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好於96%的紀錄片,看透生命的本質

生老病死,是一段誰都要經歷、卻一直被迴避的話題。

而這部紀錄片,卻主動去講述一群走到人生邊上的長者。

樓主看過好幾遍,每一次都忍不住哽咽淚目--

《被遺忘的時光》

豆瓣9.4分,好於96%的紀錄片。

IMDb也有8.2分

導演楊力州,他所執導的《奇蹟的夏天》曾獲得過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儘管有豐富的拍片經驗,可他拍這部《被遺忘的時光》之初,還是有很多人勸他,因為沒有多少人會掏錢進電影院看老人。一定程度上,老人相當於票房絕緣體。

但楊力州還是拍了,他帶著攝影師、錄音師、製片人等花了兩年半的時間,完成了這部作品。

上映後,票房意外地擠進了當年的台灣年度前十。其中有一位觀眾,在電影結束後當場捐出20萬,「請導演用於包場,請1000位高中、大學生進戲院欣賞《被遺忘的時光》,用心體會生命。」

這部需要用心體會的紀錄片,一開場是一家人去掃墓:

老太太一臉茫然地問:這……是……?

女兒答:這是張國棟。

老太太:他蓋那玩意兒(墓碑)幹啥?

女兒:他走了,我們來看他。

老太太:張國棟是誰啊?女兒:你先生。老太太:他怎麼了?女兒:他死了。老太太急哭了:啊我有先生死啦?我怎麼一點不知道呢!

女兒溫柔地摸摸老太太的臉:你忘記了!

是的,她忘記了,她逐漸走到了人生的暮年,正在經歷記憶的緩慢歸零。

整部紀錄片,都是以這樣的失智老人(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痴呆)為主角。於他們而言,記憶像是紙上的文字,被失智症這塊橡皮擦一點點擦掉,只剩錯位的、拼湊的、零星的段落。

第一位主角:

許景珍,阿茲海默型失智。

就是上文的這位老太太,已經81歲了,自帶一口東北大碴子口音,加上記憶錯亂,又性格開朗健談,紀錄片里的大部分笑點都是她製造的。

比如清醒的時候,故意假裝不認識女兒淑潔,問:「你是誰啊?我不認識你啊。」

女兒摸摸她的臉,識破了她在裝傻,她隨之露出一個調皮的微笑。

但一轉眼,她真的就把剛剛跟女兒見過這件事忘記了。還在跟旁邊的人爭論:「我沒有跟淑潔聊過天,你是不是搞錯了。」

都說金魚的記憶只有七秒,而景珍奶奶的記憶似乎撐不過70分鐘。

一起相處了幾十年的老朋友們來看她,大部分不是忘記了,就是記錯了。好不容易有一個對上了號,結果聊了一會兒天,又把人家忘記了。

還發生了以下哭笑不得的對話:

這就是景珍奶奶的老年生活,迷迷糊糊,旁人看著既心酸又想笑。但景珍奶奶一個朋友說:「老了嘛,每個人得的病都不一樣,她這種病,她自己什麼都不知道,不會痛苦的,我們不應該難過。」

「我們不該難過」這句話,像電流一樣擊中樓主。在生老病死面前,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去感傷,卻留了太少時間去陪伴、去一同歡笑。

(哈哈哈,求工作人員心裡的陰影面積)

第二位主角:

阿蟳,阿茲海默型失智,定向感障礙。

因為生活幾乎無法自理,又常常走丟,老伴只好把阿蟳婆婆送去養老院,由專人照顧她。自己則經常來看她,喂她吃飯,牽她散步,陪她看醫生。

這是一對很有愛的夫婦,阿伯來看阿蟳婆婆,跟她打招呼是時下年輕人的用語「哈嘍」,並酷酷地從兜里掏出兩顆糖丟給她:

阿伯非常介意的事情是,阿蟳婆婆把自己錯認成哥哥、媽媽,「她跟別人說,她還沒嫁人。」

阿伯牽著阿蟳婆婆的手說:「十八九歲我就認識她了,她愛騎馬,我那時候開馬場,我教她騎摩托車、騎馬……」(潛台詞是你嫁給我都幾十年了耶~)

兩人不富裕,但卻有富足的生活。瀟洒的環島游,是他們的最愛,他們的相冊里,有非常多騎摩托車的合影。

「趕快好起來,帶你出去玩,去泡溫泉、去環島游。」阿伯像哄生病的小孩子吃藥一樣對阿蟳婆婆說。

沒想到,經常弄不清狀況的阿蟳婆婆聽到這一句,立馬笑起來回了三個字:「很贊喔!」

第三位主角:

王懷義,阿茲海默型失智,近期記憶障礙,重複言語。

儘管已經94歲了,王老師依然是一位溫柔的、優雅得體的貴族小姐,精通中、英、法、德四國語言,愛穿裙子、塗口紅。

而且一直對年輕時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充滿留戀,到現在還記得曾在北京(當時的北平)聖心女中教書的地址。

攝像小哥逗她:「那是北京還是北平?」

立刻就被王老師批評了:「北京就是北平嘛,你看你這個中國人。」

攝像小哥問她年齡,結果又被教育了:「在國外,不能問lady,你多大了。」

而她近期的夢想是,存錢活到100歲,過生日,大請客。

哈哈真是太可愛了。

因為家人常年在國外,無法照顧王老師,只好以去教書為由,把她哄進了養老院。學生嘛,自然是所有的工作人員了:

真的是很nice的機構和工作人員。

在這裡,還有被年輕時的戰爭創傷驚得終日惶恐不安的老爺爺,正在慢慢卸下心防;

因腦血管破裂、述後無法正常言語,卻始終記得家鄉「西林村」的水妹;

年輕時脾氣很差很會打人的,如今正在努力與家人和解的文良爺爺:

團隊花了兩年時間,在這家專門為失智老人開辦的養老院里,紀錄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又花了半年剪成了這部107分鐘、笑中帶淚的紀錄片。

導演說,這是他這輩子拍過最難的紀錄片。難,不是難在如何拍,而是難在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

生病和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它不會因為你出生優渥、學歷高等、身體強健就不會到來。也正因為它的註定來臨和不可扭轉,許多人在面對衰老和死亡時,內心常常籠罩一層化不開的苦愁和哀怨。

但這真的是面對它的唯一途徑嗎?

導演說,「在長達兩年的拍攝期間,鏡頭帶著我穿透了老病的表象,它讓我看到了生命本質的喜悅及感動。雖會輕輕拭淚卻也會因為老人家的可愛而大笑不已,而生命不就是一場笑淚交織的故事嗎!」

這也是樓主在看這部紀錄片最觸動的地方。當我們為了工作、為了卡債、為了房貸,把日子過成三點一線、毫無生機之時,這群被記憶、被行動困住的老人,卻在嚮往環遊海島、嚮往100歲大請客,他們溫柔地擁抱時間,對生活充滿熱烈的期待,一點點快樂都能讓他們歡喜好久。

紀錄片雖然在講述被他們遺忘的時光,但看到最後,想起的,卻是被我們自己遺忘的時光。


推薦閱讀:

黄帝内经探讨-数字与生命
為什麼在沒有突發事件的情況下,人們的死亡多數發生在夜晚?
生命始終與失望相伴
歲月如歌 | 寫我的十七歲
我的生命里有過你,你的世界我來過

TAG:生命 | 紀錄片 | 本質 |