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闖進好萊塢拍了61部電影的華人女星,她叫黃柳霜

黃柳霜,一個特別富有詩意的名字,有顏色,有形象,有溫度。更是一個特別富有傳奇色彩的名字,有成功,有榮譽,有光環。

1919年,14歲的黃柳霜,還是個懵懵懂懂不怎麼明白事理的小丫頭,竟然參加了美國大都會電影公司拍攝,由著名影星娜茲莫娃領銜主演的《紅燈籠》。

黃柳霜雖然在裡邊只是打醬油,可卻具有開天劈地的歷史意義。就是這個才14歲的黃柳霜,在舉世聞名的好萊塢電影王國,第一個留下了黃皮膚黑眼睛的華人的腳印,一生總共拍了61部電影,成為若干年後才陸續走進的李小龍,成龍,陳冲,楊紫瓊,章子怡這些人的大媽級乃至奶奶級的先驅。

這個老家在廣東台山,現在住在洛杉磯唐人街,在美國出生的黃柳霜,是個開洗衣鋪的普通人家的一個普通的小女兒,卻是個很不普通的大影迷。

每當看了一部電影,回到家立刻坐在一面小鏡子前,仿效影片中演員的樣子,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的,做著模仿秀。心裡同時浮現出一個五彩繽紛的夢想,對自己說,我也要做明星,拍電影。

果然夢想成真了。拍完《紅燈籠》後,又從畫面上出現的一百個路人中的一個,到路上只有她一個人的「路人甲」,再到可以進入演員表的小配角,黃柳霜不急不躁的在通往明星的大道上,一個腳印接著一個腳印的往前走。

小腳丫終於走進輝煌之中。1922年,處於豆蔻年華的黃柳霜,僅僅17歲,又被大都會電影公司導演富蘭克林一眼看中,邀請她出演以中國故事為背景的新片《海逝》,擔綱女一號蓮花。

這部可以稱為扛鼎之作的影片,公映之後觀眾和輿論界都眼前一亮,點贊聲如同颳起一陣颶風,把小姑娘黃柳霜吹到了好萊塢巨星的寶座上,人們打量她,需要抬起脖子仰視才行。

《故事影片》雜誌,《紐約時報》,《綜藝》,《中國留美學生月刊》等諸多報刊雜誌,還有本土之外英國,日本許多媒體發表的影評,對黃柳霜的表演,都給予了異口同聲的高度評價,「實際上在影片挑大樑「,「不同凡響」,「飽含純美和力量「,「柳霜的演技,遠在日本演藝明星之上「,「深沉內斂而又不失精確,達到了大師水平,凡夫俗子難以望其項背」。聽到這些,小姑娘會不會找不到北了。

1924年,黃柳霜拍攝了她的第十二部電影《巴格達竊賊》。她飾演的是一個蒙古女奴,與超級大影星范朋克搭檔。在整部影片中,她雖然留著一個童花頭的髮型,卻裸露雙腿與大部分身體。畫面中有一個精彩片段,只見光著膀子的竊賊范朋克,用閃亮的劍指著女奴黃柳霜光光的脊背,女奴面向後方,兩眼驚恐,柔美的身軀在恐懼中微微顫抖,從中卻流露出一股色迷迷的慾望。

有評論說,儘管范朋克一直處在聚光燈中心,但黃柳霜憑藉野性美的造型和清純的演藝技巧,還是搶了這位電影表演大師的鏡頭,至少可以與他平分秋色。這部影片最終榮登當年全美國最賣座電影排行榜的第一位,黃柳霜絕對功不可沒。

黃柳霜這個20多歲的華人姑娘,在好萊塢闖蕩出的成就,令世人震驚和矚目,但是,她的天才,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釋放。她是帶著鐐銬在跳舞,承受著巨大又沉重的限制。

她經歷的時代,正處於美國反華的高潮期。在好萊塢,種族歧視出台了比許多潛規則還恐怖的規定,比如華人女演員,不得在銀幕上出現接吻鏡頭,出演的角色,不能與白人結為夫妻關係,等等。這些強硬無理的法規,極大的擠壓了黃柳霜的演藝空間,除了為數不多的幾部電影,她總是游移在攝影棚里的邊緣地帶,或者在夾縫中苦苦掙扎。還有個說不清道不白的巧合,她扮演的角色,最後幾乎不是被殺就是自殺,這樣悲慘的結局,讓她感到特別鬱悶,不自在。

溫柔善良的黃柳霜,有點忍無可忍了,在1928年拍完她的第32部電影《唐人街查理》之後,毅然決定離開好萊塢,去歐洲闖出一個新天地。

這一年,黃柳霜23歲,真正的黃金時代。

自1928到1931年,黃柳霜在德國,法國,英國開拓了她的演藝事業。三年間總共拍了五部電影,還有一些舞台演出,充分顯示了一個國際級影星的非凡魅力。

其中,在德國出演的由著名導演艾希伯格執導的《墮落之愛》,引起極大轟動。她的肖像照,出現在德國知名影星錄,影片中的特寫鏡頭劇照,上了德國之外的英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匈牙利諸多雜誌報刊的封面,維也納一位雕塑家還給她雕塑了頭像。

黃柳霜在銀幕之外,在許多社交場合,她的公眾形象,也是像顆璀璨明珠,光芒四射,在與著名哲學家本雅明的交往中,特別引人注目。

本雅明在《文學世界》發表文章,寫到與黃柳霜的會面。他說這個名字如同「一杯茶中的花蕾,漸漸綻放,充滿月光,了無俗香」。說到人,「若是越過所有動人之處,用朋友般的態度認真地凝視,你就會發現,這個健康耿直的女孩子,絲毫不像個電影明星,豐滿的臉龐像一陣春風,其形若圓,其神平和寧靜。」

看看,在一位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筆下,(其實是眼中,心裡),這個只有23歲的華人女孩,儘管已經跨入國際巨星行列,但能享受如此真誠美好的高度評價,在世界電影史上,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人了。本雅明的幾句話,一字千金,勝過媒體的千言萬語。這是黃柳霜三年歐洲之行,含金量最高的一大收穫。

或許出於對家人,朋友,以及好萊塢的牽念,黃柳霜在歐洲颳了三年旋風之後,又回到洛杉磯。

此後的幾年,雖然參加了幾部影片的拍攝,可只有一部她以四號人物加盟的《上海快車》,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她出演妓女惠菲,為這個角色還寫了一首詩,裡邊有這麼幾句:「很久以前,我全心全意的深愛過,他也愛著我。/我們愛得很熱烈!我們永遠不分離。/一天夜裡他賣了我,只為了不到200美元。/愛真美好!啊!我們相愛時,是多麼的沒頭腦。」

顯然,詩中的「我」,有她自己的影子,她也是為自己的愛情發出吟嘆。樸實的字句,透出那麼多的失望,無奈,凄涼,甚至還沾帶著幾點淚痕。

黃柳霜一直為自己的婚戀所困擾,幾乎成為心裡一個負擔。此年她年方27歲,按中國傳統習俗,早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她曾經與好幾個男人有過這樣那樣的親密接觸,但都無緣執子之手,像過眼雲煙,很快飄散得無影無蹤,只留下一段又一段的花邊新聞。

每當記者問到她的婚姻大事時,黃柳霜總是回答要嫁給一個華裔學者。事實卻是與她相戀的,都是可以稱作大叔級的上了年紀的白人知識分子。結果這些人總是在她身邊轉悠一陣子,就說聲拜拜棄她而去。華裔學者,終歸是個夢中情人,致使她這朵艷麗的鮮花,在歲月風雨中,獨自枯萎凋零,再一次驗證了紅顏薄命這句魔咒。

在黃柳霜整個與電影畫面差不多的,讓人眼花繚亂的人生經歷中,最讓她欣慰,烙刻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僅有的一次返回祖國大陸之旅。

自1936年2月9日,到這年的10月23日,在將近十個月的日日夜夜裡,她雙腳觸摸著國家大好河山,遊歷了南京上海蘇州天津北京山東,以及主籍廣東台山等地,多少次在睡夢中擁抱過的鄉土,終於呈現在眼前。

三百多天的行程中,儘管出現過因中外文化差異,造成的誤解而發生的一些不怎麼愉快的場面,但總體來說,還是以一個國際影星的身份,享受了衣錦還鄉帶來的熱烈歡迎,高度尊敬和貴賓一樣的款待。

在老家長安村,一些人雖然對她有一種「笑問客從何處來」的陌生,可她卻感到了貼心貼肺骨肉相連那樣的親切。為表示一點心意,她給每個鄉親都發個紅包,雖然只夠買一斤肉,但包著濃濃的親情,分量很重很重,老鄉們誰都不捨得花,放在箱子底,當成永久的紀念。

黃柳霜自己說,這次尋根之行,是一生中最滿意的事情。

1960年,黃柳霜拍了她的第61部影片《就是喬》,也是最後一部電影,整個演藝生涯的收官之作。

1961年2月3日,因染疾多年的肝病複發,這位第一個闖進好萊塢,被譽為全球級電影明星的華人女子黃柳霜,在家中與世長辭,享年56歲。她在遺囑中希望家人依照老家台山的習俗,將遺體火化。於是,她的骨灰安放在洛杉磯伍德蘭公墓母親墳墓旁邊,只寫了名字,沒註明出生與逝世的日期,也沒有墓志銘。

但是,人們站在黃柳霜墓前,耳邊大概會回蕩起她的朋友,英國廣播公司導演馬施威茨為她寫的一首歌——「一支沾了唇印的香煙/一張前往浪漫之地的機票/我的心兒仍插有雙翼/這些傻事讓我想起了你。」

是的,讓我們想起了你,黃柳霜。

作者 馬風:

民國文藝公眾號專欄作者。曾任哈爾濱話劇院編劇,黑龍江行政學院作家班教授。主要作品有劇本《松嶺朝霞》《七月,八月,九月》《高高的興安嶺》以及專著《超越的艱難——中國當代小說散論》等多部。已退休,現居深圳。在ID瑞祺藝術開有"茶餘閑文"專欄」

投稿:wenyizhiguang@163.com


推薦閱讀:

上色舊照重現早期好萊塢女星絕代風華
出道23年從未被潛規則的女星,連成龍和向華強都不敢惹她!
為愛退出娛樂圈的十大女星
盤點巧奪女星熒屏初吻的10大男星
十大女星別出心裁的鬍子造型誰最Men?(圖)

TAG:電影 | 華人 | 女星 | 好萊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