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芽一葉的精緻細品綠茶新貴湄潭翠芽
提到湄潭,詩人腦海中會浮現浪漫,因為縣如其名;史學家會想到浙江大學的西遷,農學家會告訴你這裡是中國近代制茶發展史上的重要節點,而資深茶友會告訴你「湄潭翠芽」作為「綠茶新貴」,有一段不平凡的來頭。
湄潭位於雲霧繚繞的貴州高原北部,地處大婁山南麓,烏江北岸,在名城遵義東南側。縣如其名,聽著就清涼透亮,潤澤脫俗。再加上當地氣候溫和,雨霧日多,土壤肥沃,結構疏鬆,含礦物質豐富,對茶樹生長和茶葉品質極為有利,正所謂好山好水出好茶,絕非虛言。 湄潭至今仍保存著上億年的全世界唯一的茶籽化石、野生大樹茶標本。
所以,在陸羽的《茶經》里,「茶聖」就曾慨嘆:雖然地處偏僻,又是煙瘴所在,但「往往得之,其味極佳」。到了明清兩朝,湄潭的綠茶,更成為貴州進貢朝廷的高檔產品。
抗戰期間,國立浙江大學遷入湄潭辦學,農林部中央農業實驗所和中國茶葉公司在湄潭籌建實驗茶場,這是近現代中國茶葉發展史的里程碑式標誌,也讓古已有之「湄潭翠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對於「湄潭翠芽」,著名的茶葉專家、湄潭實驗茶場首任場長劉淦之曾寫過一首稱讚道:「亂世三居無異珍,聊將雀舌獻嘉賓。松柴爐小初紅火,岩水程遙半舊甄。聞到銀針香勝酒,嘗來玉露氣如春。詩成漫說增清興,倘許偷閑學古人。」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湄潭翠芽」炒制工藝非常講究,其主要工藝分為殺青、攤涼、二炒、攤涼、輝鍋等5道工序,炒作手法甚至多達十幾種。所以「湄潭翠芽」的外形扁直光滑、勻整、綠潤,內質嫩香持久,湯色綠潤清澈,滋味鮮爽,葉底嫩綠明亮、鮮活勻整,葉肉肥壯,滋味醇厚回甘更耐泡,有板栗的清香。
說一芽一葉,也許你沒有概念,其實有更震撼的數字:通常制500克特級翠片需采5萬個以上的芽頭,即便是一級翠片,也需要4萬個左右芽頭,這麼講究的綠茶怎能不好喝呢?
除了口感上的好喝外,「湄潭翠芽」還特別注重觀感,85°的開水一進入玻璃杯中,一片片像葵花籽般的綠葉浮了起來,垂直地立在水中,再慢慢地往下沉落,瞬間一芽一葉恣意綻放,猶如一朵朵綠色的小花在杯中舞蹈。
也正因為如此,湄潭當地朋友和愛喝湄潭翠芽的資深茶友們都愛說:「要喝湄潭翠芽,必須講究方法,要先聞茶香、觀其色,再觀其形,品其味,上好的『湄潭翠芽』不管泡多久,茶形都不會變,回甘的層次感也均勻豐富。」
所以,你也許能理解並相信「湄潭翠芽」能夠連續榮獲48次獲國家級金獎,實在是實至名歸,而非浪得虛名的炒作神話。無它,唯「湄潭翠芽」品質也!
(原標題:一芽一葉的精緻細品綠茶新貴湄潭翠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