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絡學說看陳氏太極拳的保健效應
太極拳是一項非常有實際效果和多方面防治作用的保健體育運動。它將吐納、導引、體操、拳法集於一身,它特有的輕柔運動過程,活潑了人體四肢百骸、五臟六腑,平衡了陰陽,達到了祖國醫學認為的「正骨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積精全神」「陰平陽秘」等維持正常生理的目的,這其中經絡功不可沒。根據經絡學說,人的一切功能都是在經絡系統的控制下進行的。經絡系統實際上是人體總控制系統,是保證人體健康、長壽的關健。
纏絲運動 舒暢經絡
陳式太極拳以導引、吐納為表裡,拳式動作採用螺旋纏絲式的伸縮旋轉運動,極符合中醫經絡學說的原則。拳諺曰:「凡經絡皆益於拳。」(陳鑫《太極拳論》)又曰:「打太極拳須明纏絲勁,纏絲者,運中氣之法門也,不明此,亦不明拳。」故有「打拳以調養氣血」之說。
經絡是人體內部客觀存在,是有物質基礎的。經絡實質,可以通過「得氣」時的酸、麻、脹、痛及觸電感,沿經絡循行路線擴散的經絡現象來分析研究。拳諺曰:「纏絲運動,勁貫四梢」。(兩手兩足尖端稱四梢)。亦說明太極拳「纏絲運動」使氣血暢通流轉貫注於四梢,按中醫觀點,這些「得氣」之感覺為體內行氣的現象,是暢通經絡的反應。
太極拳運動是意識、動作和呼吸三者同時協調地參與運動,其要求「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意之所注,氣即至焉」、「氣宜鼓盪」、「行氣如九曲珠」、「氣沉丹田」、「氣遍全身」等,使太極拳技擊技術發展成「勁由內換」、「內氣潛轉」、「內外合一」的高級技巧。
人體的氣是不斷運動著的具有很強活力的精微物質。據《難經·八難》指出:「氣者,人之根本也。」「氣」在古代是人們對自然現象的一種樸素認識。《素問·空命全形論》曰:「人以天地之氣生,天地合氣命之日人。」即意指人是物質的,是靠天地之氣而生養的。分布於人體不同部位的氣,各有其功能特點,其主要有:推動作用,如促血的循行;防禦作用,如氣能護衛肌表,防禦外邪的入侵;氣化作用,即指精、氣、血之間的相互化生,亦指臟腑的某種功能活動,還指通過氣的運動而產生的各種變化功能。
「氣」的構成(按中醫分類)可分為元氣、宗氣、營氣和衛氣,如按太極拳的功能與特點可分為運氣和使氣。所謂「運氣」是指將氣吸入,存於丹田。呼氣時,以心行氣,用意念引導氣至所需之部位;所謂「使氣」,即讓「氣」為我所用。正如《太極拳說十要》曰:「太極功夫純熟之人,臂膊如綿裹鐵,分量極沉。」此處「臂膊如綿裹鐵」,亦指氣血通暢和腎壯腎強之意。不難看出,太極拳體內行氣的現象和暢通經絡的反應,是完全合符人的生理規律的。
陳式太極拳的動作呈弧形,連貫而圓活、行雲流水,以腰為軸心,結合經絡學說的運氣原理和要求做「一往一來運一周,上下氣機不停留」的纏繞運動,既是太極拳運動的特點,又是反映人體經絡系統的生理功能、氣血運行與臟腑互相間的關係的重要生理依據。
胸腰摺疊 打通任脈
陳式太極拳是一種內外兼練的拳種。在內功方面它吸取了中國道家吐納、導引相結合的養生術(即真氣運行法)和祖國醫學的經絡學說。其內功主要特點即在於氣沉丹田,丹田內轉,形之於外為胸腰摺疊。拳諺雲:「出腎入腎是真訣。」陳照奎把這個論點作為太極拳真諦予以闡發。他講:「出腎入腎就是要求氣沉丹田與丹田內轉結合,形之於外為胸腰摺疊。」在教學中,每一個動作他都反覆強調「緊要處全在胸中腰間運化。」以腰為主宰,結合丹田帶動(丹田內轉)。
經絡的活動,意從命門出,循督脈運行,上通大椎與百會,下達尾椎的長強而進入會陰。練拳時,脊椎關節都鬆開,督脈的內氣運行自如,經絡之氣血循環暢通,整個脊椎督脈部分感到上下均有一股暖流在運行.而命門部位更有暖勝融熱呼呼的感覺。這些氣感通過督脈的運行與全身各條經絡溝通連貫,可以發散隱於人體內部的各種淤結阻滯,能祛邪去病,促進健康。這就是說,經絡通才能做到拳理所講的「氣遍身軀不稍滯「。
督脈之意氣從命門呼出開放,骨骼脊椎的關節鬆開向上提拔,而與之對稱的下行經絡,則從足太陽膀胱經內氣向下,結合皮肉的活動,循督脈脊椎兩側順氣而下行至足底,形成了膀胱經內氣下沉、督脈意氣上行的對立統一氣勢。
隨著督脈與膀胱經的意氣作用,從命門呼出開放的內氣同時達於四梢。手足四梢內氣運行是隨著皮肉組織的活動互相結合運動,上肢經絡以手三陽經與督脈溝通,從大椎兩旁的肩中俞穴向上肢手三陽經脈運行貫達於兩手指端,這時就明顯地感到從肩部開始沿手端感到飽脹感,下肢命門內氣向下運行至尾椎之長強穴,同時橫向臀後兩側運行,經環跳穴下行委中穴直沉至足底湧泉穴,這時足指微有抓地之意,這是足太陰膀胱經內氣下行同時帶動胃經、膽經之內氣一氣向下,氣沉足底而達足趾。至此,上下肢梢意氣皆到,即系拳理中所講「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之氣勢。
當內氣上下運行於經絡之中時,向下可帶動臟腑之間的濁氣向下,而督脈之內氣隨命門之意向上時,脊椎關節鬆開,使清氣向上,並同時貫於頭頂百會處,中樞神經與大腦皮質均得到調節,使之功能增強,舒適安定,意志清晰,精神能提得起,即神貫頂也,這就是虛領頂勁的練功方法和作用。但要注意在練拳時意氣的運用,防止強壓和偏沉,而是要安排調節順勢,即氣分之大小、厚薄、長短等均勻稱合宜,並要「刻刻留意在腰間」。久而久之,其精微細緻的感覺增強,靈敏感越高,準確性越強,太極之功日逐高深。
震腳發聲 祛病健身
眾所周知: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祖國醫學認為,人體器官臟腑的各部位在足底皆有反射區,而震腳能刺激腳部神經末梢,能夠增強體液循環系統,排除體內廢物,調節肌體平衡,防病保健。
自古以來就有「人老先老腿」之說。腳是人體之根基,人體主要經絡皆起源於腳。經常震動雙腳,可以防病治病,健康長壽。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的雙腳有許多穴位,與人體各部器官和腺體相聯繫。震腳可刺激這些穴位,增強各器官的功能。當人體某些組織或器官發生病變時,在腳的反射區就會沉積一種因新陳代謝而產生的有害物質,妨礙血液循環和腺體的活動。通過震腳,可促使人體血液和腺體分泌物進行良好循環,把沉積的病化散開,排除體外,愈疾健身。
震腳能祛病健身,而發聲則有吐故納新、促進氣血運行、增進人體健康的作用。中醫的經絡學說認為,升降出入是人體氣機的氣化方式,宗氣是飲食化生的營衛之氣與吸入的自然之氣積於胸中而成。宗氣的盛衰,關係到語言、聲音、呼吸的強弱及心脈氣血的運行,關係到肌體寒溫和活動能力的強健與否。根據南北朝陶弘景《養生延命錄》的吸氣療病記載:「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原有此安生,欲為長息吐氣之法時,寒可吹,溫可呼。委屈治病,吹以去熱,呼以去風,吸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心臟病者,體有冷熱,吹呼二字出之;肺腑病者,胸肺脹滿,噓氣出之;脾臟病者,體上游風習習,身癢疼悶,唏氣出之;肝臟病者,眼疼悲憂不樂,呵氣出之。」陳式太極拳也吸收了「六字呼吸法」,用於走架和療病。必須指出,健身中的發勁(發聲)與技擊中的發聲不盡相同。健身中的發聲特點是輕柔、圓勻。從醫學來看,這樣的發聲,不失為養生健體之舉。
陳式太極拳是一種動作、意念、呼吸三者密切相結合的內功拳。因此,它不僅要求及腳、發勁,而且講究呼吸。我們常常聽到練陳式太極拳的人,行拳時「呼呼帶風」這種呼吸比其他太極拳深長、勻細,因此,它的健身價值更大。
推薦閱讀:
※陳式太極拳五大基本功
※淺談太極拳的真意
※講述你最關心的問題——太極拳六解(五)
※太極拳練得「好壞對錯」拿什麼衡量?
※論太極拳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