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猶太全地與撒瑪利亞

戴紹曾

經文:使徒行傳一章8節;八—十二章;十二—廿八章

本篇我們要講第二個時期,即從猶太全地進到撒瑪利亞,這一段是從使徒行傳八章到十二章,第八章的章題是「腓利傳道」,第九章是「掃羅歸主」,第十章是「哥尼流家」,第十三章是「彼得辯護」,第十二章是「彼得出監」。第二個階段可以說是國度的階段,是福音從耶路撒冷(猶太人京城)傳到地極的橋樑,非常重要。使徒行傳八章1節可說是這一階段的鑰節,我願意和弟兄姐妹特別注意三點:一、福音的廣傳,二、福音的使者,三、福音的原則。

一、福音的廣傳

上帝重用腓利、保羅、彼得和一些無名英雄(信徒)傳福音,上帝所使用的方法也不一樣,可見福音的廣傳並非只有一個方法,教會的增長之路也不是只有一條。

(一)借著逼迫使福音傳開

使徒行傳八章1節說到信徒遭到逼迫,這是非常不如意的事,卻成為他們出去的因素,而他們那年會決定出去傳福音(耶路撒冷的教會沒有這種屬靈的看見),上帝很奇妙的借著厲害的逼迫,使他們分散到各處傳福音。各位同工,多少時候,當不如意的時候我們非常不滿意,埋怨主為什麼將這些事加在我身上,其實並不是主不關心我們,不愛我們;雖然我們要經過死蔭的幽谷,但是祂會保守我們。

保羅看見馬其頓的異象後,到了歐洲,沒有幾天就被下在監里,他沒有埋怨主,也不認為自己看錯了異象,他卻在監里禱告唱詩讚美上帝。求主給我們這樣的看見,有時不如意的事臨到我們,乃是主有更大的計劃,要借著我們使福音傳開,借著我們短期的痛苦,使我們的同胞歸向主耶穌。如果我們只想到自己的舒服,也許我們的同胞得不到福音的好處。

(二)教會正式打發人出去傳福音

參看使徒行傳八章14節,十一章22節,教會覺得那一個地方有需要,就派人出去工作,無論是彼得、約翰或巴拿巴都順服教會的差派,例如巴拿巴不因為自己是利未人而不受加利利人的差派,也不因為安提阿路途遙遠而拒絕前往,反而謙卑的去。結果因為他們肯順服權柄,福音愈發廣傳。今天在教會裡我們卻不容易接受別人的安排。我們在衛理宗,在教會裡應尊重教會的安排。主將權柄給教會,不是要亂用,乃是要配合聖靈的工作,使福音廣傳。

(三)主的使者打發人去傳福音

使徒行傳八章26節:「主的一個使者對腓利說」十章22節:「一位天使向哥尼流說話」十二章7節:「主的使者拍彼得的肋旁」,都是主的使者打發人出去傳福音。

(四)主的靈說話

使徒行傳八章29節:「聖靈對腓利說……」,十章19節:「聖靈說……」,十一章12節:「聖靈吩咐我……」,以及十一章28節等都是聖靈直接在人心裡指引他們,使他們明白應該去做主的工。如果我們肯讓聖靈教導我們,帶領我們,我們會進到許多新的地方傳福音。當主的靈感動我們,我們肯不順服嗎?

(五)教會或個人得到新的異象

使徒行傳九章10節:「主在異象中對亞拿尼亞說話」,使徒行傳十章3,9節哥尼流在異象中明明看見使者進去,彼得也見異象。

這一段福音的廣傳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安提阿教會的成立。安提阿教會可以說取代了耶路撒冷的教會。過去是以耶路撒冷為主,但是在海外差傳的歷史上,安提阿教會佔著重要的地位。安提阿教會的開始,不是一些使徒,有名望的人撒的種,乃是一些信徒(無名英雄)受逼迫,逼迫沒有堵住他們的口,他們也不推卸逃避責任,坐待大使徒來建立教會,反而根據從主所領受的,到了那裡就在那裡為主作見證。那些信徒來自北非、古利奈、居比路……等地,他們關心自己的同胞,到了安提阿就想:為什麼只能向猶太人傳福音,外邦人不也可以得救嗎?這是他們新的發現。今天我們在教會裡應該鼓勵弟兄姐妹效法他們的榜樣,不是我們在那裡領導傳福音,弟兄姐妹才動工。

巴拿巴到了安提阿,顯出寬大的心胸。他是利未人,耶路撒冷的代表,可是看見安提阿人作見證有果效,一點沒有輕視他們,乃是看見上帝所賜的恩就歡喜。巴拿巴有謙卑的心接受差派,到了安提阿看見主的靈不一定照著自己的想法,傳統的作法,也非借著使徒,乃是看出是上帝的工作而歡喜。今天我們看見一些青年被主重用,主借著一些我們沒有想到的小小器皿(而不是借著我們這些牧師、傳道、教會領袖)作工,我們是否也歡喜?

安提阿教會建立的第二個階段就是巴拿巴在那裡堅固他們的信心,教導他們恆久靠主。他知道若是單單聽一些見證,也只是一時的感動,一次的衝動,現在需要進一步的栽培帶領,能經得起考驗。

安提阿教會建立的第三個階段:巴拿巴發現自己之不足,需要同工。今日我們若沒有這樣的看見,以為自己可以一手包辦,則是教會的大損失。巴拿巴可能在安提阿找不到適當的人,他也沒有回耶路撒冷找,乃是到大數去找掃羅。使徒行傳十一章有兩個動詞「找」和「帶」。「我」是發掘人才,「帶」是培養人才,今天在衛理公會,在中國教會需要這樣的眼光。「找」是需要費一番功夫的,我很喜歡加爾文對這段聖經的批註,他說這是巴拿巴的單純,因為他所找的同工在恩賜,各方面都比自己強,他不顧自己地盤。當他們從安提阿出發時,叫做巴拿巴和掃羅的佈道團,可是到了彼西底的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一帶地方,這個佈道團的名稱改變了,聖經上說「保羅和他的同人」,再沒有說「巴拿巴他的同工」,顯然保羅開始領導這個團體。今日教會中個人主義太強,別人的恩賜比自己強就立刻防備,巴拿巴並不是如此。至於後來他和保羅分開,並非因為保羅領先,乃是因他關心過去失敗的一個同工(馬可),這也是很美好的表現。

安提阿成為第一個差派海外宣教士的教會,乃是因為一位同工用一年的時間堅固信徒,使信徒的信仰有根有基,後來離開一年,教會的工作仍然繼續進行,可見他仍做的多麼踏實。今天如果我們離開自己的工作一年怎麼辦?教會會不會跨了?昨天我們看到耶路撒冷教會的特色之一是關心信徒的教導,安提阿教會也不例外。巴拿巴和保羅根據上帝的話教導教會的信徒。

二、福音的使者——保羅得救的情形和裝備時期

上帝的工作要進行時,在其永恆的計劃中需要用人,掃羅的歸主成為這個時期活動的重要事情,此處所說福音的使者,就是保羅,我們先看掃羅歸主的背景。

保羅的歸主與司提反的見證有很大的幫助,司提反熟識聖經,從舊約的歷史回答人的控告,眾人敵擋不住(保羅也在其中)。彼得告訴我們要常作準備,將信仰的緣由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他人,今天我們能否明白答覆眾人,自己為何信主?告訴他們耶穌是唯一的救主。

其次是司提反殉道時的態度——溫和、平靜、聖潔,為敵人禱告,不責怪人,所以掃羅的心受感動,借著司提反的見證,他的心預備好了,因此在大馬色的路上,一蒙主的光照就俯伏在地歸向主,整個人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第三是亞拿尼亞和巴拿巴在他身上的貢獻。亞拿尼亞順服主的吩咐,為掃羅按手,掃羅的眼睛復明,又被聖靈充滿。當掃羅在耶路撒冷被拒絕時,巴拿巴卻接待他。「接待」原文與彼得在水面上行走,將要沉下去的時候,主伸手把他「拉上來」是同一個字。巴拿巴伸出手來接待保羅,使他不灰心。

三、福音的原則

新的異象一除去對外邦人傳福音的成見,從過去狹窄的眼光進到新的領域。首先是腓力對撒瑪利亞人(與猶太人較接近)傳福音,其次是對似乎入猶太教的埃提阿伯的太監傳福音,上帝更是把彼得從約帕去到該撒利亞。雖然腓力早在撒瑪利亞,上帝差派腓力或許會便利的多,但是上帝先在彼得身上動工。同時也在哥尼流心裡作工,雖然他是虔誠的人,也懂得禱告,但是不夠,無論是哥尼流、呂底亞,在該撒利亞或在腓立比的河邊,人若沒有接受復活的主,就沒有辦法得救。使徒行傳的原則太清楚了:「除祂之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普救論不是聖經的真理。

外邦人接受福音是一個神跡,猶太人向外邦人傳福音也是一個神跡。

彼得謙卑承認自己的觀念錯誤(以為福音只能傳給猶太人),傳道人公開認錯不容易,可是彼得公開承認錯,然後開始講道,還沒有講完,聖靈就充滿會眾。

彼得到耶路撒冷有人對他不滿,質詢他怎麼進入外邦人的家,經過彼得的解說,整個教會也能接受這件事。上帝借著彼得先鋪路,所以保羅的工作得以展開,因此我們看見主的工作一步一步在進行。

今天早上我們看見福音的廣傳,先借著信徒被主所用,其次是福音的使者——保羅成為上帝手中的器皿,為主所用。我們也看見教會的成見改變,借著彼得,哥尼流,使耶路撒冷教會觀念的改變。感謝主,求主幫助我們,除去成見,同心合意興旺福音,但願主的靈自由運行,得著我們,潔凈我們充滿我們,使用我們。

直到地極 戴紹曾

經文:使徒行傳一章8節;八—十二章;十三—廿八章

接著我們進到第三個階段,就是從使徒行傳十三章開始,主耶穌說:「……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我們把各章的章題提一下:十三章:「海外差傳」,十四章:「成立教會」,十五章:「救恩之道」,也可以說「因信稱義」,十六章:「馬其頓呼聲」,十七章:「未識之上帝」,十八章:「不要閉口」,十九章:「在以弗所」,廿章:「辭別長老」,廿一章:「聖殿出亂」,廿二章:「台階分訴」,廿三章:「公會分訴」,廿四章:「腓力斯審」,廿五章:「腓斯都審」,廿六章:「亞基帕審」,廿七章:「船遭毀壞」,

廿八章:「到達羅馬」。

我們要特別注意五件事:

第一件是海外傳福音的工作開始,安提阿教會是海外差傳的基地,福音的工作應以教會為中心。安提阿教會關心耶路撒冷教會的需要,為在耶路撒冷的信徒奉獻,這是一個很美的見證。其實耶路撒冷可以說是他們的總會,可是當他們聽說耶路撒冷的教會有困難的時候,立刻下決心幫助他們。我沒有與劉會長談過這件事;不知道貴會當某一堂會有需要,或者總會有需要的時候,大家肯不肯幫助?

在福音的工作上若是交通不夠,很容易產生誤會。如果巴拿巴和掃羅很快出發傳福音,可能會造成耶路撒冷教會的不諒解。可是他們先把安提阿教會的奉獻帶到耶路撒冷,使他們得以從保羅和巴拿巴知道安提阿教會的情形,並看見安提阿教會具體關心的見證,耶路撒冷教會可以放心知道這不是分裂的工作,乃是同心合意興旺福音。親愛的同工,有的時候我們在教會的事工上跑得太快,聯繫不夠。不要怕聯繫。不要以為「何必與別人聯繫,只要聖靈感動我,我就做工。」這種想法太天真。有時我們稍微聯繫一點,會更好。

各教會彼此之間,與總會之間並非各自為政,安提阿的教會可以說一些「屬靈」的話:「這是聖靈的感動,這不是彼得約翰的工作。」表面上很屬靈,其實會使主的身體分裂。所以主很奇妙的帶領巴拿巴和保羅先下去,耶路撒冷的教會很感動,看見巴拿巴不但完成任務,也帶了掃羅來,還把奉獻帶來,他們因此放心。

有時我們怕別人管我們,覺得只要個人直接接受主的帶領就好。這種做法個人主義太強,會妨害主的聖工。若是多有交通聯繫,主的工作會更順利。這個原則在全國各教會都一樣,我們不應該爭奪領導管理權,上帝安排祂的僕人來專心主的工作,弟兄姐妹就應該同心配搭。

兩位同工帶著馬可回到安提阿,慈善的工作完成了,傳福音的工作開始,二者兼顧,這也是韋斯利約翰的平衡。

使徒行傳十三章1—4節的名單讀起來似乎索然無味,其實卻極具意義,顯示肢體,恩賜雖多,教會卻是一個。此處有先知,先知的特性有時很古怪特別,例如施洗約翰和舊約的許多先知,中國的宋尚節,以及近代中國教會的唐崇榮弟兄。安提阿教會也有教師。教師的特性是溫雅和緩的,兩者在一起配搭真不簡單,一個是急性子,一個是慢郎中。安提阿教會有法利賽人和未利人,還有尼結,即黑種人;路求或許就是路加,是個醫生,馬念在希律王宮裡長大,是有地位錢財的人。各種不同的人卻能在一起同心合意的禁食禱告事奉主。

今天我們在台灣的青年工作,其實是學生工作,甚至整個主日學是照著學校的情形安排設計的。今天十八歲的青年極少進入大專,如果我們只以大專程度青年為對象,卻忽略了其餘進入社會的青年,這些青年進入教會有時會覺得格格不入。在教會常有一種情形,青年考不上大直『就不來了。若是教會成為中上階級的專利品,我們可以這樣下去;但是如果福音真要透過社會的每一個人,以往那種觀念作法非改變不可。我們工作的對象應該不只是學生,應該以全部青年為對象,巴不得人人在教會裡不致於感覺尷尬,各種人在教會都受歡迎,有地位。

海外工作開始了,他們先到居比路——巴拿巴的老家。巴拿巴有機會在自己較熟的地方傳福音,然後北上,到彼西底的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我們注意上帝所使用的方法:上帝在海外的工作並非無計劃的,他們並非做地毯式的工作,乃是揀選中心的地方,第一次佈道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第二次在腓立比、雅典、哥林多;第三次針對以弗所,這些都是當時重要的都市,保羅就在此建立教會。

使徒行傳十四章21節他們到特庇第一件事是傳福音,但是不夠,他們有一個目的——使好些人作門徒,完全合乎主給門徒的大使命,並非撒種後什麼都不顧。第二件是堅固門徒的心。巴拿巴到安提阿,彼得在五旬節講道,人覺得扎心,使徒就教導他們恆心遵守所信的道。第三件才是組織(多少時候我們跑得太快了,一蹦一跳搞組織)使徒行傳十四章23節「選立長老」,先堅固門徒的心,再看門徒的恩賜選立長老,教會的負責人。第四是禁食禱告,放手把他們交託給主(這是西國同工最不容易做到的),這並不是不負責任的態度,因為保羅以常寫信,甚至回來看望來關心他們。前面四個步驟做的好,第五就不怕,可以放心,前往別處傳福音。

他們傳講的信息有時不同(傳講的信息有時要看對象),使徒行傳十三章16節在彼西底安提阿的會堂里,主要的對象是猶太人,保羅從舊約歷史講到耶穌生平,復活、認罪得釋放的福音;使徒行傳十七章16節在市上與雅典人辯論,則從他們的宗教信仰(未識之神)講起,再引到福音。若是先從舊約講起,他們一定覺得莫明奇妙,聽不懂,所以保羅先從他們敬拜鬼神,他們的祭壇講起,再引到福音。還是要講耶穌和復活,但是不從舊約講,乃是從他們所能瞭的講。今天我們傳福音也是如此,福音是不改變的,但我們要注意是向什麼人傳福音,了解他們的背景和立場。例如耶穌和尼哥底母談道就與和撒瑪利亞婦人傳的時候不同。

我覺得今天我們主日學的教材大致是西國同工寫的,再譯成中文,因為原作者對中國社會的背景情形了解不透徹,所寫的教材對中國人往往不大適用。巴不得一些中國人對基督教教育,特別是主日學有負擔的,能夠接棒,因為他們根本就在中國長大,用的例子就地取材,完全合乎人們的需要。

保羅說:同什麼樣的人傳福音,就作什麼樣的人。並非改變福音,乃是改變方法。他不願意有任何事情攔阻人接受主不變的福音,所以在雅典先從祭壇講起,並非跟著他們拜未識之神,乃是說你們不認識的我現在介紹給你們。從此便介紹創造天地的主和從死里復活的耶穌。

如果我們向學生傳福音,應該知道學生的需要,如果向社會青年傳,應該了解他們的背景、痛苦和困難,如果去鄉下,山上籌備遠地區,也應該了解當地的情形,保羅已經給我們好榜樣。

使徒行傳有三件改變歷史的事,第一是聖靈的降臨,這一點最重要。如果沒有聖靈降臨,他們就沒有能力為主作見證。第二件是觀念的改變,福音不僅是為猶太人,也是為普天下每一個人預備的。如果以往的觀念不改正,福音就不能傳到地極,基督教只不過成為猶太人中的一個派別而已。這項觀念的改變是從異象、啟示中來的。第三件是救恩之道,因信稱義的道理。使徒行傳十五章耶路撒冷教會開會,討論外邦人信主應否先入猶太教,遵守摩西的律法?結論是支持因信稱義之道,什麼是福音?如何得救?就是因信稱義。福音因此愈發廣傳。

第三個階段「直到地極」有五件事:一、福音傳到海外。二、因信稱義之道。三、福音傳入歐洲。四、福音在以弗所。保羅在以弗所居住了兩、三年的時間。與在安提阿的工作一樣重要。因為保羅在以弗所下功夫,所以當耶路撒冷衰微時,特別是主後七十年提多將軍把耶路撒冷掃平,耶路撒冷根本沒有勢力,以弗所教會就出來了。使徒約翰晚年都在以弗所,所以在主後六十年,最重要的中心不是在羅馬,也不是在安提阿,乃是以弗所教會。

當福音傳到以弗所時,雖然敵人很多,攻擊的人也很多,但是我們看見福音的大能彰顯出來,改變了以弗所的社會和經濟。第一件是銀匠的生意受影響,因為人不買偶像了,第二件是教會舉行特別聚會,焚燒邪書,污穢敗壞人心的書,也許包括黃色書刊,說不定書店的生意也受影響。不曉得福音在台灣傳開時會不會影響社會的經濟?我怕沒有影響。

當福音傳到帖撒羅尼迦時,敵人說:「那攪亂天下的,也到這裡來了。」英文聖經翻得更好:「把地球顛倒的人也到我們這裡來了。」這是福音的意思,福音傳到這裡,也應該把社會改變過來。最近美國有些教會青年把靡靡之音的唱片帶到教會燒掉。未來一年,衛理公會各堂會是否應該舉行一個焚燒聚會?感謝主,去年基督之家為教會預備了月份牌,今年也有弟兄姐妹在預備。太多的基督徒家裡有亂七八糟的月份牌掛在那裡,一點見證也沒有,應該燒掉。

今天台灣的社會是一個黑暗敗壞的社會,盲目跟從美國學了許多敗壞的習俗,巴不得福音的大能改變基督徒,改變教會,透過教會使社會也改變。


推薦閱讀:

讓以色列恨之入骨的猶太人,不僅殘忍對待同胞,還官至德國元帥
猶太人的貨幣戰爭
猶太商戰財富幽默
搜視中國·猶太人的智慧·《塔木德》
教養孩童走當行的道: 猶太人的教養藝術(中篇)

TAG:猶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