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選舉敗於政治氣候的變化

國民黨已經慘敗,需要有大變來回應選民的訴求,同時理性的選民也不會讓國民黨退出舞台,因為他們需要民進黨,也需要國民黨。

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國民黨慘敗,藍綠之間界線變得模糊化,在台北,得到民進黨和台聯黨支持的柯文哲大勝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雖然距離2016年選舉還有一段時間,但國民黨慘敗也給馬英九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差評。台灣政治生態已然變化,藍綠之爭未必能夠完全概括選舉政治版圖。在互聯網時代,必須積極回應選民的訴求,否則難免慘敗——難怪,蔡英文調侃說要以國民黨的慘敗為警惕。

此前的民調顯示,國民黨可能會遇到不小的挑戰,但是卻沒有料到會出現崩盤的敗績,六都之中只有新北市的朱立倫險勝,在22個縣市中完全出現了逆轉情勢。國民黨此前掌控15個縣市,民進黨是6個,選舉之後,兩黨易位,國民黨只剩下6個。朱立倫在勝選之後也呼籲國民黨要傾聽人民的怒吼,的確,國民黨遭遇30年來未有的慘敗,是需要反思了。

藍綠的基本盤已經鬆動,以濁水溪為界,南綠北藍的格局以台北市長易位而變得撲朔迷離,所謂「深藍」選區的說法也變得不太靠譜。而在台灣南部,民進黨則取得大勝。本次選舉投票率超過六成,選情出現如此大的懸殊,並非是誤差或者選舉策略的失誤,而應該是政治氣候出現了變化。藍營的「鐵票」在流失,中間選民選擇民進黨,與其說對民進黨的信任,不如說是對國民黨的強烈不滿。誰應該為這次慘敗負責呢?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已經提出辭職,「行政院」院長江宜樺也辭職了,馬英九會不會卸任黨主席呢?

馬英九的支持率已經跌至歷史新低,除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之外,可謂政績寥寥,而在亞太地區經濟合作中,台灣陷入被邊緣化的窘境。馬英九雖然勤勉,但選民對他的不滿還是很多。這次選舉也是選民發泄對馬英九執政團隊不滿的機會,敗選的國民黨候選人未必政績不好,但是整個選舉氣氛不利,難有勝算。台灣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兩黨制,第三勢力難有作為,柯文哲雖然名義上是無黨籍,但是與民進黨關係很好。

選民最關注的還是自己的日常生活,看收入是不是提高了,生活水準是不是有提升。台灣經濟雖然保持低速增長,但分配卻越來越失衡。年輕人剛進入社會後收入不高,這種挫敗感難免會形成對執政黨的不滿。關於台灣權貴集團的說法,也讓國民黨失分不少。馬英九既是「總統」,又是國民黨黨主席,所以他的政績不彰,自然會影響到地方選舉,也要為這次慘敗負責。

互聯網大大改變了選舉政治,任何公共事件都可以在網路上變成熱點,也會被放大,比如食品安全問題,在台灣引起軒然大波。互聯網不僅是言論交流的空間,也是政治動員的手段。2008年奧巴馬當選就充分利用了互聯網,贏得了年輕人的支持。現在的中青年選民成長於網路時代,他們獲取信息的手段不是報紙、電視等單向傳播的媒體,而是人人可以發言的社交媒體。輿論不再被某些機構或者人所主導,而主要由自發形成,信息中包含了每個人的感覺,如果一個人對馬英九不滿,而另外一個人也有此想法,這樣就形成了共振,逐漸會形成「公共意見」。馬英九的支持率已經跌破兩位數,因此,這次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的大敗,也就可以理解了。

這次地方選舉的失敗既是對馬英九的中期考核,同時也給國民黨敲響了警鐘,在2016年的大選中,國民黨要想繼續執政,面臨著更大的困難。馬英九不但需要為這次慘敗負責,而且還要與國民黨適度切割,否則就是2016年國民黨候選人的負資產。馬英九辭任黨主席幾乎已成定局,國民黨的黨章中關於「總統」兼任黨主席的規定也需要作出調整,這不只是負責不負責的問題,也是政黨民主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治的代際更迭是誰都無法擺脫的鐵律,馬英九之後的中生代力量已經登上權力舞台,更重要的是,新生代的選民已經開始主導選舉的走向,要麼順應互聯網時代的選舉,要麼被選民拋棄。

每次選舉都是一次民意測驗,順勢而為的政黨也會絕地反擊。國民黨已經慘敗,需要有大變來回應選民的訴求,同時理性的選民也不會讓國民黨退出舞台,因為他們需要民進黨,也需要國民黨。


推薦閱讀:

台灣專家:在台選舉上日本為何「助謝打馬」
被提名駐華大使——亦喜亦憂駱家輝-中國選舉與治理網
二、選舉民主
專訪 | 劉兆佳分析特首選舉形勢
何俊仁唐英年梁振英成香港第4任特首選舉候選人

TAG:政治 | 氣候 | 國民 | 選舉 | 變化 | 國民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