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親子|孩子,你們「真」預習了嗎?

  預習,是語文學習的起點。預習,是學生自主學習語文能力的鍛煉。會預習、善預習、深預習是我們指導學生預習的要求,但在實踐中,由於小學生自主預習的程度不高,不能確切地評價和認識自己的語文學習潛力,學習動機不強烈,自我約束力差,往往會照抄照搬教輔書的,學生就成了抄寫員、搬運工。預習中缺少了學生自我讀者意識的真正參與,缺少了個性的閱讀感悟。學生把預習的一點時間都花在抄資料上,這樣的預習不是幫助學生學習語文,而是害了學生。這也造成了教師解讀文本的充分,而學生對文本解讀幾乎為「零」,文本解讀的信息嚴重不對稱,課堂無法進行有效推進,一些學生無法領會教師的「精妙」的解讀結果,甚至出現學生曲解文本的現象,如學生學習《船長》一課,認為哈威爾船長是愚蠢的,為什麼自己不逃生呢?這樣就會導致小學語文課堂的效率低下。

我們老師新課之前總會問一句:「孩子們,你們預習了嗎?」可是課堂一檢查,孩子的預習錯誤百出,有詞語默不上(讀錯)的,有課文讀不順的,有閱讀體會不會談的……孩子們,這就是你們的「真」預習嗎?沒有真正的預習,就不會有精彩的課堂生產。預習不是「雞肋」,不是「應差」式的預習作業,是語文課堂學習的「前奏」,是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石」,是學生自我身心的全部「投入」。那麼如何讓預習變得更實在,更有深度,更能指向語文學習的本質呢?為此,筆者結合小學高年級教學實際,進行了一些有益嘗試。

  一是創新詞語預習的檢查手段。教師需要布置深度預習的實踐運用作業,因為「近期目標是推動小學生學習的主要動機,他們很難將自己的行為同遠大目標真正聯繫起來,他們在各種活動中想到的是如何完成任務,而不是完成任務的意義;他們往往決心很大,但行動很差,說的和做的相脫離。」因此我們需要把字詞預習走向運用創新,走向語言實踐,以增強學生對字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筆者沒有進行一般的讀生字詞和組詞的方法,而是採取了三個方面的微創新:1、用課文中的生字詞語,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看誰用得多,用得好,誰就成為本篇課文「詞語大王」。2、創設語言運用環境,學會辨析運用。比如《愛如茉莉》一文中「恬靜、靜謐、安靜、幽靜」的比較,選取「①媽媽睡在病床上,嘴角掛著 的微笑。②一切都是那麼 美好,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③喧鬧的教室一下子 了,原來班主任劉老師來了。④夜深了,只聽見小蟲啾啾,蛙鳴聲聲,小村顯得一片 。」4個句子,讓學生通過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了解詞義的區別,學會正確運用。3、舉行詞語推薦會或漢字聽寫大會。要求學生課前選擇一個或幾個對你對感興趣或提醒大家注意的詞語,進行小組推薦或聽寫,讓學生對難讀難寫難理解的詞語留下深刻的記憶。4、舉行課前閱讀「一得錄」,要求學生預習是要素讀文本,不要藉助參考資料,進行個性化預習,不要人云亦云,力求有獨到的發現,個性地表達自己預習收穫,只要求談最大或最深的一點收穫。

  二是細化課前預習的朗讀要求。預習重在朗讀,可是學生課前朗讀大多是浮光掠影,粗略讀幾遍,又由於預習中對朗讀缺少具體的檢查指標,學生課前朗讀課文的預習作業大打折扣。如何讓課前真正讀准課文、讀好課文?筆者提出了兩點朗讀要求:1、確定傾聽對象。筆者要求學生家長做孩子的第一個傾聽對象。同時利用晨讀時間,進行組內互讀,要求組內互評,指出朗讀的錯誤或改進的地方。課堂進行小組賽讀,評比「最佳朗讀小組」,給予加分或推薦代表班級參加「校園之聲」廣播站。2、朗讀符號批註。要求學生朗讀預習時,需要標註朗讀的語氣、語速、節奏、重音、感情等內容。比如蘇教版五下《大江保衛戰》的開頭寫道:「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場接著一場。奔騰不息的長江,轉瞬間變成了一條暴怒的巨龍,瘋狂地撕咬著千里江堤。荊江告急!武漢告急!九江告急!……」,學生預習時要求標註重音,如「暴雨、大暴雨、暴怒、瘋狂、撕咬」,學生用「·」表示重音;用「|」表示語速是急促的;用「↗」表示語調一句比一句高……這樣課前訓練學生朗讀,關注課文朗讀,學生從此愛上了朗讀,也愛上了語文。

  三是關注文本價值的質疑能力。預習中要學會問問題,這比問題本身更重要,事實上學生的問題很多,就一個課文標題就能問出十幾個來,但這些問題真正成為關鍵問題,最有價值的問題很少,因為這些問題往往是通用的,或者答案顯而易見,比如:「為什麼用這個題目?」「課文主要寫了什麼?」「課文用了什麼寫法寫的?」等等,不能成為解讀文本的有價值的核心問題。筆者引導學生關注課文具體語言與文本核心內容,提出有價值的核心問題。比如預習蘇教版五下《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學生的問題有「彭德懷殺掉大黑騾子,為什麼要又是不耐煩,又是發火呢?」「最後一節為什麼沒有彭德懷想念大黑騾子,而是寫紅軍長征呢?」這樣的問題,是解讀文本的一個個鑰匙,也是有探討價值的,也是急需課堂解決的,這樣的問題有助於真正走進文本的內核,讀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裡去。

  其實,提出預習中的問題,筆者平時更要指導學生能自己試著解決問題,不要把問題提出來,最後拋給教師或同學們,只有經過自己的「上下求索」,自己才會「豁然開朗」,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與快樂,學會在閱讀中解決預習問題,是我們語文預習的重要目標。

四是彰顯預習批註的個性表達。「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筆者總是要求學生關注課文中的詞語、句子、段落的形式,寫出自己的喜歡或不喜歡的原因,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進行張揚個性的個人批註,真正「我手寫我心」,寫下自己獨特的閱讀感悟!比如預習蘇教版六上《天游峰掃路人》一文「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遊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現摘錄學生一些預習批註:「我從『頂天立地』成語中感受到天游峰的高,猶如一個巨人一般。」「『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這個句式用數字說明台階多,寫出了山的高,我彷彿看到了掃路人從一級一級台階掃上去,又掃下來,每一級台階掃得那麼認真、一絲不苟。」「我比較喜歡寫遊客的四個成語,語言很簡潔,把遊客害怕、膽怯的心理刻畫出來了,彷彿我們就是那些遊客們中的一名,看到了天游峰的好高、好險啊!」

  學生需要真的預習,語文需要深度的預習,這樣我們才能走進文本深處,感悟文本的魅力,構建文本的意義。實踐證明,學生對文本的深度預習,是課堂師生、生生、生本之間進行平等對話的前提,也是課堂靈動生成的關鍵所在。


推薦閱讀:

單親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在感情上有哪些影響?
孩子如果他打你,你該怎麼辦?
「幼教雜說」之二百二十六:《小孩子能懲罰嗎?》
孩子感冒用藥,記住「八要」和「八不要」
高情商的孩子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TAG:孩子 | 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