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吧:數字化時代的金融變局

金融e時代

來源: 廣州日報   萬建華著

  

  看點:

  本書作者萬建華曾任職於中國人民銀行,他從「數字」這一角度切入,全面呈現了驅動金融業發展和金融行業格局改變的重要力量,並且對平台經濟、賬戶體系、虛擬貨幣、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的金融驅動力做了生動的介紹,為洞察金融未來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和有價值的思考。

  恐龍不死

  微軟前總裁比爾·蓋茨曾在20世紀90年代斷言,傳統的商業銀行是將在21世紀滅絕的一群恐龍。

  蓋茨是在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全球經濟高速增長的背景下做這番預測的。他認為信息技術的發展必將讓科技企業具備向傳統金融業叫板的資本,傳統的銀行網點必將崩潰、消亡。

  關於商業銀行的前景,比爾·蓋茨提出了一個哈姆雷特式的命題——「生存還是死亡」?沒有中間地帶。

  20年過去了,無論從總資產還是盈利能力來看,銀行依然在全球金融行業中佔據著主導地位。僅就中國來看,10年間,中國銀行業總資產規模從20萬億元增長到130萬億元。

  在最新一期的福布斯榜單上,排名前30位的企業中有6家中國企業,其中4家就是銀行,而中國工商銀行更是以銷售收入826億美元、利潤251億美元的成績位居榜單第5位,銀行業第1位,這也是中國企業在福布斯榜單上的最好成績。

  顯然,恐龍沒有死去。蓋茨的預言看起來過於悲觀。

  銀行家們還是提前看到了危險,並主動擁抱這場技術變革帶來的變化,金融e時代使商業銀行逐步適應了新氣候。

  正因為這種創造性的適應能力,金融電子化的進程反而催生出商業銀行的無限可能,更為其賦予了全新的生命力和想像空間。

  恐龍沒有死去,未來也不會死去。

  新銀行:「水泥」+「滑鼠」+「拇指」

  隨著商業銀行逐步擺脫對網點和櫃檯的依賴,一種活躍在「滑鼠」和「拇指」上的新型銀行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習慣。

  當下人們喜歡用「滑鼠」來形象地比喻以互聯網為平台的新經濟,而用「水泥」來象徵傳統經濟。由此,將「滑鼠」加「水泥」來指代一個傳統企業電子化或是一個純互聯網公司實體化的趨同過程。

  比爾·蓋茨先生關於21世紀的商業銀行將如恐龍一般走向滅絕的預言,實際上道出了一個「滑鼠」剿滅「水泥」的趨勢。17年過去了,我們很慶幸,這種滅絕至少到現在還沒有發生。故事脈絡換了另外一種走向,那就是商業銀行適時藉助和信息技術的交互,快速延伸出電子化的虛擬「網點」和「櫃檯」。

  從「水泥」到「滑鼠」、到「拇指」的遷移也發展到商業銀行身上,依託於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的全天候的「自金融」時代正式來臨。

 指尖上的銀行

  另一股風潮也當仁不讓,基於移動設備的金融應用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蓬勃發展起來。「指尖上的銀行」正大行其道。不久前,我在蘋果公司的應用商城(AppStore)上搜索「銀行」,一共返回了391個直接或間接和「銀行」有關的搜索結果,其中支持iPad版本的有157個。至少有50家國內商業銀行已經開發了支持蘋果操作系統的移動銀行。搜索「證券」的結果就更可觀了,iPad版應用高達368個,iPhone版為516個。齊全的移動銀行應用已經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指尖CBD」。

  熟悉網上銀行和網上證券的客戶,對移動銀行和移動證券並不陌生。在客戶眼中,這兩個事物本質上都是把常用的金融業務功能整合到客戶的自助終端;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需要通過計算機進行操作,而後者幾乎在任何有數據通信網的地方就能奏效。而在金融機構眼中,個人計算機端的「銀行」和移動設備端的「銀行」在呈現的方式和開放的功能略有差異,但從本質上看,都是接入核心業務系統的兩個不同渠道。

  指尖上的金融,究竟釋放了哪些魔力呢?我想最大的益處是徹底解放了向客戶提供服務的場所——如果說網上銀行和網上證券將金融服務顧問請到了家裡的顯示器前,那麼手機銀行和手機證券無疑讓你把金融服務顧問隨身帶到任何地方——在任何可以連接到數據網路的地方,客戶就能使用金融功能。

  比如,當你站在街頭,突然想看看自選股票的收益,只需要打開手機上的證券程序即可。如果數據網路暢通,所有的盈虧情況將在一秒鐘返回手機屏幕,讓你一覽無餘。

  當你突然想起該交房租了而你正遠在差旅途中,點開手機銀行程序,在常用匯款人中找到房東的信息,輸入款項,點一下「匯款」。幾分鐘後,房東就收到了租金入賬的消息。

  此外,在移動金融設備硬體功能的支持上,移動金融應用的形式更加豐富,支撐的應用場景更多——簡而言之,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物理感應應用得以嘗鮮。前不久,國內一家知名的支付提供商推出了一款叫做「搖一搖」的轉賬應用。用戶只需搖動手機就能感應到對方的網路虛擬賬號,輸入轉賬數額後即可進行實時小額轉賬。這一功能推翻了轉賬這一業務必須通過銀行櫃檯、自動櫃員機、網銀或者手機銀行實現的前提——而所有的技術基礎,就在於智能手機中自帶的物理感應元件支持並識別「搖動」這一動作。同樣,想去網點的客戶,用手機「搖一搖」也能找到距離最近的銀行網點,和銀行的客戶經理面對面交流辦理業務。

  二維碼應用異軍突起。由於大部分的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都搭載了攝像頭和通信組件,用移動設備識別二維碼變成可能。在地鐵和公交站里,你正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拍攝大幅廣告上的商品二維碼來購物——在這個過程中,商品信息(價格、名稱、提供商等)通過二維碼被手機的攝像頭採集和識別,客戶僅需要在手機上發出付款指令,即可完成自助購物。

 零售銀行的華麗轉身

  信息技術賦予了零售銀行業務更多生機、活力和靈氣。在下一個發展階段,零售銀行業務將由邊緣化的配角成長為長袖善舞的主角。這是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另一趨勢。

  零售業務的概念來自於商業領域,指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的業務類型,也可映射到商業銀行領域,指代針對個人客戶的銀行業務,比如銀行卡、個人消費信貸、投資理財等。實際上,業內對零售銀行業務的範疇界定有多重標準。我個人理解的零售銀行業務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特徵:第一,客戶對象以個人客戶為主;第二,交易發起分散化;第三,交易規模相對較小。也正是基於這三個特徵,零售銀行業務的費用成本要比批發銀行高,而客戶的流動性卻比批發銀行強,當然,其風險相對也比較低。

  零售銀行業務在西方起步較早。大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商業銀行為了應對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逐步發展起零售銀行業務來。今天,零售銀行業務已經成為國外商業銀行獲取利潤的關鍵渠道。它不但為銀行家帶來豐厚利潤,更以其相對較低的風險成為西方銀行家抵禦衰退周期的重要武器。聚焦經營零售業務的零售銀行在西方並不少見,比如美國的富通銀行從一個小小的社區銀行起步,靠發展零售業務不斷壯大,由於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突出,在經歷了2008年美國金融風暴的洗禮之後,一舉躋身成為美國第四大銀行。

  然而,零售銀行業務在國內還處於初長成階段,位於銀行業務體系中相對邊緣化的地帶。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來自幾個方面。

  首先,起步不久的國內零售銀行業務需要完成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如系統建設、網點開設等,原始性投入巨大,且見效緩慢。

  其次,中國30年的高速發展為商業銀行的對公批發業務提供了重大紅利。

  再次,零售業務巨大的增長空間將成為商業銀行新的利潤來源。零售業務涉及最終客戶的生活、消費、投資等領域,與保險、基金、證券等其他金融領域有著非常強的交叉性和互補性,業務創新的空間廣闊,需求巨大,這也意味著將為商業銀行不斷帶來利潤。尤其是當人類社會大步踏進移動互聯網時代後,新興技術為零售銀行業務疊加附加值創造了重要條件。未來,商業銀行依託手機、互聯網、平板電腦、自助服務終端等設備向最終客戶推送產品和服務將成為常態,並在此基礎上延伸出更多的附加值。

  麥肯錫預計,中國零售銀行業總收入將在未來10年大幅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零售銀行市場。麥肯錫指出,由高凈值和富裕客戶群引領,財富管理產品、非按揭消費金融產品和小微企業貸款三大引擎推動,中國零售銀行業將迎來又一個輝煌的10年。

  預計到2020年,行業總收入將達到1.5萬億元,接近2011年的兩倍,僅次於美國的零售銀行市場。零售銀行強大的發展勢頭,讓人們有理由相信,銀行業的可持續經營有賴於在零售銀行業務的布局及未來贏利。

 賬戶之魅

  2012年歲末,支付寶往其註冊用戶郵箱里發送了一份有趣的「年度電子對賬單」。這份賬單羅列了一年來該用戶及其家人通過支付寶賬戶完成的交易概況和交易明細。有趣的是,支付寶還「順帶」對用戶的賬戶進行了詳細的統計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其消費模式進行了仔細的「素描」。

  比如,一份來自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的年輕分析師的支付寶賬單顯示,他的主要消費就都集中在生活電器和箱包皮具領域,晚上8點是他最經常購物和付款的時段,根據他的消費習慣,該同事被支付寶標榜為「熱愛生活」的「時尚先生」。

  有趣的是,這張賬單甚至給出了他在上海地區所有支付寶用戶中的排名!這位分析師抱怨,他感到了一絲被窺視的不安,因為隱匿在這個賬戶背後的——他的所有品牌偏好、消費傾向和生活習慣突然被揭去了面紗。而對於支付寶這樣的賬戶運營者而言,每一張「賬戶素描」背後實則牽繫了一份通過數據分析而可能實現的精準營銷的商機。

  這讓我更加堅持我一直主張的一個觀點:在未來的金融競爭中,賬戶將成為至關重要的力量。甚至可以誇張點兒說,在金融領域,想得天下者,先要得賬戶。

  賬戶是伴隨著貨幣的出現而出現的。早期的賬戶,只是銀行為存款客戶分類記錄存款數額變化的工具。隨著金融業務多樣化的發展,逐漸產生了諸如保險賬戶、財產賬戶、證券賬戶、醫療賬戶、消費賬戶等。特別是進入信息經濟時代,賬戶的支付功能日益顯現。早期的賬本賬戶全部轉化為電子賬戶,而互聯網又創造出網路賬戶和各種虛擬貨幣賬戶。

  同時,我們的賬戶里往往還有另一個變化著的「數字」,那就是賬戶運營者為我們預留的「保險柜」。當我們和賬戶運營者之間發生一筆經濟活動時,「保險柜」里的「鈔票」就會增減,也意味著這個數字將跟著一起變化。它表示了每個客戶在某個時點賬戶中保有的物質價值,無論它是硬通貨,還是虛擬貨幣。

  如果運營者有心把每個賬戶名下的活動歷史按照一定的條件進行組合和分析,又能得到一些額外的「信息」:哪些賬戶最近登錄最頻繁?哪些賬戶存有的資金最多?哪些賬戶習慣通過手機訪問網站?這些反映著不同賬戶所有人活躍程度、購買能力、人脈資源等信息,在海量交易中積累大數據資源,為平台運營者的深度營銷,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和參考。

  所以,在信息經濟時代,賬戶不僅僅是用戶聯通互聯網的身份憑證,更是包括信息價值和貨幣價值在內的客戶所有價值的綜合載體。它既是商家、企業同客戶交互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挖掘客戶價值的直接途徑。隨著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賬戶的功能與價值也會逐步豐富和完善。我們有理由相信,已經敞開大門的網路經濟時代,賬戶會成為貨幣活動的大本營,它將是每一個獨立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綜合理財與財富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誰擁有了客戶賬戶,誰也就掌握了客戶資源和業務基礎。


推薦閱讀:

全渠道業務的「道」與「術」「道」篇 -- 引子
必勝客祭出體育營銷組合拳,只是為插上數字化的翅膀
專訪FIBA數字主管:FIBA正在經曆數字化轉型
周濟:推進智能製造的主基調——數字化、智能製造1.0、2.0
大佬都在說數字化轉型,但你真正理解什麼是數字化嗎?

TAG:金融 | 數字 | 時代 | 書吧 | 數字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