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憎噁心靈雞湯?
06-24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道德敗壞,而是無知。因為道德敗壞顯而易現,而無知卻遁於無形。一個輪姦犯會因為自己犯下的罪行而受到千萬人的唾罵,而一個學藝不精的醫生卻很少因為自己的愚鈍而受到懲罰,畢竟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講,沒有專業知識難斷真偽。這讓很多人認為:病是自己造成的,只要醫生盡心儘力,就足夠了,一切只能聽天由命。換作一個心靈雞湯的簇擁者,他們甚至會為自己被別人誤導而興高采烈起來。——獻給所有的心靈雞湯作者和熱愛心靈雞湯的人們 如果要追溯心靈雞湯的歷史,恐怕要從1993年由傑克?坎菲爾與馬克?漢森與共同負責出版和發行的《心靈雞湯》這個系列的書講起。當時這一系列的書超過200種類別,有許多書籍都是針對特定的人群,如:母親雞湯、囚犯雞湯、祖父雞湯。祖母雞湯、孩子雞湯、父親雞湯。 這組書傳入中國後,逐漸的成為了一種文體類型,他在我們很多本土的作家配上其自身的故事,產生了無窮無盡的故事和人生感悟。在我們的市面上,隨手可以買到一本《讀者》,如今網路普及了,一打開微博、QQ空間、朋友圈也到處充斥著這些內容。 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雞湯文,總體而言,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試圖通過一個或幾個故事試圖得出一個人生感悟。他們的目的,用現在的話說,是由情緒上的負能量轉換為正能量,讓你每天都活在正能量中。 表面上看來,你會覺得心靈雞湯是一種非常棒的文體,這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都喜愛這種東西的原因:因為他們覺得,無論如何,他的結果是好的,帶給了人滿滿的正能量。 如果單單是這樣,雞湯文似乎並沒有好講的。為了寫好這篇文章,我捏著鼻子看了很多雞湯文,以及批評雞湯文的文章。我發現正是因為雞湯文這樣,表面看是在揚善,導致很多批評雞湯的文章都講得不到要害,寫文的作者其本身邏輯也不是很清楚,其本身也沒有將問題的關鍵理順,講問題也沒有到本質,很多人都採取了謾罵和諷刺的形式來批評雞湯文,其結果無疑是受到很多雞湯愛好者的抨擊,這是我寫這篇文的主要原因。 首先,我們仔細觀察心靈雞湯所面對的目標群體:母親雞湯、囚犯雞湯、祖父雞湯。祖母雞湯、孩子雞湯、父親雞湯,當然,還有具有中國特色的兩性雞湯、職場雞湯等,我們會發現,心靈雞湯所面對的這些人群,都在扮演著迷茫、需要希望、感情脆弱的社會角色,人處在這個階段的時候,比任何階段都需要關懷和愛。然而,他們的失落、迷茫和脆弱並不是毫無緣由的,是因為在各自的工作生活中遇到了問題。一個人在遇到問題時,需要的是冷靜與理性,有了這些他們才能直面問題、解決問題。而雞湯的目的不在於解決問題,而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問題,從而使人的負能量轉換為正能量,這正是雞湯的荒謬所在。下面讓我們看一則實例,該視頻由學術界的雞湯大師于丹提供(看原視頻請點擊這裡)(從2分20秒開始,到4分48)原對話簡略摘抄如下: 一個大學生問于丹:「我和我女朋友,我們畢業留在北京,我們倆真沒什麼錢。我買不起房子,就租一個房子住著,我們的朋友挺多,老叫我們出去吃飯,後來我們就不好意思去了,老吃人家的飯,我倆沒錢請人家吃飯。我在北京的薪水很低,在北京我真是一無所有,你說我現在該如何是好?」 于丹答:「第一,你有多少同學想要留京沒有留下,可是你留下了,你在北京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第二,你有了一個能與你相濡以沫的女朋友,第三,那麼多人請你吃飯,說明你人緣挺好有著一堆朋友,你擁有這麼多,憑什麼說你一無所有呢?」 大學生:「哎,你這麼一說我突然間還覺得自己挺高興的。」 說完,于丹似乎對她的回答挺滿意,露出會心一笑。 我們如果不加以思考,便會像這位大學生一樣,滿心歡喜地全盤接受于丹的答案,因為她的答案看起來似乎有理有據。但如果你仔細思考,便會發現問題所在:大學生闡述自己的問題,諸如買不起房、沒錢請人吃飯、薪水低,實際上問的是物質上的一無所有,他尋求的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而于丹巧妙的繞過了他這個問題,採取詭辯的方式答別人的問題,答的全部都是精神上的東西。 這個大學生沒有得到他想得到的答案,居然還覺得她回答得很好,這說明,當一個人情緒失落之時,往往更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而忘記了自己最初要的東西,對於一些感性的人群尤為如是。 一個本來邏輯不清的人,如果總是採取這樣的方式來看待問題,只會讓他的邏輯越來越不清楚,這時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煩惱依舊在。這是為什麼當一個人在看完雞湯文之後,感覺渾身解氣,而過一段時間後,又感到煩惱起來——因為當他們打完一針雞湯後,他們還是得面對真真實實的問題,他們不是宗教信徒,不可能永遠活在雞湯的世界中。一個人如果在其職場剛開始的時候用這樣的態度來對待每一件事情,耽誤的可能只是一年兩年,如果一直持續下去,耽誤的將會是一輩子。 在這個問題上,顯然應該告訴這名大學生怎樣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理財方案、人生規劃等等,用這些方法幫助他攫取人生的第一桶金,解決他目前所處的財務困境(當然這絕不是一兩分鐘能解決的問題)。 當然,很多人會說:「于丹又不是就業辦事處主任,她怎麼會回答這些問題呢,她當然只能回答自己擅長的領域呀!」是的,對於自己不擅長的問題,回答當然應該是:不知道。而不是裝作一副人生導師的模樣,對別人進行錯誤的指導,何況于丹還是個學者,是一個大學教師。作為一個學者,最起碼應該有嚴謹的態度,作為一個老師,最起碼對學生應該有種責任心。而我在於丹的這段對話中,這兩種最基本的素質我都沒看見。 最後,于丹來了一句神總結:「你說讀書修行是為了什麼呢?為了讓我們這個當下心,怎麼樣能夠去轉境,看見自己擁有的這些東西,讓未來更好一點。」 我們讀書學知識為的是認識問題,並且學會獨立思考、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而不是去逃避問題,更不是裝瘋賣傻、答非所問。如果學了知識不去面對問題,而是天天像于丹這樣,遇到問題就打一針雞湯,那麼請問,學知識和沒學知識有什麼兩樣呢? 如果我們遇到問題不去想方設法去解決,而是講究改變心境,那完全沒有必要跑到大學來學習知識了,你只用去信仰宗教就行了,比雞湯管用得多。 很多雞湯文,也不是完全是對問題避而不談,他們常常會先跟你講個故事(網上的雞湯文經常會將人物以朋友、親戚、同事等等各種身邊的人物身份出現,描繪得惟妙惟肖),然後再向你闡述他的道理,雖然都是些歪道理。 下面讓我們來看另一則例子: 富翁在海濱度假,見到一個垂釣的漁夫。 富翁說,我告訴你如何成為富翁和享受生活的真諦。 漁夫說,洗耳恭聽。 富翁說,首先,你需要借錢買條船出海打魚,賺了錢雇幾個幫手增加產量,這樣才能增加利潤。 那之後呢?漁夫問。 之後你可以買條大船,打更多的魚,賺更多的錢。 再之後呢? 再買幾條船,搞一個捕撈公司,再投資一家水產品加工廠。 然後呢? 然後把公司上市,用圈來的錢再去投資房地產,如此一來,你就會和我一樣,成為億萬富翁了。 成為億萬富翁之後呢?漁夫好像對這一結果沒有足夠的認識。 富翁略加思考說,成為億萬富翁,你就可以像我一樣到海濱度假,晒晒太陽,釣釣魚,享受生活了。 噢,原來如此。漁夫似有所悟,那你不認為,我現在的生活就是你說的那些過程的結果嗎? 這個故事在各大報刊雜誌廣為流傳,可以說是心靈雞湯文中的典範。那些寫心靈雞湯者和信仰心靈雞湯的人也自認為找到了事情的本質:很多時候別人孜孜以求的,正是我們現在擁有的,只是我們自己渾然不覺而已。所以,比起追求我們追求不到的,我們應該更加珍惜我們已經擁有的。 這個道理乍一看好像是那麼回事,事實上,他的結論是好的,但是他的推論是錯誤的。雞湯作者為了得出他的結論,剛好寫到對他自己有利的位置就馬上停筆了,沒有再深入下去,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他得出的感悟是站在漁夫這個狹隘的角度來看問題。 如果你跳出作者思考問題的圈子,站在億萬富翁的角度來看同一個問題,又是另外一回事。對於富翁來說,他的享受生活並不只是來海邊曬太陽,而是他們享受著選擇生活的權利:今天他可以來曬太陽,明天他又可以去騎馬,後天他還可以去森林裡打獵,這些對於漁民、放牧人、獵人看來說都是他們的職業,他們當然覺得不稀奇。但對於富翁來說是新奇的,關鍵在於,他玩膩了就可以去選擇其他,他有這種權力。但是漁人並沒有選擇生活的權利,漁夫為了生計,只能終日守在沙灘上,每天重複著他的生活,終老至死,這正是他生命的悲劇所在。 我們如果這樣看心靈雞湯,就會看清楚,他們實際上講究的不是客觀、嚴謹、方法正確,而是講究的怎樣將自己的道理看起來正面很陽光,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很多邏輯已經被他隱去避而不談,而是選擇一些對他自己有利的角度來闡述問題。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為什麼很多人對這個故事信以為真? 很顯然,這個漁夫的身份隱喻了我們當代社會中的大部分人:大多數人為了生計,為了家庭,都像漁夫一樣,不得不每天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朝九晚五,就此了了一生。現在突然來一個這樣的故事,真是讓人解氣啊!然而,現實我們還是要面對,這個故事不僅沒有解決問題,還使得很多人邏輯混亂。 在看這個關於漁夫和富翁的這個故事的時候,我還發現,他還有好幾個版本,同樣一個故事,他還想闡述不同的人生感悟,然而這些感悟跟我之前談論的人生感悟一樣,都是歪道理。 即便是講述同一個道理時,漁夫和富翁的對話都不同,講述的方式也不一樣,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雞湯作家為了說明一個他自認為很正確的道理,經常是不惜編出來一個故事來。 原文地址http://www.douban.com/note/303537157/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新提醒】【心靈印記】閑庭——男款小雞心領羊絨衫
※心靈浴場
※落寞的等待 心靈的寄語
※有一種心靈震撼叫作邊塞詩
※禪修的核心是什麼?培育最美好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