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8個家教案例

1.誰說我們不愛做作業?     有一次去老嬸家玩,見她余怒未消的樣子,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因為8歲的小弟弟陶然成天盯著電視看,不肯做作業,要威脅動武或真的動武才有效。   陶然是公認的又聰明、又淘氣的孩子,我很喜歡他的精靈勁兒,常常帶著他玩。   我想,他貪玩也是真的,但不至於為了作業每次都烏煙瘴氣地鬧一頓吧?臨走的時候,我讓老嬸告訴他們,第二天去我家做作業。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還在吃飯,他和姐姐就每人抱著一本作業來「上班」了。我留心觀察他,發現他今天比往常拘束一點。他平時到我家,從來不閑著,這摸摸,那看看,總得研究點什麼,這次他雖然也和我們開玩笑,但倚著沙發沒動。看來做作業這件事情還是給他造成了些許壓力,他可能怕做作業,也可能怕我舊事重提批評他,或者在眾人面前說些讓他難堪的話。   這樣一分析,我心裡就有了主意。吃完飯,收拾停當,我就看其他幾個孩子玩遊戲,絕口不提做作業的事兒,但我眼睛一直瞄著他的動向。他開始還是拘謹地看,慢慢就放開了,開始給雙方出點子,這小東西聰明著呢。玩到熱火朝天的時候,我冷不丁問他一句:哎,你到我們家來幹嘛來了?他一愣,遲疑著回答:不是你讓我來做作業的嗎?我拍拍額頭,故作醒悟狀:哦,把你作業拿來給我看看吧。   他找了作業,我翻看了幾頁,不停地慨嘆:好容易啊,真簡單,這個我會做,不就是16+9嗎,等於25,來,把筆給我,我幫你填上。我伸手去要筆,他遲疑著,我又重複一遍:你的作業很簡單,我會做很快的,做完了我帶你去玩,可以嗎?他又遲疑了幾秒才說:不可以!我追問為什麼,他說:因為……因為那是我的作業!——繞了半天圈子,我等的就是這句話!   「哦,你還知道這是你的作業,那為什麼要媽媽打你才做呢?你要知道,打人也是很辛苦的,媽媽也很累哦!再說了,明明是你的手和腦袋瓜懶,最後卻懲罰了你的小屁股,你說它冤不冤?」我這麼一說,還把他給逗樂啦。我接著問:今天要不要我打你呢?他說不要。我繼續和他約定:那你自己來說,今天要做幾頁?因沒有預想的批評和難堪,他心情大好:我做10頁!這孩子,太激動了,寒假作業總共還不到40頁。我趁機表現了我的寬宏大量,還不忘給他戴個高帽:5頁就可以啦,上午3頁,下午2頁,累壞了我的陶然弟弟怎麼辦?上哪找這麼聽話的弟弟去?他更美了。   又和他談了兩件事情:我先圈了他作業上的幾個字,告訴他這幾個寫得很好,我喜歡,今天的作業也爭取都寫到這麼漂亮好不好?他答應了。另外,告訴他不會的可以問我,我不會批評你。   他開始做了,還挺認真。我大聲吆喝那幾個玩遊戲的孩子:哎,你們小點聲,去別的屋玩,人家陶然要做作業了,看人家這字,比三年級孩子寫的都漂亮。他做的過程中,我看了他兩三次,每次都誇他一兩句,看得出來,他心裡美著呢!那股認真勁兒,確實讓人喜歡。遇到他寫的不好的字,我會這樣說他:哎喲,這個「趙」字的腿也太長了,把鄰居家的門都踢壞了,咱還是重寫一遍吧!他咯咯笑,很高興地把字改了。   問他要不要休息,他說不累,做到一多半,我讓他休息了一次。他剛要往外跑,我把他叫了回來,讓他猜猜我為什麼叫他,他猜了幾個,終於猜對了:作業和筆亂扔。我對他講這樣做的危害:作業亂扔,要是被哪個孩子扯去折飛機,看你拿什麼給老師交差?再說了,字寫得這麼好,老師都沒機會看了,多可惜呀!他自己將作業和筆整理好,放在一個角落,我趁機和他約定,讓他每次記得這樣做,我不再提醒。   他玩一會,就主動回來做作業。上午的作業做完後,我拿著他的作業到處展覽,每個人都誇他做的全對,字又漂亮,他收穫了滿滿的成就感。   之後,我就不太操心了,不會的時候幫幫他,最後把把關,每天找他的優點誇幾句。他做的好極了。最後,我特意讓他媽媽看作業,誰說我們不愛做作業?你得給陶然「平反」哦!他媽媽也承認,作業確實做得很好。   陶然做作業的那天上午,妹妹擠眉弄眼地打趣我:你行啊,三言兩語就把陶然給忽悠住了,讓幹啥幹啥!其實她只說對了一半。因為:   一、從細節了解孩子的心理。我從他的表情和肢體語言,猜出了他的心理狀態,這才是最重要的。   二、讓孩子自己認識到利害關係。之所以繞那麼大個彎子,就是想讓他親口說出「作業是我的」,這比直接給他講道理有效得多。   三、從孩子的利益出發。讓他認識到,認認真真地做作業,是對他最有利的事情,不但沒人打他,還有人誇他,做的過程還可以收穫很多成就感,這樣他就會為了自己的利益主動去做。 2.讓孩子體會真實的後果     琳琳是一個朋友家的孩子,13歲,他小時候父母就爭吵不斷,後來終於離異,他、母親、外婆、舅舅一起住。聽說外婆也經常嘮叨他。他喜歡養熱帶魚,有時候一個小時靜靜地看魚游來游去。有一次他為一點小事和外婆發生了爭吵,他竟然動手打了外婆。媽媽嚇壞了,怕出什麼事情,就搬回自己的房子住。   我有段時間住在這個朋友的家裡,他們母子幾乎天天吵架,都是小事情,比如為了早晨要不要吃雞蛋,或者為了穿長袖還是短袖的衣服,孩子會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媽媽被他折磨的一點辦法都沒有。   有一次我從外面回來,媽媽告訴我兩個人剛吵完。琳琳躲進了衛生間,在裡面亂打亂敲,用淋浴的噴頭到處噴水。原來是有一瓶沙拉醬,琳琳打開吃了一點,那天他發現沙拉醬已經發霉了,就和媽媽說了這件事情。媽媽只是感嘆了一句「哎呀,可惜了,才吃了一點點」,琳琳把這句話理解成對他的責備,大聲對媽媽吼道:我又不是故意的!媽媽趕緊向他解釋,但他堅信媽媽是在責備他,他堅決認為自己沒有錯。沒想到這麼一句話就引發了一場「戰爭」。   許多類似的事情讓媽媽感到很崩潰,不知道如何是好。過了一會兒,孩子氣也消了,大概也覺得自己的行為有點不妥,就去和媽媽搭訕:媽媽你在幹什麼?媽媽和顏悅色甚至有點討好的語氣:媽媽在做菜,做你最愛吃的青椒炒牛肉啊!   剛才還是陰雲密布,一下子就變成了晴空萬里。兩個人都像沒事的人一樣。   事後,和媽媽聊天的時候我問她:你有沒有覺得自己的行為不妥?媽媽很吃驚:我還做得不妥嗎?我已經夠容忍他的了,你看,他那麼不講道理,我都那樣溫和地對他。   我幫媽媽分析這個過程:問題就出在你的溫和上,你想,你只是和顏悅色地感慨一句,孩子就理解到責備上去了,這說明他極度敏感,害怕別人的批評,他在理解你的意思上有偏差,這是需要找個合適的時機告訴他你本來想表達的意思。他為了這樣一句話暴怒,到衛生間里搞破壞,等他過來搭訕你,你的表情和語氣告訴他:再遇到這樣的事情,你還可以這樣發脾氣,可以搞破壞,媽媽不會怪你的,這是你的本意嗎?   媽媽反問我該怎麼做,他的情緒已經壞到極點了,難道這時候去懲罰他嗎?我給她出了個主意,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採取冷處理。用你的行為和表情告訴他,你生氣了,他這樣做你很不開心。讓他看到自己行為引起的真實後果。   後來又遇到了一次類似的事情,孩子還是老辦法,發夠脾氣感到內疚主動過來搭訕,這回媽媽沒理他,沉默地做自己的事情。媽媽上班前給孩子留個紙條:你為一點小事情這樣和我發脾氣,我很不開心,很難過,希望你以後不要這樣了。冷戰了一天才緩和下來,之後媽媽很認真地和孩子解釋了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經過幾次類似的事情,孩子的脾氣控制了不少。   類似的事情幾乎每家都有,只是沒有這樣激烈罷了。其實,是大人的反應塑造孩子的行為,孩子身上的問題,不應該全算到孩子的賬上,也要反省一下,是不是許多事情沒有讓孩子體會到真實的後果,一味地妥協,反倒模糊了可以做與不可以做之間的界限。 3.誰懂我心傷?       小胖是我一個遠房表哥家的孩子,大約七八歲的時候,父母離異,母親回到了遙遠的老家,從此斷了聯繫,他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父親再婚。   每當想起他,我總是心疼到想哭。   他四五歲的時候,我見過他一次,那時候她還在媽媽的羽翼下幸福地成長,誰會想到他的命運面臨如此大的波折。那時候的他,很開朗,有種銳氣,他自稱腦袋瓜比誰的都硬,要和每個人「頂牛」,我們都很配合地輸給他一次,他好驕傲,彷彿自己真是天下無雙。   離婚的事情怪我表哥,聽說我表嫂特別親孩子,臨走的時候,哭得死去活來,孩子抱著她的腿不放,那場景真是不忍設想。因我表嫂的娘家在非常遠的地方,直到現在,都沒再見面。   孩子13歲那年的春節,去我家住了一個星期。他長高了,但最大的變化還是表情,他變得很靦腆,眼神飄忽不定,總是小心翼翼的。沒用一天,我就和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我離開一會,他就到處尋找。當時我姑姑家的小表弟也在,和他同歲,兩個孩子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小胖很敏感,如果我看他,他很快就能感覺到,報以淺淺的微笑,而小表弟則不然,眉飛色舞、滔滔不盡,幾乎不在意別人的眼神。小表弟每天就想著怎麼好玩,而小胖則凡事替別人著想,比如他會幫忙做家務,很有眼力勁兒,吃飯的時候,他會把自己跟前的菜夾給對面的人,吃水果總是照顧到每個人。他總是能讓人很舒服,可這與年齡不符的周到背後,又藏著多少心酸和心痛呢?   春節的時候,家裡熱鬧的很,我們姐妹總是跟老爸老媽撒嬌耍賴,弄得他們哭笑不得。可我深怕這團聚的氣氛,這溫馨的場景,惹起小胖的心事,就格外留心他。雖然別人都不知道我有這一層想法,但小胖很快就感覺到了,他太缺少母愛,所以格外在意每個對他好的人。   一個星期後,他和我一起去了市區的二舅家。有一天我要去看同學,想帶著他,和同學說好了,也和他說了,但最後舅媽提醒我,正月帶小孩去玩,人家要包紅包給他,這不好。我把這個原因解釋給他聽,他很理解,說等我回來。   那天下午我到家的時候,見他睡著了,過了一會,他醒來,和我說肚子疼。問他什麼時候疼的,他說中午。再問他怎麼不說,他竟然說想等我回來再說。我找來些葯給他吃,細問才知道,他有肚子疼的毛病。見他坐在沙發上,用手捂著肚子,表情平靜,眼神空濛,真是好心疼。天有些暗了,屋裡沒開燈,我恍惚看見有晶瑩的東西滑落,仔細看看,是眼淚……他的表情依然平靜,眼神依然空濛,他的心思在哪裡?是不是跨越萬水千山,尋他的媽媽去了?   後來,讓他到床上趴一會。外面傳來炮竹聲聲,節日的喜慶還在,可是,誰又知道,有個沒有媽媽的孩子,在獨自承受著肚子疼呢?我的思緒也跟著他的眼神飄走了,他媽媽在哪裡呢,如果她知道孩子肚子疼都不知道和誰說,她會多難過?母子連心啊,每個日日夜夜,那個失去孩子的媽媽又是怎麼熬過來的呢?這幾年孩子都經歷了什麼,沒人的地方,他一定哭了一次有一次,不然怎麼會習慣於用一張沒有表情的臉來擋住所有的委屈和孤獨呢?可他的眼神卻泄露了一切,畢竟還是個孩子,他能承受多少?可是,他什麼不得承受呢?我多希望他像小表弟一樣,眉飛色舞、滔滔不盡,可是,就算他疼到那樣的地步,還是強忍著,你哭訴一下也好受些啊……   我再也忍不住,謊稱去廁所,跑到大門外嚎啕大哭,我永遠忘不了那個寒冷寂靜的晚上,我對著暗藍的天空說:老天,你對我小侄子好點不行嗎?   格外疼惜這個小侄子,有時候也怪表哥,既然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為什麼如此忽略他的喜怒哀樂呢?   每時每刻,都是深深的祝福,但願他們母子有團聚的一天。4.孩子會樹大自直       都說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可天使又是怎麼墜落人間的呢?說起這個話題,心情好沉重。   當我身邊這些孩子小的時候,覺得每個孩子都特可愛,有優點,有過人之處,彷彿每個孩子長大不當總統,也得當個總理。   天隨人願的事情畢竟太少,但仔細想來,不是天妒英才,而是父母和親人沒有足夠的準備和能力去培養一個英才。   隨便說幾個例子,先說我叔叔家的兩個孩子,大的是個女孩,從小就特懂事,招人喜歡。她大概三歲的時候,生了一次急病,住了幾天院,開了些葯回來。她每天自己主動提醒該吃藥了,還煞有介事地數每樣葯有幾粒。後來有一次給她開了中藥,她很怕喝,就讓我們所有的人都走開,她自己留在廚房,呵呵,我好奇心重,還是從門縫偷看她。她對著那碗葯看了一會兒,深呼吸,閉著眼「咕咚」、「咕咚」就喝下去了,我看著都好心疼。還有一次許多孩子在我家院子里捉迷藏,喊聲震天。卻發現她在房間里做作業,專註極了。我爸爸都看不下去了,說你快去和他們玩吧。沒想到她卻說:我今天的作業還沒做完呢,做完了才能玩。我感覺這個孩子的自覺和自控能力真是超好,她學習的事情從來不讓媽媽操心,再大一點就自己做早飯上學,讓她媽媽睡懶覺。   她的弟弟就是前面提到的陶然,出名的淘氣包,但聰明,還特會說話,屬於人見人愛型。他有很多「英雄事迹」,比如去小朋友家玩,兩個小屁孩把人家的一麻袋廢紙全點著了,引發了一場小型火災。鄰居批評他淘氣,他就伺機報復,最後被他逮住機會,把人家越野車的車胎和備胎的氣全放了,你能想像著急出門卻發現車胎全部沒氣的氣急敗壞。淘氣歸淘氣,但這個孩子很大器,什麼都不放在心上。我老爸對他的評價是:有勇有謀!  後來的事實證明,對這些孩子的好評和預測,都是理想,理想如果沒有付出足夠的努力就變空想了。如果順其自然,就落入了現實的軌道,天使墜落人間的大片,天天有,年年有,且代代相傳。   先說叔叔家的妹妹,在學校人緣還不錯,但到了高中之後,成績一直不高不低,到了高三,竟然說懶得學習,偏科,怕辛苦,高考的分數很不理想。當然,這也不能全怪她。孩子的媽媽從小不管她的學習,她自己也承認,不知道怎麼管,她爸爸也一直在外面忙著賺錢,經濟條件是不錯,但在她成長的過程中,特別是初高中階段,她成長的關鍵期基本沒有父母的參與,沒有發現她漸漸暴露出來的問題,更不要提有針對性的引導了。   淘氣包小弟的問題暴露得更早,剛上二年級老師就拿他沒辦法,老師批評他一句,他接一句,一來一往地和老師說起了「相聲」,把同學逗得哄堂大笑,把老師氣哭。發生過多次類似的事件,最後學校找到家長,無奈之下,把他轉到了私立學校。在那讀了兩三年後,這個毛病確實克服了,但人變得很蔫,放假就在家裡看電視,完全沒有了從前的精氣神和生龍活虎的樣子,不知道那所學校是怎樣管束他的,老實說,我還是喜歡那個淘氣精靈的陶然。   再說小表妹,小時候有一些小錯誤,舅媽總是給她打圓場。她隨便編個謊話就可以出去玩上幾個小時。我很了解小表妹的弱點,曾經多次提醒舅媽,要讓她學做些家務,主要是要讓他有統籌安排的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不然到高中很難適應。甚至我還參與其中,教表妹自己整理書架、整理衣服,她做得很好,又教她自己洗內衣和襪子,可看到小表妹動手,舅媽就著急:哎呀,水很涼啊,一會我來洗吧。事後我問她:你洗就不涼了是吧?這時二舅媽會檢討一番,但下次她還是忍不住代勞。小表妹的成績從初二開始下滑,到了高中完全提不起來,乾脆談了三年的戀愛,高考落榜。   很多孩子都有他特別的稟賦和氣質,但還是那句老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孩子小的時候,很容易把孩子的潛力當實力,順其自然,掉以輕心,以為天才一轉眼就可以長大;等發現走入了誤區,想有所改變,卻為時已晚。——看了太多這樣的悲劇,現在身邊仍然有人在重複昨天的故事……   真的愛孩子,就該早點明白這最淺顯的道理:如果能樹大自直,還要園丁幹什麼?

5.再也不能這樣活!       這個故事的精彩只屬於大為一個人,故事的高潮,我只能一筆帶過。   大為是大姑的兒子,他的姥爺和我的爺爺是親兄弟。我們兩家相距不遠,小時候就經常能見面。十一二歲的孩子,逐漸重視身邊的友誼,我們開始勾肩搭背地在一起玩,似乎從那時候開始,親情之外,友情開始萌芽。   大為初中讀得一塌糊塗,連參加中考的機會都沒有,他在學校也還算乖,只是聽說有次同學之間玩笑開過火,他用力過猛把人家的頭打破了。   書沒得念了,爸爸媽媽也很失望,就讓他頂著烈日去地里干農活。那寂靜的曠野,那炎炎的烈日,那無言的土地,是最好的老師。他第一次明白,那些苦口婆心的道理,並不僅僅是嘮叨,這片土地,將是他今後工作、生活甚至埋葬的地方。那一刻,他覺得命運再沒有懸念。   他後來告訴我,他沉默地幹了一個多月的農活,心裡有個聲音越來越堅決:再也不能這樣活!我要讀書,我還有夢!   那年八月底,他向父母表達了繼續讀書的渴望,反對聲一片。我爸爸倒是主張給他個機會,我也這麼想,我們一起成了少數派。但誰也沒想到大為讀書的念頭如此堅決,9月1日早晨,他什麼也沒帶,就徒步去了學校。因沒有參加中考,他只能去讀職業高中。後來他告訴我,那天他心中是多麼忐忑,他怕家人把他追回去,連大路都沒敢走。姑父無奈之下,只好讓他讀讀看。   可以想像他當時承受的壓力,家裡人試目以待,而他的基礎——用他的話說是「根本沒基礎」,學的又是畜牧專業,將來怎樣還不知道。他沒有別的路可走,只能背水一戰。   我們本來就很要好,加上我支持他讀書,再加上我高中也不順利,我的經曆本身就給他很多激勵,我們之間的友誼在那一年得到升華。當時我讀大學,我們常常通信,討論的內容無非是對未來的憧憬、互相勉勵和具體的學習方法。   我們的信都寫得很長,那是一段令人難忘的記憶。我見證了一個孩子內心力量的覺醒,見證了他艱難的跋涉,也見證了他成功後的暢快淋漓。高一都是在補基礎,成績始終在最後邊,家人都懷疑他能不能追上來,還不斷地打退堂鼓。我堅信他內心那股蓬勃的力量能創造奇蹟,不斷預測他高二能成為中等生,給他打氣,讓他堅持住,他也向我傾訴心中的壓力。那段日子他真是咬緊牙關往前走。巨大的困境往往能激發出意想不到的潛力。他創造了許多獨特的方法,使得他的名次一直在穩步地往前走。到了高二,真的走到了中游的位置,緊接著他就把高三的目標定在了前幾名。他做到了!特別是數學,幾乎每次都是全班第一!從谷底攀越到頂峰,這個成功對他有非凡的意義。   沒想到他居然在高三做了一次驚心動魄的抉擇:一個物理老師很欣賞他,認為畜牧專業沒前途,勸他改學電工電氣專業。他動心了,天哪,真夠膽大的,他居然從頭學起。也許,一個成功的經驗總是能源源不斷地給人力量,他覺得既然能把數學追到第一,怎麼就不能把電工電氣也追到第一呢?   這個過程有點可不思議,反正他做到了。最後,他高考考了這個專業自治區第七名。他最想去的是西安交大,遺憾的是那一年這個專業不允許報考外省,而區內又沒有本科,真是害人!他感到很委屈,也只能去讀這個專科。讀大學他一直是班長,人緣不錯,很會處理問題。   沒想到畢業趕上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因國家一個高科技項目落在了當地,他有幸進入國有大型能源企業,且參與的是目前國內最尖端的項目,我在報紙雜誌上數次見到對這個項目的長篇報道。   他工作一直很努力,高中的那種衝勁還在,做什麼都能做得很好,領導很賞識他。前幾天,他告訴我他被提為工程師啦!哦,多年輕的工程師啊,我手舞足蹈了半天,彷彿升職的是我。   這是一個典型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例子。真有「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味道,似乎從踏進高中的那一刻,他就將命運握在了自己手裡,人也脫胎換骨,變得意氣風發。   說來有趣,在我們勾肩搭背一起玩之前,我對他的記憶很模糊,小時候他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讀高中以前,都沒看到他有什麼特別的潛質。   表弟很感謝我對他的支撐,直到現在,他遇到問題還是習慣性找我,戲稱我是他的「心理醫生」,還有個有趣的細節,有一次姑父鄭重其事地對我說:大為這孩子就交給你了,他就聽你的,你可得好好督促他啊!大概因為這個原因,姑父也格外疼愛我。   但我心裡很清楚,就算沒有我,大為也一定會創造奇蹟。他的努力對我何嘗不是一種激勵呢!他讓我看到了一個孩子令人驚奇的潛力——有這潛力的一定不止他一個。   我心裡有個疑問,到今天都沒有答案。那就是像大為這樣的孩子多的是,為什麼他最後能走上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道路呢?許多的孩子不也都有在炎炎烈日下勞作的經歷嗎?   這個答案可能很複雜,我隱約覺得,這和大為的父母給他的空間有關。他們不大會教育孩子,也沒有特別著力在這上面,反倒讓孩子的自我意識有一個自然的成長,在某個特別事件的催化下,這種力量爆發出來。   我想起了幾個教育方法不得當,又頻繁教育孩子的例子。高頻率的教育,破壞了孩子的自我意識,內心的力量無聲無息地渙散,最後這些孩子就變得很頹廢。如果家長認識到自己不當的教育不但無效,反而堵塞了孩子自我成長的道路,不知道會做何感想?

6.最恨作業      我的小學階段,家裡沒有太干涉,一二年級都很好,考試分數也很高,常常得一百分,記得還老拿去給我爺爺看,儘管他不識字,還是煞有介事地端詳半天,不住地誇讚「真好、真好」。這就是小孩子的心理,才不在意他懂不懂呢,就是想聽爺爺說「真好、真好」。   按當地的習慣,我們到三年級併入另外一所學校。我心裡總是認為小學三年級和初中二年級往往是學生的一個坎兒,在這兩個點上容易發生微妙的變化。   三年級開學之初,一切都很陌生,適應了好一段,才慢慢認識了同學、老師,了解了學校的一些慣例。適應階段那種不舒服的感覺,不嚴重,也不輕鬆。另外就是感到三年級的作業明顯多了起來,這時候我的學習障礙開始顯山露水。   說到底我就是不愛做作業,一想到作業,就百爪撓心。想盡各種辦法投機取巧,能拖的拖,能逃的逃,能糊弄的就糊弄,如果哪天沒有作業,那對我來說,真是大赦天下!恨不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其實那一段很漫長也很掙扎,現在回想起來,心理和身體都有不舒服的體驗,特別是胃和周圍的地方,彷彿被一隻大手緊緊攥住,眉頭無意識地就皺到了一起。   老師都說我很聰明,反應很快,這大概來自遺傳。但聰明的孩子往往毛病也多,以我來說,思維太快,想像力太豐富,自控能力又差,注意力不集中,眼到手就到,也不管上課還是下課,玩的多聽的少,這樣我聽課質量很低。從知識點來說,就有很多薄弱環節。做作業的時候,特別容易卡殼,會做的還容易分心呢,甭說不會做了,對作業就越來越反感,然後就想方設法逃避。   逃避作業我有一整套的方法。首先是看興趣,如果我對某一部分有興趣,這部分的作業就問題不大,不喜歡的地方,逃的最多。當然,也看老師下菜碟,如果某個老師比較溫和,沒什麼威信,就乾脆不做,老師嚴厲,特別是遇到次次查作業的老師,知道沒有僥倖的機會,無論如何也會硬著頭皮做完。數學作業用的最多的辦法是隨便填個數,語文作業就是有意無意故意丟字落字。作文絕對是惜墨如金,連流水賬都算不上。遇到老師突擊檢查作業,就謊話連篇,比如作業丟了,落在家裡了,被弟弟撕了,忘了,昨天家裡停電了,來客人了……呵呵,現在想起這些蹩腳的理由都臉紅。   其實像我這樣的小孩子還不少,我自己有這樣深刻的體會,就格外留心家長的教育方法,多數家長都試圖向孩子證明作業又少又簡單,然後就過渡到責備上去,其實家長沒有判斷出孩子的感覺和狀態,這個方法本身又給孩子增加了一層心理負擔。   我常聽家長說,就這麼一點作業,至於的嗎?其實家長是以一個成年人的能力和心態來衡量孩子,比如寫字,大人寫幾頁字都很輕鬆,一個孩子寫300個字可能就覺得很累,再比如讀書,小時候一本語文課本學半年,現在一本幾百頁的書幾天就搞定。孩子和成人之間存在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差距。   說一個我數學老師的辦法。我五年級的時候,換了個許老師,他的嚴厲早有耳聞,記得第一堂課先嚴肅地給我們講了一番道理,提了幾個要求,還講到了「內因」、「外因」,聽得我暈暈乎乎的,但意思還是明白滴,這是老師先給咱個下馬威,接下來肯定有「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居然劣性不改,頂風作案,第三次作業就沒做,輕描淡寫地一句:忘了。被查到的還有幾個學生,許老師沒發火,也沒批評,他也輕描淡寫地來一句:既然你們忘了,給你們一節課的時間補上就得了。我心中那個竊喜啊,誰知道他老人家又來了一句:但是,我還要給做完作業的同學講新課,麻煩你們換個地方——教室側面太陽照不到的雪地上。撅著小嘴,皺著眉頭,我們幾個學生抱著作業外面「涼快」去了。大冷的天兒,手都伸不出來,更別提做作業了。我們跺著腳取暖,盼著下課,那堂課好漫長,這裡面好像我最不知愁,居然給同學講起了鬼故事!   下課了,許老師面無表情地慰問了我們一句:屋裡暖和去吧,作業補上,明天檢查!回班一問,許老師沒講新課,只是做了一些練習題。原來許老師在等我們,我心裡還挺感動,甚至還有點過意不去。那之後,我再沒逃過數學作業,覺得這老師有辦法,有點佩服他,對數學課不敢怠慢,許老師也挺注意我,特別是有一次遇到一道挺難的應用題,我琢磨了很久,算出結果是500,但多數學生的答案都是900,老師公布的答案也是這個。我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堅持己見。最後老師在黑板上重算了一遍,還真是500,從此老師對我刮目相看。我前所未有地愛上了數學,小學的畢業考試數學全鄉第一。  現在回頭看老師的辦法,似乎有點「體罰」的嫌疑,但他做得好的地方是,沒有批評指責的話,直接給我們一個不做作業的後果。他的潛台詞是:你可以不做作業啊,後果就是雪地里涼快去,你自己選擇吧。「兩害相權取其輕」,既然逃不過,還是在家裡舒舒服服做完最好。   通過這些經歷和體會,我總結了幾條「對付」小孩不做作業的辦法:  1. 了解孩子不做作業的原因。不愛做作業的孩子,通常都不是故意不做,一定是在某個環節遇到了困難。比如,有的地方不會,或者寫字很慢,或者自控能力差,貪玩。這時候,最需要家長有針對性地幫孩子跨過難關。  2. 有約在先。如果某個孩子有不做作業的傾向,就要提前約定他作業要做多少,什麼時間完成,要達到什麼質量等等,然後就告訴他,如果做不完,有什麼懲罰,做得好有什麼獎勵。當然,前提是了解孩子的愛與怕。比如,做不完作業,接下來的動畫片就泡湯了等,這些措施一定是可以執行的。  3. 不重複懲罰。很多人大概沒有意識到,批評指責本身就是一種懲罰,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語言暴力,要謹慎使用。批評了一通,又不讓孩子看電視,就是重複懲罰了。批評指責不是什麼高明的懲罰措施,且副作用明顯,建議不用。不做作業的事情發生了,再說「你怎麼又不做作業」已經沒意義了,著眼點就要放在彌補這一次、預防下一次上面。  4. 溫和而堅決的強制。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並不是不會做,就是很難克服心中那說不清的感覺和逃避的情緒,如果有個嚴厲的老師在後面推一把,也就過去了。堅決不要給孩子逃避的可能。天天完成作業,忽然發現原來做完作業,是這樣坦然,不再被矛盾和自責折磨,這個感覺就成了繼續完成作業的動力。  5. 讓孩子參與一些家務事。反思我自己為什麼會出現學習障礙,我總感覺和不做家務有關,另外和我老媽沒有原則的妥協有關,當然,也和自己的性格特質有關。隨著年齡增長,潛能不但沒有發揮出來,還有一些能力「退化」了。所以我極力主張孩子做家務,孩子從中學習做事的方法,學會統籌安排,學會堅持,學習承擔自己的責任。甚至家裡的一些事情也請孩子參與意見,這樣他就覺得自己是「重要的人」,這種經驗會遷移到學習中去。 7.拍拍後腦勺       這是一個很小的事情,但意義重大——讓我逃脫了眼鏡的魔爪!   讀研究生的時候,我環視周圍的同學,呵呵,發現就我不戴眼鏡,我那個得意啊!粗略地統計了一下認識的人,讀研究生戴眼鏡的人數在90%以上,甚至更多,不戴的絕對是鳳毛麟角。  我為啥沒機會戴眼鏡呢,這個要「怪」老爸。   小時候老爸總是批評我「沒正形」,做作業的時候,低頭根本不算什麼,我甚至搞怪,把臉貼在桌子上。老爸提醒我兩次,依然我行我素。   老爸是個肯動腦筋的人,他就想了個辦法,先是很認真地告訴我,什麼是讀書寫字的正確姿勢,這樣有什麼好處,低頭寫字有什麼壞處。老爸最善於擺事實,講道理,他說了一個我認識的人,那個人近視接近1000度,有一天家裡來客人,他沒戴眼鏡就給客人倒水,竟然把滾燙的開水直接倒在了自己的手上!我沒想到近視眼會連自己手邊的東西都看不清,當時覺得挺可怕。   緊接著老爸就和我說,你看,老是提醒你,我很累,你也很煩,以後呢,我就不提醒你了,但我得拍拍後腦勺懲罰你一下。這個懲罰還可以接受,我也沒提什麼反對意見。   我自然不會有那麼好的記性,有時候不知不覺頭就低下去了,老爸什麼也不說,冷不丁拍我後腦勺一下,呵,嚇一跳!我趕緊抬起頭來。   最初的幾天,被老爸拍得比較多。不想總被他嚇一跳,慢慢我就有意識控制自己了。被拍的次數也就越來越少。因老爸只是拍一下,不說什麼,我覺得這是事前的約定,心裡認罰。如果老爸再嘮叨我兩句,比如「怎麼這麼沒記性」、「都拍你多少次了也不知道自己改」,那我的逆反心理立刻就會佔了上風:我偏不改,看你能怎麼樣?   等我有一點改進,老爸立刻肯定我:你看,你可以記住的,現在姿勢就很好,也不用我頻繁地提醒了吧!   寫字姿勢就這麼糾正過來了,接著老爸就糾正我看書在姿勢,他堅決不允許躺著、歪著看書,要看就先坐好。遇到我偶爾偷懶,老爸就輕輕把書從我手中抽走,輕描淡寫地一句:坐起來看!我很喜歡這種只解決問題,半句廢話都沒有的教育方式。習慣的力量真是令人驚奇,我直到現在都遵守著這些約定。   後來,我發現弟弟總是站不直,看上去有點駝背,原來是他在班級里個子高,他總想縮回去點,不那麼「鶴立雞群」。我也用了類似老爸的辦法糾正他,我提醒他的方式也很簡單:豎起手指!他一看就明白了。不同的是,這回是拍他的後背。   後來,我乾脆偷懶,把監督弟弟的任務交給小侄子。他一學即會,先豎起食指提醒弟弟,如果沒有改,他就伺機偷襲一巴掌——他比我狠多了,呵呵……

8.爸爸的「政治課」       每當我調皮搗亂髮脾氣,惹得老媽心情不好,她就會給自己找個平衡的理由:我看你爸又得給你上上「政治課」了!   呵呵,還別說,老爸的「政治課」還真有點威懾作用。當我肆無忌憚地發過好幾次脾氣以後,我心裡就會一驚:劣行積攢的差不多了,老爸快出手了,我得悠著點!   政治課是我初中生活的一大特色。那時候正值青春期,情緒忽起忽落,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想找個出氣的地方。這真印證了那句老話「撿軟柿子捏」,我只敢對老媽發脾氣,她脾氣好,沒什麼後果,還老遷就我,她一遷就我,我的脾氣更不可收拾。向老爸耍賴,危險係數比較高!其實長大以後再看這段,覺得特對不起老媽,很欠揍,請允許我在這裡真誠地懺悔2秒鐘,向已經白髮蒼蒼的老娘說聲對不起:我會好好孝順你老人家滴!   接著說老爸的政治課,我粗略地計算過,頻率大概是一個月一次。無論我中間怎麼耍,他都沉默,當然,在他面前我很收斂,囂張的時候都避開他。每次老媽向他告狀,他只是「嗯」一聲,其實這感覺更嚇人。   等火候差不多了,罪過也夠了,老爸抓住某個問題,開講。肯地是先解決眼前的問題,誰是誰非,講講道理,其實他不講我也明白,錯肯定在我。接著一一羅列我一個月的表現,天哪,這才是最讓人冒冷汗的時候,你會發現,他什麼也不說,其實每件事情他都了如指掌。最後,他從這裡面總結出共性的問題,對我提出希望。   老爸書念得不多,但聰明的很,據說《三國演義》他看兩遍,幾乎能一字不落地說出來,在娛樂貧乏的年代,他還是個業餘的說書先生,博大家一樂。他看了不少書,一肚子的故事,所以他的政治課絕對不枯燥。   最妙的是,他很善於悄無聲息地轉折。前面都是批評、講道理,後半段不知道怎麼過渡到講故事上了。當然,他講的每個故事都有教育意義,隱含著他要表達的內容。我現在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說人要有城府,做大事的人「喜怒不形於色」,就講了東晉的淝水之戰,謝安派弟弟謝石、侄子謝玄迎戰兵力十倍於己的苻堅。勝敗在此一舉,這時的謝安正在深山別墅里和客人下圍棋,等待戰鬥的消息!他看完了捷報,就隨手放到床上,不露喜色,繼續下棋。客人問起戰況如何,謝安才平淡地說了一句:「小兒輩已經破賊!」等到下完棋,回到內室時,謝安再也無法控制內心的激動,過門檻時竟絆了腳,連木屐的齒都折斷了。這個故事給了我很深的震撼,不用老爸再說,我也會沿著這個思路想下去,聯繫到我自己,我就知道,亂髮脾氣是不對的。這時候我內心產生了一種要壓制住壞脾氣的想法和信念。而且,我還慢慢學會了不亂說話,特別是不確定的事情不會輕易說出來。這一點老媽數次誇獎我,說老爸做得都不如我好。   其實,誰家要是遇到個我這樣性格的孩子,也是挺鬧心的事兒。老媽不就一籌莫展,不過老爸的辦法還真是不錯,值得借鑒:   一、 教育頻率適中。對逆反心理強的孩子,就是要有忍耐力,悄悄地收集「犯罪」證據,耐心地等待教育時機。如果發現一次,教育一次,家裡一定會雞飛狗跳。   二、 教育的過程語氣平和,就事論事。不翻舊賬,也不預測將來,沒有表現出失望不滿的情緒,只是解決眼前的問題。從來不戴著有色眼鏡看我。   三、 用講故事的方式達到教育的目的。無形中增加了我對閱讀的興趣,我愛看書的習慣也要感謝當年的政治課。   四、 形成了一種平和、愉悅、無話不談的交流氛圍。剛「上課」的時候,我還作低頭認罪狀,等老爸講起故事來,我的勁頭也上來了,和老爸你一言我一語的談的不亦樂乎,下課的時候還有點意猶未盡。我感覺老爸給我的自由度很大,允許我表達所有的觀點,哪怕錯了或不成熟,也不會疾言厲色地批評我。這也奠定了高中時我們更為友好的交流方式。
推薦閱讀:

緝槍治爆典型案例
設計界的常青樹——手繪風格運用與案例分析
[轉載]六親數教學案例彙編
(7)金口訣預測公理實戰案例十二課解讀
【謎底揭曉】案例28——埋弧焊縱向裂紋產生的原因?

TAG: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