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做,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文丨暖暖棉花糖
成長樹原創,公號轉載請輸入「授權」
- 01 -
最近聽到了朋友表姐晴子的故事,一個那麼美好的女孩卻走向了絕路,既心痛又惋惜。
晴子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懂事又優秀。大學畢業後,她就順著父母的意思考回了老家的公務員。
本來父母尋思著幫晴子物色個富貴的好老公,就算是功德圓滿,光耀家門了。
但此時,晴子卻偷偷和大學同學走到了一起。男孩家境雖一般,但努力上進,如今在上海外資投行站穩了腳,前途無限。
晴子決定辭職到上海,既是追愛,也是追夢。
但晴子父母知道後,二話不說就棒打了鴛鴦。女兒放著穩定的工作不要,跑到上海嫁個「窮打工的」,簡直丟盡顏面!
二老軟硬兼施,甚至以生命威脅。孝順的晴子終於扛不住了,一年後忍痛分手。而後便在父母的安排下,火速嫁給了當地一個官二代,婚後不久便懷孕生子。
工作好,嫁得好,晴子一家成了人人艷羨的對象。晴子爸媽更是覺得臉上有光,每天笑得合不攏嘴,逢人便講自己的女兒。
可光鮮亮麗的外表,無法掩蓋晴子內心的焦灼抑鬱。丈夫花心薄情,公婆冷漠強勢,父母卻勸她一忍再忍,生活一點點將她推向絕望。
也許是抑鬱作祟,晴子在32歲生日那天,沒有任何徵兆的,從自家15層高的陽台一躍而下。一個字,也沒有留下。就這樣,香消玉殞。
朋友得知自己最親的表姐過世,哭到不能自已。她怨恨姑姑姑父的固執與死要面子,可當她看到二老抽泣顫動的背影,又覺得可憐又可悲。
他們視面子如生命,一生都活在別人的評價里,最後賠上了女兒的人生。
- 02 -
魯迅曾經就諷刺過中國人特愛面子的毛病,更笑言「面子是中國人的精神綱領」。
在老一輩中,有不少人為了面子,不惜委屈里子。也許是因為吃過苦,失去過尊嚴,所以才會如此在乎別人的看法,才會希望在下一代身上把尊嚴找補回來。
但其實不只老一輩,年輕一輩也愛面子,只不過換了個方式,從直接粗暴的強求,變為,無處不在的攀比。
我有個朋友,因為單位里有兩個同事都用的一萬元的嬰兒推車,她覺得自己用一千元的都是丟臉了。哪怕錢包緊張,吃糠咽菜也要買,打腫臉充胖子的典型。
有的人,不僅總喜歡拿自己和別人比,還喜歡拿自己孩子和別人比。
我有個親戚尤其喜歡炫耀孩子的成績。每逢聚會,必提孩子的成績,考好了自然是要自誇一番,順便教育教育那些讀書不好的。
臨近高三那會,親戚當著孩子面放下豪言,我家孩子,考個985重點,絕對沒問題。
話都沒捂熱,就出了事。每逢考試,孩子就出現奇怪的癥狀,冒冷汗,手抖,腹痛不止。
拉到醫院一檢查,發現孩子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胃痙攣,藥物只能緩解不能根治。親戚這才反應過來,再沒提過孩子的成績,又安撫又勉勵。孩子的病情有所緩解,但高考還是沒能發揮出正常水平,與一本無緣。
總拿孩子和別人攀比的父母,是為了在對比中獲得優越感,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但對孩子而言,恰恰成了沉重的心理負擔。
- 03 -
愛面子,在西方心理學上被解讀為一種自戀型人格。就是要時刻證明自己是對的,保持自己的優越感。
但如果我們追溯到自戀的根源,會發現根源往往是自卑。因為對自己的不滿,卻又無力改變,才會寄希望孩子去替自己完成未達到的慾望,或者通過炫耀攀比來填補內心的空虛。
我看過一個笑話:
孩子因成績不好, 被媽媽罵笨鳥,孩子不服氣的說,世上笨鳥有三種,一種是先飛的,一種是嫌累不飛的。
媽媽問:那第三種呢?
孩子說:這種最討厭,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裡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
這個笑話諷刺的就是這種普遍現象,父母自己飛不起來,就想讓孩子飛。
自己曾經成績不好,就希望孩子一定得上個重點大學;自己以前沒當上公務員,就希望孩子一定得進體制;自己沒當上會計師,就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計;自己沒和有錢人結婚,就希望孩子一定要找個有錢有權的。
當父母把愛面子投射到孩子身上,會有哪些後果?
一種就是對抗,孩子在與父母的對抗中陷入對自己的深深否定。就如同晴子一般,她無法實現自我,卻又對父母安排的生活不滿,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
另一種就是繼承,孩子在父母愛面子的折磨中繼承了炫耀虛榮的習慣。比如有90後為了買蘋果手機充面子,可以去打裸條,借高利貸。
不論是對抗還是繼承,孩子的心理都不會是健康的。而扭曲的心理將伴隨孩子的一生,吞噬他的快樂和幸福。
- 04 -
我看過扎克伯格老爸的採訪,對他的教育方法深感佩服。他一直倡導的就是,父母不該去強迫孩子,把他們引向一個特定的放向。而是去發現孩子的長處,幫他們找到最有激情的方向,最後實現自我。
扎克伯格小時候說想當導演,老扎就給兒子買了個手持攝像機,小扎還真拿著拍了部片子。而後小扎又迷上了電腦,喜歡網路遊戲。老扎覺得有愛好就是好的,於是他又花了「巨款」,給孩子配了電腦。
小扎一頭鑽進了編程里,這次再也沒變過。20歲的時候,小扎在大學宿舍里搞了個facebook,一炮而紅。小扎決定創業,老扎還是支持了兒子。
其實老扎年輕時候,還沒有互聯網創業這說,牙醫和律師是最吃香最有面子的工作了。然而老扎既沒有強迫兒子繼承衣缽當牙醫,也沒有固執讓兒子干自己夢想的律師職業。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讓兒子做自己。
扎克伯格不到32歲的年紀就成了全球第六富,但最重要的是他不炫富不虛榮,開三十萬的車,穿衣打扮極為簡樸,娶了哈佛學妹普希拉陳,兩人狂捐99%的股份。真正做到了財富自由,又心靈自由。
想讓孩子收穫真正的幸福,
請不要把自己未完成的人生寄托在孩子身上
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他們是獨立的個體。我們無法實現的,應該在自己的身上得到圓滿,而不是在孩子身上獲得慰藉。
請不要總拿孩子與別人作比較,也不要教給他攀比的心理
總是去攀比,會讓孩子失去自我肯定的能力,孩子只能在對比中了解自己的價值,一旦比不上別人,就會無比痛苦。我們應該讓孩子了解到自己的閃光點,自我價值在於對自己的突破,絕不是別人的指指點點。
明白標配的未必是最好的,幫孩子找到自我,才能讓他的人生完整
我們總講標配人生,好工作,好婚姻,好家庭。可所謂標配,更多是秀給別人看的,內心到底幸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如同扎克伯格父親一樣,放棄所謂的標配人生,順著孩子的長處與激情幫孩子找到自我,實現孩子想要的人生,孩子才會真正地幸福。
推薦閱讀:
※如何讓解決1歲左右的寶寶吃飯問題?
※女孩子在這幾天最好追求
※媽媽在餐廳用碗給孩子接尿:比熊孩子更該接受教育的是熊家長
※兒童節薦讀丨名人給寫孩子的話集錦
※怎樣給孩子斷奶 4種斷奶方式可選擇 媽媽們要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