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家教案例
5.再也不能這樣活! 這個故事的精彩只屬於大為一個人,故事的高潮,我只能一筆帶過。 大為是大姑的兒子,他的姥爺和我的爺爺是親兄弟。我們兩家相距不遠,小時候就經常能見面。十一二歲的孩子,逐漸重視身邊的友誼,我們開始勾肩搭背地在一起玩,似乎從那時候開始,親情之外,友情開始萌芽。 大為初中讀得一塌糊塗,連參加中考的機會都沒有,他在學校也還算乖,只是聽說有次同學之間玩笑開過火,他用力過猛把人家的頭打破了。 書沒得念了,爸爸媽媽也很失望,就讓他頂著烈日去地里干農活。那寂靜的曠野,那炎炎的烈日,那無言的土地,是最好的老師。他第一次明白,那些苦口婆心的道理,並不僅僅是嘮叨,這片土地,將是他今後工作、生活甚至埋葬的地方。那一刻,他覺得命運再沒有懸念。 他後來告訴我,他沉默地幹了一個多月的農活,心裡有個聲音越來越堅決:再也不能這樣活!我要讀書,我還有夢! 那年八月底,他向父母表達了繼續讀書的渴望,反對聲一片。我爸爸倒是主張給他個機會,我也這麼想,我們一起成了少數派。但誰也沒想到大為讀書的念頭如此堅決,9月1日早晨,他什麼也沒帶,就徒步去了學校。因沒有參加中考,他只能去讀職業高中。後來他告訴我,那天他心中是多麼忐忑,他怕家人把他追回去,連大路都沒敢走。姑父無奈之下,只好讓他讀讀看。 可以想像他當時承受的壓力,家裡人試目以待,而他的基礎——用他的話說是「根本沒基礎」,學的又是畜牧專業,將來怎樣還不知道。他沒有別的路可走,只能背水一戰。 我們本來就很要好,加上我支持他讀書,再加上我高中也不順利,我的經曆本身就給他很多激勵,我們之間的友誼在那一年得到升華。當時我讀大學,我們常常通信,討論的內容無非是對未來的憧憬、互相勉勵和具體的學習方法。 我們的信都寫得很長,那是一段令人難忘的記憶。我見證了一個孩子內心力量的覺醒,見證了他艱難的跋涉,也見證了他成功後的暢快淋漓。高一都是在補基礎,成績始終在最後邊,家人都懷疑他能不能追上來,還不斷地打退堂鼓。我堅信他內心那股蓬勃的力量能創造奇蹟,不斷預測他高二能成為中等生,給他打氣,讓他堅持住,他也向我傾訴心中的壓力。那段日子他真是咬緊牙關往前走。巨大的困境往往能激發出意想不到的潛力。他創造了許多獨特的方法,使得他的名次一直在穩步地往前走。到了高二,真的走到了中游的位置,緊接著他就把高三的目標定在了前幾名。他做到了!特別是數學,幾乎每次都是全班第一!從谷底攀越到頂峰,這個成功對他有非凡的意義。 沒想到他居然在高三做了一次驚心動魄的抉擇:一個物理老師很欣賞他,認為畜牧專業沒前途,勸他改學電工電氣專業。他動心了,天哪,真夠膽大的,他居然從頭學起。也許,一個成功的經驗總是能源源不斷地給人力量,他覺得既然能把數學追到第一,怎麼就不能把電工電氣也追到第一呢? 這個過程有點可不思議,反正他做到了。最後,他高考考了這個專業自治區第七名。他最想去的是西安交大,遺憾的是那一年這個專業不允許報考外省,而區內又沒有本科,真是害人!他感到很委屈,也只能去讀這個專科。讀大學他一直是班長,人緣不錯,很會處理問題。 沒想到畢業趕上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因國家一個高科技項目落在了當地,他有幸進入國有大型能源企業,且參與的是目前國內最尖端的項目,我在報紙雜誌上數次見到對這個項目的長篇報道。 他工作一直很努力,高中的那種衝勁還在,做什麼都能做得很好,領導很賞識他。前幾天,他告訴我他被提為工程師啦!哦,多年輕的工程師啊,我手舞足蹈了半天,彷彿升職的是我。 這是一個典型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例子。真有「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味道,似乎從踏進高中的那一刻,他就將命運握在了自己手裡,人也脫胎換骨,變得意氣風發。 說來有趣,在我們勾肩搭背一起玩之前,我對他的記憶很模糊,小時候他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讀高中以前,都沒看到他有什麼特別的潛質。 表弟很感謝我對他的支撐,直到現在,他遇到問題還是習慣性找我,戲稱我是他的「心理醫生」,還有個有趣的細節,有一次姑父鄭重其事地對我說:大為這孩子就交給你了,他就聽你的,你可得好好督促他啊!大概因為這個原因,姑父也格外疼愛我。 但我心裡很清楚,就算沒有我,大為也一定會創造奇蹟。他的努力對我何嘗不是一種激勵呢!他讓我看到了一個孩子令人驚奇的潛力——有這潛力的一定不止他一個。 我心裡有個疑問,到今天都沒有答案。那就是像大為這樣的孩子多的是,為什麼他最後能走上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道路呢?許多的孩子不也都有在炎炎烈日下勞作的經歷嗎? 這個答案可能很複雜,我隱約覺得,這和大為的父母給他的空間有關。他們不大會教育孩子,也沒有特別著力在這上面,反倒讓孩子的自我意識有一個自然的成長,在某個特別事件的催化下,這種力量爆發出來。 我想起了幾個教育方法不得當,又頻繁教育孩子的例子。高頻率的教育,破壞了孩子的自我意識,內心的力量無聲無息地渙散,最後這些孩子就變得很頹廢。如果家長認識到自己不當的教育不但無效,反而堵塞了孩子自我成長的道路,不知道會做何感想? 6.最恨作業 我的小學階段,家裡沒有太干涉,一二年級都很好,考試分數也很高,常常得一百分,記得還老拿去給我爺爺看,儘管他不識字,還是煞有介事地端詳半天,不住地誇讚「真好、真好」。這就是小孩子的心理,才不在意他懂不懂呢,就是想聽爺爺說「真好、真好」。 按當地的習慣,我們到三年級併入另外一所學校。我心裡總是認為小學三年級和初中二年級往往是學生的一個坎兒,在這兩個點上容易發生微妙的變化。 三年級開學之初,一切都很陌生,適應了好一段,才慢慢認識了同學、老師,了解了學校的一些慣例。適應階段那種不舒服的感覺,不嚴重,也不輕鬆。另外就是感到三年級的作業明顯多了起來,這時候我的學習障礙開始顯山露水。 說到底我就是不愛做作業,一想到作業,就百爪撓心。想盡各種辦法投機取巧,能拖的拖,能逃的逃,能糊弄的就糊弄,如果哪天沒有作業,那對我來說,真是大赦天下!恨不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其實那一段很漫長也很掙扎,現在回想起來,心理和身體都有不舒服的體驗,特別是胃和周圍的地方,彷彿被一隻大手緊緊攥住,眉頭無意識地就皺到了一起。 老師都說我很聰明,反應很快,這大概來自遺傳。但聰明的孩子往往毛病也多,以我來說,思維太快,想像力太豐富,自控能力又差,注意力不集中,眼到手就到,也不管上課還是下課,玩的多聽的少,這樣我聽課質量很低。從知識點來說,就有很多薄弱環節。做作業的時候,特別容易卡殼,會做的還容易分心呢,甭說不會做了,對作業就越來越反感,然後就想方設法逃避。 逃避作業我有一整套的方法。首先是看興趣,如果我對某一部分有興趣,這部分的作業就問題不大,不喜歡的地方,逃的最多。當然,也看老師下菜碟,如果某個老師比較溫和,沒什麼威信,就乾脆不做,老師嚴厲,特別是遇到次次查作業的老師,知道沒有僥倖的機會,無論如何也會硬著頭皮做完。數學作業用的最多的辦法是隨便填個數,語文作業就是有意無意故意丟字落字。作文絕對是惜墨如金,連流水賬都算不上。遇到老師突擊檢查作業,就謊話連篇,比如作業丟了,落在家裡了,被弟弟撕了,忘了,昨天家裡停電了,來客人了……呵呵,現在想起這些蹩腳的理由都臉紅。 其實像我這樣的小孩子還不少,我自己有這樣深刻的體會,就格外留心家長的教育方法,多數家長都試圖向孩子證明作業又少又簡單,然後就過渡到責備上去,其實家長沒有判斷出孩子的感覺和狀態,這個方法本身又給孩子增加了一層心理負擔。 我常聽家長說,就這麼一點作業,至於的嗎?其實家長是以一個成年人的能力和心態來衡量孩子,比如寫字,大人寫幾頁字都很輕鬆,一個孩子寫300個字可能就覺得很累,再比如讀書,小時候一本語文課本學半年,現在一本幾百頁的書幾天就搞定。孩子和成人之間存在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差距。 說一個我數學老師的辦法。我五年級的時候,換了個許老師,他的嚴厲早有耳聞,記得第一堂課先嚴肅地給我們講了一番道理,提了幾個要求,還講到了「內因」、「外因」,聽得我暈暈乎乎的,但意思還是明白滴,這是老師先給咱個下馬威,接下來肯定有「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居然劣性不改,頂風作案,第三次作業就沒做,輕描淡寫地一句:忘了。被查到的還有幾個學生,許老師沒發火,也沒批評,他也輕描淡寫地來一句:既然你們忘了,給你們一節課的時間補上就得了。我心中那個竊喜啊,誰知道他老人家又來了一句:但是,我還要給做完作業的同學講新課,麻煩你們換個地方——教室側面太陽照不到的雪地上。撅著小嘴,皺著眉頭,我們幾個學生抱著作業外面「涼快」去了。大冷的天兒,手都伸不出來,更別提做作業了。我們跺著腳取暖,盼著下課,那堂課好漫長,這裡面好像我最不知愁,居然給同學講起了鬼故事! 下課了,許老師面無表情地慰問了我們一句:屋裡暖和去吧,作業補上,明天檢查!回班一問,許老師沒講新課,只是做了一些練習題。原來許老師在等我們,我心裡還挺感動,甚至還有點過意不去。那之後,我再沒逃過數學作業,覺得這老師有辦法,有點佩服他,對數學課不敢怠慢,許老師也挺注意我,特別是有一次遇到一道挺難的應用題,我琢磨了很久,算出結果是500,但多數學生的答案都是900,老師公布的答案也是這個。我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堅持己見。最後老師在黑板上重算了一遍,還真是500,從此老師對我刮目相看。我前所未有地愛上了數學,小學的畢業考試數學全鄉第一。 現在回頭看老師的辦法,似乎有點「體罰」的嫌疑,但他做得好的地方是,沒有批評指責的話,直接給我們一個不做作業的後果。他的潛台詞是:你可以不做作業啊,後果就是雪地里涼快去,你自己選擇吧。「兩害相權取其輕」,既然逃不過,還是在家裡舒舒服服做完最好。 通過這些經歷和體會,我總結了幾條「對付」小孩不做作業的辦法: 1. 了解孩子不做作業的原因。不愛做作業的孩子,通常都不是故意不做,一定是在某個環節遇到了困難。比如,有的地方不會,或者寫字很慢,或者自控能力差,貪玩。這時候,最需要家長有針對性地幫孩子跨過難關。 2. 有約在先。如果某個孩子有不做作業的傾向,就要提前約定他作業要做多少,什麼時間完成,要達到什麼質量等等,然後就告訴他,如果做不完,有什麼懲罰,做得好有什麼獎勵。當然,前提是了解孩子的愛與怕。比如,做不完作業,接下來的動畫片就泡湯了等,這些措施一定是可以執行的。 3. 不重複懲罰。很多人大概沒有意識到,批評指責本身就是一種懲罰,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語言暴力,要謹慎使用。批評了一通,又不讓孩子看電視,就是重複懲罰了。批評指責不是什麼高明的懲罰措施,且副作用明顯,建議不用。不做作業的事情發生了,再說「你怎麼又不做作業」已經沒意義了,著眼點就要放在彌補這一次、預防下一次上面。 4. 溫和而堅決的強制。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並不是不會做,就是很難克服心中那說不清的感覺和逃避的情緒,如果有個嚴厲的老師在後面推一把,也就過去了。堅決不要給孩子逃避的可能。天天完成作業,忽然發現原來做完作業,是這樣坦然,不再被矛盾和自責折磨,這個感覺就成了繼續完成作業的動力。 5. 讓孩子參與一些家務事。反思我自己為什麼會出現學習障礙,我總感覺和不做家務有關,另外和我老媽沒有原則的妥協有關,當然,也和自己的性格特質有關。隨著年齡增長,潛能不但沒有發揮出來,還有一些能力「退化」了。所以我極力主張孩子做家務,孩子從中學習做事的方法,學會統籌安排,學會堅持,學習承擔自己的責任。甚至家裡的一些事情也請孩子參與意見,這樣他就覺得自己是「重要的人」,這種經驗會遷移到學習中去。 7.拍拍後腦勺 這是一個很小的事情,但意義重大——讓我逃脫了眼鏡的魔爪! 讀研究生的時候,我環視周圍的同學,呵呵,發現就我不戴眼鏡,我那個得意啊!粗略地統計了一下認識的人,讀研究生戴眼鏡的人數在90%以上,甚至更多,不戴的絕對是鳳毛麟角。 我為啥沒機會戴眼鏡呢,這個要「怪」老爸。 小時候老爸總是批評我「沒正形」,做作業的時候,低頭根本不算什麼,我甚至搞怪,把臉貼在桌子上。老爸提醒我兩次,依然我行我素。 老爸是個肯動腦筋的人,他就想了個辦法,先是很認真地告訴我,什麼是讀書寫字的正確姿勢,這樣有什麼好處,低頭寫字有什麼壞處。老爸最善於擺事實,講道理,他說了一個我認識的人,那個人近視接近1000度,有一天家裡來客人,他沒戴眼鏡就給客人倒水,竟然把滾燙的開水直接倒在了自己的手上!我沒想到近視眼會連自己手邊的東西都看不清,當時覺得挺可怕。 緊接著老爸就和我說,你看,老是提醒你,我很累,你也很煩,以後呢,我就不提醒你了,但我得拍拍後腦勺懲罰你一下。這個懲罰還可以接受,我也沒提什麼反對意見。 我自然不會有那麼好的記性,有時候不知不覺頭就低下去了,老爸什麼也不說,冷不丁拍我後腦勺一下,呵,嚇一跳!我趕緊抬起頭來。 最初的幾天,被老爸拍得比較多。不想總被他嚇一跳,慢慢我就有意識控制自己了。被拍的次數也就越來越少。因老爸只是拍一下,不說什麼,我覺得這是事前的約定,心裡認罰。如果老爸再嘮叨我兩句,比如「怎麼這麼沒記性」、「都拍你多少次了也不知道自己改」,那我的逆反心理立刻就會佔了上風:我偏不改,看你能怎麼樣? 等我有一點改進,老爸立刻肯定我:你看,你可以記住的,現在姿勢就很好,也不用我頻繁地提醒了吧! 寫字姿勢就這麼糾正過來了,接著老爸就糾正我看書在姿勢,他堅決不允許躺著、歪著看書,要看就先坐好。遇到我偶爾偷懶,老爸就輕輕把書從我手中抽走,輕描淡寫地一句:坐起來看!我很喜歡這種只解決問題,半句廢話都沒有的教育方式。習慣的力量真是令人驚奇,我直到現在都遵守著這些約定。 後來,我發現弟弟總是站不直,看上去有點駝背,原來是他在班級里個子高,他總想縮回去點,不那麼「鶴立雞群」。我也用了類似老爸的辦法糾正他,我提醒他的方式也很簡單:豎起手指!他一看就明白了。不同的是,這回是拍他的後背。 後來,我乾脆偷懶,把監督弟弟的任務交給小侄子。他一學即會,先豎起食指提醒弟弟,如果沒有改,他就伺機偷襲一巴掌——他比我狠多了,呵呵…… |
8.爸爸的「政治課」 每當我調皮搗亂髮脾氣,惹得老媽心情不好,她就會給自己找個平衡的理由:我看你爸又得給你上上「政治課」了! 呵呵,還別說,老爸的「政治課」還真有點威懾作用。當我肆無忌憚地發過好幾次脾氣以後,我心裡就會一驚:劣行積攢的差不多了,老爸快出手了,我得悠著點! 政治課是我初中生活的一大特色。那時候正值青春期,情緒忽起忽落,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想找個出氣的地方。這真印證了那句老話「撿軟柿子捏」,我只敢對老媽發脾氣,她脾氣好,沒什麼後果,還老遷就我,她一遷就我,我的脾氣更不可收拾。向老爸耍賴,危險係數比較高!其實長大以後再看這段,覺得特對不起老媽,很欠揍,請允許我在這裡真誠地懺悔2秒鐘,向已經白髮蒼蒼的老娘說聲對不起:我會好好孝順你老人家滴! 接著說老爸的政治課,我粗略地計算過,頻率大概是一個月一次。無論我中間怎麼耍,他都沉默,當然,在他面前我很收斂,囂張的時候都避開他。每次老媽向他告狀,他只是「嗯」一聲,其實這感覺更嚇人。 等火候差不多了,罪過也夠了,老爸抓住某個問題,開講。肯地是先解決眼前的問題,誰是誰非,講講道理,其實他不講我也明白,錯肯定在我。接著一一羅列我一個月的表現,天哪,這才是最讓人冒冷汗的時候,你會發現,他什麼也不說,其實每件事情他都了如指掌。最後,他從這裡面總結出共性的問題,對我提出希望。 老爸書念得不多,但聰明的很,據說《三國演義》他看兩遍,幾乎能一字不落地說出來,在娛樂貧乏的年代,他還是個業餘的說書先生,博大家一樂。他看了不少書,一肚子的故事,所以他的政治課絕對不枯燥。 最妙的是,他很善於悄無聲息地轉折。前面都是批評、講道理,後半段不知道怎麼過渡到講故事上了。當然,他講的每個故事都有教育意義,隱含著他要表達的內容。我現在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說人要有城府,做大事的人「喜怒不形於色」,就講了東晉的淝水之戰,謝安派弟弟謝石、侄子謝玄迎戰兵力十倍於己的苻堅。勝敗在此一舉,這時的謝安正在深山別墅里和客人下圍棋,等待戰鬥的消息!他看完了捷報,就隨手放到床上,不露喜色,繼續下棋。客人問起戰況如何,謝安才平淡地說了一句:「小兒輩已經破賊!」等到下完棋,回到內室時,謝安再也無法控制內心的激動,過門檻時竟絆了腳,連木屐的齒都折斷了。這個故事給了我很深的震撼,不用老爸再說,我也會沿著這個思路想下去,聯繫到我自己,我就知道,亂髮脾氣是不對的。這時候我內心產生了一種要壓制住壞脾氣的想法和信念。而且,我還慢慢學會了不亂說話,特別是不確定的事情不會輕易說出來。這一點老媽數次誇獎我,說老爸做得都不如我好。 其實,誰家要是遇到個我這樣性格的孩子,也是挺鬧心的事兒。老媽不就一籌莫展,不過老爸的辦法還真是不錯,值得借鑒: 一、 教育頻率適中。對逆反心理強的孩子,就是要有忍耐力,悄悄地收集「犯罪」證據,耐心地等待教育時機。如果發現一次,教育一次,家裡一定會雞飛狗跳。 二、 教育的過程語氣平和,就事論事。不翻舊賬,也不預測將來,沒有表現出失望不滿的情緒,只是解決眼前的問題。從來不戴著有色眼鏡看我。 三、 用講故事的方式達到教育的目的。無形中增加了我對閱讀的興趣,我愛看書的習慣也要感謝當年的政治課。 四、 形成了一種平和、愉悅、無話不談的交流氛圍。剛「上課」的時候,我還作低頭認罪狀,等老爸講起故事來,我的勁頭也上來了,和老爸你一言我一語的談的不亦樂乎,下課的時候還有點意猶未盡。我感覺老爸給我的自由度很大,允許我表達所有的觀點,哪怕錯了或不成熟,也不會疾言厲色地批評我。這也奠定了高中時我們更為友好的交流方式。
推薦閱讀:
※緝槍治爆典型案例
※設計界的常青樹——手繪風格運用與案例分析
※[轉載]六親數教學案例彙編
※(7)金口訣預測公理實戰案例十二課解讀
※【謎底揭曉】案例28——埋弧焊縱向裂紋產生的原因?
TAG: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