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俄羅斯——百年前的海參崴

<>海參崴 ,中文音譯符拉迪沃斯托克,名意為「東方統治者」或「鎮東府」,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首府,外滿洲也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城市臨近俄中朝三國交界之處,三面臨海,擁有優良的天然港灣,地理位置優越,是俄羅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也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符拉迪沃斯托克(

  漢語拼音:hǎi shēn wǎi;俄語:Владивосток,拉丁轉寫:Vladivostok發音,中文音譯符拉迪沃斯托克,名意為「東方統治者」或「鎮東府」)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首府,外滿洲也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城市臨近俄中朝三國交界之處,三面臨海,擁有優良的天然港灣、不凍港,地理位置優越,是俄羅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也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中國傳統名為「海參崴」,意為「海邊的小漁村」,1860年之前本為中國清朝吉林轄地。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州首府,西伯利亞大鐵道的終點,是俄羅斯太平洋沿岸著名港城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最大城市,城市人口約100萬(2012年),城市總面積為700平方公里,城市海岸線達100多公里。遠東區主要文教科研中心之一,有符拉迪沃斯托克國立經濟與服務大學、遠東聯邦大學、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遠東分部、太平洋漁業與海洋學研究所及多所高等學校。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羅斯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城市、俄遠東科學中心、俄太平洋艦隊的基地,也是俄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面積56154公頃,人口約100萬,其中大部分是俄羅斯人。

  符拉迪沃斯托克港貨物吞吐量居俄遠東地區之首。工業種類有修船、機車車輛、採礦設備、電子儀器、建築材料、食品加工等。主要輸出石油、煤、穀物,輸入石油製品、魚等。

  符拉迪沃斯托克在大彼得灣生活著2千多種無脊髓動物、約300種魚類、鳥類,以及約20種海洋哺乳動物。這裡最常見的海洋動物是海豹。沿海的岩石上棲息著各種海鳥,人們稱這裡為"鳥市"。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海參崴,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它來自滿語,意為「海邊的小漁村」,1860年之前本為中國清朝吉林轄地。

  在台灣海參崴是正式名稱,而在中國大陸地圖上這個城市的正式標註則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對俄文名字的音譯。

  海參崴在元代稱「永明城」,唐代渤海國時期屬率賓府轄地。海參崴附近的波謝特灣,為元朝東北邊區的對外貿易海港。元朝為加強同東海諸族的聯繫,開闢了西祥州至濱海永明城的東南驛道。1858年(清咸豐八年)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簽訂後,沙俄便迫不及待地把侵略魔爪伸向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1860年6月(清咸豐十年五月),沙俄軍隊悍然佔領中國重要的港口海參崴,並將海參崴改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為「控制東方」,作為在遠東進一步擴張的基地。同年11月,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後,中國失去烏蘇里江以東至海約40萬平方公里的吉林領土,海參崴也被劃入俄國版圖。俄國十月革命後,逐步發展成為有數十萬人口的海濱城市,並建成軍港。

  海參崴,臨近日本海水域在對馬暖流前緣和西部利曼寒流前緣,冬季結冰期長達100~110天(12月上旬至翌年3月中下旬),藉助破冰船可通航。面積700平方公里,是太平洋岸畔的世界名城,是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第二大城市。它瀕臨日本海,控制鄂霍茨克海(中國稱北海),是重要的軍事要地,聞名世界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和第23空軍的司令部設在這裡。

  海參崴是交通要塞,海陸空運輸都很發達,距中國琿春市180公里。有直達莫斯科的鐵路線,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終點。海參崴是海員城、漁業城、商業城,市內有海洋漁業集團公司、船舶製造廠、工具廠、肉聯廠、糖果廠、牛奶廠等。海參崴又是文化城市,市內有遠東大學、工藝大學、海軍學校、綜合技術學校、醫科大學、藝術學院等。被稱為世界十二大奇蹟之一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終點就在這裡,它全長9288公里,是聯接歐亞文明的紐帶。

  根據2002年的人口普查資料,海參崴約有591,800人。

  斯大林統治期間,城內的幾十萬中國滿族、漢族幾乎全被殺或強制遷移,後遷至的朝鮮人也被全部遷走。

  1958年至1991年間,蘇聯當局規定只有蘇聯人方可到訪該城市及居住,而且需從當局取得許可證方可進入。在蘇聯把此城完全對外封鎖前,該地有不少中國人及朝鮮人居住。

  當年滿清王朝出賣海參崴,激起了國人的憤怒。許多人尤其是居住在海參崴的中國同胞不但痛恨沙俄,從此也開始痛恨滿清王朝。但從此,他們只能做沙俄的臣民。

  歷史上海參崴曾自唐、遼、金起,這裡已漸見人民活動。元時稱為永明城。清時該地被劃為吉林將軍的領地內。

  符拉迪沃斯托克在1860年前屬中國領土,中國傳統名為「海參崴」,當地人稱「崴子」(意為港灣),因盛產海參而得名。

  自17世紀中期,沙俄皇朝伺機東侵,尋求在遠東地區開拓港口。清康熙年間清政府和沙俄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中明確訂明海參崴所在地區屬清朝,清朝中後期國勢日衰,第二次鴉片戰爭中,1858年清政府和沙俄簽訂不平等的《璦琿條約》,規定包括海參崴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為中俄共管。1860年俄國又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清政府割讓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約4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其中包括海參崴。[2]隨後其成為沙俄在遠東地區的一個重要的軍事基地,不過由於距離俄國本部太遠,所以該地的發展緩慢, 1872年俄羅斯在此建設軍港,將太平洋艦隊駐地從尼古拉耶夫斯克(廟街)遷於此。1875年設鎮。從1880年起升格為市,1888年成為俄國濱海省行政中心。在1891年西伯利亞鐵路開通至此,亦開始有海運路線由其往返日本神戶、長崎及中國上海等地。

  1903年起莫斯科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直達鐵路線建成後,城市發展迅速,成為俄羅斯在遠東的重要城市和港口。蘇聯解體前,它是蘇聯俄羅斯聯邦濱海邊疆區首府。蘇聯解體後,仍是俄羅斯聯邦濱海邊疆首府,遠東第二大城市。

  1904年至1905年間日俄戰爭中,其曾被日本海軍派遣的分遣艦隊突襲。由於俄軍巡洋艦隊堅守,使日本海軍轉移攻擊目標。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由於蘇聯國內戰爭的混亂情況,反共產黨的勢力在此和俄國遠東地區滲入。當中包括一些外來勢力如英國、美國和日本,日英聯軍在1918年4月借口當地有日資設施被襲,進駐金角灣和此城,1920年遠東濱海地區建立「遠東共和國」,持續至1922年由蘇聯收復。

  1930年代開始,此城成為蘇聯流放政治犯的主要地點,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先後囚禁在這裡的包括蘇聯和日本的戰俘。

  1954年蘇共第一書記赫魯曉夫到臨此城,並表示其可以跟美國的舊金山相比,亦奠定了其作為蘇聯遠東地區最重點的發展城市之地位。[3]海參崴地位是根據1949年毛與斯大林簽署的同盟條約確定下來的。當時,蘇聯也非常需要這一不凍港。

  鴉片戰爭後,在1856年清政府和俄羅斯簽訂不平等的《璦琿條約》,規定包括海參崴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為中俄共管。4年後,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與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第一條 中俄東段邊界以黑龍江、烏蘇里江為界、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劃歸俄國。海參崴在烏蘇里江以東,共管因此被取消。清政府割讓了吉林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和海參崴在內的約40萬平方公里的俄佔海參崴米的領土。1991年,在收回無望的情況下,同時也為了緩和外部形勢,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蘇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關於中蘇國界東段的協定》,正式承認符拉迪沃斯托克為蘇聯領土。

推薦閱讀:

人民日報海外版 外國禮俗面面觀(禮儀漫談239)——白俄羅斯
艾波·羅斯是怎樣的一個人?
俄羅斯的意識形態之爭
他曾將中國的勢力發展到俄羅斯,卻被人當成懦夫,至今還承受罵名
用意何在!安理會剛宣布對朝制裁,俄羅斯便在旁邊布下殺手鐧!

TAG:俄羅斯 | 海參崴 | 海參 | 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