每當三者中的任何一個因素或幾個因素由於某種原因而出現過於興盛或衰微的情況時,則變成了病理性的東西,而出現隆的病態、赤巴的病態和培根的病態,治療上就需要對三者進行調整,使其恢復到原來的協調狀態,達到健康的水平。
隆、赤巴、培根各有自己的特點,各有自己不同的功能,但它們之間並非各自獨立,互不相干的,而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
① 隆
隆:是推動人體生命機能的動力,與生命活動的各種機能密切相關。它的性質與漢族中醫的「氣」很有些相似,但不完全一樣。根據隆的不同機能和存在部位的不同,又可以把隆分成五種:
維命隆:音譯「索增隆」。它存在於人體頭頂部,也即中醫所說的百會穴的部位,其運行的部位是咽喉部和胸部。它司人體的吞咽動作,司理呼吸運動,唾液分泌,打噴嚏,打飽呃,使人的記憶力清醒、增強,感官聰明而敏銳,還維持著人體正常的精神狀態。
上行隆:音譯「緊久隆」。它存在於人體的胸部,並運行於鼻部、舌頭和喉頭部位。它司人體的發聲,使人面色紅潤有光澤、充滿活力、精神振奮、善於思考。
遍行隆:音譯「恰不其隆」。它主要存在於心臟,並運行於全身。它司人體四肢的活動、屈伸行走,還司眼睛及口唇的開合,並主管人的語言和思維活動。
下泄隆:音譯「吐色隆」。它存在於人體的肛門部位,運行於人體的下部,包括大腸、膀胱、會陰等部位以及大腿的內側。它司人體精液的排出、月經和大小便等的排出,還管理忍便的控制以及婦女分娩過程等。總之,凡人體下半身的各種機能,都由它來司理。
伴火隆,音譯「梅年姆隆」。主要存在於人體胃脘部位,運行於人體內部各臟腑器官之間。它主管人體的消化機能,負責把食物中的精華和糟粕分開,並促使血液生成和成熟起來。
隆的特性是:粗、輕、寒、微、硬、動這六種。
粗,其表現特點是性情急躁,舌苔明顯,厚而粗,皮膚粗糙;
輕,指人體的活動輕捷靈便,性情也變化不定,難於捉摸;
寒,是指人體喜歡避寒就溫,平時喜歡曬太陽、烤火,飲食也喜熱食,不喜涼食;
微:其表現是隨處可到;
熱:指人體喜冷而惡熱,喜在涼處而怕熱,飲水也愛涼飲;
輕:指身體輕盈,在患病時,也都比較輕而易治;
臭:指它使人體分泌的汗液具有一些微臭,而尿液也都具有明顯的腥臭味等;
瀉:指它使食入的食物中難消化之成分排泄,發生腹瀉;
濕:指它使人體保持較多的水液、痰濕,體表也較濕,還常使人泄瀉。
具有上述隆的特性,凡是隆型的人,多有以下這些特點:身體略彎曲,甚至佝僂駝背,人較瘦削修長,面色偏淺灰或淺藍色,關節里常出現響聲。這種人喜歡談笑,愛唱歌,也愛與人爭吵甚至打架鬥毆。身體抗力較差,易患感冒,平時則多喜吃帶酸味、苦味的食物。
② 赤巴
赤巴:具有火熱的性質,也是負責人體內臟腑機能活動的一種因素,具有中醫「火」行的性質。這是一種生理活動所需要的火或熱量,與病理上的火邪不同。根據赤巴存在的部位和具體功能的不同,赤巴又可以分成五種:
消赤巴:也譯成消化赤巴,音譯「赤巴久覺」。它存在於胃腸之間,其作用是協助把食物中的精華和糟粕加以分解,使其產生出熱能,並使其他各種赤巴的作用能正常地進行,更好地發揮其生理作用。
變色赤巴:音譯「赤巴當久」。它位於人體的肝臟,主要作用是使食物中的精微所包含的色素變成體內各種成分應具有的色澤。如血液中具有的紅顏色、膽汁中的黃綠色,以及肌肉的紅色、糞便中深淺不同的黃褐色等。
能作赤巴:音譯「赤巴朱且」。它位於心臟部位,其職能是司人的思想意識,負責人的膽略,使心胸開朗,有謀識。人的慾望及驕做的情緒也與它有關。
能視赤巴:音譯「赤巴通且」。它位於人的眼睛部位,主宰人體的視覺,使人能看到體外周圍的物體,並與辨別其顏色有關。
明色赤巴:音譯「赤巴多塞」。它存在於人體表皮表面的部位,使人的皮膚細膩、潤澤和光亮。
赤巴的特性是:熱、輕、臭、瀉、濕。
熱:指人體喜冷而惡熱,喜在涼處而怕熱,飲水也愛涼飲;
輕:指身體輕盈,在患病時,也都比較輕而易治;
臭:指它使人體分泌的汗液具有一些微臭,而尿液也都具有明顯的腥臭味等;
瀉:指它使食入的食物中難消化之成分排泄,發生腹瀉;
濕:指它使人體保持較多的水液、痰濕,體表也較濕,還常使人泄瀉。
具有赤巴型的人,與赤巴的特性的表現相類似,有如下特點:容易感到口渴、飢餓。赤巴型體質的人頭髮發黃,一般體型和身材都屬中等,人也聰明,但常表現驕傲,面色多紅潤。
③ 培根
培根:具有水和土的性質,與人體內津液、粘液及其他水液的物質和機能保持密切的關係。也有人把培根譯成痰或粘液。這裡的「痰」是正常生理狀態下存在的正常物質,而不是病理狀態下出現的痰液。根據其所在的位置及功能,又分為五種:
培根丹且:又意譯為能依痰。它位於胸中,為5種培根之首,可協助其他4種培根的正常機能運轉。當人體體內的體液水分產生異常,即過多或過少時,培根丹且能起調節作用,使其恢復正常。
培根涅且:又意譯為能化培根。它位於胃的上部,能磨碎食物、消化腐熟食物。當然,這一機能還需與其他兩種因素,即消化赤巴、消化隆來共同完成。
培根良且:又意譯為能昧培根。它位於舌頭的部位,其主要功能是主管人體嘗味的機能以辨別食物中的各種不同味道。
培根其木且:又意譯為能足培根。它也位於頭部,在外界刺激作用下,它能使人體產生各種精神情緒,如喜、怒、哀、傷、知足、滿意等。
培根居而且:又意譯為能合培根。它分布在人體的各個關節部位,其功能是使關節,也即骨骼與骨骼相結合的部位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負責關節的屈曲和伸張,使它們能靈活地活動。
培根的特性包括膩、涼、重、鈍、穩、柔、粘等7種。
膩:與赤巴的膩性相近,即帶有油膩的性質,逢有舌苔時,也多粘膩。但這種粘膩多為白色,與赤巴的粘膩舌苔不同,後者多為黃色,其排泄物如糞便、汗液、尿液等也多粘膩;
涼:指身體多涼,喜歡呆在溫暖的地方,平時則喜熱飲熱食,不喜涼飲;
重:指身體多重墜,動作笨重不輕便,行動也懶慢,不喜活動,如患病一般也較重;
鈍:一般是指人體患病時,病情發展較慢,變化不大,也不易轉變成其他病;
穩:指人比較穩重,不易激動,病情也較穩,不易產生突然的變化;
柔:指它的性質柔軟,嫩薄,如表現在舌苔上,也較輕而薄,如有疼痛,也是輕微的;
粘:指分泌物多粘而厚,如吐瀉出來的排泄物,常帶多量粘液。
培根型的人,常表現一些培根所具有的特性,其特點是身體常發涼,感到虛冷,體型偏肥胖,面色多灰白。這種人喜歡酸食,其性情較開朗愉快,人較長壽、富有。
藏藥理論及用藥法則
藏葯,對藥物來源、性味功效和用藥法則有獨特理論。《月王葯診》首先提出五行學說和六味、八性、十七效的概念,《四部醫典》又進一步加以闡明,使其上升到理論原則。五行學說是指藥物來源於土、水、火、氣、空。與當今所說的植物生態因子相似。土,為藥物生長提供土壤;水,為藥物生長提供水分;火,為藥物生長提供熱能;氣,為藥物生長提供動力;空,為藥物生長提供空間。五行缺一不可,否則藥物就無法生長發育。來源於五行的藥物與性味功效又有密切關係,土性偏強的藥物味甘,具有重、穩、鈍、柔、潤、干之性,具有強筋骨,增生體力,滋補強壯之效,可治隆病。根及根莖類藥材大都屬於土性。水性偏強的藥物,味澀、酸,具有寒、涼、潤、稀、鈍 、軟、柔之性,具有使飲食營養、血、肉、脂肪、骨、骨髓、精等七大物質聚和,增生肌肉之效,可治赤巴病。皮類和葉類藥材屬於水性。火性偏強的藥物,味辛、澀,具有促進七大物質基礎成熟,助消化,促吸收,增生體熱,榮潤膚色作用,可治培根病。花類、種子類藥材大都屬於火性。氣性偏強的葯,味辛、澀 、咸,具有強筋骨,通經活絡,增生體溫,收斂瘡瘍,促進七大物質基礎運行。皮類藥材大都屬於氣性。空性偏強的藥材,具有四性的通性,其功效通行全身無阻,舒胸寬腹,遍及肢體,適用於一切疾病。果類和種子類藥材大都屬於空性。同時這一理論還把藥材的顏色和五行聯繫起來,認為黃色、淡黃色為土 ;白色者為水;紅色者為火;綠色者為氣;藍色者為空。並根據藥材的顏色來考慮其屬性,決定它的六味、八性、十七效。
藥物六味,即甘、酸、苦、辛、咸、澀。甘味具有增強體力,補氣固本,榮潤膚色,開竅舒胸,生肌消渴,增生體溫,生培根之效,對赤巴有益;辛味具有增生胃溫,健胃消積,鎮靜安眠,驅殺腸胃寄生蟲之效。鹹味具有熄風、鎮靜、消腫化積、消煩渴、增體力、生血液、生赤巴、干黃水、下死胎之效;澀味具有通淋止瀉、復甦開竅、榮潤皮膚和驅蟲的功效。
六味之外,還有三化味,即服藥後在體內經吸收使原來藥物之味發生變化。如甘、咸兩味轉化為甘味;辛、澀、苦轉化為苦味;酸味經體內吸收後仍為酸味;因此, 甘、苦、酸稱之為三化味。
藥物八性,即寒、熱、輕 、重 、鈍 、銳、 潤 、糙。藏藥學認為,疾病的發生是由隆、赤巴、培根失調所致;造成其失調是所用的藥物性質不當、飲食不和、起居不適所造成。藏醫所說的:「隆」,相當於中醫的「氣」、「血」,其功能是主呼吸、肢體活動、血液循環、五官感覺、食物分解排泄和精微運轉等。「赤巴」相當於中醫的「膽」或「火」,其功能是產生熱能,維持體溫,增強胃的功能,壯膽生智,榮潤膚色。「培根」相當於中醫的「土」和「水」,其功能是增強胃液,消化吸收,保持和調節體內水分的運轉等。一般是重、鈍兩者醫治隆、赤巴病;熱、輕、銳、糙能醫治培根病。且輕、糙、寒能誘發隆病;熱、銳、潤能誘發赤巴病;重、潤、寒、鈍能誘發培根病。同時,藏醫學把藥物的性與疾病的性同歸為寒、熱兩大類。因此,藥物與疾病的屬性要對應相治,即寒與熱,經與重,銳與鈍,潤與糙是相互對立,又相互制約的矛盾統一體,所以在治病時應辨證論治。
十七效,系指藥物對疾病具有十七種對治功效。寒與熱,溫與涼,干與稀,潤與糙,輕與重,穩與動,鈍與銳,柔與燥軟。藏藥學理論認為藥物性、味、效與五行有淵源關係,土性強的藥物具有重、穩、柔、鈍、潤、干之效,能治隆病。水性強的藥物具有稀、寒、重、鈍 、潤、軟、溫、柔之效,能治赤巴病。火性強的藥物,具有熱、銳、燥、輕、潤、動之效,能治培根病。總之,這十七種效能,能治療臨床呈現的各種病症。兩種為一對,一是藥性,二是病性,互為對治,即病性輕的應用重效能的葯,反之病性重的,應用輕效的藥物。依此類推。
藏葯在應用時主要採用復方,單味葯很少,復方最多可達100多味葯,少則3—4味葯,一般多為20多味葯。每一方劑都有一種主葯,起主導作用。有些藥物在應用前必須進行加工炮製,以消除和降低藥物的毒性 ,提高治療效果。在劑型上有湯劑 、散劑和水丸劑,臨床應用最廣的是散劑、水丸劑。
湯劑:藥物品種少,先研成碎塊,加水煎熬而成,劑量小,藥性平和,收效快。
散劑:藥物較多,藥性重。是將藥物混和研成粉末而成,使用方便,治療湯劑所不能及的病症。
水丸劑:與散劑同。是將藥劑的粉末用清水或藥物的流浸膏製成。
葯浴:是藏葯治療疾病的一種獨特方法。所用藏草藥主要是水柏枝、黃花杜鵑、圓柏葉、麻黃、野蒿5種,按病情和其他藥物配製裝入紗布袋內,放進鍋中加水熬汁,將汁放入浴盆中,給患者進行葯浴,對風濕性關節炎、黃水病和皮膚病有較好的療效。
藏葯把植物類葯,按不同療效分作8類:
1) 熱解毒,防治感冒藥:有毛翠雀花、烏奴龍膽、鐵棒錘等。
2) 肝利膽葯:有獐牙菜、橢葉花錨、虎耳草、唐古特烏頭等。
3) 防治氣管炎葯:有杜鵑葉、牛尾蒿、高山龍膽、青藏龍膽等。
4) 防治肺結核,肺膿腫葯有:黑虎耳草、紅景夭、草莓等。
5) 防治風濕性關節炎葯:有灰枸子、圓柏果、野莞豆、獨行菜等。
6) 降血壓葯:有全緣綠絨蒿、短管免耳草、盤花垂頭菊等。
7) 活血散瘀,治療跌打損傷葯:有獨一味、總狀綠絨蒿、川西錦雞兒等。
8) 調經活血,治療婦女病的葯:有水母雪蓮、羽葉點地梅桃耳七等。
對植物的藥用部位,因品種,功用的差異,分為根、根莖、葉、花、果、種子、皮、莖、地上部分、全草。根和根莖類葯:有馬尿泡、大戟、大黃、紅景夭、山莨菪等;葉類葯有杜鵑、圓柏、水柏枝等;莖類葯有綠絨蒿、馬先蒿、紫菀 、秦艽、垂頭菊等;果實和種子類葯有沙棘、胡蘆巴、忍冬、葶藶子、鬼臼、角蒿等;皮類葯有榆樹皮、柳樹皮、茶麋子皮等;全草和地上部分有藏麻黃、雪蓮花、獐牙菜、紫堇、獨一味、虎耳草等,是應用最多的一類。
藏醫人體學
藏醫、藏藥學家們以獨特的研究意識和研究精神,對人體的基本構造進行了深入的敘述,形成了獨特的人體結構及解剖學。
早在公元8世紀初,已編繪《屍體圖鑑》26章等,因此,具有很多古籍文獻。在藏醫傳統理論中,把最初胚胎的形成及發育過程、人體比象、基本構造、生理狀態和最後死亡徵兆歸納到此範圍。
按位置分,人體分頸部以上的頭部、上下四肢、上體或上腔、下體或下腔等。其內容有三因素、七大物質等的正常量值,如血液的量為14捧,人的腦髓有2捧等等。互相關聯的脈有黑(包括動、靜脈)、白(神經)兩脈,或者分為白脈、黑脈和紅脈三種,另亦可分為初成脈、依存脈、連接脈和壽脈。
(1)初成脈是在胎兒形成時逐步形成其結構的脈。
(2)依存脈是人體進一步發育和起成熟作用的脈,它遍布周身,發揮其作用。
(3)連接脈就是以上已說的黑、白兩種脈,黑脈泛指血管,包括整個血液循環系統;白脈泛指神經系統,即大腦、小腦、延髓及多種神經。體內的主要器官有五臟、六腑,有360塊骨骼,與現代醫學的骨骼數量相差很多,但藏醫把軟骨、指甲和牙齒均算入其中,別的還有一些差異,經調查證實,其記數法表現出民族醫學的特色。藏醫對五臟六腑等身體的每一部位和結構均進行了形象的比喻,從中也能體現出其功能、作用和重要性等。人體上有許多孔竅,多稱九竅,即鼻孔2個、目竅2個、耳竅2個、口竅1個、尿竅1個及肛門孔1個。女性多3個竅,即乳頭2個竅,性器官多1個竅,共12個。韌帶有16處,筋絡有900處,頭髮有2.1萬根,汗毛孔有1100萬個。
唐卡與人體機理
西藏自治區藏醫院院長占堆說:「古藏醫對胚胎學的認識,比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還要早一千多年。」此說有著大量藏畫唐卡佐證。
在西藏藏醫學院圖書館裡掛的一幅數百年以前繪製的描述人體胚胎髮育的藏醫「唐卡」,是古代藏醫為解說藏醫藥經典著作《四部醫典》而繪製的八十幅彩色挂圖之一。它形象地描述了人體受孕、妊娠反應、胎兒發育過程中出現的「魚期、龜期、豬期」的順序,與脊椎動物、魚綱、爬行綱、哺乳綱和人類的進化順序相一致。
印度藏醫學專家達師博士在看到這幅繪製精美的「唐卡」後,不由得感嘆:「十二世紀就用圖畫形式介紹藏醫藥理論體系和實踐技術,不但在中國醫學史上絕無僅有,而且在世界醫藥史上亦屬罕見。」
形成於青藏高原獨特的藏醫藏葯,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有了「有毒就有葯」的防病治病知識和用酥油治療外傷的臨床實踐。在此基礎上,公元八世紀藏醫鼻祖宇妥·雲登貢布在總結藏族本土醫療經驗時,廣泛吸取和借鑒了當時中醫、古阿拉伯醫和印度醫的發展成果,編著了較為完整的藏醫藏藥理論巨著《四部醫典》。
《四部醫典》分《總則本》、《論述本》、《秘訣本》、《後續本》,共156章,系統地論述了藏醫藥學的理論基礎、人體構造、生理功能、病因病理、診斷治療、藥物種類、服用方法,以及飲食起居、衛生保健、行醫道德等,首次揭開了雪域高原人體的奧秘和防病治病方法。
從公元十二世紀到十七世紀,一代又一代藏醫名家先後繪製了80幅《四部醫典系列挂圖》,成為藏醫藥學的形象化教科書,使藏醫藏葯在中國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甘肅等地的藏區廣為流傳。
根據第36幅彩圖中的描繪和西藏歷史博物館珍藏的100多件精製的外科手術器械,當時藏醫的外科手術十分發達,可以進行刀傷、燒傷、骨折等各種外科治療。
占堆院長說,有些傳統的藏醫手術,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還在沿用。他說:「我的爺爺和父親都是有名的白內障手術藏醫,他們可用一根金針挑撥白內障,使患者重見光明。」這種古老的藏醫眼科手術,一直延續到在西藏實施現代醫學眼球晶體渾濁摘除手術為止。
七、成品藏葯介紹
寶丸系列(摘自祈竹仁波切《西藏醫學點滴》)
(略,詳見《西藏醫學點滴》)
八、藏醫院及藏醫專家介紹
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略)
拉卜楞寺藏醫學院
拉卜楞寺藏醫學院,是該寺六大學院之一,也是該寺研習、傳播、實踐藏醫學的重要基地,在甘青川一帶影響深遠。
拉卜楞寺醫藥學院,藏語稱「曼巴扎倉」,系第二世嘉木樣所創建。1763年(藏曆十三饒迥木羊年),第二世嘉木樣·久美旺布大師仿後藏扎什倫布寺時輪學院的款式,在拉卜楞寺創建了時輪學院(丁科扎倉),研習天文歷算及藏醫學。該學院僧侶以研習天文歷算為主;在掌握了一定的天文歷算基礎知識的僧侶中,又選出少部分僧侶,組成一個班,專門學習藏醫學。隨著拉卜楞寺院的迅速發展和僧侶人數的增多,時輪學院內的藏醫班,遠遠不能適應深入而廣泛地習研藏醫學的要求。有必要籌建一所習研藏醫的專門機構——曼巴扎倉(醫學院)。於是,1782年(藏曆水虎年),二世嘉木樣決定仿照拉薩藥王山寺醫學利眾院的模式,在拉卜楞寺創建醫學院。二世嘉木樣主持了隆重的醫學院奠基儀式,並親自在儀式上宣讀了《四部醫典》。1784年(藏曆木龍年)藏曆正月十三日,醫學院正式建成,命名為「醫學院醫方明利他洲」,從此,拉卜楞寺有了專修醫學的教育機構。是年,年屆57歲的二世嘉木樣親赴西藏拉薩,向第八世達賴喇嘛降白嘉措稟告了拉卜楞寺醫學院的籌建過程,並請求委派醫學高僧到拉卜楞寺醫學院任教。達賴准其所求,以給青海河南蒙古親王委派保健醫生的名義,選派著名的藏醫藥學家藏曼·益希桑布和他的弟子多傑然諫巴、藥王山寺的名醫羅桑達吉等,先後抵達拉卜楞寺,給醫學院學僧傳授醫理。拉卜楞寺醫學院的建立,使甘南藏區的藏醫事業,從分散的、以民間藏醫活動為主的狀況,進入到醫藥專門機構與民間並存的新階段,為宏揚民族醫學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醫學院主殿分正殿(前殿)和後殿兩部分。正殿寬闊,後殿狹高。正殿南北6間,東西5間。為典型的藏式平頂建築,底層設有可容納三百多名僧侶的10餘條禪座,經堂頂層部分為四合院形式,院心為底層的天窗,殿內是專供吟經誦法、集會講學的主要場所。上方正中,設有專供法台講經傳法的寶座。大殿上部,供有藏醫始祖——宇妥寧瑪·雲丹貢布的畫像。西側牆上,根據佛教傳統繪有佛祖釋迦牟尼變幻化身、傳授醫學的大型彩色壁畫,並有古代天竺醫家及歷代藏醫名家的畫像。後殿供奉有不動佛(米楚巴)、藥師佛(曼拉)的大型塑像,還有多尊銅佛。正中供有本寺大學者拉科倉·久美成來嘉措大師的大型銀質舍利寶塔一座(高460厘米,寬175厘米)。塔身用純金包裹,上面鑲有許多珍珠、瑪瑙、寶石、翠玉。後殿右側為護法神小殿,平時很少開放。殿前廂廊四面,曾懸掛有人體解剖、脈絡等絹繪彩色「唐卡」十八幅,系仿照17世紀西藏著名學者第司·桑吉嘉措所編繪的藏醫系列挂圖複製的。廂廊樓上,原為醫學院的書庫,存有數百包珍貴的醫學典籍、資料和檔案。醫學院前院廊坊牆上繪有藏醫基礎理論的示意樹喻圖十多幅,是形象的藏醫教材。
優秀藏醫藥專家名錄
久美彭措——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年都乎鄉卓隆地方人。幼年時即入藏傳佛教隆務大寺出家習醫,受教於著名藏醫藥學專家葉西席繞、華丹倉、更登旦增、多傑強倉、葉瓊倉、才旦夏茸、第六世賽倉羅藏華爾丹曲吉道傑、優寧等多位大師專家。曾受十世班禪大師額爾德尼·卻吉堅贊親手摩頂洗禮,後為藏傳佛教醫學高僧。因久美彭措對佛教藏醫藥學的精心研究,並在藏醫藥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和突出的貢獻,而榮獲藏傳佛教隆務大寺聞思院藏醫學本然巴(博士),由此而引起國內醫學界有關組織及專家教授的普通關注。在國家及地方衛生醫藥部門的支持下,久美彭措先生主持創立了專門從事藏醫學研究與藏葯藥理實驗的中國青海久美藏醫藥學研究所,為促進藏醫藥事業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並在多項科研成果的基礎上,受藏傳佛教活佛、高僧及廣大藏民之託,組建了中國青海久美藏葯葯業有限公司,並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在多位著名藏醫藥學老師的教授傳導下,久美彭措潛心致力於佛教醫學的研究應用及藏醫藏葯精品的研製開發,尤其在肝膽病的治療和肝癌的防治方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在此期間,以深奧高深的藏醫藥學理論結合醫療實踐而撰寫的多篇論文及著作,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及美、英、法、德等西方先進醫學科技專家的重視,並多次被邀請參加國際性肝病研究學術會議,參加美國洛杉磯、法國巴黎、日本東京舉行的專業學術交流會議,其肝病研究的多篇學術論文榮獲世界級大獎。在久美彭措先生的領導和管理下,青海久美藏醫藥研究所的科研工作碩果累累,並使青海久美藏葯葯業有限公司迅速發展。在極短的時間內榮譽出品了「久美七十味松石丸」、「久美乙肝清膠囊」、「十五味賽爾斗丸」、「十味訶子丸」、「清肺止咳丸」、「久美珍寶解毒膠囊」等十幾種功效獨到,療效非凡的純正藏葯。其中「久美七十味松石丸」、「十五味賽爾斗丸」榮獲首屆香港國際新產品新技術博覽會金獎,中國民族醫藥推薦產品,並被法國科技質量評價委員會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批准通過,列為「向歐盟市場推薦產品」,「久美七十味松石丸」、「久美乙肝清膠囊」、「十五味賽爾斗丸」榮獲國際發明金獎。鑒於久美彭措先生在開發研製及推廣生產民族特色醫藥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和突出貢獻,久美彭措先生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被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授予「世界優秀專家人才」等榮譽稱號,2001年11月,在科倫坡由聯合國國際開發醫科大學傳統醫學會評委會及理事會全體委員會經評選,授予國際醫學博士學位,同時也成為聯合國世界自然醫學基金會終身會員。
久美彭措先生秉性溫厚恬靜,待人親切和藹,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醫術高超,醫德高尚,袈裟在身,虔心敬佛,一心向善,治病救人,扶困濟生,助人為樂,成功救治了不計其數的肝膽病患者的生命。他經常深入民間,探病施治,不謀利益,唯重善舉,在藏族人民中深受擁戴,享有極高的威望。
萬德卡——青海省藏醫院主任醫師、青海藏族研究會會員,從事醫療工作近40年,熟諳藏醫學理論知識,博採眾家之臨床經驗,在治療各種疑難病症方面有一技之長,尤其擅長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肝膽系統疾病,其學術經驗被藏醫學界所尊崇,先後發表《藏醫放血治療中風偏癱的療效》、《藏葯二十五味珍珠丸治療坐骨神經痛臨床報道》等十餘篇論文。
仁增多傑——藏醫副主任醫師、葯浴中心主任,1985年畢業分配到青海省藏醫院一直從事藏醫藥浴臨床工作,是近幾年成長起來的中青年藏醫專家,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膚病、神經系統疾病有獨到的見解和臨床治療方法,特別是在銀屑病、硬皮病、魚鱗病等皮膚病目前國內外醫藥界無法治療的這些疾病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並成功地治癒了幾例典型病患者。參與《藏醫藥浴療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53例療效觀察》的研究;參與《藏葯葯浴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免疫調整作用研究》的撰寫;在《中國民族醫藥》雜誌上發表《藏葯浴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223例臨床觀察》、《藏葯浴治療局限性硬皮症的臨床研究》,並在美國科爾畢科學文化信息中心獲得"優秀醫藥論文進入全球信息網路證書",並上網發布。主攻方向:藏醫藥浴對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症、婦女產後風、骨質增生、頑固性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膚病等症臨床療效觀察;藏醫藥浴對美容、保健作用的研究,並取得突破性進展。
昂青才旦——副教授,藏醫副主任醫師、藏醫藥大專,藏醫主治醫師、講師,現任青海金訶藏醫藥集團醫教學術部醫務科主任,青海省藏醫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青海省醫師協會理事、青海省中藏醫醫藥評審委員會委員, 學術方面精通蒙、藏、漢三種語言及藏漢兩種文字、熟悉藏醫、中醫和現代醫學理論知識。在各種刊物上發表《藏葯珍珠七十味功效略談》、《從現代醫學的角度談藏醫學對疾病的概念》、《論改革藏藥劑型的必要》、《十三味鵬烏丸治療腦中風83例臨床觀察》等論文,參與完成《藏葯混亂品種鑒別》等國家級科研課題。 在臨床上對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有獨到的見的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全國各地診治患者數萬人次,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桑傑——藏醫主任醫師、省級專家,青海省藏醫院副院長,中國中藥保護委員會委員、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理事,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理事,青海省藏醫學會副理事長,他從12歲開始跟父學醫至今從醫40餘年,1976年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對現代醫學、中醫學、蒙醫學、藏醫學都有校高的造詣,他應運多學科知識。在臨床上積累了獨具特色的治療方法,對治療內科、婦科、心腦血管疾病方面尤為擅長,先後完成《藏醫混亂品種的鑒別》等多項國家級科研課題,參與編寫《青海省中草藥彙編》、《青藏藥用動物》、《青海省藏葯標準》等論著,其中,《藏醫艾灸療法及臨床應用》獲省科技成果獎。
楊本扎西——藏醫副主任醫師、藏醫藥大專,主治醫師,1985年畢業後一真從事藏醫藥浴工作,是中青年專家,對治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膚病、骨質增生等疾病有獨特的診治方法。1987年參與研究《藏葯浴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53例療效觀察;1990年參與研究《藏葯葯浴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免疫調整作用》的研究;先後在《中國民族醫藥》雜誌上發表了藏醫治療帕金森氏病的體會》、《藏醫藥浴治療腰椎頸椎骨質增生症的臨床觀察》。主攻方向:葯浴療法對神經性疾病的治療作用,並取得突破性進展。
李先加——藏醫副主任醫師、葯浴中心主任,1985年畢業分配到藏醫院一直從事藏醫藥浴臨床工作,是近幾年成長起來的中青年藏醫專家,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膚病、神經系統疾病有獨到的見解和臨床治療方法,特別是在銀屑病、硬皮病、魚鱗病等皮膚病目前國內外醫藥界無法治療的這些疾病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並成功地治癒了幾例典型病患者。參與《藏醫藥浴療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53例療效觀察》的研究;參與《藏葯葯浴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免疫調整作用研究》;在《中國民族醫藥》雜誌上發表《藏葯浴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223例臨床觀察》、《藏葯浴治療局限性硬皮症的臨床研究》,並在美國科爾畢科學文化信息中心獲得"優秀醫藥論文進入全球信息網路證書",並上網發布。主攻方向:藏醫藥浴對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症、婦女產後風、骨質增生、頑固性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膚病等症臨床療效觀察;藏醫藥浴對美容、保健作用的研究,並取得突破性進展。
尼瑪——主任醫師、藏醫專家,省藏醫院名譽院長,青海省政協常委,省藏醫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副理事,尼瑪教授從醫60餘載,在藏醫理論和臨床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青海省藏醫院的創建人之一。他以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譽滿青藏高原及全國各地,先後主持編寫了《藏醫臨床札記》、《藏醫藥選編》《全國藏醫中專教材》、《藏醫大專教材》等論著,臨床上擅長治療各種肝炎,胃腸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尤其在藏葯的加工炮製方面有很深的造詣,是我省最具權威的藏醫專家,已研製成功十餘種常用藏成藥,遠銷全國各地,其中《53例類風濕關節炎(RA)療效觀察》獲省科技成果三等獎
李占財——藏醫主任醫師,葯浴專家,自幼開始到青海佑寧寺學醫,先後跟隨數名高僧鑽研藏醫理論,後又進入正規學府深造,在藏醫學經典著作方面有很深的研究,臨床方面也有豐富的經驗,從82年開始主持從事藏醫藥浴工作,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皮膚病、骨質增生、神經系統疾病方面有獨到之處,曾擔任完成多項省部級下達的葯浴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等課題,並在全省範圍內培養了大量的藏醫骨幹人才。發表的論文有《藏醫藥浴療法治療關節炎88例》、《藏葯葯浴劑型改革的研討》等,是我國第一批中醫藥師帶徒專家安華先大師親自培養的高徒。
拉青才讓——藏醫副主任醫師、自幼跟隨著名藏知青什活佛學醫,經過40餘年的實踐生涯,他不但精通藏醫學臨床理論知識,而且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在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皮膚病、類風濕性疾病方面有獨到之處,尤其擅長藏醫放血療法和火炙療法。在國內外各種學術刊物上發表《治胃潰瘍體會》、《培根木布病治療試驗點滴》、《藏醫放血療法治療痛風72例療效分析》等論文,受到藏醫藥同行的一致好評。參加整理出版《藏醫醫療精華》等論著。
卓瑪——藏醫副主任醫師、青海省平安縣人,1990年畢業於青海醫學院醫療系,分配到青海省藏醫院葯浴中心工作,在醫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膚病、骨質增生等疾病有特長。先後在《中國民族醫藥》雜誌、《中國臨床醫療研究》上發表了《藏西結合治療腦血管病的臨床觀察》、《安痛定致過敏性休克11例》等論文。
九、我國著名藏醫學家強巴赤列對藏醫藥的貢獻簡要
強巴赤列教授是我國著名的藏醫及天文歷算學家,是當今藏醫界首屈一指的醫師。他13歲開始學藏醫和天文歷算,經過五十多年的潛心鑽研,逐步成為一代學識淵博,醫術精湛的藏醫和天文歷算理論家、實踐家。
他曾任中國科協副主席,西藏科協主席等職務。現任第三屆國際中醫藥文化暨佛教醫藥學術會名譽主席;中國中醫專家委員會委員;西藏科協名譽主席;西藏藏醫學院名譽院長;中華醫學會藏醫分會會長;西藏天文歷算學會會長;西藏藏醫院名譽院長;香港國際傳流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中華醫學百科全書,藏醫卷》副主編;《西藏天文歷算總匯》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傳統醫學卷編輯委員會委員。現正主筆編寫《藏醫四部醫典八十幅彩色挂圖的釋難藍琉璃之光》。
他於1945年進入西藏拉薩門孜康,開始學習藏醫和天文歷算,接受藏醫正規的九年制教育。在欽繞羅布大師的悉心栽培下,二十齣頭時強巴赤列已精通藏醫和天文歷算理論,且能夠獨立採制藥材,獨立診斷治療疑難雜病。1953年,即西藏和平解放後的第二年,強巴赤列毅然參加了革命工作。1955年一次難忘的經歷徹底改變了強巴赤列的人生觀和政治命運。他作為西藏青年參觀團的秘書,有幸到全國各地參觀了城市、工廠、學校、礦山、軍營。正在以高昂的熱情和激情大幹社會主義的人民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毛主席在懷仁堂後花園接見了強巴赤列等參觀團全體人員。這年,他正式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從此,欽繞羅布大師為數眾多的喇嘛學生中,出現了第一名共產黨員。
經過民主改革初期短暫的曲折後,藏醫重新得到應有的地位。欽繞羅布大師被拉薩市軍管會繼續任命為拉薩藏醫院院長,強巴赤列被委以副院長之職。師徒倆決心憑藉民主改革的契機,重振藏醫藥事業。但那場席捲全國的「文化大革命」卻把他推入社會的最低層。在那段歲月里,他雖然精神上非常壓抑,卻也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由自己支配。一種對藏醫學不致衰落、失傳的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把個人的得失拋在腦後。他總是躲在他家那間頂棚狹小的屋子裡苦心研讀醫學經典,才使研究、搶救工作不致終斷。1974年,拉薩市衛生學校藏醫班正式開學;但學校沒有教材,也無人能寫,這時上級部門想到了已「靠邊站」多年的強巴赤列。他在教學資料很少的情況下,憑著驚人的記憶力和自己的藏醫實踐,根據《四部醫典》,為藏醫教學編寫了《藏醫基礎學》、《生理學》、《診斷學》、《病理學》、《內科學》、《外科學》、《五官學》、《婦科學》、《兒科學》、《方劑學》等一整套約二十餘萬字的通俗教材。強巴赤列針對當時藏醫學仍處在搶救階段,學生的文化層次較低的現實,將這套教材寫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這也是藏醫史上首次按照先進的醫學分科方法寫出的藏醫教材。因此,這套書不但在西藏,而且在青、甘、川、滇、內蒙等省區也都成為最通用的藏、蒙醫教材。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使藏醫學及天文歷算學和全國其它各項事業一樣,感受到春天的氣息。黨的民族、宗教和知識分子政策的逐步落實,為藏醫學的搶救,繼承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80年,被罷黜了14年之久的強巴赤列終於恢復了名譽和職務。
強巴赤列最崇尚的是對事業痴迷的人。他以在藏醫學的醫史、理論研究等方面特長自八十年代以來,在這一領域內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
五十多年來,強巴赤列同志潛心研究藏醫藥和天文歷算學科理論,先後撰寫論文80餘篇,論著8部,13種教科書。主要成績突出表現在:
他翻閱大量資料證明,《四部醫典》的作者為公元八世紀西藏一代名醫王妥·雲登貢布。推翻《四部醫典》為古印度傳本的錯誤觀點,把藏醫學理論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八百年。
編寫《四部醫典系列挂圖全集》藏漢、藏英對照本,為書中4700多張照片作了文字說明計25萬多字,被譽為國內中醫界第一部教學彩色挂圖,向國內外發行,使得藏醫學在國內外產生深遠影響。該書1980年獲《中國圖書獎》,1989年獲西藏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1991年獲中國醫史文獻圖書工具金獎。
他還編寫了《四部醫典形象論集》,深受藏醫界學者歡迎,兩次印刷發行均銷售一空。
強巴赤列先生經過十餘年的努力,走遍北京、內蒙古、青海、甘肅、四川等省區,翻閱大量的文獻資料,為將近150名藏醫學家撰寫了歷史人物傳,不僅填補了這一空白,並分別獲1991年中國歷史文獻圖書工具優秀獎和銅獎。兩部著作被收入《中國「八五」科學技術成果選》。
1995年6月份開始編寫的《中國藏醫》一書,獲中國少數民族圖書獎。
他首次對藏醫胚胎學的歷史及其對胚胎學的貢獻作了詳細的研究,並比較西方胚胎學的發展歷史,提出了藏醫對胚胎學中的胚胎的發育過程的研究早於國外學者,並體現了人類的進化順序。引起了國內外醫學界廣泛關注。
強巴赤列院長是精通藏醫和天文歷算學的國家級專家,1993年他主編了《西藏天文算學總匯》,該書得到國家出版署的支持,並將此書列為國家八五重點出版圖書。《西藏天文歷算總匯》全書五卷約六百萬字,具有較高學術研究價值。目前,編輯這樣一部集科學性、知識性、權威性、實用性為一體又具有百科全書性質的西藏天文歷算學書籍在國內外尚屬首次。
在藏醫臨床及藥物研究方面他主持和參加了四項省、部級重大科研課題。其中藏葯治療萎縮性胃炎,總有效率達96%,獲衛生部科技三等獎,這是西藏衛生界到目前獲得的最高獎項;運用現代醫學的診斷和服用藏藥方法來研究肝炎療法,研究期間強巴赤列院長親自臨床觀察和指導,翻閱欽繞羅布老院長傳授的祖傳秘方記錄,經過一年的潛心研究,研究取得成功,現在藏醫院建立了肝膽專科,有藏醫治療肝炎的效率達95%以上;他主持的用藏葯紅景天和茅膏菜抗衰老、抗缺氧,提高免疫功能的研究工作成為西藏首例研究國家級新葯首例,而且首次獲國際自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唯一課題;他不僅組織指導科研攻關,還很重視藏醫藥學術研究工作。每年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進行學習交流,加強藏醫藥在國內外的影響,為建立學術聯繫網路作了重要工作。他先後赴尼泊爾、日本、美國等國家講學,與日本自治醫科大學、美國克羅拉多大學、德國漢堡大學建立了密切的學術協作關係。
為了搶救藏醫藥和天文歷算資料,從1980年開始,他抽調人才,成立了圖書搶救小組,負責搜集、整理、複製、抄寫、繪製、雕刻書版等工作,如今藏醫院資料室已保存各種論著7000多種部。為了繼承和發揚藏醫學這門古老而又實用的科學,更好地為人民健康事業服務,培養後繼人才,建立了豐富的經驗資料庫。
1998年9月11日至20日,北京和西藏的藏醫專家赴台灣參加台灣中醫研究所及台北國父紀念館等聯合舉辦的海峽兩岸中醫、藏醫學術交流活動。強巴赤列院長為中國代表團團長,會議上強巴赤列院長被選為《國際藏醫漢醫學術交流會》的會長。在歷時十天的會議上,強巴赤列院長舉辦講座五次,向台灣同胞廣泛介紹了祖國優秀醫學財富之一的藏醫藥以及當代西藏藏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弘揚的情況。每次講座都是聽眾爆滿,座無虛席,有時走廊上和台階上也擠滿了人。中國台灣方面參加會議的官員、學者、醫藥界人士對藏醫藥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興趣。並與台灣中醫藥界建立了友誼,促進了相互了解和溝通,為今後中國台灣中醫界和西藏藏醫界的交往和交流開了個好頭。
自八十年代以來,他任院長期間,藏醫院常年開展門診、住院、家庭病床、巡回醫療、國內外信診郵葯室等多種服務形式,每年就診人數達30萬人次。作為國家級專家的強巴赤列院長倡導的高尚的醫德醫風在藏醫院已尉然成風。藏醫院被選為自治區文明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強巴赤列院長也於1988年被衛生部評為全國醫院優秀院長。
藏醫學具有自己獨特的醫藥理論和實踐經驗。強巴赤列教授主張嚴格保持和發展藏醫的傳統特色,不能讓西醫牽著鼻子走。但是,他還是一個開放型的藏醫,堅持「拿來主義」的觀點,吸收一切對藏醫藥自身發展有益的現代醫學技術。所以,藏醫院開設了藏西醫結合科及病房,採用胃鏡、心電圖、X光機、B超等現代醫學的診斷技術,以提高藏醫在診斷方面的準確度。使用了西醫麻醉技術,也使古老的藏醫手術得到復生。
藏醫學正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一切依賴於大批優秀人才的湧現。他十分重視藏醫教育。1989年9月,西藏大學藏醫系與藏醫學校正式合併,升格為西藏藏醫學院,當時強巴赤列擔任院長。他所寫的教材;是藏醫學院的教材之一,每年開學之際,他還要講授《藏醫傳統醫德規範》和《藏醫師承學》,注重未來藏醫的醫德醫風建設。1993年他開始撰寫《中國藏醫》。此書1996年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出版社出版(藏漢兩種版本)。還出版了《藏醫院志》、《真誠的鼓舞,誠摯的寄託》、《強巴赤列著作選集》等五部著作,十幾篇論文。
他還為藏醫院醫生,外地來的進修生、民間醫生,實習生等將近100名學生講授藏醫理論學,藏醫臨床學、醫德醫風、藏醫歷史等重要課程。將自己淵博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後代,他先後培養了五、六百名學生。
《四部醫典系列彩色挂圖》是公元1703年米傑薩熱繪製完成的八十幅唐嘎。可是現在不少醫生難以理解八十幅唐嘎的內容,為解此難,1999年他開始編寫《四部醫典彩色挂圖釋難藍琉璃之光》。三年的科研項目計劃,他負責全部科研編撰工作,尤其是作為註解的小圓圈圖表五千多幅,為深刻理解系列挂圖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不但在祖國醫藥學歷史中絕無僅有,在世界醫藥學歷史中亦屬罕見。強巴赤列先生編寫三十多萬字的《四部醫典彩色挂圖釋難藍琉璃之光》,成為一部藏醫工作者必備的書籍,具有研究、參考、珍藏和廣泛使用價值。僅在2000年一年內編寫了《藏醫診治學》、《祖先經驗寶串》、《三百多年之中的歷代藏醫學家的突出貢獻》等論著。深受廣大藏醫醫護人員的歡迎。他不斷地看病診治、講課、著書立說,用他的話來說是「為後人留下更多更好的精神財富」。他正在用實際行動實現自己的諾言。
在黨的領導下,他倡導並負責創建藏醫學院、藏醫院研究所、天文歷算研究所以及擴建自治區藏醫院。為藏醫事業的發展、提高藏醫藥學術水平和臨床實踐水平、醫德醫風等做出了大量的有益的工作。他倡導藏醫優良傳統與現代科學管理方式的結合,使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的管理工作獨具特色,江澤民總書記視察藏醫院時曾稱讚強巴赤列「管理有方」。
國家人事部授予強巴赤列先生中青年突出貢獻證書。國務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貼,被衛生部評為全國醫院優秀院長。1994年召開的全國民族團結表彰大會上被選為先進個人。1999年分別列入香港《國際名人錄》英國Cambridgeb230pEngland《世界自傳中心》、《中國100個傑出科學家名人錄》。2000年列入《中國八百個優秀領導辭典》、《當代中國人才庫》。
由英國世界傳統醫學會、加拿大世界中醫藥學會,泰國世界傳統醫學會,香港國際傳統醫學研究會等六家傳統醫學會聯合舉行的世界傳統醫學大會2000年10月10日在香港召開,會議聯合向世界醫藥界徵集優秀論文,》。由香港新聞出版社出版《世界傳統醫藥新進展;isBv國際書號,全球發行,強巴赤列教授編寫的論文《描繪藏醫四部醫典內容之唐嘎畫》;已被大會錄用,經大會專家評審委員會審核,被評為《國際千禧名醫論文金杯獎》《國際千禧名醫金杯獎》。同時編入《世界傳統醫藥新進展》刊物。我國藏醫界首次獲得此項獎,充分證明藏醫藥的學術論文水平已達到國際水平。這不僅是強巴赤列教授個人的光榮,也是我們西藏藏醫界和科技界的光榮。
強巴赤列教授幾十年來致力於藏醫事業的繼承發展和繁榮。將繼承古老的藏醫文化並將她發揚光大作為一生的追求,幾十年的刻苦鑽研,苦盡甘來,成為享譽海內外的藏醫專家,為廣泛普及藏醫、藏醫與中、西醫相結合,充分發揮藏醫特長作出突出貢獻的西藏科技工作者他為解眾生之疾病之痛作出了巨大貢獻。
十、一代藏醫大師措如·才郎 藏醫大師措如·才郎簡介措如·才郎生前為西藏藏醫學院院長,中國高級佛學院教授,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幹事,中國氣功協會顧問,全國政協委員,西藏醫學科委委員,西藏佛教協會副會長,是當今藏醫藥的一代宗師,對繼承和發展藏醫藥作出了巨大貢獻。
措如·才郎1928年出生於西藏昌都地區的一個小鄉村,他聰慧過人,過目不忘,幼年入寺學習,少年時有了一定的藏醫藥學方面的理論基礎。青少年時走遍了西藏及周邊幾個國家的名山大川,先後拜數位藏醫藥大師為師,經過數十年的辛苦努力,在藏醫藥等方面有了精深的造詣。措如·才郎在他的人生旅程中走過了七十多個春秋。
措如·才郎在藏葯上的重大貢獻首推挖掘開發出「水銀洗鍊"坐台法』」——傳統藏葯製作的一項高難度技術,它需要從水銀中提煉出「坐台」,用以製做許多名貴藏葯的「引子」,是繼承和發展藏葯生產的關鍵之技。
經過十餘年的努力,措如·才郎博覽群書,挖掘秘方,遍查名葯,已配製和新制了二百五十餘種治療各種疑難病的藏藥丸和粉劑。這些丸藥和粉劑,大都具有較獨特的療效。近幾年來,他治好了許多生命垂危的重症和絕症病人。
醫術精湛、醫德高尚
措如·才郎青少年時期刻苦學成的藏醫之術,為藏族同胞解除疾病痛苦,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半個世紀以來,他繼承和發揚古老的藏醫絕技,懷惴一顆赤誠的愛心,以精湛的醫術著作等身,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知識和精神財富。
八十年代初期,藏醫藥文化的發展,遇到了兩大難題:一是「聲明學」的障礙影響古藏文中古典秘方的開發;二是《四部醫典》中許多難點模糊不清,影響藏醫教育和臨床治療。這兩大難題都需要有人來化解。但是,由於種種特殊原因,很長時間沒有人出來填補這兩項空白。眼看著時間一年年過去,從中央到地方,許多領導同志和藏文化研究者,都擔心「古聲明學本」失傳,擔心《四部醫典》難傳。就在這時候,措如 ·才郎院長挑起了這兩副重擔。他用整整五年的時間,撰寫了長達50萬字的「央金佔多本」《聲明學論著註疏》、長達300萬字的「佔查巴本」《聲明學論著註疏》和長達120萬字的《四部醫典註疏》以及其它著作,為人類留下了五六百萬字的寶貴的藏醫藥知識財富。
措如·才郎雖然自幼便是學醫的,但由於西藏特定的歷史文化背境,他同時對佛學亦很有研究。最近幾年,他所著《寧瑪教派史略》、《噶巴教派史略》、《堆龍粗朴寺簡史》、《菩提行註疏》、《十相自在註疏》、《菩提道燈注釋》等,對闡述藏傳佛教教義均有很深的見解,能使人從中受到許多有益的啟迪。
妙手回春,起死回生,堪稱人間「活菩薩」
上門找措如·才郎治病的患者,大都是跑了許多醫院都難治好的疑難病。近幾年來,他治好了許多生命垂危的重症和絕症病人。
1、阿里地區有位患肝病的患者,幾次到內地大醫院檢查治療,都查不出來是啥病,有的說是肝硬化,有的說是肝癌,都說這人活不了幾個月了。這人跑到拉薩找到措如院長時,已被疾病折磨得枯瘦如柴腰彎背駝,難以直立,見到老院長便撲通一聲拜倒在地上磕頭,直呼「活佛救命!」。措如院長扶起來人一看,病人雖已瘦骨嶙峋,卻神韻尚在;脈雖弦細卻尚彈跳有力,並無亡脈症兆。這是什麼肝病?按照目前西醫的診斷,只能大概在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或肝硬化、肝癌領域內去找答案。可藏醫卻可在古人總結的十八種肝病中去分析。措如院長精心觀察、分析、詢問患者病情病程病兆,當即認準這位病人系惡性肝痛風。病人拿回措如院長親自配製的丸藥回家服用,不出半年,便色正體健,腰直力增,恢復了健康。
2、1994年冬,昌都地區一位叫卓瑪的中年婦女患心血管病和腎病,出現心腎衰竭的嚴重病兆,走遍大小醫院,都說無救了。家人見狀,無力回天,只好替她準備後事,滿足她最後日子的生活需要。卓瑪找到措如院長門上,淚流滿面地說:「老院長,我不想死,我才四十歲,正是幹事業的好年華,我不甘心就這樣死去,救救我吧!」措如·才郎院長耐心地開導她,勸她安心治療,讓她振作精神戰勝疾病。之後,細心為她評脈、察便、仔細詢問她患病的各種癥狀,準確地判斷了她的病情後,便讓她服自己精心配製的「唐坐」藏藥粉劑和「覺窮」丸劑。這位住在旅館中奄奄一息的病人,堅持天天服措如院長配製的藥粉、丸劑,精神一天比一天好,不出半月,竟然能下地散步了。半個多月後,卓瑪輕鬆地回家了。
3、拉薩有位部隊高級幹部叫索郎仁青,患嚴重肝病,近一年多醫治無效,到成都軍內外大醫院名醫院都看了好幾次,住院治療了很長時間,毫無起色。病情拖到1993年冬天,醫院最後一次發出病危通知書,讓單位準備後事。就在此時,部隊領導聽說了措如·才郎研製秘方的事,立即派人去將他請到了部隊。措如·才郎院長仔細診斷過病人後,準確地判斷出他屬肝病中「肝腐爛」症。過去,沒有「水銀洗鍊"坐台』」,是沒法配製治療這種險惡疾病之葯的,但現在有了,那就有了一線生機和希望。針對這位病人的危急狀況,措發·才郎院長立即按秘方為病人配製了「唐坐」和「故貢卻頓」,讓病人趕緊服用。同時配以穴位放血治療,調整患者體內氣機,促使病情逐漸發生良好變化。誰也沒想到,病人服藥三天,便出現奇蹟:長期疼痛的肝區突然不痛了。病人單位聞訊大喜,忙將喜訊告訴措如·才郎院長。措如·才郎院長知道後,立即趕去觀察。發現患者果然氣色好轉,脈象回彈,知道葯路對上號了,立即叫病人加量服用「唐坐」和「故貢卻頓」。同時,又加進了一些催化助戰的水劑藏葯,引導病情向好的方向發展。如此服藥三月多,這位患「肝爛」病的部隊高級幹部竟然又從病床上站了起來。
4、尼泊爾有位胃癌患者,聞訊措如·才郎可治絕症,專程入境來拉薩醫治。措如院長接診後,為他精心治療了四個月,這位異國絕症患者竟然恢復了健康。消息一傳開,好些尼泊爾絕症患都寫信到拉薩找措如院長求醫索葯。
5、成都有位抵抗能力低下的患者,什麼先進設備和先進手段都採用過了,始終查不出是什麼病,弄得家人和單位都以為他染上了「愛滋病」。一個偶然的機會,這位患者的家人聽說路過成都的措如院長醫術高明,能治奇病怪病,便將他領去請措如院長診治。措如院長望形評脈察尿之後,立即感悟到他的病症特色,讓他服用三月「珍珠七十丸」,使他恢復了健康,長得身強力壯。
據不完全統計,最近幾年間,措如·才郎先生治好了上萬名心病、肝病、胃病、癱瘓病、高原特殊病疑難患者和絕症病人。
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
西藏藏醫學高等教育,是一個新的課題,怎樣在保持傳統教育方式的基礎上,切實抓好現代大學的教育和管理,以便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是高等學府領導思考的一個重要決策問題。措如·才郎自藏醫學院建立並擔任副院長起,就著手抓這件工作。經過幾年的開拓,他和院領導、教師一起努力,把年輕的藏醫學院很快建設得微生機勃勃。
多年來,措如·才郎培養了大量的藏醫藥專門人才,為西藏和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稿件來源:《北京藏醫院》網站)
一代藏醫大師措如·才郎在京辭世
一代藏醫大師措如·才郎,因病醫治無效,於2004年10月19日中午12時許,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去世,享年76歲。
措如·才郎生前為西藏藏醫學院教授、院長,中國高級佛學院教授,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幹事會幹事,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西藏醫學科委委員,中國醫學會常務副會長,北京藏醫院名譽院長。
措如·才郎1928年出生於西藏昌都地區江達縣的一個小鄉村,他聰慧過人,過目不忘,幼年入寺學習,少年時有了一定的藏醫藥學方面的理論基礎。青少年時走遍了西藏及周邊幾個國家的名山大川,先後拜數位藏醫藥大師為師,經過數十年的辛苦努力,在藏醫藥等方面有了精深的造詣。任昌都措如寺堪布。措如·才郎在他的人生旅程中走過了七十多個春秋。多年來,措如·才郎培養了大量的藏醫藥專門人才,為西藏和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中他在西藏各地親自傳授了水銀加工洗鍊法,從而使這一藏醫絕技得到繼承和推廣。
據不完全統計,最近幾年間,措如·才郎先生治好了上萬名心病、肝病、胃病、癱瘓病、高原特殊病疑難患者和絕症病人。
據悉,措如·才郎大師的法體已於10月20日迎請回措如寺。
十一、雪域藥王柔貝多傑仁波切
今生事業
尊者今世於公元一九四一年,即藏曆鐵蛇年任運吉祥之日隆生於青海省果洛州久治縣白玉境內一誠信佛法的牧戶家中。早在降生之前,康倉伏藏大師班瑪秋陽多吉在《空行耳傳授記》中,對尊者的降生及今生的事業已做了詳細的預言,說尊者是介合智·柔貝多傑、阿吉·卡瀟朗瓦、桑耶巴·多哇桑特三大成就者身、語、意的共同化身。一九五一年,掘藏大師嘉智·班瑪才昂認定他為青海東宗寺住持介合智·柔貝多傑一世的轉世活佛。後又由阿貢喇嘛·洛桑多吉、伏藏大師法王班瑪登布、神醫康倉周傑共同認定,並賜名「晉美圖旦·柔貝多吉」,即「無畏威力遊戲金剛」之意。
尊者自小聰明過人,於遊戲玩耍之際即顯現了診脈、給葯、醫治等諸稀有徵相。少年時開始依止善知識,先後依止以寧瑪派為主的各大教派數十位上師。他們是著名的東智多傑、東智活佛仁增、加日多傑、昂地江志、依喜堪布洛珠(法王晉美彭措之根本上師),吾珠溫布·桑吉多傑、加志班那南傑、喬智仁波切、堪布吾美貢卻、特巴仁波切、祝欽堪布俄謝、祝欽堪布盧茲爾、東宗堪布淡長、加色班瑪才昂、與觀音無別的化身嘛呢啦嘛班瑪斯德等。其主要的根本上師是舍世大智者阿的喇嘛,白玉住持喬智仁波切,堪布阿貢·洛桑多吉,神醫伏藏大師康倉周傑,以及空行母達熱拉姆,西庄南哲仁波切等。聆聽深奧的金剛乘之灌頂教海,聞思密宗大法史和藏十大明處,而博學聞名。特別是自大堪布布瑪呢渣、至大譯師貝諾扎那、一切智榮頌巴、扎華智大師、堪布俄合群相續連傳未斷的大圓滿竅訣,在康倉周傑處得到全文言傳,並通過實踐而獲驗證,贏得諸位上師的共同讚歎。尤其是阿貢喇嘛和康倉周傑,依甚深金剛乘的灌頂成熟之力,兩位上師的所有珍貴密法皆以傾瓶之相全部無誤地傳給了尊者,使尊者成為不共光明大圓滿甚深捷道的殊勝弟子及繼承人。
在醫方明方面,神醫康倉周傑大師是尊者最主要的醫學導師,上師的醫學教法全部授予尊者,授以玉妥(藏醫祖師)心髓的全部灌頂,以及自己的伏藏法《空行心髓——藥師佛》灌頂。其藥師法門源自釋迦牟尼佛71歲所傳的《藥王經》。一直是以伏藏的形式代代相傳。大師賜予尊者極密之口訣、秘方、並賜名尊者為「晉美圖旦·柔貝多傑·德清熱爾瓦贊」。圓寂之前,將頭骨製成的念珠交給尊者,並說:「我們師徒永不分離」。以後,尊者經常在光明定中親見上師開示教誨。
與此同時,尊者還在一切智麥彭仁波切的高徒,具有起死回生之力的神醫德拉諾吾座前獲得了自釋迦牟尼佛以來數千年未間斷的醫明傳承,系統學習了以《四部醫典》為主的各種醫明教法。特別是學習了藏區醫明的兩大傳承香素二傳,及其醫藥著作二十八部的講解和教言。由於尊者的過人才智,將上師的所有醫明教法猶如從一個容器傾入另一容器,點滴不漏地繼承下來。因此尊者對藥理功能,病狀分析,四大粗細的增減,氣脈明點的深要,身壽的規律,外器內情界的變化等深刻的緣起性都有著超人的分析力,能視一切物質為藥物,能轉一切配方為醫方甘露。而在病症發展,預見生死方面,尊者更有著其他醫師所不供的特殊洞察力。阿貢喇嘛示現病相時,藏地救怙綠度母從鏡中現身並授記說:「在你的南方有一位叫晉美圖登的醫師,他持有大海一般的空行加持續部,你應該請他為你醫治。」於是尊者從此成為阿貢喇嘛的終身醫師。
尊者具有極高的內證境界,可自在任運的親見空行勇士,因此諸多智者大德如白玉大堪布蜀桑多傑、康倉伏藏大師嘎昂卓杜林巴、白玉嘎爾瑪·喬美仁波切、白玉嘎爾龍、法王班瑪登布、丹貝旺旭、西慶南哲和空行母達熱拉姆(即年龍佛父佛母)等,每年都請尊者觀察寺院及本人的身體、法緣等,並按空行授記的各種緣起而做相應的佛事。並且,上依法界智慧所顯現的空行授記,尊者還認證了極多的轉世活佛。另外尊者依空行授記的不同緣起在各寺院相繼建立了許多法會念修傳統,如格魯派龍格爾寺、康賽格魯寺、白玉東宗寺、瑪多何果寺、久治縣門堂寺、康賽寧瑪派德合隆寺、甘德龍恩寺、甘德曲隆寺等。
尊者一生的主要事迹可以歸納為以下幾方面:依止大善知識究竟並實踐以大圓滿為主的顯密教法及醫方明理論,獲得極高成就;依空行授記和法界自現的內證智慧及醫明學的甚深造詣,護持當代眾多高僧大德的生壽;大力資助並重建為數眾多的寺院,恢復寺院的三寶所依和聞思修制度;廣轉法輪,在密法和醫方明等方面大量攝授弟子,弘揚藏傳佛法,尤其是對藏傳醫學進行發揚光大;治病救人,其醫術和醫德是當之無愧的「雪域藥王」;著書立傳,依照內心清凈的顯現以伏藏的形式撰寫了大量的大圓滿著作,並根據臨床經驗撰寫了大量藏醫學著作,豐富了藏學文化。
以下主就尊者弘揚藏傳醫學的主要事迹略要簡述:
68年開始在白玉各鄉舉辦民間藏醫學習班。
73年為20多名僧眾講解《四部醫典》。74年在白玉鄉舉辦藏醫獸醫學習班,傳授草藥功能要決,對牲畜的肺病、脫水病、痢疾等病著有專著講解。至今白玉各地還在使用尊者的配方。
78年又再次舉辦獸醫培訓班。
83年在舊密大圓滿金剛道場龍恩寺,應法王班瑪登布的邀請,尊者在此進行《四部醫典》的講解,法王及其佛子紅格爾多傑親自參加為期六個月的學習,聽眾近千人。次年,尊者又應邀至寺院講解《醫藥整體》、《藏醫醫訣補遺》、《歷算》等大小不一之法。同年,在龍恩寺院建立了名為「甘露利他仙人樂圖」的藏醫院。並在門堂寺建立藏醫門診。
87年應果洛州政府邀請到州藏醫院任教,並從事藏醫藥藥典的補充和更正,為藏醫藥的規範化做了貢獻。
87年至89年間,尊者為全州六縣的140餘名專職和民間的醫生,講解《四部醫典》、《醫訣補遺》、麥彭仁波切所著《草藥》,以及康倉周傑的《玉妥心髓》的灌頂。並協助哇賽鄉建立藏醫門診。
88年應邀在格魯派大寺院拉加寺講學,協助該寺藏醫院的恢復,並捐贈十幾萬元的經書、唐卡及現金。同年,尊者在自己的寺院東宗寺,建立藏醫院。
89年為瑪多縣醫生講授《外續》中診脈、驗尿、藥材的辨別等竅決。
91年任果洛州藏醫研究所主任,負責收集、整理康倉周傑、德拉諾吾等大醫師的著作,並協助四川壤塘拉堂寺,瑪多河果寺創辦藏醫院。
93年,在久治縣康賽薩爾瑪寺創立藏醫院診所——利他珍寶園,並布施大量珍貴藥物,又在德合隆寺院為堪布等眾講授《脈續》。
94年,在州藏醫院講解康倉周傑著作《利樂穗二十八品》及現代常發病的醫治良方,並進行《空行心髓——藥師佛》的灌頂。
96至97年間,在康賽薩爾瑪寺院講授《醫藥理論及實踐》,並進行四次《空行心髓——藥師佛》灌頂,前來求學者絡繹不絕。
尊者曾經撰寫過一本有關藏醫醫師醫德的專著,其本人就是高尚醫德的體現:長期堅持奉行佛法慈悲濟世的精神,
對於生活貧困的患者,不但不收取醫藥費用,還無償提供吃住。對於地處偏僻的寺院,供施量醫藥,而自身衣食住行卻極為儉樸。已多年不收財供養,行醫收入全部用於藏醫藥事業,體現了一位菩薩的慈悲胸懷。
總之,尊者前後親臨全州各縣舉辦了85期藏醫培訓班,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藏醫人才,同時協助縣、鄉、寺院新建六所藏醫院。其灌頂教誨的宗教弟子和文、醫學生遍布青、甘、川廣大地域,其中著名的上師堪布50名、醫學博30名等,具有真才實學的藏醫生近千人,皆在各寺院或國家機關及社會各界中興辦公益大業。猶為突出的是在他的醫學弟子里有許多著名的高僧大德,他們是法王班瑪登布,阿壩日謝上師洛珠,多頓醫生,尼莫醫生,阿左的堪布俄勒,官倉求尼,桑龍寺德納班則,白玉堪布贊扎,樂謝活佛郭第,竹欽的俄羅,紅格爾多傑,熱巴,蔣陽多傑,洛桑旦巴,藏智俄輪,東智布,丹貝堅參,覺囊上師晉美加措,阿邦活佛財保,格爾登寺果日活佛加華爾加措,昂哇活佛奧色,活佛明安,堪布智·鄔金索倫,堪布俄昂,蓋拉尼瑪,赤成達吉,醫生東吉桑達才讓,醫生更頓,醫生巴格爾,醫生還增,醫生加華爾加措等。其中對醫藥事業貢獻卓越的三大弟子是:阿俄嘎洛,洛桑·加華嘉措,澤珍達日傑。三人的事迹請詳見附錄二
97年尊者在省衛生廳藏醫學評比中,獲得技術特等獎,被評為醫學博士。國家聘任他為副主任醫師,並頒發過十八次獎勵和榮譽證書。拉薩藏醫院院長、國家級藏醫專家強巴赤列,稱尊者為仁波切(如意寶之意),並做如此評價:「對於壽命學,已如渡過大海的舟人,發心有如月亮一般的學者——晉美圖登仁波切。」對尊者在藏醫藥事業上的造詣表示了極大的讚歎和敬佩並祈請尊者繼續發揚光大。
尊者先後擔任過東宗寺住持、州政協委員、州佛協會理事、州藏醫院研究所主任、久治縣人民醫院副院長等職。
尊者一生著述繁多。憑藉對上師的信念和修正的覺受,曾以伏藏的形式撰寫了許多大圓滿方面的著作及修法儀軌。如《藥師佛念修儀軌法本》、《普巴金剛修持軌》、《馬頭明王忿怒聚集》、《大圓滿耳傳記錄利生明鑒》、《加持藥物方法甘露妙雨》、《上師深道蓮師相應法儀軌解脫之梯》、《蓮師祈請文》《措嘉佛母長壽金剛廣續》、《資瑪爾護法雷聲》、《資瑪爾護法如意諸成》、《具德香龍供養法》、《有關大圓滿言教一集》、《前行引導花蔓》、《龍欽心髓三根本護法儀軌簡記》等。藏醫學方面的著作有《實踐仙人祭雲》、《仙人格言偈頌》、《甘露草藥特點講述》、《除障供雲》等。
通過多年的臨床經驗,尊者對風濕性關節炎、骨質增生、骨腫瘤、腦膜炎、神經性頭痛、偏癱、半身不遂、面癱以及各類精神病、皮膚病頗有研究,在其它科,如胃病、肝膽等病、腎病、直腸炎、婦科病、糖尿病、蛔蟲病的研究和醫治也卓有成效。他一生中最著名的兩大葯是腦神寶和檳榔丸。
總之,尊者在醫藥事業方面的功德是不可思量的。正如是藥師佛於此濁世的慈悲化身。 願一切吉祥圓滿!
藏醫藥的介紹對很多人來說,西藏和藏醫藥都充滿了神秘。因為她太遙遠,幾乎使人可望而不可及;還因為她太陌生,以致在腦海里很難找到太多關於她的記憶。然而,正因為這樣,西藏和藏葯才富有魅力,使人渴望走入她的世界……
藏葯在醫理和組方方面都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如:藏族同胞游牧的特點,加以上牛羊肉、酥油等油膩難消化之物為主食,故使得藏區肝膽、腸胃疾病較為常見多發。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藏醫才能在《四部醫典》的理論基礎上創製出流傳千古的藏藥名方驗方。
藏葯在用藥方面也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在海拔2500米——5000米一帶的高山、裸岩、灌木叢地帶生產著數百種珍貴藥材,如蟲草、西藏延齡草、胡黃蓮、天麻雪蓮、紅景天、高原靈芝等。這些生長在高寒缺氧地帶的雪域藥材,不僅純凈無污染,而且藥效特別好。
藏葯獨特的炮製方法賦予了藥物奇特的療效和意想不到的威力。藏葯的炮製方法就有熱制、冷制、猛制、精製等多種。不嚴格遵循傳統炮製工藝,藥品的療效往往就會大打折扣。由此,你不難理解為何同一產品由不同廠家生產其療效往往也不盡相同。
也許是受西藏自然條件及民族習俗的影響,藏葯的組方中常常大量使用礦物葯。金、銀、銅、鐵、珊瑚、瑪瑙皆可入葯。這一特點也可能正是藏葯區別於一般中藥、西藥具有獨特療效和較為珍貴的重要原因所在。
此外,藏葯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是一葯治多病。由於藏葯醫理的獨特和組方的考究,往往使其具有能夠同時治療多種疾病的奇特功效。有些人剛開始接觸藏葯總是對此心存疑惑,然而,隨著他們對藏葯認識的深入,便會發現:這並非誇張,對很多藏葯來說,這一切都是實實在在的客觀存在。
揭開藏葯珍寶丸之謎
藏葯歷史悠久,組方獨特、用料考究、療效神奇。在藏成藥中有一些藥品如: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珍珠丸、珍珠七十等被習慣地稱為藏葯珍寶丸。那麼,為什麼會有如此稱呼?藏葯珍寶丸又珍貴在何處呢?
首先,從藥品的組方來看,藏葯珍寶丸都採用了一些珍貴稀少的珍寶類藥物,如金剛石、綠松石、珊瑚、珍珠、紅瑪瑙及金、銀、銅、鐵等。二十五味松石丸中就含有綠松石、珍珠、珊瑚、鐵屑等藥物。這些珍寶類藥物都具有特殊功效,藏醫在治療疑難重症的處方中常常會加入相應的珍寶類藥物,而這些藥物本身就已經相當珍貴。
其次,從藥品的製作工藝來看,藏葯珍寶丸的組方藥味較多,炮製工藝也十分複雜,特別是一些礦物葯的炮製尤為困難。如:製作二十五味松石丸時要把鐵屑放入訶子或水柏枝液中反覆煎煮,連換幾次汁液,再放入裝有訶子液的瓷瓶中長時間靜置,待鐵屑毒性去盡化為泥後方可入葯。為了保證藏葯珍寶丸的療效和質量,有些藥物從備料、炮製成品往往要耗時幾個月,甚至一年時間。從這個角度來說,藏葯珍寶丸亦是極其的珍貴難得。
第三,由於西藏高原的藥物在高寒、缺氧、紫外線光照時間長等特殊環境下生長、生存,因而具有獨特、超常、持久的生命力,含有千百種內地中藥材所不具備的療效功能。藏葯製劑全部採用100%的純天然名貴藏藥材精製而成。藏葯中尤其神奇的是珍寶類藥物,分為不熔性和可熔性兩類。不熔性珍寶類藥物主要有金剛石、藍寶石、翡翠、水晶、珊瑚、紅瑪瑙、珍珠等42種;可熔性珍寶類有金、銀、青銅、黃銅、錫、鋅等15種。如可熔性珍寶類藥物中的金,在二十五味松石丸和二十五味珍珠丸中,其中有一味葯叫佐太,它的煉製是將黃金燒成灰入葯,需用50多個程序而且需用50多天才能完成。由此可見藏葯的奇特療效來之不易,因而譽為稀世珍品。
其實,歸根結底,藏葯珍寶丸之所以能享有極高的聲譽,關鍵還是具有獨特的療效。如二十五味松石丸治療肝膽疾病,二十五味珍珠丸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珍珠七十治療中風、偏癱,無不都是立桿見影、有口皆碑。
神秘的藏傳佛教,神奇的藏醫藏葯
藏醫在診病施治時,往往要有諸如念經、禱告等行為,之後診病治病也往往能立顯神效。在藏葯的採集、炮製、製作過程中也同樣有著嚴格的規定。藥品製成後,還要按宗教儀規進行加持,由全體僧侶誦經七天,祝願藥物效果靈驗。藏醫藏葯這些濃厚的宗教色彩實際上體現了藏醫藥學與藏族天文歷算學之間的密切關係,同時也包含了心理療法、暗示療法等現代醫學和心理學內容。
揭開藏醫藥學神秘的面紗,展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門古老而又新興的民族醫學,其系統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是遠非宗教色彩所能包容的。不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說,藏醫藥學都是一門極其嚴謹科學的傳統醫學體系。
為什麼內地人服用藏葯更有效?
對藏醫,人們也許知道不多,藏醫源於古印度醫學和古希臘醫學,它對人體的認識比西醫還早800年,藏葯的功效一直令世人嘆為觀止。在西藏佛教文化的影響下,形成了一派獨特的醫術。藏醫自古就和佛教緊密相連,在西藏專門有研究學習藏醫的機構,不少名醫就是高級僧侶,在這些高級僧侶手中掌握著西藏文化的精華部分。他們知識淵博、令人敬仰,好多僧侶長期隱居,潛心研究藏醫藏葯,為保證藥力獨到,他們在製藥前先親臨採藥,而且採藥時間規定很嚴,藏葯所用藥材純正,用藥講究,在質量和數量上都有嚴格的規定;而且製藥方法採用傳統工藝操作,工藝上精益求精,從而保證了藥物的療效。
藏葯配方與中藥、西藥均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味葯和中藥的用法也不盡相同。藏葯之所以療效理想的客觀因素還在於雪域西藏海拔高,青藏高原海拔在3500到6800米之間,是人類最大的一塊未受工業污染的凈土,造就了非凡的生命力,練就了一種特殊力量,這使得藏葯藥力強勁;又由於特殊的地質原因,這些藥用植物含有人體不可缺少的金屬微量元素。這些豐富的礦物葯源象一座寶藏,使藏葯產生了較令人滿意的療效。
由於藏葯一直在一定區域內使用,在中國內地極少見,沒吃過藏葯的內地人,對其幾乎沒有抗藥性,因此內地人服用會達到較滿意的效果。
三、藏葯:秘藏生命奇蹟
近年來,「西藏熱」風靡全國,不但雪域高原奇特的地理人文景觀吸引了大量遊客,藏醫藏葯也因具有神奇的功效,受到中國內地乃至一些西方國家的追捧。
關於藏葯的神奇,有這樣的說法:藏葯中含有大量重金屬,卻對人體無*毒*副作用,令現代科學也難以解釋。
關於藏葯的昂貴,有這樣的說法:一枚珍珠七十,甚至可以換回一匹馬。
關於藏葯的豐富,有這樣的說法:一部19世紀編撰的《晶珠本草》,介紹了藏葯2294種,比《本草綱目》還多400餘種,而目前公布的藏葯秘方更多達10000多種。
最著名的「珍寶丸」
藏葯極品·珍珠七十
珍珠七十(然納桑培)由公元十五世紀傑出的藏醫學家蘇喀·年姆尼多吉創製,以確切的療效而著稱。許多西藏民間人士常將此葯作為珍貴藥品貯存,以備治療重病、急病之需。珍珠七十不僅是治療疑難病症的特效藥,而且具有預防疾病及滋補、保健的作用。珍珠七十由珍珠、松石、珊瑚、青金石、牛黃、藏紅花、麝香、熊膽、吠琉璃、碧玉、翡翠等七十種珍貴藥物精鍊配製而成,它的具體功效在於:解毒、安神、鎮靜、化瘀、開竅、通經活絡、調合氣血、滋補強腎,對於「黑白脈病」——血液循環和神經系統的病症、中風、癱瘓、各類神經脊髓炎、腦溢血、心臟病、高血壓等病症均有良好的療效。
肝膽首選·二十五味松石丸
二十五味松石丸是一種傳統經典藏葯,也是藏醫臨床治療各種肝膽疾病,特別是乙型肝炎的必備藥品。在藏醫治療肝膽疾病的各種藥物中,以二十五味松石丸的名氣最大、歷史最久、療效也最好。它由藏紅花、五靈脂、船形烏頭、五脈綠絨蒿、傘梗虎耳草等青藏高原獨有的珍稀名貴藥材組方而成,在清熱解毒、利膽退黃、疏肝解郁、化瘀行血、保肝降酶方面確有良好作用。
心腦血管病剋星·二十五味珍珠丸
二十五味珍珠丸的配方流傳已有千年之久,對多年的中風、偏癱、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疾病效果極佳,被藏民譽為溶解血栓的"疏通機"。二十五味珍珠丸由天然珍珠、天然牛黃、天然麝香、沉香、木香、檀香、短穗兔兒草等二十五味藏藥材製成,這些配方創造性地把活血化瘀、疏經活絡、通竅醒腦、開啟關節等功能結合起來,是治療偏癱的首選良藥。
千年古葯·仁青芒覺
仁青芒覺成方於公元八世紀,始載於藏醫古典巨著《四部醫典》:「中毒者特效芒覺也」,後經歷代藏醫學者不斷研究發展,詳載於卻吉瓊乃(1700~1774)所著《盤德瓊乃》一書。上千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仁青芒覺對各種中毒症和消化道潰瘍以及各類慢性胃炎、腸炎、胃腸絞痛等疾病有顯著的療效。它由藏紅花、蒲桃、毛訶子等多種藥材組成,有清熱解毒、益肝養胃、愈瘡醒神、滋補強身之效。
神奇的藏葯走向世界
具有千年歷史的藏葯,蘊藏了雪域高原、神山聖湖的精妙。它有限的產量,能不能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呢?隨著西藏熱的興起,對藏醫和藏葯的迷戀,也成為中國內地和西方一些大城市中的時尚。
「喂,去西藏嗎?給我帶一些珍珠七十吧!」
「一定要買到常覺啊。這對治療胃病有奇效!」
白領中間,可以聽到對進藏者這樣的托囑。朋友也有這樣的傳說:某某人的老父,癱瘓不能動彈,一吃藏葯,很快可以下床。藏藥專賣店,也雨後春筍般地,一夜間在大城市中崛起。
在不少人看來,如今的藥品中,似乎沒有比藏葯更神奇的了。
「一枚珍珠七十可換一匹馬」。
公認的藏醫學,有2400年歷史。
根據藏書《五部箴言·大臣箴》的記述,從公元前4世紀藏王聶赤贊布時期,常松·傑普赤西就撰寫了《毒藥療法》,確立了藏醫最早的基調。
到公元8世紀赤松德贊時期,雪域藥師玉妥寧瑪·雲丹貢布編撰完成了著名的《四部醫典》,是為藏醫的靈魂。
藏醫學是融合了印度阿育吠陀醫學、波斯尤那尼醫學以及中醫學的獨特醫學,是以佛教思想為中心,結合了複雜的醫學知識和經驗,從生理上、心理上使人恢復健康的治療實踐。
藏葯的這種自然和精神品質,本身就很受到傷痛於物欲苦海的現代人歡迎,其風行有著社會原因。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藏葯研究中心主任彭敏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藏葯和中藥的醫療思想相似,重視整體的調節,這是中醫和藏醫的精髓,而雪域高原的極端環境,造就了藏葯的神奇特性。
以珍珠、檀香、降香、九眼石、藏紅花、牛黃、麝香製作的藏葯珍珠七十,是治療中風、癱瘓的靈藥,對心腦血管疾病,更有奇特的療效。曾有癱瘓的病人,服用珍珠七十後不久,即可站立行走。
藏醫現代宗師、西藏藏醫學院院長措如·才郎曾經以珍珠七十,用3個月的時間治癒了成都一位患者的類似艾滋病的免疫能力低下症。
北美第一個受過全面藏醫藥教育的美國人埃里奧特·圖卡對《瞭望東方周刊》說,他曾經為一名歌唱家,通過治療她的肝和胃,恢復循環系統的平衡,治癒了她左右聲帶上的息肉和囊腫,胃酸、過敏和周期性失眠。
措如·才郎院長對《瞭望東方周刊》說,珍珠七十對於心腦血管疾病造成的神經系統損壞所導致的中風癱瘓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在西藏十分名貴,一枚可以換一匹馬。
《瞭望東方周刊》在走訪西藏期間了解到,藏葯幾乎什麼病都能治,尤以對內髒的慢性疾病療效神奇。
推薦閱讀:
※糖尿病及其併發症中醫藥研究進展
※銀屑病夏輕冬重 中醫藥浴治療
※腫瘤專家談中醫藥治癌症到底有何作用?
※年定價超11萬美元,抗HIV新葯獲FDA批准
※【大策略觀點】重點關注抗癌類上市公司
TAG:醫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